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愿 于濱 張冬
梅毒檢驗的假陰性與假陽性結果影響因素探析
王心愿 于濱 張冬
目的分析探討梅毒血清學檢驗過程中出現(xiàn)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結果的原因。方法選擇進行實驗室檢查的1500例受試者作為觀察對象, 出現(xiàn)錯誤結果28份, 占1.87%,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出現(xiàn)該結果的原因。結果分析患者的臨床檢驗結果, 28例錯誤結果中有13例假陽性、15例假陰性, 總結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試劑、標本、生理和病理、實驗室操作以及檢驗方法是造成假陰性和假陽性結果的主要原因。結論梅毒檢驗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可能導致結果呈現(xiàn)假陽性或者假陰性, 基于臨床檢驗目的和需求, 一定要加強對標準和過程的質量控制, 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用藥情況, 綜合防控,減少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發(fā)生率, 提高診斷率。
梅毒;實驗室檢驗;假陽性;假陰性
梅毒是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 由于梅毒螺旋體感染到人體而造成[1], 該病的病程具有遷延性, 臨床癥狀相對復雜,對患者的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嚴重的可能導致身體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損傷,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盡早的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關鍵。梅毒血清學檢查是臨床中診斷和篩查梅毒的主要方法之一, 隨著血清學檢驗方法的不斷改善, 其篩查率顯著提高。但是假陽性與假陰性率也逐漸上升, 不僅對醫(y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造成影響, 還容易造成醫(yī)患之間的矛盾激化[2]。因此, 探討梅毒檢驗結果假陽性和假陰性出現(xiàn)的原因, 采取積極的措施予以干預, 提高診斷率非常重要。本文回顧性研究1500份梅毒血清學檢驗報告,分析檢驗結果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原因,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12月進行實驗室檢查的1500例受試者作為觀察對象, 回顧性分析受試者的臨床資料。其中有男794例、女706例, 年齡6~76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18 h, 然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通過常規(guī)離心處理之后進行實驗室檢驗, 統(tǒng)計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發(fā)生率, 分析其構成。
本組中1500份檢驗標本中, 共出現(xiàn)28例錯誤結果, 占1.87%。其中有13例假陽性結果、15例假陰性結果。導致檢驗出現(xiàn)假陽性的主要因素有:2例(15.38%)為試劑因素、4例(30.77%)為標準本因素、3例(23.08%)為病理因素、3例(23.08%)為實驗室操作因素、1例(7.69%)為檢驗方法因素;導致檢驗結果呈現(xiàn)假陰性的原因有:3例(20.00%)為試劑因素、5例(33.33%)為標本因素、2例(13.33%)為病理因素、3例(20.00%)為實驗室操作因素、1例(6.67%)為檢驗方法因素和1例(6.67%)其他因素。
梅毒血清學檢查是當前臨床中診斷和篩查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3], 具體的檢驗方法有多種, 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梅毒螺旋體抗體明膠凝集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對于梅毒的檢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但是在實際實驗室檢驗工作中, 發(fā)現(xiàn)存在檢驗結果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現(xiàn)象。不僅對臨床檢驗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擾, 還會影響檢驗結果,激化醫(yī)患關系, 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 分析發(fā)生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原因, 針對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規(guī)避對于提高臨床檢驗工作質量、改善醫(yī)患關系具有很好的臨床價值。
通過對本組研究中28例檢驗結果呈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患者進行分析, 認為造成高結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試劑因素 試劑被污染或超出使用年限等是臨床中造成檢驗結果差異的重要因素, 檢驗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因此,在開展檢驗工作之前, 實驗室人員應當做好對試劑的檢查工作, 核對試劑的名稱、類型、劑量、使用年限以及是否有質量合格檢驗證明等[4]。
3.2 標本因素 主要表現(xiàn)為血液標本不合格, 離心工作不到位、標本出現(xiàn)溶血或被細菌污染。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之后, 由于標本未達到完全凝集的狀態(tài)即對其進行離心和分析,導致血液中的纖維蛋白沒有徹底析出, 形成的纖維蛋白膜或絮狀物質會粘附在板孔中, 在操作過程中造成針頭堵塞, 洗板過程中難以完全清洗, 造成吸光度測定結果偏高, 進而產生假陽性結果。同樣的, 標本發(fā)生溶血也會造成吸光度高,呈現(xiàn)假陽性。標本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被細菌污染, 出現(xiàn)內源性的過氧化物酶, 對測定結果造成干擾, 存放過久的標版檢驗結果同樣不準確。
3.3 生理和病理因素 主要存在老年患者的檢測結果中,老年人有身體各項免疫機能下降, 血清中出現(xiàn)白蛋白抗體以及其他異常的蛋白質, 對監(jiān)測結果造成較大的干擾, 出現(xiàn)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幾率較大。部分患者出現(xiàn)疾病感染, 造成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 導致機體與梅毒交叉抗體反應, 出現(xiàn)假陽性的結果, 麻風患者、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肝硬化的患者檢驗中出現(xiàn)假陽性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在臨床中,對于出現(xiàn)炎癥感染、免疫系統(tǒng)疾病以及老年患者應該通過檢測滴度診斷[5], 減少誤診的發(fā)生。
3.4 檢驗方法因素 臨床中不同的梅毒檢測方式具有不同的準確度和靈敏度, 其中常用的梅毒甲胺紅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通過檢測梅毒螺旋體中的非特異性抗體能夠得到結果, 其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但是同時存在較高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則是通過基因工程進行檢測的方法, 同樣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因為操作便捷能夠作為疾病的初篩方法。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的敏感性和準確性最高, 但是檢測的成本同樣高昂, 在基層醫(yī)院中的普及度不高。臨床檢驗過程中應當根據綜合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
除上述原因之外, 影響梅毒檢測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的因素還有抗生素的濫用、儀器設備的性能等。
總之, 在臨床工作中, 醫(yī)護人員應當加強對標本采集、存儲以及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規(guī)程,提高臨床檢驗水平, 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1]譚旭明.梅毒檢驗的假陰性與假陽性結果原因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1, 18(17):2386-2387.
[2]韓宇, 張艷萍, 許秀梅, 等. 梅毒血清學檢驗的假陰性和假陽性結果原因分析.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4(z1):43.
[3]顧偉鳴, 楊陽, 吳磊, 等.梅毒血清學試劑性能評估方案的優(yōu)化及應用.檢驗醫(yī)學, 2014, 29(11):1169-1174.
[4]何麗華.梅毒檢驗假陰性與假陽性影響因素分析.醫(yī)學信息, 2014, 28(20):508.
[5]范金斌. 191例梅毒相關血清學檢測陽性患者的分布及結果分析.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2, 9(10):1241-12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040
2015-07-23]
116037 遼寧省大連市結核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