黃洪斌
摘 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于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來的狀況去進行教學?!睂W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很好地了解學生,才能確定合 適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只有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學習起點;邏輯起點;學習的主體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于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來的狀況去進行教學?!睂W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才能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明明都是優(yōu)秀的教學活動設計,有的實施得很成功,有的實施到半路就夭折了。細細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師個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起點的確定不當;或是忽視數(shù)學知識的邏輯起點,或是忽視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實效。因此,了解教學現(xiàn)狀,尋找和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是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課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1 找準學生數(shù)學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一個理論的起始范疇,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來表現(xiàn)。學生學習的邏輯起點也就是教材的邏輯起點,教師找準學生邏輯起點,一定要全面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在一個階段內所學的全部內容。教師應該努力追求處理好教學中的昨天、今天與明天的關系,事半功倍地開展教學。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的邏輯起點則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經歷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會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
2 尋找學生數(shù)學的現(xiàn)實起點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知識儲備肯定有區(qū)別。要把握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在進入新課之際,學生的已有知識、學習心情等,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不論教學設計多么完美,學生也不可能對教學感興趣,更不可能實現(xiàn)與你的交流與共研。所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了解:
1、課前:尋找學習起點
在課間或課前通過談話調查: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些什么,向其他同學充分展示自己擁有的知識,享受學習帶給自己的驕傲,同時也是對自己已知的知識的回顧和再思考。比如在上《認識鐘表》一課,老師可以問“關于鐘表你知道些什么?怎么樣表示整時?一天有多少小時?”三個問題后,學生學習《認識鐘表》的知識儲備就一目了然了。
2、課中:學會靈活調整
教學前的起點把握依賴是教師對教材的鉆研的積累、教學經驗的積累,而教學中的學習起點把握,則是對數(shù)學教師教學智慧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教學積累作為基礎。教學設計要立足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可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有時教學設計很精彩,可學生卻并不感興趣。當然,在課堂中尋找學生的學習起點比較省時而且實用,但對教師調控課堂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教師能把課堂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各種信息看作生成的資源,牢牢抓住并有效利用,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3 有效地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
1、加強理論學習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努力做一個研究型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因此,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是每位教師迫在眉睫需要完成的事。只有及時給自己充電,為我們課堂的有效教學得到保障,也是教師合理、靈活運用學習起點的前提。
2、寫好教學反思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狈此际墙處熓聵I(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加速劑。課堂中教師必須時刻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深入的審視和檢討,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行為,讓學生的學習起點得到充分利用。課后教師要對上課的過程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總結,努力在下一次課堂中利用好學生的學習起點,從而提高教師運用學習起點的意識。
3、合理調整課堂教學
根據(jù)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起點,把握好學生的起點,再依據(jù)學習起點的高或低,梳理有關內容,即時調整預設并展開課堂教學,把學生的思維領到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得到充分地發(fā)展。如:在上《平移與旋轉》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現(xiàn)實起點低于邏輯起點,就把原來教材進行了整合編排,將平移與旋轉兩個概念放在兩節(jié)課中進行教學,把兩個抽象的概念進行分散教學,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的更加扎實了。
總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主體,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全面熟悉教材,才能編排改寫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設計,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更好地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加學習活動,教師要從知識傳遞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努力爭取時時處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充分發(fā)掘與恰當整合來自于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啟發(fā)學生,對教材進行再次改造,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真正發(fā)揮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水平,創(chuàng)造出新的課堂境界。
參考文獻
1、《小學數(shù)學課堂學習的起點在哪里》 俞正強著
2、《找尋課堂教學的起點》 孫俊勇
3、《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潘旭
4、《新課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如何改革和創(chuàng)新》 李建萍、鄭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