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 單良 盧山
羊膜移植與自體結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早期美容效果觀察
徐彥 單良 盧山
目的觀察兩種不同方法對翼狀胬肉手術治療的早期美容效果, 尋求改善美觀的治療方法。方法初發(fā)翼狀胬肉患者100例(124眼)隨機分為實驗組49例(64眼)和對照組51例(60眼), 實驗組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羊膜移植術治療;對照組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結膜移植術治療。術中切除范圍均達淚阜外2 mm, 術中使用設備及器械相同, 術后用藥及治療相同。在移植區(qū)充血、瓣下積液、移植瓣不透明三方面比較兩種手術方法的美觀效果。結果兩組患者術后隨訪12~13個月, 實驗組方法移植區(qū)充血0眼, 瓣下積液1眼, 發(fā)生率1.56%, 移植瓣不透明0眼;對照組移植區(qū)充血50眼, 發(fā)生率83.33%, 瓣下積液3眼, 發(fā)生率5.00%, 移植瓣不透明4眼, 發(fā)生率6.67%, 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初發(fā)翼狀胬肉患者來說, 羊膜移植可以明顯改善早期術后美容效果, 臨床可積極應用。
翼狀胬肉切除術;羊膜移植術;自體結膜移植術;美容
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疾病之一, 是一種發(fā)生于眼部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應病變, 是眼球瞼裂區(qū)的球結膜下的纖維血管組織增生而形成, 形狀一般呈三角形翼狀。它不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癥狀還同時影響美觀, 現(xiàn)階段, 影響美觀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治療翼狀胬肉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追求治愈的基礎上術后美容效果越來越受到重視, 有研究表明:城鎮(zhèn)人口中罕見影響視力的翼狀胬肉, 但頭部侵入角膜2 mm以內輕微癥狀的就診患者明顯增多[1]。本院對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124眼)翼狀胬肉患者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羊膜移植術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結膜移植術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來治療, 比較其臨床早期美容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發(fā)鼻側翼狀胬肉患者100例(124眼)。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49例(64眼)和對照組51例(60眼)。實驗組患者單眼34例, 雙眼15例, 男23例, 女28例, 年齡最大78歲, 最小43歲, 平均年齡(61.2±5.7)歲, 胬肉頭部侵入角膜緣內3~5 mm, 平均(3.17±0.62)mm。對照組患者單眼42例,雙眼9例, 男21例, 女30例, 年齡最大76歲, 最小39歲,平均年齡(63.1±5.3)歲, 胬肉頭部侵入角膜緣內3~5 mm, 平均(3.21±0.87)mm。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性別、臨床表現(xiàn)、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因為翼狀胬肉范圍過大會因為結膜瓣不足而不適合自體結膜移植, 所以所有患者翼狀胬肉頭部均侵入角膜緣3~5 mm;②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施行翼狀胬肉治療,未經過手術、注射、激光、藥物等治療;③患者無瞼球粘連、眼球轉動受限等眼部相關疾病合并癥, 并無閉角型青光眼臨床前期, 眼表疾病炎癥患者和慢性淚囊炎患者需相關疾病臨床治愈后方可入組進行手術治療;④排除假性胬肉的患者;⑤要求患者隨訪均能超過12個月;⑥所有患者心、肝、腎功能均在未超出危急值的安全范圍內, 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 排除免疫缺陷疾病、血糖過高的患者。
1.3 手術方法 術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4次/d點雙眼, 連用3 d, 沖洗雙淚道, 完善常規(guī)檢查。甘油保存羊膜。入選患者手術均由同一名手術醫(yī)師完成, 在手術顯微鏡下采用標準化手術方法。0.5%丙美卡因滴眼液點眼后清洗眼周皮膚及睫毛區(qū), 碘伏行眼部皮膚消毒, 鋪一次性孔巾, 開瞼器支撐眼瞼, 沖洗結膜囊, 再次丙美卡因滴眼液點眼, 角膜蓋片遮蓋瞳孔區(qū)角膜。
1.3.1 實驗組 自胬肉體部結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 行局部浸潤麻醉。提起結膜自頸部至體部剪開, 越過半月皺襞處, 達淚阜外2 mm, 之后對應區(qū)減除結膜下筋膜組織, 上下方擴大筋膜切除范圍, 適當保留結膜, 使之寬度較胬肉頸部上下各擴大1 mm, 可見鞏膜干凈暴露, 無鞏膜及內直肌血管破裂出血。無需止血或棉條壓迫止血。角膜刀刮除胬肉頭部。按鞏膜暴露區(qū)大小及形狀剪取羊膜植片, 其范圍大于暴露區(qū)2 mm。羊膜上皮面向上, 基底膜面貼于鞏膜表面,周邊置于結膜下, 使植床邊緣覆蓋于羊膜植片之上, 無鞏膜暴露。10-0尼龍縫線透過結膜、羊膜帶淺層鞏膜間斷縫合8針。使羊膜植片繃緊平鋪于鞏膜表面, 羊膜與鞏膜貼附良好,眼球轉動時無結膜、羊膜、鞏膜分離現(xiàn)象。術畢。結膜囊涂抗生素凝膠后包蓋術眼。
1.3.2 對照組 同法切除翼狀胬肉后, 同側眼上方結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局部浸潤麻醉并使結膜隆起,便于取瓣。分離結膜及結膜下筋膜組織, 按照鞏膜暴露區(qū)大小取帶角膜緣的游離結膜瓣, 取下之游離瓣僅保留結膜層,清除筋膜組織。以角膜緣為對應區(qū),10-0尼龍縫線透過結膜帶淺層鞏膜間斷縫合8針。使結膜植片繃緊平鋪于鞏膜表面,結膜瓣與鞏膜貼附良好, 無皺縮、偏位, 眼球轉動時無結膜、鞏膜分離現(xiàn)象。術畢。結膜囊涂抗生素凝膠后包蓋術眼。
1.4 術后處理 兩組患者均為術后第1天打開眼罩并開放點眼。局部應用相同抗生素滴眼液及激素滴眼液點眼, 每2小時1滴, 睡前涂抗生素眼膏。術后第10天拆除全部縫線并開始激素藥物逐漸減少次數(shù)至停藥。記錄術后情況, 并包括移植區(qū)充血、瓣下積液、移植瓣不透明。囑患者分別在術后第1、2、3、7、14、30天隨診進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后每月隨診1次, 隨訪12個月以上。觀察并記錄術后美容效果。
1.5 觀察指標 ①角膜有無胬肉殘留;②移植區(qū)有無充血;③瓣下有無積液; ④移植瓣是否透明。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手術區(qū)均為一期愈合, 無感染發(fā)生。術后隨訪12~13個月, 平均隨訪12.23個月。兩組患者術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眼部刺激癥狀, 兩組患者均未見移植片的排斥反應及植片壞死脫落情況。實驗組方法移植區(qū)充血0眼, 瓣下積液1眼, 發(fā)生率1.56%, 移植瓣不透明0眼;對照組移植區(qū)充血50眼, 發(fā)生率83.33%, 瓣下積液3眼, 發(fā)生率5.00%, 移植瓣不透明4眼, 發(fā)生率6.67%。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將翼狀胬肉大致分為初發(fā)胬肉和術后胬肉兩大類, 初發(fā)胬肉又分為安靜期胬肉和進展期胬肉, 而術后胬肉又分為治愈胬肉和復發(fā)胬肉。目前其發(fā)病因素仍有許多爭議,一般認為可能是內因(遺傳因素)和外因(環(huán)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2]。對于翼狀胬肉的治療, 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傳統(tǒng)翼狀胬肉切除術, 復發(fā)率高、角膜上皮修復慢,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4]。隨著生活水平和審美要求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患者不僅要求提高生活質量, 更要求最大程度的恢復容貌, 因此翼狀胬肉的治療已從單純性的眼病治療逐漸過渡到以美容性為目的手術治療方式。
翼狀胬肉術后達到美容的效果僅不復發(fā)尚不夠, 更要求反應輕、無排異、恢復更自然的要求。有文獻報道, 自體結膜移植在翼狀胬肉的治療過程中療效肯定[5]。自體結膜瓣移植, 就是通過自體結膜植片的正常干細胞增生, 分化及細胞的向心性移行, 以重建角膜緣干細胞受損區(qū)的角膜表面和角膜緣屏障, 從而為防止翼狀胬肉的再發(fā)提供了保證[6]。但自體結膜移植的結膜植片盡管去除筋膜組織, 可其結膜血管仍舊可見, 并且結膜血管是移植成功的關鍵之一, 這便影響術后早期美觀效果, 且植片與植床的愈合過程中血管的生長也是手術區(qū)充血, 影響美觀。結膜淋巴管的異常生長也出現(xiàn)淋巴液積存于移植瓣中, 代謝異常, 可觀察結膜瓣淡黃色增厚,移植瓣不透明, 影響美觀。個別結膜瓣交通血管出血積存于結膜瓣層間及瓣下, 影響美觀。亦有極少數(shù)老年人筋膜萎縮,結膜移植瓣菲薄, 外觀似羊膜, 術后效果可與羊膜移植類似。
羊膜由一層基底膜及無血管的基質構成, 薄而透明, 無血管, 無免疫原性, 具有許多功能[7]。在胬肉手術中, 使用生物羊膜覆蓋手術所造成的鞏膜創(chuàng)口, 不僅可以明顯減輕手術后的炎癥反應, 還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纖維組織的增生, 為眼表重建打下有利基礎——提供健康的上皮下基質環(huán)境, 以促進正常上皮細胞的移行、黏附和分化, 并能阻止結膜入侵角膜, 從而有效降低術后復發(fā)率, 且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8]。羊膜移植術進行移植所使用羊膜植片為去掉絨毛膜的羊膜組織, 是無血管及淋巴組織的。因此術后不會發(fā)生充血及瓣下淋巴液積存, 僅有1例瓣下積血系術中筋膜與鞏膜表面形成的交通血管破裂出血未使用任何止血設備所致, 此例患者于術后10 d拆線時瓣下積血已經吸收。羊膜組織本身為透明膜, 術后觀察時可明顯透見瓷白色鞏膜及表面規(guī)則血管,并且手術切除采取擴大范圍可使上下方移植邊界被上下眼瞼遮蓋, 因此術后第1天便可達到美觀效果, 瞼裂區(qū)似未做過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羊膜移植術治療組的患者美容效果明顯好于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結膜移植術治療組的患者。因此, 對于初發(fā)翼狀胬肉患者來說, 羊膜移植可以明顯改善早期術后美容效果, 臨床可大力推廣應用。
[1]范春生, 陶勇, 朱璇, 等.自體結膜在翼狀胬肉手術治療中的美容效果觀察.國際眼科雜志,2012,12(1):161-162.
[2]張薇瑋, 謝平.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復發(fā)性翼狀胬肉伴瞼球粘連的療效對比.國際眼科雜志,2014,14(12):2286-2288.
[3]李翼, 孫蘭萍, 劉桂芬, 等. 翼狀胬肉手術治療研究進展.國際眼科雜志,2010,10(7):1333-1335.
[4]方秋云, 沙翔垠, 彭娟, 等.翼狀胬肉根治手術預防結膜復發(fā)的效果觀察.眼科新進展,2010,30(4):346-348.
[5]Vincenzo S, Lorenzo V, Paolo AM. Recurrence Rate Using Fibrin Glue-Assisted Ipsilater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 in Peterygium Surgery. Cornea,2010,29(11):1211-1214.
[6]韋玉玲.絲裂霉素C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治療復發(fā)性翼狀胬肉的療效分析.國際眼科雜志,2010,10(9):1181-1182.
[7]劉穎達.翼狀胬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臨床觀察.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4,14(24):61-62.
[8]Liang WH, Li RR, Deng X.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terygium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conjunctival autograft versus pterygium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Eye Sci,2012,27(2):102-1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42
2015-02-02]
116000 大連何氏眼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