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生 王明宇
(1.中糧營養(yǎng)健康研究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中心,北京 102209;2.河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河北邢臺 055350)
日糧配方中,一般通過添加油脂來滿足動物對能量的需求。在正常的肉鴨飼料中使用的油脂為植物油,而相對肉鴨屠宰企業(yè)來說,具有一定量的鴨油產量,為降低飼料生產成本,充分利用肉鴨屠宰企業(yè)自身資源,建議在日糧中添加鴨油,而添加鴨油后對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并不清楚。因此,本試驗探討在肉鴨22~42日齡階段飼喂用鴨油代替植物油的育成期飼料,研究對后期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以探討鴨油代替植物油在肉鴨飼料配方中應用的可行性,為肉鴨生產性能的提高和肉鴨養(yǎng)殖飼料成本的控制、料肉比的降低提供指導。
試驗動物為櫻桃谷商品代肉鴨,網上平養(yǎng),共飼養(yǎng)42 d。試驗中按照櫻桃谷SM3商品代肉鴨飼養(yǎng)技術手冊進行飼養(yǎng)管理。
按照NRC(1994)肉鴨營養(yǎng)需要分別設計育雛期和育成期飼糧。對照組飼喂A組料:0~21日齡飼喂正常育雛期飼料,22~42日齡飼喂添加植物油的育成期飼料。試驗組飼喂B組料:0~21日齡飼喂正常育雛期飼料,22~42日齡飼喂用鴨油代替植物油的飼料。
本試驗設計2個處理組。每個處理設10個重復,每個重復50只鴨,共計1 000只。
0日齡對各處理組鴨只進行稱重,獲得初生重。7、14、21、28、35、42日齡末分別進行稱重,計算平均體重。統(tǒng)計試驗期間各周的耗料量,計算平均采食量和飼料轉化效率。統(tǒng)計各組鴨只死亡數,計算死淘率。按照育雛期飼料2.45元/kg,育成期飼料2.15元/kg計算活重造肉成本。
參照中國農業(yè)大學主編的《生物統(tǒng)計附試驗設計》(明道緒,2003)中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用SA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見表1。日糧中用鴨油代替植物油,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平均體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活重造肉成本、成活率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而在料肉比方面,0~35日齡和0~42日齡料肉比表現為差異極顯著(P<0.01),說明鴨油代替植物油可降低料肉比。平均采食量,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35、42日齡的日平均采食量試驗組要低于對照組。鴨只活重造肉成本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 0~21、0~28、0~35、0~42日齡,試驗組的造肉成本都要低于對照組。
表1 鴨油代替植物油對21~42日齡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
鴨油的脂肪含量適中,約為7.5%,并較均勻地分布于全身組織中。鴨油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熔點低,約在33~40℃之間,并且鴨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好,比較接近理想值,消化吸收率比較高(張偉敏等,2005;張偉,1996)。王曉曉(2013)研究了飼用鴨油對豬的營養(yǎng)價值評定,結果表明在基礎飼糧和鴨油飼糧的干物質消化率分別為88.45%、88.68%,總能利用率和蛋白利用率分別為87.15%、87.89%和88.10%、89.17%,差異均不顯著(P>0.05);基礎飼糧和鴨油飼糧的表觀消化能和表觀代謝能分別為13.69、14.57 MJ/kg和11.58、12.49 MJ/kg,差異顯著(P<0.05);鴨油的表觀消化能和表觀代謝能分別為35.75、34.43 MJ/kg,體現了鴨油在豬料中應用的強大潛力。鴨油的營養(yǎng)價值比其它動物油脂相對要高,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高于豬油,也高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接近橄欖油。本試驗中用鴨油代替植物油可降低料肉比,可能與鴨油含有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有關,鴨只對其消化吸收率要比對照組植物油的消化吸收率高。在采食量無顯著差異性的條件下,高的消化吸收率可使鴨只獲得相對較多的能量、蛋白等營養(yǎng)物質,從而促進肉鴨的生長,達到降低料肉比,降低飼料成本的效果。
日糧中用鴨油代替植物油可以降低料肉比,達到降低飼料成本的效果。原因可能與鴨油含有較高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及鴨油中脂肪酸比例較理想有關,使得鴨只對鴨油的吸收消化率要比對照組植物油的消化吸收率高。
(參考文獻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