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敏
淺談骨科外固定患者的護理
張興敏
目的探討骨科外固定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對收治的50例骨科患者外固定治療護理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外固定架治療使骨折部位保持良好的體位, 所有患者均效果滿意, 痊愈出院。結論外固定是骨科患者常見的治療措施是最常見的護理內容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康復。
骨科患者;外固定;護理方法
骨折復位后, 為保持其良好的位置, 必須對骨折肢體加以固定。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夾板固定、石膏繃帶、持續(xù)牽引、外展架和外固定器等, 外固定是最常見的護理內容, 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康復。對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外固定治療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齡8~73歲。其中股骨骨折13例,脛腓骨骨折17例, 肱骨骨折13例, 尺橈骨骨折7例。
2.1 小夾板固定的護理 根據骨折部位選擇相應規(guī)格的夾板, 準備襯墊、繃帶。夾板固定后最重要的注意事項是捆扎的松緊度, 過松則固定不牢, 過緊可引起組織的壓迫性損傷。①捆扎時的松緊度:一般以捆扎帶能向遠近兩側較容易地移動1 cm為度。②捆扎后的觀察:因組織腫脹等可使原本松緊適度的小夾板過緊, 需要密切觀察及調整。小夾板固定后應注意觀察患肢遠端有無感覺、運動及血液循環(huán)障礙, 以防發(fā)生骨筋膜室綜合征。抬高患肢有利于肢體血液回流, 減輕疼痛與腫脹[1]。肢體遠端肌肉舒縮可促進靜脈回流。小夾板固定的患者多為門診患者, 小夾板固定后的觀察依靠患者的知識掌握, 健康教育極其重要:①告知患者小夾板固定后會隨著肢體腫脹變緊, 其表現是患肢遠端腫脹、疼痛、青紫、麻木、活動障礙、脈搏減弱或消失等, 出現這些情況可先自行放松小夾板并及時復診。②腫脹消退后小夾板會變松, 應及時復診進行調整。③固定后2周內, 應根據病情需要及時作X線檢查, 以便了解骨折有無移位, 避免發(fā)生畸形愈合。④按骨折部位、骨折類型、愈合情況指導患者做好患肢功能鍛煉。
2.2 石膏固定的護理
2.2.1 石膏的硬化 石膏繃帶包扎后應自然硬化, 可用電吹風、烤燈等加速硬化, 但應注意溫度過高可發(fā)生燙傷。在石膏硬化前不要用手指按壓, 以免石膏局限性突出壓迫組織,必須搬動時應用手掌平托。
2.2.2 石膏固定后的體位 抬高患肢有利靜脈回流, 減輕腫脹和疼痛。根據肢體固定的體位要求置放體位, 如膝關節(jié)屈曲位石膏固定時應在膝下墊放被褥等, 以使下肢舒適。
2.2.3 保持石膏清潔 石膏易受尿、便、食物、飲料等污染,應注意預防。在清理污染時不可過多用水, 以免石膏受潮軟化。嚴重污染時應更換石膏。
2.2.4 觀察 ①壓迫癥狀:石膏堅硬, 特別是管型石膏固定后其強度相當大, 肢體活動度完全喪失, 產生壓迫時問題嚴重, 應密切觀察。組織腫脹引起普遍壓迫, 表現為疼痛、麻木、活動障礙及肢體遠端腫脹等。石膏局部突起引起局部壓迫, 表現為局部嚴重疼痛。此時不能輕易用損傷的疼痛進行解釋, 確認石膏壓迫后應報告醫(yī)生, 用開窗等方法解除壓迫。②過敏癥狀:濕熱狀態(tài)下石膏可能導致皮膚過敏, 患者表現為明顯的癢痛, 在使用高分子石膏時更易發(fā)生, 嚴重時需拆除石膏[2]。③滲出:觀察石膏表面有無血液或其他滲出,必要時開窗或拆除石膏。
2.3 外固定支具的護理
2.3.1 固定 外固定支具種類繁多, 由塑料、高分子材料、金屬等制成, 根據病情選擇定制支具, 墊好襯墊, 使固定服帖, 粘貼的松緊度合適。
2.3.2 觀察 ①是否達到固定的需要:根據病情對固定的要求, 是否服貼, 是否達到有效的固定。②固定是否可靠:外固定支具的各粘貼帶是否松緊合適, 有無壓迫癥狀。③外固定支具多是可解開的, 便于創(chuàng)面換藥等處理, 在解開時應注意對固定要求的保護。
2.3.3 功能鍛煉 支具固定的牢固程度一般不如石膏, 在進行功能鍛煉時有可能移動, 影響固定效果。指導患者根據病情適度鍛煉。
2.3.4 健康教育 由于支具可輕易解開, 故須防止患者自行解開, 應向患者進行固定目的和意義的教育, 避免擅自解開造成的后果[3]。
2.4 外固定架的護理
2.4.1 針孔的護理 外固定架需要裝戴的時間均較長, 針尾長期暴露易引起感染。針孔應用紗布球覆蓋, 每天滴入酒精進行消毒。針孔周邊已形成的結痂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若無感染跡象不應輕易摘除。
2.4.2 針尾的護理 針尾易引起掛碰, 可用帶橡膠蓋的藥品小瓶套在針尾上, 或用膠布等進行纏繞粘貼。
2.4.3 外固定架的調整 經常檢查外固定架是否牢固, 及時擰緊松弛的螺絲。根據病情調整位置, 保證達到固定的要求。
2.4.4 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根據病情及外固定的牢固程度進行恰當的功能鍛煉, 如上肢的關節(jié)活動鍛煉、下肢的不負重鍛煉及循序漸進的負重鍛煉。
2.5 牽引的護理
2.5.1 維持有效牽引 設置對抗牽引:將床頭或床尾抬高,利用體重形成與牽引力方向相反的對抗牽引力。每天檢查牽引裝置是否有效、包扎的松緊度、牽引繩不應脫離滑輪的滑槽、被毯衣物等重量不應壓迫牽引繩、牽引砝碼不能觸地或中途受阻、牽引肢體遠端亦不能抵住床欄或枕被等而受到阻攔。
2.5.2 牽引的觀察 經常測量肢體長度, 避免牽引過度。囑咐患者及家屬不能擅自改變牽引方向及重量。顱骨牽引時經常擰緊牽引弓的螺絲, 以防松脫。觀察患肢遠端感覺、運動、血液循環(huán)、皮膚受壓情況。皮膚牽引應注意膠布有無滑移及松脫。綁縛式牽引容易滑脫, 下肢牽引時還易卡壓足背引起足部腫脹及皮膚壞死等[4]。
2.5.3 骨牽引針孔的處理 每日針孔處滴酒精1次, 避免鋼針左右移動, 針孔局部血痂不要隨意清除。
2.5.4 皮膚護理 注意肢體保暖, 經常清洗或按摩, 防止皮膚壓瘡。
2.5.5 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根據病情作肌肉舒縮或關節(jié)活動的功能鍛煉, 可利用骨科床的懸掛拉手等進行。
[1]劉月萍. 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術的護理.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2):1625-1626.
[2]鐘玲, 蘇曉軍.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骨折的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3(9):685-686.
[3]馮巧云. 四肢骨折患者石膏繃帶固定后的護理.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0):3836-3837.
[4]王玲.骨折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 青海醫(yī)藥雜志,2006(2):39-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34
2014-12-03]
156200 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綏濱鎮(zhèn)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