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濤 何余湧 陸 偉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江西省動物營養(yǎng)重點實驗室,江西南昌 330045)
哺乳仔豬早期斷奶是提高母豬年生產(chǎn)力和豬場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期斷奶所引發(fā)的斷奶早期仔豬失重和腹瀉等問題卻又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哺乳仔豬早期斷奶技術(shù)的全面推廣應用[1-2],因此,如何預防哺乳仔豬斷奶早期的失重和腹瀉成了大家長期關(guān)注和致力解決的生產(chǎn)難題。通過營養(yǎng)和非營養(yǎng)物質(zhì)[3-7]或改變?nèi)占Z形態(tài)[8-9]等手段來減輕早期斷奶引發(fā)的仔豬腸道絨毛損傷并增強其胃腸道功能與健康對減少斷奶早期仔豬失重和腹瀉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和實際效果。精胺是一種重要的生理活性調(diào)節(jié)劑,研究表明,給妊娠后期母豬、哺乳或早期斷奶仔豬補飼外源精胺能不同程度地促進仔豬腸道絨毛的生長發(fā)育、修復受損絨毛、提高仔豬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并改善其生產(chǎn)性能[10-12],但目前未見有關(guān)于外源精胺對仔豬血液精胺濃度的影響以及停喂后外源精胺的劑量延時效應等方面的研究報道。為此,本研究將采用“7日齡開始補飼外源精胺、21日齡斷奶、29日齡結(jié)束補飼外源精胺和35日齡結(jié)束試驗”的試驗模式研究外源精胺對28日齡仔豬血液精胺濃度、不同飼喂階段仔豬腹瀉和平均日增重的影響。通過研究,闡明外源精胺濃度與仔豬血液精胺濃度之間的關(guān)系和停喂外源精胺后對斷奶仔豬后續(xù)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為外源精胺在早期斷奶仔豬飼糧中的應用提供技術(shù)參考。
將9窩胎次和初生體重相近的7日齡“杜×長×大”哺乳仔豬隨機分配到0、12和15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每組3窩,組間仔豬平均體重無顯著差異。不同處理組仔豬從7日齡起補飼含有相應外源精胺的飼糧,21日齡斷奶后繼續(xù)補飼斷奶前飼糧,29日齡停止補飼外源精胺且3個處理組仔豬均采食相同的飼糧,35日齡結(jié)束試驗。
哺乳母豬和各外源精胺處理組仔豬飼糧的配制及營養(yǎng)水平見何余湧等(2015)[13]。
哺乳母豬每天飼喂2次,仔豬自由哺乳和采食,所有仔豬21日齡斷奶,斷奶后飼喂與斷奶前相同的飼糧。29日齡早上每窩稱重后,選2頭接近平均體重的仔豬進行屠宰,剩下的仔豬采食不含外源精胺的飼糧到35日齡,其余工作按豬場規(guī)定程序和要求進行。
29日齡早上空腹稱重結(jié)束后,每窩選取2頭接近平均體重的仔豬(公母各1頭)進行耳靜脈采血,每頭采集2管,每管5 ml,用于分析血液中精胺含量。采血后立即將仔豬屠宰,打開腹腔,取出胃,除去胃內(nèi)容物,用電子天平分別對胃、心臟和脾臟進行稱重。
精胺含量:血液中精胺的含量按動物源性飼糧中生物胺的測定方法(GB/T-23884-2009)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
器官相對重量:器官重量(g)與體重(kg)的比值。
活重:用電子稱對個體進行稱重。
腹瀉率(%)=試驗期腹瀉仔豬頭次/(試驗仔豬頭數(shù)×試驗天數(shù))×100。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利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較。
表1 外源精胺對28日齡仔豬血液中精胺含量的影響(μg/ml)
表1可見,12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和15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斷奶仔豬血液中的精胺含量分別極顯著地 高于0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P<0.01),說明飼糧中添加一定劑量的外源精胺有助于提高仔豬血液中的精胺含量,而15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斷奶仔豬血液中的精胺含量又極顯著地高于12 mg/kg外源精胺處理組,這又說明不同的外源精胺添加量能顯著影響仔豬血液中的精胺含量。
表2結(jié)果表明,補飼外源精胺并沒有顯著提高28日齡仔豬胃、肝、脾和心臟的相對重量(P>0.05),但有增加胃、脾和心臟相對重量的趨勢。
表2 外源精胺對28日齡仔豬器官相對重量的影響(g/kg BW)
表3可見,12 mg/kg外源精胺組仔豬在7~21日齡階段的腹瀉率極顯著低于0 mg/kg外源精胺組仔豬(P<0.01),但與15 mg/kg外源精胺組仔豬無顯著差異(P>0.05)。盡管3個處理組仔豬在22~28和29~35日齡階段的腹瀉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的腹瀉率卻低于未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7~21日齡階段,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不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但3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斷奶后一周的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不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P<0.01),但2個外源精胺組仔豬之間的平均日增重之間無顯著差異。停止補飼外源精胺1周后,盡管3個處理組仔豬平均日增重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的平均日增重仍分別比未補飼外源精胺組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提高26.5%和40.4%。
表3 外源精胺添加量對仔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研究表明,精胺具有促進動物機體細胞增殖、分化和生長以及腸道絨毛血管修復的作用[10-11,13],從而改善動物腸道絨毛的吸收功能并增加器官的體積和重量[14]。本研究的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補飼外源精胺有助于仔豬腸絨毛的生長發(fā)育與損傷修復,從而使更多的外源精胺進入血液并隨血液輸送到各個器官,促進了仔豬胃、脾和心臟的生長,使其相對重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胃、脾和心臟相對重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仔豬血液輸送養(yǎng)分的能力、增加仔豬胃的消化功能及機體的免疫能力[15],從而增強仔豬的健康和生產(chǎn)性能[14]。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補飼外源精胺后,仔豬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各階段仔豬的腹瀉率,從而使各階段的平均日增重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另外,本研究結(jié)果還證實,外源精胺的劑量正效應具有一定時間的延續(xù)性,也就是說,仔豬補飼一定量的外源精胺后,即使停止補飼,在一定時期內(nèi)也能獲得較好的生產(chǎn)性能。
給哺乳仔豬補飼外源精胺能促進仔豬臟器發(fā)育并提高仔豬斷奶前后的平均日增重,預防仔豬斷奶后的失重和腹瀉;另外,外源精胺的劑量正效應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