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艷
古人養(yǎng)生有“六心”,謂“正心、靜心、清心、寬心、忍心、操心”;吾曰養(yǎng)德亦有“六心”,即“愛心、清心、誠心、信心、專心、寬心”。此六心從何而來?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便可。傳統(tǒng)文化之“六心”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對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一個認真品嘗的人都會齒頰留香。
一、愛心,以孝為先,仁慈博愛
孔夫子說,孝悌是一個人仁慈的根本。東漢的江革,于戰(zhàn)亂中帶著母親四處逃難,孝義傳遍鄰里。太守為江革的孝順所感動,曾召他出仕,但江革以母親年邁需要照顧為由拒絕了太守。母親去世后,孝期已過,郡守再次派人去勸江革,他才出去任職。江革因為孝行倍受朝廷重用,他的孝行成為上至朝廷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學習的榜樣。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范文正公何以贏得世人對他的愛戴?為其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愛之心。他能處處替人民著想,替國家著想,因而他的影響力綿延后代,后人都以他的風范為人生的榜樣。有些人為何會覺得自己不被人尊重,是因為不懂得互助、互愛,沒有真正從心里為他人著想,替人做好榜樣。君子以仁存心,仁者愛人。明白了這一點,并付諸于行動,就不失為君子。
二、清心,靜能生慧,智者無憂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繁榮,使人心變得浮躁。年紀尚輕的學生,被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迷惑得不知所措,“唯錢論”、“讀書無用論”充斥著他們的大腦,無法安心讀書。不妨學學古人,陶潛先生才華橫溢,但因他不愿與野心家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最終辭官歸隱,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享受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人生樂趣,留下了大量優(yōu)美的詩篇,彰顯了人生的價值。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沒有恬靜的修養(yǎng),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沒有寧靜的心態(tài),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古人的這份高潔的寧靜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人們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拒絕外面紛繁喧鬧的誘惑,在安靜的校園里,靜心讀書,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為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誠心,誠以待人,將心比心
孔子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語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詩經(jīng)》言,“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些說的都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才能收獲別人的真心回報。
有些人總以自我為中心,只一味埋怨別人對自己不好,卻不明白人際交往應當是雙向的。如果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就要真誠待人,只有首先主動真誠地去對待別人,才能贏得真誠的回報。
四、信心,積極豁達,樂而忘憂
生活永遠不會一帆風順,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無奈,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樂觀之人總是對人生充滿信心,他們以積極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磨難,堅信總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囊惶?。
看看身邊,多少失意的人在跌倒的坑里一蹶不振,拒絕爬起,多少脆弱的心因一點挫折選擇了最悲壯的方式結束生命。古人生活的智慧告訴人們: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zhàn)勝自己,然后才戰(zhàn)勝生活。
五、專心,術有專攻,業(yè)精于勤
《師說》中提到“術業(yè)有專攻”,《勸學》中又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庇纱丝梢姡寄軜I(yè)務各有鉆研與擅長,唯有用心專一,鍥而不舍,才會到達一定的境界。
對于學問,不可能面面俱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畢竟只是少數(shù)。但必須發(fā)展自己的特長,用心專一,既要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態(tài)度,又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
六、寬心,寬以待人,厚德載物
藺相如憑借機智勇敢,在澠池之會大挫秦王,被趙文王拜為上卿。廉頗以自己有戰(zhàn)功為由,瞧不起這個出身低微的宦者令之舍人,揚言只要見面,必定羞辱他一番。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躲而不見。當廉頗知道真正原因,上門負荊請罪時,藺相如極其大度地原諒了廉頗,并與之成為好友。藺相如的寬容,成就了千古佳話。可見,凡成大事者,必定心胸開闊,豁達大度。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有容乃大,不容無物。唯有以德報怨,才能換回內(nèi)心的安詳、平和與寧靜,才能贏得一個溫馨的世界。
不要被現(xiàn)代文明的大潮所淹沒,不要忽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六心”,透出的是古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為人處世的規(guī)矩,是修心養(yǎng)性的準則。養(yǎng)此“六心”,定會讓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高,讓人們的靈魂凈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