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近日,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chǔ)》課老師在他的QQ空間上痛心疾首地表示,今年他所講授的這門課,有九十一名學生因為抄襲得了“0”分。特別搞笑的是,居然有兩個大學生甚至一字不動地抄襲了小學生作文。大學生抄襲小學生,真不知該讓人說些什么好,或可叫“逆抄襲”?由此只能得出結(jié)論:大學生太草包,小學生太聰明,他們該互換身份。
天下文章一大抄。為何要抄襲?理由很簡單:一是自己真沒那個水平,確實寫不出來;二是懶惰,不愿下工夫,干脆就奉行“拿來主義”。抄襲也分幾種,抄名家,抄權(quán)威,算是“高大上”水準,屬于陽春白雪級別;抄普通人,抄名氣沒那么大的人,算是《陽阿》、《薤露》之流;而抄等而下之的人,抄水平還不如自己的人,那就是下里巴人之類了。如果說前兩類是“正抄襲”,尚有一定“合理因素”存在;最后一類就只能叫“逆抄襲”,譬如,教授抄襲學生,大學生抄襲小學生,那簡直就是抄襲的“自甘墮落”,丟盡天下眾多“文抄公”的臉。
退一步說,倘若“抄襲也是學習”的觀點成立——有不少人就是這么認為的,那你也應(yīng)該“正抄襲”才是,即找個高手、行家抄,抄一遍也多少會有些收獲,長些見識。就像唐初棗強縣尉張懷慶抄襲宰相李義府,被冠以“生吞活剝”之名而傳世;晚清官僚徐致祥抄襲名臣張之洞,居然中了進士;新銳編劇于正抄襲資深著名編劇瓊瑤,那也算是找對人了。當然,于正說這叫“致敬”,是“一次巧合與誤傷”。不過,瓊瑤卻斷然拒絕“致敬”,已將其起訴到法院。
尤其令人難以容忍的是,兩個大學生的“逆抄襲”,居然“一字不動”。不知道是小學生的作文確實好到極點,無懈可擊,“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還是他們懶到了極點,連題目結(jié)尾、標點符號、字體字號都懶得改,就直接拿去上交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唐代詩僧皎然在《詩式》中把抄襲歸納成“偷語”、“偷意”、“偷勢”三種,兩個大學生的“逆抄襲”就屬于“三偷”俱全,不僅需要臉皮,也需要“勇氣”??上У氖牵麄冇龅搅嘶鹧劢鹁Φ睦罾蠋煹挠^痛擊,“逆抄襲”成了天下笑柄,他們的記分冊也被醒目地畫上了一個“零”字。
抄襲,有違職業(yè)道德,污染社會風氣,事情雖小,危害卻極大,決不能聽之任之。拒絕抄襲,關(guān)乎世道人心,撥亂反正,也是人人有責,當從我做起。因而,不管是面對“正抄襲”還是“逆抄襲”,是“低檔次”抄襲,還是“高水平”抄襲,我們都應(yīng)拿出李老師不留情的狠勁兒,拿出瓊瑤不妥協(xié)的拗勁兒,人人喊打,口誅筆伐,若不怕身敗名裂,你就來試試!
【原載2014年11月28日《解放日報·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