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琳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329-01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課堂偶發(fā)事件。在這些偶發(fā)事件中"插嘴"便是最常見的也是令教師最頭痛的事情。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孩子自制力差,在"熬不住"的情況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飯。
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知識面窄,插嘴的現(xiàn)象也有但相對來說出現(xiàn)的頻率低,也好控制一些。大班的孩子因為已有兩年的課堂基礎,對課堂紀律已經(jīng)熟知,自制力也比以前有所增強,就算插嘴也能在教師問題的基礎上回答。只要教師引導的好,引導的恰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相比之下中班孩子的插嘴現(xiàn)象就"不容樂觀"了。中班的孩子知識面有所拓寬,自制力又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好勝心又強,總想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同,稍微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異想天開,牛頭不對馬嘴。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
首先,我們要允許孩子插嘴,但不能隨便插嘴。插嘴行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我想說,世事都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它的好與壞都是相對某一特點或者情況而言的?;顒又?,孩子插嘴,在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中恰恰體現(xiàn)了和諧的師幼關系。不過,這種隨意插嘴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秩序比較混亂,還沒等別人話說完,就插嘴表達,說的嚴重一點,還會剝奪了其他同伴傾聽的權利,往往插嘴的孩子,傾聽能力和習慣都不太好,只會說,不會聽。甚至有時候老師也會被搞得一頭霧水,你說,他說,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在說。對他的插嘴,說實在,我曾經(jīng)為此而生氣。但回頭想想這也是一種學習欲望啊,何罪之有?。?。我應要求注重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相互互動、充分發(fā)揮。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幼兒,要允許幼兒"插嘴"。
當然,插嘴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這就要求我們?nèi)ズ侠淼那‘數(shù)倪\用,只有合理的引導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牛頭不對馬嘴,或異想天開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引導,也許正是在幼兒那種近乎于風馬牛不相干的或異想天開的"插嘴"中,埋藏著一顆種子,教師要用肯定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善待這些"插嘴"的幼兒。
我覺得首先要視所提問題與孩子插嘴行為而定,看看他是不是"插"在點上,他的插嘴是有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還是純粹搗亂。有些問題是需要爭議式回答進行的,適當?shù)牟遄煲参磭L不可。只要我們巧妙引導,看他們是不是圍繞問題在說。但是在允許孩子插嘴的前提下,明確的要求也是不可少的。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提出相關要求:首先得聽明白老師的提問;其次要待老師提出的問題全部講完;再次同伴在回答時不能不禮貌地打斷別人的發(fā)言,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也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在發(fā)言,別人打斷你的話,你心里會有什么感受。
其實,孩子的插嘴現(xiàn)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師沒有一份耐心,沒有巧妙方法,讓我們用自己的一份耐心和巧妙的方法幫助孩子們成為既會說、又會聽的孩子吧!
教師應該在課前就強調(diào)好課堂紀律,讓孩子知道回答問題要舉手,老師點到名字才可起立回答問題。如果沒有舉手就說出來就會受到"懲罰"(例如,不請他回答問題;不請他參與課程中的游戲活動)。切不可在課堂上再跟孩子講紀律。在課堂上我們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紀律而不是告知孩子如何遵守紀律。對自制力差的孩子教師可提醒一至兩遍,如果還不湊效教師就要遵照先前說過的話對他進行"懲罰"。切不可只說不做,要讓孩子感覺老師說話算數(shù),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定的威嚴,這樣在你再強調(diào)紀律的時候孩子便會把它記在心里并盡力做好。
其次,尊重孩子的答案,讓孩子輕松的回答。因為年齡的關系,孩子的答案不可能次次配合你的問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風馬牛不相及的現(xiàn)象。這時候教師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嘲笑孩子,我們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我想這一點我們多數(shù)教師都能做到。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這樣,不僅僅是在孩子的答案跟你的問題不相稱的時候,你的一句"哦"" 好"" 請坐"。我們要做的是用目光用語言真正的肯定孩子,孩子的答案好好在那里,不好又不好在那里要用語言說出來,讓孩子感覺到老師對他的答案感興趣,從而激發(fā)孩子回答問題的欲望。好的答案要鼓勵,離譜的要把他引導到你的問題上來,讓孩子知道老師問的是什么他答的是什么。下次回答他就會注意要靠到老師的問題上來。
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兩點,孩子的插嘴便不會再令人頭痛,而且還會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會和孩子合作的很完美。有時孩子的回答還會給老師意想不到的驚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