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黃暉
【摘 要】探討財經類院校商法課程實踐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方式以及教學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探討如何依托經濟管理類、財稅金融學、管理學的學科優(yōu)勢構建具有財經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商法 財經類院校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 G【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C-0074-03
21世紀以來,國內法學高校進行了一場法學教育改革,改革的著眼點在于改變過去純粹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律人才。考察國內相關教改論文即可發(fā)現(xiàn),各地高校都開設了相應的法學實踐課程,設立了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大力發(fā)展法學實踐教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改革效果。雖然進步是巨大的,但學界目前對于法學實驗課程的建立仍舊處于探索階段,而且重心都集中在如何建設綜合性的法學實驗課程,如將法學實驗課程分為立法實驗模塊、訴訟實驗模塊、非訴實驗模塊等,對于如何構建某門法學實驗課程的整個教學體系未形成共識。就財經類院校的商法課程實踐教學來說,如何構建凸顯財經特色的商法實踐教學體系仍舊處于探索階段,對財經類院校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教材建設、教學設施、教學方法及考核標準等仍未形成系統(tǒng)的共識。本文擬對財經類院校具有財經特色的商法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
一、財經類院校法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商法課程實踐教學
司法部《法學教育“九五”發(fā)展規(guī)劃和 2010 年發(fā)展設想》明確提出,法律人才不僅為立法、司法、行政執(zhí)法、法律服務和法律監(jiān)督部門所必需,而且日益成為全社會急需的通用人才和企事業(yè)單位專理法律事務的主干人才。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更多的是既懂法律,又懂科技、懂經濟、懂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的法律人才。特色教育,是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重新定位的重要指標,是實現(xiàn)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手段,每個法學院都應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在辦學定位上應以特色為本。
就財經類院校來講,其法學教育如同一朵鮮花,在主流的會計學、經濟學、財稅金融學等財經類學科的教育資源的土壤上得以茁壯生長。法學與其他具有財經特色的學科資源的交叉融合,使得財經法學具有傳統(tǒng)法律學科無法比擬的特色與生命力。因此,財經類院校的法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立足于財經特色的法學,即培養(yǎng)“懂經濟、精法律”的復合型經濟法律專門人才,幫助他們成為“懂法律的管理者”,并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合規(guī)意識和理念,不斷增強法律風險的識別與防范能力,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和有效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實踐教學是指在一定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有組織、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與專業(yè)實務相適應的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的學習,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一般包括生產勞動、專業(yè)勞動、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科研實踐、社會實踐、生產實習與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商法課程開展實踐教學,與商法課程的特點密切相關。商法是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法律制度,是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它是與民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并行的二級法律部門,結構極為獨特、體系極為龐大、內容極為豐富,是由各個單行法組成的部門法體系,包括獨資與合伙企業(yè)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jù)法、破產法、保險法等,這些單行法都屬于三級法律部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在立法上表現(xiàn)為獨立的法律文件,在法律原理上各有其特殊的內容。由于商法課程包含了市場經濟中基礎性法律制度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培養(yǎng)財經類法律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商法課程實踐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從事商事實務工作的職業(yè)能力,通過模擬商事實務情境,將財經院校的法學專業(yè)學生置身于類似的情景中,學習處理商事實務的基本規(guī)則、技巧,將商事原理、規(guī)則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深入了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法律制度,使學生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特色實踐操作能力,畢業(yè)后即可很快適應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yè)對法律服務的需要。
筆者從教學經驗出發(fā),認為財經類院校在構建商法實踐教學體系時,最關鍵的問題應是如何將財經類院校的大量的財經教學資源、網絡課件、實踐基地,融入到商法課程實踐教學中,為教學提供資源支撐。
二、當前財經類院校商法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無比較權威和統(tǒng)一的商法課程實踐教學教材,教學內容未凸顯院校特色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結合專業(yè)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制訂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標準。考察國內的商法課程實踐教學教材,只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黃勇在2008年出版的《商事法學實驗教程》較為統(tǒng)一,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可由授課教師在最初開展實驗課程時使用。此外,據(jù)了解,各高校的商法課程實踐教學的教材都是由授課教師根據(jù)授課需要自行編寫,打印給學生進行訓練。這種做法滿足了老師根據(jù)所處院校類型的特點選擇教學內容的要求,但同時也帶來隨意及不規(guī)范的問題。筆者認為,對比商法課程理論教學教材繁多的局面,應鼓勵授課教師將編寫的講義及內容編寫成教材,實現(xiàn)資源的溝通與分享。同時,教師在編寫教材時,應立足于所處高校的類型特點,編寫滿足本類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類型的實踐需求。
(二)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處理商事法律實務的能力
目前,國內法學院校開展實踐教學,可供選擇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教學實踐等等。對于這些方法的優(yōu)劣,曹興權、汪世虎在其《法學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與商法教學之困惑》一文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們提出,這些改革模式在商法教學的應用之中,無法取得預期效果,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因而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開展該等課程的教學輔導時應當采用哪種教學方法目前無統(tǒng)一規(guī)范,實踐中由授課教師自行摸索,也未檢索到根據(jù)實驗項目選擇教學方法的相關論文。endprint
(三)實驗室建設經費不足、設施落后,無法滿足授課的基本需要
實務中,商法處理的交易及糾紛都具有一個特點——標的大、案情復雜、專業(yè)性強。建設商事法學實驗室的核心目標在于情景模擬,即利用情景模擬,使得學生置身于類似商事實務的場景中,掌握處理該等商事實務的基本規(guī)則、技巧,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畢業(yè)后即可很快適應各行各業(yè)對法律服務的需要。目前,關于國內的法學實驗課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已經開發(fā)成功了LETS法學實驗系統(tǒng),杭州法源軟件開發(fā)有限公司開發(fā)了Jussoft法律實務綜合模擬平臺系統(tǒng),各地高校可以購買使用,但是囿于經費,許多高校都無法購買上述軟件,使得授課教師只能依靠單純的筆、紙來完成實驗項目,既滿足不了授課需要,也與商事實務的特點完全相悖,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商事實務的能力。
三、財經類院校商法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措施
商法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應當包含以下內容:教學理念與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考核辦法等。筆者認為,財經類院校在構建商法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突出財經特色,主要可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方式等方面下工夫。目前,關于國內的法學實驗課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已經開發(fā)成功了LETS法學實驗系統(tǒng),杭州法源軟件開發(fā)有限公司開發(fā)了Jussoft法律實務綜合模擬平臺系統(tǒng),各地高??梢再徺I使用,但是囿于經費,許多高校都無法購買上述軟件,使得授課教師只能依靠單純的筆、紙來完成實驗項目,既滿足不了授課需要,也與商事實務的特點完全相悖,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商事實務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應明確商法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即使學生在掌握商法的基本理論與規(guī)則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授課和學生在學校實驗室模擬實務中企業(yè)與公司、證券、保險、破產法律事務,掌握商事法律實務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與商事實務有關的各類法律文書的寫作規(guī)范、提高合同業(yè)務的法律實務技能、提高訴訟與仲裁案件證據(jù)調查、舉證和質證的法律實務技能、提高談判與論辯的法律實務技能,鍛煉和提高商事法律實務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逐步將商事法律理論知識應用于商事法律實務中,達到將法學理論與法學實踐有機結合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結合商法實踐性的特點,努力建立具有財經特色的商法實踐教學案例庫。從上述教學改革理念或教學改革目標出發(fā),在選擇商事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時,既需考慮到商事實法律實務涉及的方面多種多樣,如公司設立、上市、資產重組、企業(yè)并購等,還可涉及保險、證券等,又需要考慮到充分利用財經類院校財經類專業(yè)的師資、實驗室的有利條件,通過資源的有效運用,提高學生處理商事實務的能力。因此,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商事法律實務中選擇課程內容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的看法是:從課程教學目標出發(fā),一切緊緊圍繞課程設置目標。從課程性質來劃分,商法實訓課程是屬于專業(yè)基礎型實驗,它的培養(yǎng)目標應當是通過對商事法律實務的模擬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處理商事法律實務的法律職業(yè)能力。至于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更高層次掌握處理商事法律實務的能力,僅僅依賴課堂上有限的學時就想實現(xiàn),客觀上也不可能。更高的能力需要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后,自己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因此,在選擇課程教學內容時,應抓重點、抓關鍵,而不是廣撒網。筆者選擇的是跟公司有關的相關實訓課程,如公司的設立、企業(yè)設立的法律實務、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實務、公司資產重組過程的法律盡職調查、商事實務中法律意見書的起草、公司訴訟、保險合同的審查、證券上市的法律意見書的起草等這些財經特色鮮明的實訓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其各自的實驗目的,每個實驗項目又與其他的實驗項目相關聯(lián)。如在公司設立的法律實務方面,要求學生模擬完成實務申請設立登記公司所需的關鍵手續(xù),學生通過填寫文件掌握公司企業(yè)名稱的基本規(guī)則、公司設立的法定條件和程序、第一次股東會會議召開規(guī)則以及董事、監(jiān)事、高層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與義務等,將公司法的理論實際的運用到實務中去。再如,在公司資產重組中的法律盡職調查這個實驗項目,學生通過該實驗項目中,可以了解和接觸到法律盡職調查的基本含義和方式、盡職調查的方法、法律盡職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那么,授課教師應當如何構建其教學案例庫呢?首先,可充分整合財經院校經濟管理、金融、保險等專業(yè)的師資,與這些專業(yè)的教師合作共享與商法課程有關的案例資源。如與金融專業(yè)的教師共享證券糾紛、證券上市的實例,與保險專業(yè)的教師共享保險合同審查的實例,與會計專業(yè)的教師共享關于公司財務會計制度的實例等,構建具有財經特色的教學案例庫,這是綜合類法學院校所缺乏的。其次,依托法學院平臺,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與公檢法司、大型企業(yè)、律師事務所、證券公司、銀行等簽訂實習協(xié)議,搭建校外實踐基地,并從本地公、檢、法等部分已審定的案件中,選擇跟商法領域密切相關的案例加入案例庫,如股東股權糾紛等案例。再次,與律師事務所聯(lián)系,請求擔任公司法律顧問的律師提供經過技術處理的非訴訟的相關案例加入案例庫中,如公司并購的盡職調查、公司重組法律文書,等等。最后,收集最高人民法院每年的指導性案例進入案例庫,供學生研讀探討。
(三)教學方法與方式
可結合商法案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商事實務與民事、刑事實務有很大不同的一點在于其非訴性,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以非訴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以訴訟能力的培養(yǎng)為輔,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具體的做法可采取觀摩、評議、參與等方式,任何一種單一的方式都不足以實現(xiàn)對學生處理商事實務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必須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一是至少組織一次學生到公、檢、法及律師事務所觀摩偵查、起訴與庭審的過程??蛇x擇跟公司有關的糾紛,如股東派生訴訟、股權糾紛等,觀摩結束后寫作觀摩的心得體會。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實體程序的了解與掌握,寫作心得體會是培養(yǎng)其法律思維。二是至少邀請校外專門從事商法實務的專家進行一次相關講座尤其是銀行、保險、證券、企業(yè)管理等專業(yè)人士給學生做講座,介紹相關領域的新情況、新動向,拓寬學生的信息來源。三是至少起草5份左右與商法實務相關的法律文書,如律師函、法律意見書等。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掌握商事法律文書的寫作規(guī)范,培養(yǎng)寫作商事法律文件的能力。四是至少組織一次與商事實務相關的模擬法庭,選擇與公司相關的交易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模擬進行公司法律風險控制、法律意見書起草、訴訟程序的啟動、證據(jù)的準備、出庭支持當事人訴訟等,由指導教師全程進行指導,糾正錯誤。模擬法庭結束后完成實驗報告。五是至少組織一次與商事實務相關的辯論賽,最好能夠選擇當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選擇爭議焦點進行辯論。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案例、分析案例的能力及即席口頭表達的能力。六是至少組織一次與商事實務有關的熱點案例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會。如可選擇證券法、企業(yè)破產法的熱點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關注時事,運用商事理論知識、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實務的能力。endprint
(四)教學實驗室建設
在教學實驗室建設上,可充分利用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現(xiàn)有成果,建設具有財經特色的商法實踐課程實驗室。
1.完善商法實驗教學設施。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伴隨的問題是現(xiàn)有實驗教學設施的配置要求問題。這個問題從法學院的角度來講,是利用先進手段,搭建法學實驗教學平臺;而就商事法律實訓這門課程來講,是基本的實驗室設施的要求。應有專門的實驗室供學生上課使用,保證學生上課時可以使用電腦查詢相關的范本和資料,以幫助他們高質量地完成實驗項目。因為采用了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學生需要在上課的時間完成文書的制作,這需要很多資料支撐,不能光靠老師的講授或者實驗教材上的范本。完善的實驗室設施能輔助老師和學生更好、更快地開展法學實驗教學活動。如果沒有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學生在同等時間內完成的項目質量明顯不高。考察國內很多的高校,他們都已經建立了法學實驗教學平臺,有完善的實驗室設施作為輔助。如中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都依托法學實驗教學系統(tǒng),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法學實驗中心等。因此,作為尚未使用該等法學實驗系統(tǒng)的高校來講,投入必要的經費,構建本校具有特色的法學實驗中心,應是一條捷徑。
2.構建完善的商法實驗室運行規(guī)范。財經類院校的財經特色的學科天然地與法學學科之間交叉滲透,且這些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實驗室建設得已經相對成熟,因此,在建設實驗室時,可借鑒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成功經驗,將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資源有機地嵌入法學實驗室建設之中,探索建設具有財經特色的法學實驗室。筆者在考察東北財經大學法學實驗室建設時,就發(fā)現(xiàn)該校充分利用了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在教學理念、管理機制、師資配置及運行規(guī)范上的優(yōu)勢,將實驗室的運行模式引入到法學中來,特色突出,優(yōu)勢明顯。
綜上,財經類院校商法課程實踐教學的財經特色在當前依賴授課教師主動性的發(fā)揮,包括對授課內容的掌握、教學方法的改革、實驗室的建設、教學資源的整合等,但同時也應認識到,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建設經費的投入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只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發(fā)揮作用,財經類院校商法課程實踐教學的財經特色才能得到更好地凸顯,商法實踐教學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才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既精通法學理論法學基礎知識,又熟悉市場經濟法律專業(yè)知識,具備經濟學、管理學、會計金融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復合型經濟法律專門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保樹,王振民.略論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3)
[2]蔣大興.商法:如何面對實踐? ——走向/改造“商法教義學”的立場[J].法學家,2010(4)
[3]曹興權,汪世虎.法學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與商法教學之困惑[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6)
[4]王繼遠.實踐的商法與商法的實踐課程教學探討[J].網絡財富,2010(2)
[5]郝書辰.財經院校依托財經學科優(yōu)勢 促進非財經專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6]趙旭東.商法課程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中國大學教學,2009(9)
【基金項目】廣西財經學院校級教改課題(2012A06)
【作者簡介】張 敏(1979- ),女,廣西賀州人,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法、民商法;黃 暉(1981- ),男,廣西北流人,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責編 王 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