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凱 郭春華 彭忠利 柏 雪 張正帆 陳智華 李世丹 朱萬嶺
(1.西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樂至縣科技局,四川樂至641507)
目前,隨著我國草食家畜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優(yōu)質飼草的供應日趨緊張,且存在不能在適宜營養(yǎng)期高效合理利用的問題。因此,多渠道、多途徑開發(fā)營養(yǎng)豐富而且廉價的牧草,對于緩解當前優(yōu)質飼草資源不足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青貯生產不易受天氣制約,因此可以在夏秋季牧草生產過剩時期對其青貯,以期提高其飼料品質,增加牧草生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持青綠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為冬春季家畜提供飼草。但普通青貯不良發(fā)酵、高損失和營養(yǎng)價值下降的問題亟需解決。
目前添加劑青貯研究較多,青貯效果明顯好于普通青貯,但大部分研究沒有動物試驗,且微貯牧草對反芻動物瘤胃和糞中微生物群落影響的研究幾乎沒有。本研究旨在探討微生態(tài)制劑青貯對牧草營養(yǎng)成分含量、瘤胃和糞中微生物菌群數(shù)量的變化以及對山羊生長性能產生的影響,為科學合理利用微生態(tài)制劑青貯牧草提高反芻動物生長性能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表1 牧草原料成分
微生態(tài)制劑中黑曲霉、酵母、乳酸菌3種微生物的比例為1∶2∶2.5,添加量為0.2%,尿素添加量為0.4%,微貯組根據添加原料的重量均勻噴灑微生態(tài)制劑,添加菌數(shù)約為1×107cfu/g,打捆機壓實打捆裝填密封于塑料袋,普貯組不使用任何添加劑青貯,青貯期45 d。
選擇體重(20.00±2.00)kg、年齡和營養(yǎng)狀況基本一致的斷奶公羔羊64只,隨機分成4組,每組4個重復。試驗各組精料相同,按精粗比1∶1配制飼喂試驗羊。
試驗在四川蜀南農業(yè)有限公司黑山羊種羊場進行,預飼20 d,正式試驗期30 d。試驗羊預飼前注射疫苗并驅蟲。試驗羊自由采食、飲水,每天記錄采食量。
1.4.1 營養(yǎng)成分測定
青貯45 d后取各處理青貯樣品500 g,測pH值、NH3-N,再65 ℃烘48 h,測定DM、CP、ADF、NDF。
1.4.2 微生物測定
青貯45 d后各處理青貯料四分法取樣,裝于樣品袋;試驗最后4 d早晚收集鮮糞混勻稱重;試驗結束的前1 d,每個重復隨機選2只羊,每只采集瘤胃液20 ml,裝到10 ml滅菌離心管中,4℃保存。
既往有性行為經歷的學生對艾滋病的知曉率更高,可能與該人群性觀念更為開放、更愿意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有關[16],但有研究顯示過早發(fā)生性行為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風險[17],因此在加強對青年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應加強對他們的性教育,以便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艾滋病知曉情況。
1.4.3 表觀消化率測定
將收集鮮糞稱重混勻,按每100 g糞樣加入5 ml 10%硫酸固氮,測 DM、CP、EE、ADF、NDF、AIA、Ash等。
1.4.4 生長性能指標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分別于早晨空腹稱重作為初重和末重,計算平均日增重(ADG);每日記錄采食量,計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
青貯料、飼糧和糞樣中的DM、CP、Ash、AIA、EE、ADF、NDF含量以及表觀消化率的測定方法參照張麗英編寫的《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進行,WSC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青貯pH用便攜式pH計直接測定;NH3-N采用比色法進行測定。微生物測定參照沈萍等的《微生物學試驗》進行。
試驗數(shù)據采用Excel統(tǒng)計,用SPSS軟件進行二因素有重復方差分析。
表2 青貯牧草成分
由表2可知,相比于普貯組,微貯高丹草和微貯牛鞭草干物質分別增加了6.01%、4.76%,粗蛋白分別增加了18.18%、14.92%,ADF分別降低了14.99%、11.51%,NDF分別降低了14.18%、11.51%。
表3 普貯和微貯牧草中微生物數(shù)量(CFU/g)
由表3可知,與普貯相比,微貯高丹草酵母菌、黑曲霉、乳酸菌數(shù)量分別增加了475.61%、290.65%、513.37%;微貯牛鞭草酵母菌、黑曲霉、乳酸菌數(shù)量分別增加了466.67%、762.07%、486.05%。
與普貯組山羊相比,微貯組山羊瘤胃中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均極顯著增加(P<0.01);牧草品種對山羊瘤胃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的影響差異極顯著(P<0.01)。
表4 青貯和微貯牧草對山羊瘤胃微生物菌群數(shù)量的影響(×107CFU/g)
表5 青貯和微貯牧草對山羊糞中微生物菌群數(shù)量的影響(×105CFU/g)
由表5可知,與普貯組山羊相比,微貯組山羊糞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數(shù)量極顯著增加(P<0.01),黑曲霉則顯著增加,大腸桿菌數(shù)量極顯著降低(P<0.001)。
表6 普貯和微貯牧草對山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微貯組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普貯組(P<0.05);微貯組料重比顯著低于普貯組(P<0.05)。
表7 普貯和微貯牧草對山羊飼糧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7可知,微貯的CP、EE、Ash、ADF、DM、DE的表觀消化率均顯著高于普貯組(P<0.05),而NDF的表觀消化率極顯著高于普貯組(P<0.01)。
微生態(tài)制劑青貯對高丹草和牛鞭草的營養(yǎng)成分均有一定影響,均可提高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降低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這與許多研究結果一致。相比于普貯組,微貯高丹草和微貯牛鞭草粗蛋白分別增加了18.18%、14.92%,原因主要是青貯初期以酵母菌為主的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充分利用添加劑中的氮源和植物細胞釋放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轉化為菌體蛋白。由于在發(fā)酵初期酵母菌、黑曲霉等大量生長繁殖,產生了大量的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果膠酶、糖化酶等,酶解纖維素、木質素,微貯組較普貯組ADF和NDF的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這與任付平的結果一致。
唐智松、劉禎等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微生物青貯可增加牧草中有益菌群數(shù)量,抑制腐敗菌的滋生。微貯組乳酸菌數(shù)量最多,且微貯組pH值均低于普貯組,在微貯組中乳酸菌占絕對優(yōu)勢;由于隨著青貯發(fā)酵過程的進行,乳酸菌對其他微生物拮抗作用增加,氧氣含量和pH值下降,需氧菌的活動受到抑制,因而酵母菌、黑曲霉數(shù)量相對較低。添加同等劑量的微生態(tài)制劑,高丹草微貯組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數(shù)量均高于牛鞭草微貯組,但黑曲霉數(shù)量卻低于牛鞭草處理組,這可能與牛鞭草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有關,需進一步試驗研究。
馮仰廉(2004)認為反芻動物瘤胃內棲息著復雜、多樣、非致病的各種微生物,包括原蟲、細菌和厭氧真菌,這些菌群的數(shù)量及整個微生物區(qū)系的組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日糧是最重要的因素。與普貯組山羊相比,微貯組山羊的瘤胃中的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均極顯著增加(P<0.01),而微貯牧草乳酸菌、酵母菌、黑曲霉數(shù)量均高于普貯牧草,說明日糧中的微生物可顯著影響瘤胃微生物菌群,試驗結果與上述一致;牧草品種對山羊瘤胃酵母菌數(shù)量的影響不顯著(P>0.05),但對山羊瘤胃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的影響差異極顯著(P<0.05),這可能與牧草品種間含有的不同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物質的量有差異相關。
馮仰廉(2004)認為反芻動物糞中微生物菌群數(shù)量與瘤胃內菌群的數(shù)量及整個微生物區(qū)系存在正相關關系。與普貯組山羊相比,微貯組山羊糞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數(shù)量極顯著增加(P<0.01),黑曲霉則顯著增加(P<0.05),而微貯組山羊的瘤胃中的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較普貯組均極顯著增加(P<0.01),這與馮仰廉的說法一致;而大腸桿菌數(shù)量極顯著降低,這與反芻動物瘤胃及消化系統(tǒng)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數(shù)量增多有關,酵母菌能夠預防和治療動物體的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促進幼畜胃腸道發(fā)育;乳酸菌生成乳酸降低pH值,還可以產生細菌素等,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綜上所述,山羊飼喂微貯牧草,可以增加糞中有益菌數(shù)量,降低大腸桿菌數(shù)量,提高動物免疫和抗病能力。
飼糧中NDF水平降低時,NFC的比例增加,纖維含量降低,而較低的纖維含量會增加飼糧在瘤胃的滯留時間,降低飼糧在胃腸道中的流通速度,增加了DM的降解,從而提高了CP、EE以及鈣、磷等礦物質的腸道消化率和全消化道消化率。本試驗結果為每個處理組精料相同,精粗比一定,微貯組牧草的NDF含量低于普貯組牧草,且微貯組飼糧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日糧的表觀消化率均顯著高于普貯組(P<0.05),與上述報道一致。
反芻動物對粗纖維的消化利用,主要是通過瘤胃中微生物的降解來進行的,測定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瘤胃微生物對纖維的消化降解情況。瘤胃微生物是一個復合菌群,主要包含真菌、細菌和原蟲,能發(fā)酵和降解纖維素類物質。微貯組日糧的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顯著高于普貯(P<0.05),中性洗滌纖維的日糧表觀消化率極顯著高于普貯組(P<0.01)。微貯組添加微生態(tài)制劑發(fā)酵牧草中的微生物進入山羊瘤胃中,并未破壞原有的微生物菌群平衡,而是起到協(xié)同作用,黑曲霉、酵母菌、乳酸菌在瘤胃中生長繁殖,加快了ADF和NDF在瘤胃內的降解,進而提高了ADF和NDF的表觀消化率。
本試驗微貯組和普貯組日均采食量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此生長階段的山羊采食量比較穩(wěn)定的緣故。孔祥浩等研究表明,4月齡雜交一代(小尾寒羊×無角陶賽特)羯羊采食不同NDF水平日糧,各組羯羊采食量無顯著差異。試驗普貯組料重比顯著高于微貯組;微貯組日均增重顯著高于普貯組,生長性能是反芻動物攝入營養(yǎng)物質后體內吸收利用率的表達,微生態(tài)制劑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提高牧草青貯品質、改善瘤胃發(fā)酵內環(huán)境以及提高各營養(yǎng)成分的表觀消化率的變化,這些影響的綜合作用就會對反芻動物生長性能的表達產生一定的影響。
微生態(tài)制劑青貯可以明顯改善牧草青貯品質,增加瘤胃及糞中酵母菌、黑曲霉和乳酸菌數(shù)量,降低糞中大腸桿菌數(shù)量,可顯著提高山羊的飼糧表觀消化率和生長性能。
(參考文獻16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