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金民
案例
4歲的樂樂是個可愛的男孩,他有個突出的特點——非常熱心,樂于助人,大人干什么,他就給大人幫忙。結(jié)果,他的幫忙卻使很順利的事情變得很亂很糟,幫了倒忙。
一次,媽媽準(zhǔn)備淘米煮飯,他不讓媽媽淘米,要自己淘,結(jié)果弄得地上、水池里到處是米,真是大米散花,媽媽嘲笑他:“你要是能淘米,那我真就享福了?!?/p>
又一次,媽媽在折衣服,他也要幫忙折,結(jié)果把媽媽折好的衣服弄得一團糟,干凈的衣服還拖到地板上去了,媽媽很生氣,警告他以后不要插手大人的事。
一天晚上,爸爸打開電視準(zhǔn)備按遙控器選臺,樂樂吵著要自己來按。他拿了遙控器亂按一氣,結(jié)果遙控器失靈了。爸爸罵道:“你這個敗家子,非要吵著按,現(xiàn)在好了,遙控器壞了,一家人都沒電視看。下次,再這樣,我非得打你屁股?!?/p>
【分析】
樂樂是個熱心的男孩,大人干什么,自己都想插手去幫忙。媽媽淘米、折衣,他去湊熱鬧,爸爸按遙控器,他也想按,結(jié)果事情都搞得很糟糕。爸爸媽媽面對孩子的“幫倒忙”,要么是嘲笑責(zé)罵,要么是威脅,他們只看到表面上糟糕的亂象,沒有看到這是孩子自身的一種成長。
寶寶的熱心幫了倒忙,并不是成心和大人作對,他們也想干好,只是心有余力不足,肢體的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因此做事不順。他們不是故意搗亂,而是好奇心強,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探索未知的世界。
【支招】
面對熱心寶寶的“添亂”,家長怎么辦?
增加機會讓孩子去探索
孩子想淘米,家長就先讓他單干,他想怎么嘗試就怎么嘗試。嘗試了兩三次后,家長再就孩子嘗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dǎo)他思考該如何解決。適當(dāng)點撥,再接著讓他嘗試,這樣就能培養(yǎng)他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勞動技能。比如折衣服,必要時家長可以示范折衣的要領(lǐng),讓孩子揣摩并模仿。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想親身探索世界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家長要順應(yīng)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給孩子增加探索世界的機會。
不放任自流,要圈定“嘗試”的范圍
成人所做的事情有的不能讓孩子幫忙,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菜刀、剪刀不能讓孩子用,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藥品也不要隨意擺放,要收藏好;電、煤氣不能讓孩子獨自使用,安全問題不能“添亂”,家長要加強監(jiān)控。
不要吝惜物品,不要責(zé)罵孩子
有的家長看孩子“添亂”,糟蹋了物品,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就會責(zé)罵孩子。東西弄壞了可以再修、弄臟了可以再清洗、弄亂了可以再整理,而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熱心助人的品質(zhì)、勞動的積極性一旦挫傷,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巧妙應(yīng)對亂局
等孩子嘗試完畢后,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先分任務(wù),看誰先撿好地板上的米粒、菜葉,看誰先整理好弄亂的衣服,看誰能先把弄臟的沙發(fā)、桌椅擦干凈。家長少分點任務(wù)給孩子,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孩子的勞動積極性和探索欲望。當(dāng)孩子輸了,家長還可以趁機教給他一些要領(lǐng),讓他再試,這樣孩子對收拾亂局就會感興趣,勞動技能就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