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加勇,劉 楊,許 晶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3)
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及其并發(fā)癥的超聲診斷及價值
閆加勇,劉 楊,許 晶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3)
目的 提高超聲對川崎病及并發(fā)癥的臨床診斷。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鄭州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35例川崎病患兒及其中2例并發(fā)冠狀動脈血栓的病例,分析患兒的一般情況與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超聲心動圖、心電圖檢查等。結果 本組35例川崎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最小年齡2月15天,最大年齡8歲。超聲心動圖顯示30例為雙側冠狀動脈擴張,5例為單側冠狀動脈擴張,其中2例冠狀動脈呈瘤狀擴張,內并發(fā)血栓,患兒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診。結論 超聲心動圖早期診斷川崎病的臨床價值顯著,對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超聲診斷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綜合征,基本病理變化為血管周圍炎、涉及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1],是一種以急性發(fā)熱、皮膚損害和淋巴結腫大為臨床特點的全身血管炎癥[2],在我國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對川崎病并冠狀動脈病變的長期性和嚴重性認識的加深,對該病的長期隨訪也顯得尤其重要。川崎病是一種急性、自限性且病因不明的血管炎性反應性癥候群,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川崎病已成為兒童最常見的后天性心臟病,未經治療的川崎病患兒,冠狀動脈瘤或擴張的病變發(fā)生率為15%~25%,嚴重者可導致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肌病等,甚至可發(fā)生猝死。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兒35例,男25例,女10例,最小年齡3月15天,最大年齡8歲,全部病例均符合第7次世界兒童川崎病研討會(日本 Hakone,2002)修訂的川崎病診斷標準[3],臨床表現為持續(xù)發(fā)熱、眼結膜充血、口唇鮮紅及干裂、頸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皮疹等,實驗室檢查患者有白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升高等。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有1例出現ST段弓背樣抬高,1例出現病理性Q波,6例出現ST-T改變,余心電圖無明顯改變。
1.2 檢查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探頭取2~3.5 MHz,常規(guī)掃查心臟各個切面,重點在主動脈短軸切面觀察左、右冠狀動脈開口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端內徑,多次測量后取平均值,觀察冠狀動脈有無瘤樣擴張或串珠樣改變,擴張冠狀動脈內有無血栓等。
冠狀動脈的超聲表現:35例患兒的超聲心動圖檢查冠狀動脈均有不同程度擴張,其中30例為雙側冠狀動脈擴張,5例為單側冠狀動脈擴張,其中2例冠狀動脈呈瘤樣擴張內并發(fā)血栓,相應室壁出現運動異常。5例合并心包積液。
冠狀動脈的治療隨訪結果: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呈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本組35例患者隨訪1個月、3個月、6個月,其中13例(占37.1%)冠狀動脈輕微擴張的恢復正常,15例(42.8%)冠狀動脈擴張較明顯的較前有明顯回縮,5例(14.3%)冠狀動脈呈瘤樣擴張的較前稍有回縮或無明顯改變,2例(5.7%)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并發(fā)血栓:病例1:8歲男童,因發(fā)熱、心慌氣短7天余入院,患兒2年前曾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住過院。心電圖:急性前壁、室間隔ST段弓背樣抬高。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右側冠狀動脈巨大動脈瘤形成(較寬處約17 mm,)左側冠狀動脈瘤腔內可見中等回聲團,范圍約7 mm×5 mm,伴煙霧狀低回聲,左室擴張,左室前壁、室間隔運動幅度彌漫性減低: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數0.35。入院后積極溶栓治療,病情稍有控制后,患者轉入上一級醫(yī)院。病例2:3月15天男童,因發(fā)熱、煩躁、苦鬧不止伴聲弱就診。心電圖: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超聲心動圖:雙側冠狀動脈擴張,內壁毛糙,左側冠狀動脈內可見斑塊狀略高回聲,范圍約5 mm×3 mm。左室收縮功能稍減低,左室射血分數0.52。入院積極對癥治療后病情恢復良好。1個月后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斑塊狀略高回聲稍有縮小。
川崎病多發(fā)于嬰幼兒,6-11月為發(fā)病高峰,77%發(fā)生于2歲內[4],近年來川崎病的發(fā)生呈現上升趨勢,現已成為我國嬰幼兒后天性心臟病最主要病因[5],臨床特點為發(fā)熱、粘膜炎、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當冠狀動脈受累時,冠狀動脈內皮細胞損傷,膠原暴露導致局部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被激活,最終纖維蛋白原形成纖維蛋白,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由于冠狀動脈的擴張或冠狀動脈瘤形成,冠狀動脈內血流速度緩慢,瘀滯,血小板粘附沉著,形成冠狀動脈內血栓,Ohkubo等[6]報告28例川崎病病患兒冠狀動脈巨大瘤中24例伴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均發(fā)生在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和回旋支,未發(fā)現右冠狀動脈血栓,本組2例擴張冠狀動脈內血栓均發(fā)生于左側,提示左冠狀動脈可見是血栓形成的好發(fā)部位。冠狀動脈受損多為一過性的,多數患者確診后經積極治療均能恢復正常。川崎病的急性期除引起冠狀動脈擴張外,還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臟瓣膜炎及心率失常,嚴重者可造成冠狀動脈瘤破裂或心梗而造成猝死,因此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對臨床懷疑川崎病者應盡早做超聲心動圖檢查,檢測冠狀動脈情況,發(fā)現冠狀動脈擴張的即可確診,一經確診越早治療恢復效果越好。本組2例患兒以急性心肌梗死而就診,詢問病史患兒均有長期發(fā)熱史,因未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故未能發(fā)現冠狀動脈擴張而引起重視,進而并發(fā)血栓形成后病情極度惡化,并對患兒的遠期生存質量發(fā)生影響。因此,超聲心動圖對評價川崎病冠狀動脈改變的敏感性極高,同時還具有安全、簡便、隨時復查等優(yōu)點,對兒童早期川崎病的診斷及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米科睿,王玉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川崎病冠狀動脈增寬[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2,21(2):78-79.
[2] 趙輝,張紅艷,陳麗波.超聲對小兒川崎病患兒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2):113-114.
[3] 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 Joint Research Group.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sequelsa sequelae in Kawasaki disease [J]. Pediatr Int,2005,47:711-732.
[4] 諸福堂,胡亞美,江載芳,等.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0-244.
[5] 谷慧慧,張瑞華,左卞京.超聲心動圖對小兒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研究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15):79-80.
[6] Ohkubo T,Fukazawa R,Ikegami E.Reduced shear stree and disturbed flow may lead to coronary aneurysm and thrombus formations[J].Pediatr Lnt,2007,49:1-7.
R540.4+5
B
ISSN.2095-6681.2015.03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