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萍+唐銀明+張書雅+張雅婕+秦言華+周碩
摘要:
本文介紹了整治“黑心棉”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整理了“黑心棉”檢驗鑒定技術相關的標準,梳理分析了規(guī)范性文件和相關標準對“黑心棉”禁止使用原料的判定,以及相關標準適用性和有效性。通過上述梳理分析,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霉菌、酵母菌進行檢測,其檢測結果確認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界定“黑心棉”重要微生物指標。因此,根據 “黑心棉”的特征,確定異味、短纖維率、含雜率、再加工纖維狀物質、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黑心棉”的檢測技術指標。
關鍵詞:“黑心棉”;絮用纖維制品;致病菌
(接上期)
五、“黑心棉”特征指標篩查及特征指標確定
鑒于上述梳理分析,“黑心棉”具有纖維超短、含雜率高、再加工纖維形狀、致病菌、異味等特征。短纖維率、含雜率、再加工紗絲狀、異味這幾個項目已在GB 18383—2007標準中量化,此次我們重點對致病菌進行排查,通過微生物指標檢測,確認“黑心棉”存在哪幾種致病菌。
我們分別從河北、廣東、遼寧、重慶、湖北、湖南、云南、浙江等地采集樣品約50個樣品,涉及到棉胎、廢舊衣服再加工、再加工纖維氈子、坐墊、進口面料下腳料、大衣、棉襖等產品。請3家實驗室參考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wèi)生用品衛(wèi)生標準》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霉菌、酵母菌進行檢測,
通過摸底試驗,50件樣品的衛(wèi)生狀況為:細菌菌落總數最高為1.1× 107cfg/g,真菌總數最高為8.6× 106 cfg /g。30個樣品檢出大腸菌群,占總樣品量的60%。30個樣品檢出大腸菌群中有19個樣品檢出大腸埃希氏菌,占總樣品量的38%。12個樣品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占總樣品量的24%,3個樣品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占總樣品量的6%。溶血性鏈球菌未檢出。
有大腸菌群樣品說明放置條件污染程度較嚴重,如被糞便污染等情況。金黃色葡萄球菌來源較廣泛,空氣、水、灰塵、人和動物的排泄物,比如人化膿感染、氣候炎熱腸毒素生成等。綠膿桿菌也分布廣泛,多見于水、空氣、土壤中和物體表面上,人、畜腸道是綠膿桿菌的繁殖場所,為環(huán)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檢出的致病菌表明“黑心棉”存在條件致病菌和糞便污染的指示菌。由于大腸埃希氏菌是糞便污染最重要的指示菌。因此我們最終選定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3項指標為“黑心棉”的衛(wèi)生安全性微生物學檢測指標。
通過上述分析和篩查驗證工作,得出“黑心棉”含有大量的細菌,存在條件致病菌和糞便污染的指示菌。由于大腸埃希氏菌是糞便污染最重要的指示菌,故將大腸埃希氏菌作為“黑心棉”糞便污染的檢測指標。因此,根據 “黑心棉”具有再加工纖維形態(tài)特征、異味、纖維超短、含雜率高、含致病菌等特征。結合GB18383—2007標準考核指標,由此確定再加工纖維形態(tài)特征、短纖維率、含雜率、異味、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氏菌為“黑心棉”的微生物學的檢測技術指標。
六、“黑心棉”衛(wèi)生安全性微生物學檢測指標檢測技術亟待研究
上述檢測結果是參考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wèi)生用品衛(wèi)生標準》進行檢測的。目前沒有與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配套的微生物檢測方法。“黑心棉”樣品存放環(huán)境、特征、均勻性等特點完全不同于一次性使用衛(wèi)生用品,所以在取樣量、稀釋度、增菌液使用量,以及方法的準確度等方面都需進行研究,找出適用于“黑心棉”微生物學指標的檢測方法,為打擊“黑心棉”和廢舊材料充分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者單位:孔麗萍、秦言華、周碩,中國纖維檢驗局;唐銀明,北京京檢實力可技術檢測有限公司;張書雅,河北省纖維檢驗局;張雅婕,北京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