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影
[摘 要]中國的京劇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服飾作為國粹京劇藝術形式的重要方面,色彩、圖案、象征意義等各個方面都能夠體現出藝術性,本文主要從中國傳統(tǒng)京劇服飾出發(fā),分析服飾中體現出的藝術性,以對京劇服飾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京劇服飾塑造人物的外在美,并通過虛似化、程式化等藝術語言,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收到形神兼?zhèn)涞乃囆g效果。
[關鍵詞]京?。环?;藝術審美;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傳統(tǒng)京劇服裝是以日常生活的服裝為基礎,經過許多藝術家的提煉、概括、美化、裝飾形成的一整套類型化或者說是程式化的專用服裝,“形”與“神”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美學的兩個基本范疇,體現了中華民族既追求外在“形似美”,又追求內在的“神似美”的審美觀,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積累,京劇服裝受中國傳統(tǒng)服裝文化影響,由簡單到豐富,由生活化到藝術化,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和獨特審美價值的服裝,其在色彩、圖案、制作工藝方面都體現出了超強的藝術性。
一、京劇服飾的固定性和多樣化
京劇服飾分為各種類別,每種類別都是對人物身份的體現,正所謂什么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服,充分體現出了固定性和多樣性特點。表演中的唱念做打, 行當中的生旦凈丑,音樂中的西皮、 二黃,服裝中的大衣、 二衣、三衣、盔箱等。貫穿于京劇和京劇各個藝術門類中的只有服飾,如生旦凈丑各有裝扮,各穿各的衣,各唱各的調,所以傳統(tǒng)京劇的服裝以類分群,不以千人千衣的著裝不同,而是根據行當的不同人物裝扮才有不同,生有生裝, 旦有旦扮,這才有了寧穿破不穿的裝扮人物。京劇服飾的固定化和多樣化有一定的規(guī)范,如歷朝皇帝多是各有穿戴,但在傳統(tǒng)京劇中卻規(guī)范為統(tǒng)一的皇帝裝扮即黃色專用蟒和五爪龍的圖案。各種人物身份, 職務也均用程式化的裝扮,如帝王后妃穿蟒和褶,宰相穿蟒、褶、帔、開氅、官衣,元帥武將穿蟒、靠,中等階層人物穿褶、 帔,平民百姓則穿素褶、 帔、茶衣、褲襖等。例如看到戴皇帽、穿淺黃蟒的人物上場,就知道他是皇帝;看到戴相貂、穿蟒袍的人,就知道他是大臣;看到穿蟒袍、插翎子、掛狐尾的人,就知道他是番邦中地位較高的人物或山寨首領;看到頭戴文生巾、身穿素褶子的人,就知道他是文弱、儒雅、家境貧寒的書生。流氓惡少戴的棒槌巾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繡有散花,背部有一對桃形上翹的小翅,一走一晃,顯得人很輕浮?!锻ぁ防锏臈钛脙?、《野豬林》里的高衙內都戴棒槌巾,和他們的身份、行為十分吻合。構成了傳統(tǒng)京劇服裝固定化及多樣化的人物裝扮,充分體現出了服飾的藝術性特點。
二、京劇中色彩的運用
京劇服飾的色彩亦由兩類組成,一類是包含黃、紅、綠、白、黑的“上五色”,這也是陰陽五行學說中所謂的“五色”;另一類是包含藍、紫、粉、香、湖的“下五色”。但在實際演出中,應用在各角色服飾中的副色已經遠不止于以上五種顏色。如黃色表示尊貴,紅色表示正直, 黑色表示粗莽,白色表示莊重,綠色表示剛毅等等。又如黃色有老黃、 鵝黃、 明黃、鴉黃等等,也就是說雖有一定的程式但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美化調整,同是黃色,同在宮里9, 明黃只能是皇家專用,而太監(jiān)的鵝黃,持衛(wèi)仗儀的老黃與皇家的明黃就有所不同, 組合一起又是同類色的協調,而皇家的明黃在這組色調中最為搶眼,故而一看便知何人出場了, 打累了歇息片刻再上場也不會亂。京劇對服飾的色彩運用十分大膽全面和靈活,無論紅綠還是黑自,都穿插點綴在其中,任意揮灑。傳統(tǒng)京劇服飾不是恢復了歷史的原貌,而是按歷朝歷代的生活歸納而來,有著特殊表現形式的“繪畫之服”它的美學價值不僅止于是一件精美的刺繡服裝,更是一幅色彩絢麗、意境豐富、思想獨特的立體畫卷。這些色彩的穿戴及搭配規(guī)則,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色彩意識,具有極強的民族色彩特征,極大程度的豐富了現代裝飾藝術的視覺語言。
三、京劇服飾的材料選擇及制作工藝
一般的京劇服飾以一般以天然纖維面料為主,中國有絲綢之國的美譽,京劇服裝多用絲綢錦緞類面料。除使觀眾感到服裝本身漂亮、華美外,還要考慮到劇情需要和材料的功能性。首先在京劇舞臺上,演員要有唱、念、做、打,需要做出大幅動作,多采用具有滑爽、挺括、懸垂性好、飄逸感強的絲綢類面料,有利于演員舞蹈動作的完美表達;其次,出于劇中人物角色的要求,服裝材料的多樣性和多檔次性具有區(qū)別人物角色的作用,如皇用大緞、將官用軟緞、官吏用縐緞、平民百姓用棉布等,給觀眾一種非常自然,貼近生活實際的感覺。
敬酒服飾的藝術性同時表現在京劇服裝制作大量使用了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如刺繡使用了平金繡、平銀繡、絨繡等,用大量的金銀線及各種彩色絲線,使服裝具有巧奪天工之美,幾乎每一件服裝都成為藝術品,常常使觀眾感到舞臺上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美輪美奐、嘆為觀止。俗話說“遠看顏色、近看花”,成為觀眾對京劇服裝美的一種欣賞方法。
四、結語
由此可見,京劇服飾的藝術性表現在諸多方面,傳統(tǒng)的京劇服飾在舞臺上體現了傳統(tǒng)美學特點,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京劇音樂、燈光、場景等表演要素的現代化,以及服裝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設計手段的不斷進步,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是如何繼承傳統(tǒng),保留特色,因此要對京劇服裝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適應現代觀眾對京劇藝術的審美要求,使京劇服飾在今后的國粹藝術中發(fā)揮更強大的生命力,使之經久不衰,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和現代化的沖擊。
參考文獻:
[1]李鄉(xiāng)狀.京劇藝術與欣賞.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2]譚元杰.中國京劇服裝圖譜口田一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3]趙振鳳.美哉京劇服裝——淺探京劇服裝色彩及圖案的藝術特點-青年文學家2009(7).
[4]劉望微.李曉蓉.裘沅樺.萬宗瑜川劇服裝款式特點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四川戲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