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昕
當年我在機關里混時,偶爾冷眼旁觀一下身邊的同行,心里不由得就生出萬千感慨。因為這些久坐機關的干部們,在外人眼里是多么光鮮,而在我眼里,卻更像兩類可憐的小動物:一類是螞蟻,終日埋在材料里,低頭苦干,忙碌奔波,不知明天在何處,也不問明天去何方;一類則是老鼠,整天偷偷摸摸的,不務正業(yè),只知道上躥下跳,四處鉆山打洞,圖謀早日爬到高位上。
當然,這兩類人,也有終得善果者。比如第一類人恰好獲得了領導的賞識,第二類人機緣碰巧鉆營成功。但大多結果不妙。第一類人常常是默默一生,按部就班過完一輩子。第二類人則往往鉆營不成,懸在半空中上不得下不得,最后落下無數(shù)笑柄。
也許是自覺“參悟”得太透,覺得在機關里混除了可憐可笑之外,毫無出息可言,更無趣味可談,于是心里對機關生涯就萌生出了倦意,便尋個機會逃出了這座圍城。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年自以為已菩提得道,其實仍是傻蛋一枚。因為,無論在官場還是在職場,除了這兩類人外,還有像曹一士這樣的第三類人。只是當年的自己太傻太天真,目力所及,盡是悲觀絕望罷了。
曹一士是誰?那我們就先說說他的故事。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后,為治國興邦,號召大臣上書言事,獻計獻策。大臣們見機會來了,都積極地上書出謀劃策。在眾多的獻言書中,大家都主張當皇上就要不辭勞苦,勤于政事。而時任云南監(jiān)察御史的曹一士卻在奏章里進言:陛下一心求治,只憑不辭辛勞遠遠不夠的。治國與做事一樣,要懂得訣竅,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因此為臣不主張陛下苦干蠻干,應多花時間靜下心來探索最好的治國之道。
乾隆覺得這道奏折非常有新意,便批給群臣傳閱。同時將曹一士從偏遠的云南調入朝中,任命為工科給事中。面對皇帝的重用,曹一士心存感恩,工作更為賣力。一次乾隆召見曹一士,問他:現(xiàn)在朝廷弊端不少,朕當從何處入手整治呢?曹一士答道:吏治不清,則百弊不止,陛下當從整頓吏治入手。乾隆有些擔心:治國需要百官輔佐,治吏會不會造成百官與朕離心離德呢?曹一士道:陛下不必有此顧慮。官吏乃百姓表率。陛下在其他事務上做得再好,只要吏治不清,就會全盤皆輸。乾隆沉思許久,最后聽取了曹一士的建議,將整頓吏治作為第一要務推行開來。見曹一士見解總有新意,且敢擔當,不久乾隆將曹一士再次提拔。
見曹一士連連得到提拔,一位上了年紀的大臣便當面請教曹一士:我為官一輩子,做事也非常勤勉,但為何總得不到提拔,一直久居下位呢?曹一士佯作推辭:我只是一個后輩,初入朝中,怎敢對大人您指指點點呢?那位老臣急了:你被皇上特殊任用,肯定有過人之處。我就要退休了,我想從你那里獲知原因,不圖別的,只想朝聞道夕死可也。曹一士只好說實話了:您久不升遷,原因無非有二,一是您勤勤懇懇地工作,被眼前的瑣事纏住,卻忽視了效率與謀略;二是您在朝中做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遇事不敢出頭,怕?lián)斬熑?,這樣肯定就不會有政績。一語驚煞夢中人,老臣道謝不已。
曹一士給乾隆的獻言和對老臣的點化,以及他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就只說明了這樣一條樸素的道理:在官場上混,既要低頭踏實地走路,也要抽空抬頭仰望星空。只顧著走路,你就會忘記走路的意義所在。但如果總是仰望星空,除了摔跤啃泥巴外,你肯定毫無所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等凡夫俗子,無論位居官場還是身處職場,當應向孟夫子學習學習再學習。雖然不必每日仰望三次星空,但三日望一次星空,或三個月望一次星空,總是可以的。只要你靜心地凝望,那浩渺的星空,絕對會凈化你的心靈,而且也會給你行動以清晰的指向。只是,許多時候,那些熱衷于官場攀爬的,每每仰望星空時,總巴不得天上立即掉下一頂大官帽來。當然,最好是直接掉下一根繩子,拉著他“青云直上”。
倘如此,不望也罷。仰望得太多,官帽沒盼到,倒極有可能有鳥糞啪啦啪啦地落到那張仰著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