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玲 史 波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避免住院患者血管損傷的靜脈輸液技巧與血管護理
楊艷玲史 波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靜脈輸液;血管護理;血管損傷
靜脈輸液時住院患者是最為常用的用藥方法,也是護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護理操作技術。但是,靜脈輸液常常會損傷靜脈血管,尤其對于長期住院患者往往會對淺靜脈造成永久性損傷,為再次輸液造成不利影響甚或不能再次輸液,這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繼續(xù)治療,嚴重阻礙了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不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復。為此,筆者根據(jù)臨床實踐和相關文獻[1-3],總結分析避免住院患者血管損傷的靜脈輸液技巧與血管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痛苦,不斷提高醫(yī)療和護理質量,為順利開展治療和護理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1.1兒童患者靜脈輸液技巧:兒童患者靜脈輸液主要在于穿刺部位的選擇。5個月以下的嬰兒患者,由于手部運動發(fā)育系統(tǒng)尚不完整,還不能自主地抓握實物,如果可以穿刺成功的話,可以有效完成嬰兒靜脈輸注藥物,可以選擇手背靜脈、足背靜脈、頭皮靜脈、大隱靜脈等處作為穿刺血管。12個月前后的患兒,手部發(fā)育比較完整,應首選頭部靜脈輸液,其次為足部靜脈輸液。14個月以上的患兒對穿刺有一定的耐受力,在護士和家長的鼓勵和配合下往往會完成靜脈輸液過程,因此應首選手背靜脈進行靜脈輸液。
1.2成年患者靜脈輸液技巧:患者在靜脈輸液前30 min應適當吃一些溫熱食物,達到加強靜脈充盈的目的。也可用50 ℃的溫水浸泡手部3 min左右,之后用干凈毛巾擦拭干凈,可以達到擴張淺表靜脈的目的。護士為患者扎緊止血帶后,應囑咐患者不要緊張,并作握拳-松開運動,使淺表手背靜脈充盈。用止血帶扎緊穿刺點上方肢體,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欲穿刺部位,用大拇指沿著穿刺部位稍稍用力按摩3 min左右,酒精可以稍微多些,這可以加速擴張血管,之后以自身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取得患者信任,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其緊張、恐懼心理,完成穿刺過程。在固定環(huán)節(jié),先將針柄部用膠布固定,用無菌膠帶固定穿刺部位,另用膠帶固定輸液管。為避免拔針時增加患者疼痛感甚或穿破血管,切忌膠布不可重疊。
1.3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技巧: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應選擇5號針頭,輸液前2 min囑患者前臂沿著椅子扶手自然下垂,以使外周靜脈得以擴張。止血帶的位置應該距離穿刺點在5~10 cm左右,穿刺時囑咐患者握拳,完成后慢慢松拳。但是這樣掌關節(jié)會妨礙進針,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因此,護士需要手握患者五個手指使其向下,最后使手掌面彎成弧形,使皮膚紋理呈縱向,這可以減少穿刺阻力,減輕患者疼痛感,增加進針的速度。根據(jù)手足末梢神經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采用快穩(wěn)準及寧淺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顯優(yōu)于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yōu)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血管有分叉應在血管下0.5 cm處進針,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針頭,當針尖已壓住血管時針體角度再稍抬高25°快穩(wěn)刺入血管,見回血后放平針體再徐徐進入少許,用4條膠布固定。靜脈輸液中應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如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處的血管進行逆行穿刺[4]。
2.1靜脈輸液穿刺時血管的護理:對血管粗而明顯易固定者,應以20°角正面或旁側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要左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熱敷使血管擴充,針頭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皮,然后輕輕挑起皮膚,當針頭進到1/4時,針尖稍向下傾,再挑起靜脈慢慢進針到位,這樣使上下血管壁分離,以免刺破血管;浮腫的患者,應選擇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進針;糖尿病患者因血流處于高凝狀態(tài),如血管過細,可使針頭阻塞,造成穿刺失敗,應選粗直的血管。
靜脈留置針輸液時血管的護理:對靜脈血管比較脆弱的患者,一般不選用頭皮針而選用靜脈留置針的方式進行輸液。因為留置針具有保留時間長、不易刺破血管、避免長時間靜脈穿刺所致血管損傷等優(yōu)點。靜脈留置管保留時間一般在3~5 d,最長不可以超過7 d。如果出現(xiàn)穿刺部位紅腫熱痛等現(xiàn)象,應立即拔出留置管。每天輸液完成后,按常規(guī)護理留置管,用常溫生理鹽水加肝素封管,分5次脈沖式注射3 mL左右封管液。
2.2輸液完成時血管的護理:輸液完成后,撕下固定輸液管的膠帶并放在第二條膠帶的上方,然后輕輕撕下第一條和第二條膠帶的一側,使針柄和柄梗游離出來,同時左手固定輸液管,最后快速拔針并讓患者用手按壓穿刺點處,用力要適宜。在為患者拔針時,可以使用保存輸液液體以及聯(lián)合棉簽的按壓方法,按壓時間一般在5 min左右,凝血機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藥物者需按壓15 min以上。由于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不同,為達到止血目的,血管針眼與皮膚針眼一樣需要得到有效按壓。按壓針眼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
2.3輸入刺激性和高濃度藥物時血管的護理:為患者輸注刺激性和高濃度藥物時,應縮短藥物在某一部位的停留時間,降低藥物對血管的刺激作用,穿刺點應選擇粗大的靜脈血管。護士還應掌握相關藥物的藥理知識,了解藥物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掌握正確的藥物濃度和滴注速度,避免反復穿刺同一靜脈血管,必要時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滴注藥物時應,確保頭皮針或留置針在靜脈血管內,避免患者過度活動導致針頭刺破血管,密切觀察是否出現(xiàn)藥液外滲的癥狀和體征,以采取2.4項下積極的應對護理措施。外環(huán)境溫度較低時,要為患者保暖,減輕因寒冷所致微血管收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最終減少刺激性和高濃度藥物在血管中的停留時間。
2.4藥物外滲使血管的護理:對于小范圍的藥液外滲,一般對機體組織刺激性較小,普通和輔助藥液很容易被機體吸收。此時可以采取熱敷法,或濕敷50%的硫酸鎂,腫脹一般可很快消退,這時可堅持完成輸液。對大范圍藥液的外滲,一般為輸入刺激性較大藥物所致。此時可濕敷50%硫酸鎂或95%的酒精,必要時配合物理療法,進行局部封閉,在滲漏部位注射解毒劑,加快藥物的吸收和排泄。常用的方法是皮下注射5 mg地塞米松加0.5%的利多卡因,可以阻止藥物與細胞組織的結合,減輕患者痛苦。
[1]鄭普春,陳曉云,李寧.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8(2):258-259.
[2]張艷.血液病化療時預防靜脈炎的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8,22(3A):622-623.
[3]黃春蓉,姚倩.住院患者靜脈血管保護的護理措施[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09,7(4):227-229.
[4]李明穎.逆行靜脈穿刺在靜脈輸液中的應用[N].現(xiàn)代護理報,2002-08-24.
R473.5
A
1671-8194(2015)22-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