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
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治療探析
姜偉
目的探析急性酒精中毒臨床治療用藥選擇及療效。方法4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依據不同治療用藥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3例。觀察組治療用藥為納美芬;對照組治療用藥為納洛酮。評定并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清醒時間(2.1±0.2)h, 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5%;對照組清醒時間(3.6±0.8)h, 治療總有效率為60.87%,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09%。觀察組清醒時間短, 治療總有效率高, 不良反應少,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酒精中毒治療時應用納美芬, 效果佳, 臨床可積極推廣。
急性酒精中毒;納美芬;治療效果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有言語含糊、頭暈、昏迷、抽搐及嘔吐表現, 病情嚴重者循環(huán)及呼吸麻痹, 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患者中樞神經受損后, 單胺類神經遞質、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和興奮性氨基酸含量升高, 相應受體興奮, 引起中樞神經繼發(fā)性損傷。現階段, 此病發(fā)病率較高, 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 臨床高度重視?,F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6例, 分析納美芬治療方法與療效,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急性酒精中毒患者46例, 依據不同治療用藥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3例。觀察組男18例, 女5例, 年齡最大57歲,最小18歲, 平均年齡(35.66±7.47)歲, 酒精中毒至就診時間范圍30 min~3.5 h。對照組男19例, 女4例, 年齡最大58歲,最小18歲, 平均年齡(35.63±7.62)歲, 酒精中毒至就診時間范圍20 min~3.7 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治療用藥為納美芬, 對照組治療用藥為納洛酮。
1.2.1 納美芬 先取0.2 mg給予患者靜脈注射, 后取0.2 mg溶于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同時實施護胃、吸氧、葡萄糖靜脈滴注治療。
1.2.2 納洛酮 先取0.8 mg溶于2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推注, 后取0.8 mg溶于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同時實施護胃、吸氧、葡萄糖靜脈滴注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清醒時間, 觀察癥狀緩解情況, 評定療效;觀察兩組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并分析比較。
1.4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經過相應藥物治療后, 言語含糊、頭暈、昏迷、抽搐及嘔吐表現與治療之前相對比, 無緩解;有效:經過相應藥物治療后, 言語含糊、頭暈、昏迷、抽搐及嘔吐表現與治療之前相對比, 基本緩解;顯效:經過相應藥物治療后, 言語含糊、頭暈、昏迷、抽搐及嘔吐表現與治療之前相對比消失。治療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清醒時間比較 對照組清醒時間(3.6±0.8)h, 觀察組清醒時間(2.1±0.2)h。組間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4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治療后顯效4例, 有效10例, 無效9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60.8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6例, 發(fā)生率26.09%, 嘔吐、惡心、心慌各2例。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2例, 發(fā)生率4.35%, 表現為惡心。組間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報道發(fā)現, 酒精在小腸及胃內0.5~3.0 h可吸收完全, 在體內體液及含水組織中分布, 分解成H2O、CO2后排出體外,患者酒精中毒時處于強烈應激狀態(tài), 釋放內源性阿片肽, 乙醛作為酒精主要代謝產物, 與體內多巴胺相互縮合, 形成阿片肽, 在腦阿片受體間接或直接產生作用, 引起中毒癥狀或依賴性癥狀, 出現中樞神經抑制或興奮狀態(tài), 中毒嚴重的患者循環(huán)、呼吸及肝功能障礙明顯, 神經麻痹致使死亡[1]。納洛酮屬于羥-2氫嗎啡酮衍生物, 可快速經過血腦屏障, 對β內啡肽受體結合進行競爭性抑制, 解除中樞神經抑制, 恢復神志, 應用本品后腦灌注壓明顯提高, 腦血流量增加, 腦水腫減輕, 起到腦保護作用, 藥效持續(xù)1~4 h。納洛酮有一定治療效果, 但藥物作用較短, 需重復用藥, 且藥物對患者心血管有一定不良作用, 故臨床應用受限[2]。納美芬屬于特異性阿片受體類拮抗劑, 對阿片類物質具有快速阻斷作用, 且能有效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 如內分泌、神經、心血管及呼吸等。納美芬為臨床治療呼吸抑制、麻醉劑過量、藥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常用藥, 應用較安全, 療效穩(wěn)定, 靜脈注射2 min后即可發(fā)揮藥效, 5 min后80%腦阿片受體受到阻斷, 逆轉解除中毒狀態(tài)。研究分析, 納美芬較納洛酮半衰期長, 納洛酮約1 h, 而納美芬約8.2~8.9 h, 藥效持久, 無需維持用藥及重復給藥, 用藥量較小, 治療較安全, 療效顯著。
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納美芬, 給予對照組納洛酮, 比較療效, 觀察組清醒時間(2.1±0.2)h, 而對照組(3.6±0.8)h;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65%(顯效14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0.87%(顯效4例, 有效10例, 無效9例);觀察組不良反應4.35%, 而對照組為26.09%, 觀察組在加快患者清醒、提高有效率、減少用藥不良反應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
綜上所述, 納美芬是一種療效可靠、安全的治療用藥,在治療急性酒精中毒中效果顯著, 可予臨床積極推廣。
[1]黎立明, 蔡文波, 陳佩娟, 等.納美芬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療效研究.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3, 18(2):121-122.
[2]石磊.鹽酸納美芬治療240例急性酒精中毒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7):451-4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32
2015-06-04]
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