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芝
【摘 要】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文化的載體。由于各個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著差異。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化差異,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對于語言的學習和進行跨文化交際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重視人,尊重人的權(quán)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選擇。新課標著眼于學生的人性、人格發(fā)展,這就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課程標準;人文素養(yǎng);研究性學習
一、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我國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能把人文性體現(xiàn)在教學中的學校實在很少。英語課大多是以老師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其次就是搞聽說讀寫這些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課后就是大量的做題鞏固。但這些能全怪老師嗎?在背后遙控老師的是期末考、中考、高考這些無形的指揮棒。而這些大大小小的考試所考的無非就是聽力、單項填空(也就是語法)、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短文改錯、寫作這幾大類型。這些題型我從初中開始學英語時就耳熟能詳。這種考核方法使得老師和學生都誤認為英語就是由詞匯,語法,技能構(gòu)成的。會做題,會寫點簡單的應用文,會說幾句英語就是把英語學好了,而忽略了地域文化的影響,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各個社會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播工具。文化因素是影響語言理解的重要因素,英漢文化差異直接影響中國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滲透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和范圍,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把握。
教育部頒布的《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已把“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列入中學英語課程的內(nèi)容和目標之中。如何提高學生對英漢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中英語新課程的人文靚點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語新課標有了革命性的變化,更多的加入了對于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這些人文素養(yǎng)的關注。這也體現(xiàn)在目前高中英語人教版實驗教材的編寫上。如必修 1 Unit 1,它討論的是朋友和友誼,初步涉及了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而它所選用的文章《安妮日記》讓學生對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從而知道一些有關二戰(zhàn)的歷史背景。我記得當時講時給他們講了“辛德勒的名單”,講了集中營,還叫他們仔細體味《安妮日記》中寫景的幾句很美的語言,并叫他們試著翻譯出來。學生們很新奇,也很感興趣。
三、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策略
要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要想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多樣的方式,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嘗試,適時地持續(xù)地進行文化滲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文化因素
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體現(xiàn)社會的和時代的變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些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并不能一一對應。想要恰當?shù)剡\用這些詞匯,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例如,英語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譯成“狗”。 lucky dog (幸運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聰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時)。而在一些漢語詞匯中狗卻帶有貶義,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勢等。另外,顏色詞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我們說的“紅茶”是英語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紅糖是brown sugar,不是red sugar, 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He looks blue.(他看上去情緒低落。) 我們在學習時切不可望詞生義,引起交際誤會。
(二)結(jié)合多媒體,拓寬滲透途徑
多媒體教學已是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指導學生通過聽英語廣播,觀看原版英語電影等形式,直觀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領會相關的文化知識,并提英語聽力水平。在學習外研版第六冊Module2 Fantasy Literature 時,我組織學生觀看了Star Wars 影片第一部,讓他們了解科幻片,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科學興趣,促進了英語學習。在學習第八冊Module1 Antarctica 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地理風貌,我給學生放映了大型紀錄片《帝企鵝日記》,真實、地道、新穎的語言材料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也不可能學好語言。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滲透的時機,注意文化的差異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敏感性,把英語學習滲透在人類文化的沉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