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霞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改善血透病人焦慮情緒的效果。方法:選取70例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平均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后的焦慮評分。結果: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結論:干預性護理的實施,能有效改善血透病人的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透;干預性護理;焦慮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稱洗腎,是急性或慢性腎臟功能衰竭病人臨床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這種腎臟代替的治療作用僅限于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發(fā)展[1]。同時,長期的血液透析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慮情緒的比率相當高,有關調查顯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2],這些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慮情緒,對35例血液透析患者實施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xiàn)將具體護理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確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溝通無障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1.6±8.4)歲;透析時間4~16個月,平均(8.6±2.5)月;慢性腎小球腎炎51例,糖尿病性腎病16例,高血壓腎病3例。將70例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透析時長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透析前的準備、透析期的護理觀察與監(jiān)測以及透析后指導患者注意事項等;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疾病知識宣教。護理干預工作人員針對患者疾病設計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血液透析知識,材料以文字與彩圖相結合,讓患者能直觀的了解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組織患者一起觀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項等相關短片,讓患者對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動力干預。組織患者一起參加交流會,互相交流治療經驗,并且請血液透析依從性好、效果顯著的患者到現(xiàn)場講說,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增強生存的信心,從而全面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可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集體活動,如游玩、體育鍛煉等,讓患者融入到社會中。③精神干預。在患者透析期,干預護士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當患者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時,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情緒調控。同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指導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評估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以及入組3個月后,分別進行焦慮情緒測評,使用量表為信任度高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其中,評分在50~59分之間,為伴有輕微焦慮;60~69分,為伴有中等程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伴有嚴重程度的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個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前后焦慮評分情況,見表1。由表1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
3 討論
疾病帶給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擾、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如軀體的疾痛、對未來的迷惘、經濟的負擔、家庭地位的變化以及社會能力缺失等等,這些壓力、困擾使患者身心疲憊、心理應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生存期質量。因此,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緩解焦慮情緒是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體現(xiàn)。本組研究通過對血透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很大程度的緩解了患者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曉霞,馮志紅.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壓力源調查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2):133-134.
[3]汪向東,王從希,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6:235-237.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改善血透病人焦慮情緒的效果。方法:選取70例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平均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后的焦慮評分。結果: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結論:干預性護理的實施,能有效改善血透病人的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透;干預性護理;焦慮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稱洗腎,是急性或慢性腎臟功能衰竭病人臨床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這種腎臟代替的治療作用僅限于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發(fā)展[1]。同時,長期的血液透析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慮情緒的比率相當高,有關調查顯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2],這些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慮情緒,對35例血液透析患者實施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xiàn)將具體護理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確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溝通無障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1.6±8.4)歲;透析時間4~16個月,平均(8.6±2.5)月;慢性腎小球腎炎51例,糖尿病性腎病16例,高血壓腎病3例。將70例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透析時長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透析前的準備、透析期的護理觀察與監(jiān)測以及透析后指導患者注意事項等;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疾病知識宣教。護理干預工作人員針對患者疾病設計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血液透析知識,材料以文字與彩圖相結合,讓患者能直觀的了解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組織患者一起觀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項等相關短片,讓患者對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動力干預。組織患者一起參加交流會,互相交流治療經驗,并且請血液透析依從性好、效果顯著的患者到現(xiàn)場講說,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增強生存的信心,從而全面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可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集體活動,如游玩、體育鍛煉等,讓患者融入到社會中。③精神干預。在患者透析期,干預護士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當患者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時,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情緒調控。同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指導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評估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以及入組3個月后,分別進行焦慮情緒測評,使用量表為信任度高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其中,評分在50~59分之間,為伴有輕微焦慮;60~69分,為伴有中等程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伴有嚴重程度的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個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前后焦慮評分情況,見表1。由表1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
3 討論
疾病帶給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擾、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如軀體的疾痛、對未來的迷惘、經濟的負擔、家庭地位的變化以及社會能力缺失等等,這些壓力、困擾使患者身心疲憊、心理應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生存期質量。因此,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緩解焦慮情緒是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體現(xiàn)。本組研究通過對血透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很大程度的緩解了患者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曉霞,馮志紅.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壓力源調查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2):133-134.
[3]汪向東,王從希,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6:235-237.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改善血透病人焦慮情緒的效果。方法:選取70例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平均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后的焦慮評分。結果: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結論:干預性護理的實施,能有效改善血透病人的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透;干預性護理;焦慮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稱洗腎,是急性或慢性腎臟功能衰竭病人臨床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這種腎臟代替的治療作用僅限于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發(fā)展[1]。同時,長期的血液透析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慮情緒的比率相當高,有關調查顯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2],這些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慮情緒,對35例血液透析患者實施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xiàn)將具體護理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確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溝通無障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1.6±8.4)歲;透析時間4~16個月,平均(8.6±2.5)月;慢性腎小球腎炎51例,糖尿病性腎病16例,高血壓腎病3例。將70例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透析時長等方面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血透期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透析前的準備、透析期的護理觀察與監(jiān)測以及透析后指導患者注意事項等;研究組除常規(guī)基礎護理外,還實施針對性焦慮情緒的干預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疾病知識宣教。護理干預工作人員針對患者疾病設計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血液透析知識,材料以文字與彩圖相結合,讓患者能直觀的了解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組織患者一起觀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項等相關短片,讓患者對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動力干預。組織患者一起參加交流會,互相交流治療經驗,并且請血液透析依從性好、效果顯著的患者到現(xiàn)場講說,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增強生存的信心,從而全面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可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集體活動,如游玩、體育鍛煉等,讓患者融入到社會中。③精神干預。在患者透析期,干預護士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當患者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時,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情緒調控。同時,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指導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評估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以及入組3個月后,分別進行焦慮情緒測評,使用量表為信任度高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其中,評分在50~59分之間,為伴有輕微焦慮;60~69分,為伴有中等程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伴有嚴重程度的焦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個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方法前后焦慮評分情況,見表1。由表1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干預前,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實施干預性護理后,患者SAS評分顯著低于未實施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1)。
3 討論
疾病帶給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擾、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如軀體的疾痛、對未來的迷惘、經濟的負擔、家庭地位的變化以及社會能力缺失等等,這些壓力、困擾使患者身心疲憊、心理應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焦慮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生存期質量。因此,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緩解焦慮情緒是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體現(xiàn)。本組研究通過對血透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很大程度的緩解了患者焦慮情緒,這對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曉霞,馮志紅.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壓力源調查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2):133-134.
[3]汪向東,王從希,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6: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