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
在高考中,很多學生對文言文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稍作一點準備,就會發(fā)現(xiàn),歷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和《資治通鑒》中的名段,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從以往的選文看,高考雖說回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并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時代主題。
如何使文言文復習事半功倍,這是不少高三學子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學好文言文并非難事,只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
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教師并不多講理論,而是讓他們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等背得爛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后才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
2.字詞積累。
1)積累實詞。新教學大綱規(guī)定中學階段要掌握120個常見文言實詞,這些實詞都在中學課本中出現(xiàn)過。復習時,本著“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可有針對性地復習課文,加深對一些實詞的理解與記憶。接著可分類復習,按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同形異義、偏義復詞等給實詞歸類,以此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多而不亂。在這幾種類型中,一詞多義的情況最多,但一般地說,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幾個義項都是從本義引申而來,有密切的聯(lián)系。
2)突破虛詞。文言虛詞是構(gòu)成文言語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和兼詞。雖然數(shù)量少,但用法靈活,使用頻率高,在漢語的發(fā)展中變化大。復習虛詞,可根據(jù)必考的18個虛詞的義項和用法,在課文中去找相應的例子。常見的用法無需多講,復習重點應放在不常用、難以掌握的用法上。
3)語法歸納。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zhuǎn)向,其實可以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jié)??僧嬕缓啽?,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一目了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1.喜愛文言,培養(yǎng)興趣。
有些學生抱怨: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學“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承載形式之一,無論是醫(yī)學、數(shù)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不懂它,就不能領(lǐng)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其次,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那些膾炙人口、詞簡意達的成語和典故皆來自文言文。再次,文言文中蘊涵豐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指導學生如何為人處世。
2.克服懶惰,“勤”字當頭。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苦和勤在學習文言文上尤為突出,經(jīng)典的文章要全篇背誦,密密麻麻的注釋要一一背會,頻頻出現(xiàn)的語法要條條掌握,沒有“勤”是斷然不行的。學習文言文最大的敵人是懶惰,只有勤背勤記勤寫的學生才能學好它。
三、掌握得當?shù)拇痤}策略
文言文的閱讀主要是理解,理解和分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和難點,要想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就要講究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解答文言文試題,要做到兩個通讀,一個是要通讀全文,一個是要通讀全部試題。通讀可以幫助考生整體上粗知文章大意,整體上了解這道題考的是什么。在通讀的過程中,要留心實詞、虛詞、文言常識、文言句式等內(nèi)容。通讀以后,對文本和試題就有一個五六分的理解了,這時先不要急于做文后的實詞和虛詞題,要先做最后一道選擇題。因為這類試題的四個選項,有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中心意思的分析、歸納,有的是對文章所敘復雜事實的概述和分析。一般情況下,這四個選項的排列順序與閱讀材料的行文順序也是大概一致的,因此這四個選項可以成為再讀文章時的“導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在完成這道題的基礎(chǔ)上,再做前面的幾道題,就容易多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