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新
護理干預在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中的應用
李迎新
目的研究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24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112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患者使用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 對兩組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患者住院時間和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41.96%, 觀察組患者出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為13.3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4.11%,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1.96%,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護理干預措施進行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針對性護理, 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 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 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可顯著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促進護理質量的改善, 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護理干預;腦卒中;吸入性肺炎
腦卒中患者中約43%~54%將發(fā)生誤吸, 其中約37%的患者將出現(xiàn)吸入性肺炎[1]。文獻報道[2], 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常見誘因為吞咽功能障礙、吸痰、鼻飼和體位不當。因此,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關鍵在于有效的消除誘因和加強護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對收治的腦卒中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 有效的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224例, 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61例, 女51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1.3±9.4)歲;病程2~24個月, 平均病程(12.3±5.2)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58例, 女54例;年齡45~77歲, 平均年齡(60.9±9.1)歲;病程3~27個月, 平均病程(12.1±5.0)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使用護理干預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 具體如下。
1.2.1 吞咽困難的護理干預 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最主要原因是吞咽功能障礙導致的吞咽困難, 約占總數(shù)的80%[3]。護理人員應當重視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程度,及早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的有效評估, 入院當日即進行床旁吞水試驗, 結果陽性患者應當采用鼻飼飲食, 對患者早期進行吸吮訓練、咽部冷、 酸刺激及空口吞咽練習、喉抬高訓練以及口腔肌群的運動訓練等吞咽功能訓練。通過咳嗽和呼吸訓練來增強患者排除器官異物的水平和增強咳嗽能力, 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 大大降低誤吸的發(fā)生率。
1.2.2 吸痰的護理干預 通過吸痰能夠達到減少反流和降低誤吸的目的, 但不正確的吸痰方法將會增加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正確的安排吸痰時間, 空腹時和餐前是吸痰的最佳時間, 進行鼻飼過程中以及鼻飼結束后的30 min內應當杜絕吸痰操作。在患者睡眠前適當?shù)脑黾臃砗臀档拇螖?shù),患者進入睡眠狀態(tài)后應減少吸痰次數(shù), 吸痰操作也應當輕柔操作, 避免吸痰管插入過深刺激以及反復的進行抽吸動作造成嗆咳的發(fā)生[4]。吸痰操作中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患者的肺部體征的變化。發(fā)生分泌物和嘔吐物引起窒息應立即進行清除并予以吸氧治療, 做好機械通氣的準備。
1.2.3 食物反流的護理干預 鼻飼飲食時增加胃管的置入長度7~10 cm能夠有效防止食物反流的發(fā)生[5]。應當選用留置時間較長的聚氨酯材料胃管能夠減少更換胃管的次數(shù), 降低操作過程導致的嗆咳和刺激;掌握正確更換胃管的方法,拔出胃管時應夾閉胃管尾端, 避免殘留于胃管內的液體流入氣管引起嗆咳。對需要長期鼻飼飲食患者, 應當建議患者采用經(jīng)皮內鏡空腸造口術, 可達到防止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目的。
1.2.4 體位的護理干預 患者的不正確體位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6]?;颊咂綍r以半臥位和頭高側臥位為理想體位, 鼻飼過程中應抬高床頭30°左右;鼻飼后1 h內和鼻飼過程中應避免進行患者的搬動, 保持其體位的穩(wěn)定和舒適, 杜絕對患者進行翻身、叩背等操作。鼻飼過程中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并將床頭抬高30°能夠有效的減少反流的發(fā)生, 從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7]。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47例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發(fā)生比率為41.96%;觀察組患者15例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發(fā)生比率為13.39%, 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9.2±7.4)d,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2.3±5.6)d, 觀察組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83例滿意, 滿意度為74.11%;觀察組患者103例滿意, 滿意度為91.96%, 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吸入性肺炎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不僅延長患者治療時間, 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而且將加重患者的病情, 導致患者生存質量的下降, 造成患者的預后不佳,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8]。
總之, 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針對性護理, 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比率, 有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 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可顯著的提升患者滿意度, 促進護理質量的改善, 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1] 何向蘭.應用循證護理預防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研究.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13):1563-1565.
[2] 吳江平, 蘇驊, 藍桂美, 等.前瞻性護理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及誤吸中的應用研究.護理研究, 2013, 27(23):2476-2477.
[3] 楊利娟, 胡云靜, 張美娜, 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4, 16(4):730-731, 733.
[4] 李慶玲.腦卒中患者并發(fā)墜積性肺炎的預防性護理干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 13(6):241-242.
[5] 陳青青, 郭娟.腦卒中并發(fā)吸入性肺炎9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護理與康復, 2012, 11(2):143-144.
[6] 盧彩霞, 陳淑萍, 胡敏芳.老年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7):4125-4126.
[7] 肖慶余.不同護理方法預防老年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價值比較.河北醫(yī)學, 2014, 20(7):1204-1207.
[8]劉曉紅.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預防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7):83-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95
2015-06-10]
113008 撫順礦務局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一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