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論宇文所安的杜詩研究

      2015-01-14 12:22:23張憲軍
      山花 2014年20期
      關鍵詞:所安宇文杜詩

      作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美國漢學大家,宇文所安在漢魏詩、唐詩、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方面成就卓著,頗為國內學界所矚目,本文從他的《盛唐詩》一書中對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入手,分析他是如何將詩人置于傳統(tǒng)與現實之中,分析其風格特色的形成,同時對宇文所安研究中的疏漏與偏頗處予以指出。

      自16世紀西方耶穌會入華傳教以來,在掀起一股傳教熱的同時開始了“中學西漸”的學術之旅,包括文學在內的中國研究逐漸由本土范圍擴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學術形態(tài),海外“漢學”從肇始到現在已經蔚成大觀,名家輩出,成績斐然。本文所論的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認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術傳統(tǒng)需要保持,但是它需要補充,需要一個開放的空間,一個歡迎來訪的接待站”。也就是說,要“找到一個辦法使中國傳統(tǒng)保持活力,而且把它發(fā)揚光大”①。秉持這一信念,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在漢魏詩歌、唐代詩歌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領域卓有建樹,他的漢學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對盛唐時期著名詩人杜甫的研究是從杜詩的具體歷史和文學語境入手進行分析的,在對杜詩的研究中,宇文所安既表現出他分析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同樣也存在一些疏漏和偏見。

      才性與史詩:風格論

      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的作家研究形成了一種以歷史背景、傳記和思想藝術分析三分天下的固定格式,即簡要概括歷史背景和作家(詩人)生平,然后將作家(詩人)作品進行分類,分別分析其思想藝術特點。這種研究方法自有其條理性,但往往不能使人感受到作家(詩人)的鮮活性,就好像一部機器整體被拆成了七零八落的零件,而我們所面對的就是這一堆堆零件,而非作家(詩人)鮮活的人生和藝術。所以對這種方法的缺憾之處很多人有著深刻的認識,但為研究的條理性計,又不得不采用這種方法。

      在對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方面,宇文所安雖然沒有開辟出一種新的視角和敘述方法,但也有不同以往的特點,他將詩人還原到具體的歷史和文學語境中去,采用歷史主義的方法,以杜甫的生平經歷為敘述的基本線條與展開背景,將其一生大致分為早期的杜甫、叛亂時期的經歷與創(chuàng)作、遠赴秦州和成都、夔州與晚年的杜甫等幾個歷史階段,分別考察這幾個階段的社會歷史和個人變故對其詩歌的影響,以及其詩歌因此而呈現出的突出特征與整體景象。

      宇文所安曾通讀杜甫的詩文全集,稱杜甫為詩壇的天才,如同西方的莎士比亞,他眼中的杜甫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他的偉大基于一千多年來讀者的一致公認,以及中國和西方標準的罕見巧合”②。杜甫的偉大表現為多樣化的才賦與個性,也表現在杜詩忠實地反映了社會真實和個人歷史的真實。

      從才性方面來看,宇文所安認為“杜甫是律詩的文體大師,社會批評的詩人,自我表現的詩人,幽默隨便的智者,帝國秩序的頌揚者,日常生活的詩人,以及虛幻想象的詩人。他比同時代任何詩人更自由地運用了口語和日常表達;他最大膽地試用了稠密修飾的詩歌語言;他是最博學的詩人,大量運用了深奧的典故成語,并感受到語言的歷史性”③。杜甫之所以能夠成為集大成的詩人,在于他虛心向以前歷代和同時代的詩人學習,正如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并序》中所說的那樣“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杜甫不滿當時“好古遺今”以及“務華去實”兩種錯誤傾向,認為不能粗暴地全盤否定六朝文學,而應該對六朝以來的作家進行具體分析:論庾信則強調顧及全人,不因其早期詩風浮靡而忽視其晚年“凌云健筆意縱橫”的長處;論“初唐四杰”則說明評價作家應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之下——“王楊盧駱當時體”,不能因為他們尚未脫盡齊梁遺風而否定其致力于轉變詩風的歷史功績。在繼承前人文學遺產方面,他主張廣泛吸收前人的創(chuàng)作經驗,既堅持“別材偽體”的批判精神,又在“不薄今人愛古人,轉益多師是汝師”的過程中積累起博大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宇文所安認為杜甫有意忽略類型的統(tǒng)一,從未為約定俗成的題材規(guī)則所限制,所以其詩歌具有復雜多樣性,這不僅是一種整體風格,而且在單篇詩作中,他也能迅速地轉換風格和主題,并且能夠從風格轉換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審美標準,以取代以往對詩人情調、外部景象、敘事時間及個人體驗的一貫性關注。宇文所安認為“杜甫從慣例中解放了出來,但卻是一種不同的、較深刻的變化”④??偟膩碚f,宇文所安的這一觀點是切中肯綮的,但由于他過分注重杜詩中的風格和內容的轉換,所以在論述中選取了杜甫的《渼陂行》作為他模仿岑參風格及其“好奇”特點歌行的范例,并將岑參遵守情調一致的要求作為缺點。但實際上說,杜甫的《渼陂行》可能具有創(chuàng)作上開風氣之先的意義,而作為歌行作品比起岑參的創(chuàng)作來說卻是差了很多的。岑參在《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一詩中寫道:“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背晒Φ剡\用了襯托手法,通過渲染飛沙走石,厲風寒雪的惡劣環(huán)境,反襯出將士們堅強豪邁的戰(zhàn)斗精神。它的節(jié)奏急促,變化靈活,讀起來也很順口,給人以慷慨激昂的感覺。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更是歌行體邊塞詩中的翹楚之作,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而杜甫《渼陂行》中的繁復變化卻破壞了詩歌整體風格和整體意象的一致性,特別是全詩結尾處的感嘆則類似畫蛇添足。

      宇文所安論杜甫的學習借鑒方面舉出不少例證,但杜甫在寫作宮廷詩方面的成就卻被他刻意忽略了,也許是他認為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應主要突出他的關心民生、抒發(fā)遠大抱負之作,而宮廷詩可能影響到詩人的聲譽,所以不提也罷。因為一說到宮廷詩,人們似乎都沒有好感,把它與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聯(lián)系在一起。但唐肅宗乾元元年春,由中書舍人賈至首倡,太子中允王維、右補闕岑參、左拾遺杜甫唱和的早期大明宮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杜甫的《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雹荻鸥Φ倪@首詩里帶出了幾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對歷史透徹的理解,意境高遠。少了一般詩人寫宮廷生活所會有的呆板,多了些靈氣,而又不減少場面的宏大氣勢。因此雖然有歌功頌德的嫌疑,但并非朝臣唱和的俗套,而是詩人在大難初夷之時,號召全國,鼓舞士氣的應有之舉,乃是難得的好詩,特別是在藝術成就方面,堪為宮體詩之絕唱。宇文所安有意忽略杜甫的這方面的創(chuàng)作,不利于全面理解杜詩的“轉益多師”。并且在思想上,詩人表現的是亂世中的一種理想,一種信心,是對光明前途的追求與文明昌盛的向往。endprint

      杜詩被后代評論家譽為“詩史”,魯迅有云:“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雹藜词钦f杜詩貼近現實,這在一些敘述個人經歷的詩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杜甫具有儒家“民吾同胞,物為吾與”的大同懷抱,一生所作的詩歌忠實地反映了社會真實和歷史真實,所以陸游讀杜詩曾感嘆說“后世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咨”。在宇文所安的研究中,他認為杜詩大多可以精確紀年:“對重要政治歷史事件的反映,其契合程度遠遠超過大多數同時代詩人的作品。這種與政治歷史的契合,特別是與安祿山叛亂中事件的契合,使杜甫贏得了‘詩史的稱號?!雹哂钗乃仓攸c提到詩人作于755年安祿山反叛爆發(fā)前期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稱之為散漫的自我分析、自我嘲諷和自負傲氣的奇妙混合。杜甫從京都長安奔赴奉先縣,當在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的十月和十一月之間(這首詩題下原注:“天寶十四載十月初作”)。這一年的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沉溺于逸樂之中,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作品中,杜甫結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會群體;從萬民的哀樂,來推定一國的興衰,所以詩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這顯示出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他的《詠懷》、《北征》、“三吏”、“三別”等憂時傷亂的杰作更為人所矚目。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作已經被公認為史實之作,而他關于開元盛世的描繪則是別一種史詩。杜甫晚年屢經喪亂,回顧早年勝事,往往感慨系之,“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因此當詩人漂泊流寓夔州時撫今追昔,寫下《壯游》、《昔游》、《遣懷》等篇什,于感傷中充滿了對盛世輝煌的追憶和向往。《壯游》回憶他“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邱旁”?!稇浳簟罚ㄆ涠┲小皯浳糸_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回憶唐代開元天寶時期的社會,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國家強盛,人民富足的情況,撫今追昔,一個如此繁盛的社會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衰落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讓人無限傷懷。而詩人在開元年間的壯游經歷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繁榮,從讓他有充足的時間游歷、交友,而不是像晚年這樣為謀生糊口而到處漂泊,像無系之舟一樣不知最后在何處停泊。

      杜詩的才情和史詩性既體現在前面提到的憂國憂民的詩作中,還表現在家庭詩和寄內、憶內詩中,詩人的這類詩同樣具有一種寬容的人性。宇文所安指出,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中,妻子和家庭極少被提及,“而杜甫不僅在古體詩中大量寫了他的家庭,如《彭衙行》,而且在律詩中優(yōu)美地描繪了他的妻子。”如《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藝術表現的豐富性:文本論

      論及杜詩的藝術成就,宇文所安從文體創(chuàng)造的無比精湛、創(chuàng)造想象的自由實踐、二元對立的詩歌結構、題材的拓展、語言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組詩形式的新發(fā)展等方面做了探索。

      宇文所安指出:“文學史所關注的慣例、標準及其在時間發(fā)展中的轉變,對于理解杜甫詩歌的作用很有限。”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獨辟蹊徑,開拓出了許多新的詩歌領域,如兒子生日、庭樹枯死、公務繁雜等許多前人從未入詩的題材在他的作品中皆有上佳的描述,從而為中唐、特別是北宋詩的廣闊范圍取材提供了模式。

      在宇文所安的研究中,他對杜甫詩作中的“二元對立”結構進行了重點分析,他說杜甫是最早發(fā)現悲喜劇力量的中國詩人之一,在悲喜劇對立沖力的結合點上,顯示了標志杜甫詩歌復雜性藝術的另一面。杜詩《登高》、《登岳陽樓》等都于前半首寫恢弘開闊的景色,而后半首描繪出一個多病愁苦的自我,宏闊的自然與潦倒的個人形成了二元對立,凸顯出自身的不幸⑧,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開首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面對“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詩人由己及人,暫時把自己的困苦棄置一邊,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真切呼喚,形成了現實與理想的二元對立。

      宇文所安認為組詩是杜甫對詩歌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貢獻。杜甫早期所作的《秦州雜詩》尚是單篇作品結合成大致連續(xù)的組合體,而到后期寫作《秋興八首》時,各篇之間已經構成了復雜的聯(lián)系,其主題具有了高度集中性。在這組詩中,杜甫將夔州景象與對朝廷的憶念交織在一起,引出對于時間和詩歌藝術不朽之間的聯(lián)系的廣泛思索。雖然在杜甫之前,將詩篇組合在一起已經形成傳統(tǒng),但“杜甫是第一個充分發(fā)展組詩的詩人,在他的組詩中,每一首詩只有放在整組詩的背景里才能顯示出完整的意義。這種組詩完美地解決了中國抒情詩的一個中心問題,既能充分展開題目,又不破壞短篇的簡潔、密度及強度”⑨。此外,杜甫對題材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超越傳統(tǒng)并擴充了現有題材的范圍。他對不定場合詩歌的處理等方面也是宇文所安關注的重點。

      杜甫是詩歌語言大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追究詩歌語言驚人效果的文學宣言。他最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文體特征是語言的復雜化,與主題的復雜化相應,宇文所安認為杜甫詩作在較深的文字層次上,復雜多樣體現為模糊多義的句法和所指,以及極端矛盾復雜的的旨意。⑩為此他分析了杜甫的《戲為六絕句》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按照一般的理解,“不薄今人愛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杜甫之所以“愛古”而不“薄今”,是從“清詞麗句必為鄰”出發(fā)的?!盀猷彙?,即引為同調之意。在杜甫看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詞麗句”不可廢而不講。更何況庾信和初唐四杰除了“清詞麗句”之外,更有“凌云健筆”、“龍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張兼收并蓄,力崇古調,兼取新聲,古、今體詩并行不廢。endprint

      宇文所安是英美“新批評”的積極實踐者,按照“新批評”的理論觀點,要對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和結構要素作盡可能詳盡的分析和解釋,對詩歌中的詞語尤其是中心詞的直接意義及所有內涵意義有相當的敏感,揭示詞語中的含混、反諷,了解詞源知識乃至該詞與神話、歷史或文學有關的典故,尋找和揭示文本內在的張力,并解釋這些張力是怎樣圍繞文本的中心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的。而“新批評”理論家威廉·燕卜蓀提出含混是語言本身所固有的特點,在詩歌中尤為突出,含混是“任何語義上的差別,不論如何細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話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它可以使語言活動方式中潛在的意義得到充分的表達,是增強作品表現力的基本手段。他認為詩歌語言與科學語言不同,在詩中內容與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是間接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隨意的,因此便出現了語義含混的情形。含混有同音異義、一詞多義等諸多類型。語言越是凝練、簡約,其意義越可能含混,所以詩的語義結構層次特別豐富多樣,其意義的多重性應借助于它們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剖析。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宇文所安對“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一句的意思進行了多重闡發(fā),簡單的詩句被分解出五六種不同的意義。他認為杜詩語言的復雜在陳述的語言和對句的“聯(lián)想”語言中模糊多義,有時會達到無法理解的地步。他指出雖然所指對象的不確定性和聯(lián)系的無限性是律詩較普遍的文本特征,但是,杜甫律詩的模糊多義,特別是他的晚期律詩,卻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的任何作品。

      非個人化:方法論

      與詩人傳記式分析交織在一起的是宇文所安對杜甫詩歌的“內部研究”,但不同于“新批評”派只注重“文本細讀”,不顧及文本之外任何方面的做法,宇文所安的內部研究傾向于將詩人置于文學傳統(tǒng)和慣例中來研究和討論分析,在這一點上,他回歸了“新批評”的先驅托馬斯·艾略特。

      英國詩人、批評家托馬斯·艾略特曾提出詩歌的“非個人化”理論,其基本內容是:生活與藝術不能等同,它們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作家的個人感情經驗必須經過非個人化的過程,將個人的情緒轉變?yōu)橛钪嫘?、藝術性情緒,才能進入文學作品。他的“非個人化”理論具有三個層面的意義:首先,從詩人與傳統(tǒng)的關系來看,艾略特認為一首詩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和其他詩歌之間有十分重要的聯(lián)系,在他看來,詩是以往被寫下來的所有詩歌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首詩都處在詩歌傳統(tǒng)的有機鏈條中,任何一個詩人都不能脫離詩的偉大傳統(tǒng)而獨立存在,具有他的完全意義。第二,詩人創(chuàng)作過程具有非個性化的特點。艾略特認為詩人的創(chuàng)作不是表現個性,詩人只是藝術表現的特殊工具,種種的印象和經驗借助于詩人的心靈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相互組合則形成了詩。第三,詩歌表現情感具有非個人化的特點。詩的好壞并不在于詩人的感情,不在于其個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所激發(fā)的感情。

      宇文所安在對杜詩的研究中較為嫻熟地從前兩層意義運用了“非個人化”的理論。他指出杜詩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杜甫既不屈從也不避開傳統(tǒng),而是用它來為自己服務”,因此在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后面隱含著各種各樣的詩歌傳統(tǒng),如詠物傳統(tǒng)、抒情傳統(tǒng)。杜甫的《彭衙行》中描寫對妻子的思念時,借用并重新組合了此前詩歌主題傳統(tǒng)中許多的元素和慣例:思人的反應、宮女后妃程式化的角色描寫、友人或情人的別離,杜甫將所有這一切的陳舊的元素與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妻子這一主題下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新的感情與創(chuàng)作模式,“從這種陳套化的傳統(tǒng)中,杜甫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動人地、自然地抒寫了夫妻情愛?!币虼?,杜詩不是傳統(tǒng)的簡單的模仿或組合,特別是三十歲以后的杜甫已經不是初學的詩人,而是充分成熟的詩人,體現了穩(wěn)定的筆調和鮮明的個人聲音,“老去詩篇渾謾興”。正如宇文所安所說的那樣:“在這些傳統(tǒng)文學理論的回響之外,詩歌的性質成為杜甫自我形象的一部分?!?/p>

      文學傳統(tǒng)的不斷發(fā)展就在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如同你在觀賞風景時你自己有時也會成為風景的一部分一樣,一個詩人在成功地繼承傳統(tǒng),并通過個人才能將之發(fā)展進化之后,他自己也必然會成為后代詩人需要學習借鑒的傳統(tǒng)。杜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很好地繼承傳統(tǒng)并創(chuàng)立了新的傳統(tǒng),這是宇文所安的杜詩研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注釋:

      ①宇文所安:《他山的石頭記·自序》(田曉菲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③④⑦⑨11 12 13宇文所安:《盛唐詩》(賈晉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209、210、211、212、247、215、228、237頁。

      ⑤周建國等:《中華文學通覽唐五代卷——煌煌唐韻》,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82頁。

      ⑥劉大杰:《魯迅談古典文學》,見《文藝報》1956年第20號。

      ⑧對杜甫形象的這一方面的分析,西南交通大學柏樺教授的《爛醉是生涯——論杜甫的新形像》一文曾有所論述。

      ⑩這一觀點見于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盛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248-249頁的相關論述中。

      14 William Empson.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london,1947,4.

      15托·斯·艾略特著:《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卞之琳、李賦寧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頁。

      作者簡介:

      張憲軍(1968— ),男,河北省故城縣人,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與中外文論。endprint

      猜你喜歡
      所安宇文杜詩
      強大的復姓
      聰明不值錢
      領導文萃(2022年24期)2023-01-02 08:23:45
      聰明不值錢
      聰明不值錢
      讀者(2022年22期)2022-12-16 04:46:25
      夜讀(一)
      中學生報(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論宇文所安詠史懷古詩研究的方法與視角
      長江學術(2020年3期)2020-10-14 03:09:54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宇文老師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潞西市| 乐至县| 广西| 营口市| 微山县| 麻城市| 苗栗县| 桃园县| 射洪县| 岑溪市| 汨罗市| 南召县| 旬邑县| 洪洞县| 和平区| 黄石市| 庆元县| 驻马店市| 平乡县| 福贡县| 互助| 达拉特旗| 普格县| 新干县| 松潘县| 安顺市| 余干县| 辰溪县| 邢台市| 棋牌| SHOW| 东台市| 南涧| 万荣县| 长汀县| 沧州市| 通辽市| 襄樊市| 甘南县| 大化|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