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含莫西沙星的改良序貫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的療效觀察
張紅
目的觀察改良序貫療法對幽門螺桿菌(Hp)根除效果和安全性, 比較含鉍四聯(lián)療法與含莫西沙星的序貫療法對Hp的根除率。方法146例未接受過根除治療的Hp感染患者, 隨機分組為接受10 d含莫西沙星的序貫治療(序貫組)和接受10 d含鉍劑四聯(lián)治療(四聯(lián)組)。療程結(jié)束4周后, 采用尿素呼氣試驗判斷根除效果, 結(jié)果陰性者判斷為Hp根除。同時記錄不良反應和依從性情況。結(jié)果最終有效病例137例, 按意向處理分析(ITT), 序貫組根除率為86.3%, 四聯(lián)組為72.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5, P=0.0405<0.05);按完成治療分析(PP), 序貫組根除率為92.6%, 四聯(lián)組為76.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17, P=0.0101<0.05)。結(jié)論含莫西沙星的序貫療法可以獲得較好的根除率, 該方案患者依從性好,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有望作為一種有效的初治方案。
幽門螺桿菌;莫西沙星;序貫療法
幽門螺桿菌(Hp)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致病菌之一,與消化性潰瘍、胃癌、慢性胃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 根除Hp是防治上述各種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復發(fā)的重要途徑[1]。本研究以常用鉍劑四聯(lián)療法為對照, 評價含莫西沙星的改良10 d序貫療法對Hp根除治療的療效, 為臨床上選擇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就診于消化科門診患者146例, 其中男88例, 女58例, 年齡20~79歲, 平均年齡47.4歲。納入標準:經(jīng)內(nèi)鏡活檢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和Giemsa染色均為陽性者確診為Hp感染,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過根除治療, 且本次治療前2周內(nèi)未使用過質(zhì)子泵抑制劑、鉍劑及相關抗生素。排除標準:①對應用的實驗藥物過敏;②心、肝、腎功能異常;③有胃部手術(shù)史;④孕婦、妊娠期婦女及不能簽署知情同意患者。以上患者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序貫組和四聯(lián)組, 各7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因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藥物 莫西沙星(德國拜耳醫(yī)藥保健股份公司);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阿莫西林(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 批號:090209);膠體果膠鉍(山西安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克拉霉素(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替硝唑(江蘇黃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1.3 治療方案 序貫組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改良10 d序貫療法:前5 d服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5 d后改為埃索美拉唑(20 mg b.i.d.)+莫西沙星(400 mg q.d. )+替硝唑(400 mg b.i.d.)繼續(xù)治療5 d。四聯(lián)組:埃索美拉唑(20 mg b.i.d.)+膠體果膠鉍(20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連續(xù)治療10 d。埃索美拉唑于早晚餐前服用, 抗生素餐后服用。Hp初次治療結(jié)束4周后行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 陰性患者定為根除成功, 陽性患者定為初治失敗。
所有患者根據(jù)要求填寫不良反應記錄表、依從性問卷,記錄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 如腹瀉、腹脹、皮疹、口苦、食欲減退、頭暈、乏力、惡心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Hp的根除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應用ITT和PP兩種方法計算初次根除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入組的146例患者實驗結(jié)束時序貫組有1例因口苦不適自行停藥, 四聯(lián)組有1例患者因腹瀉自動停藥,另外共有7例患者失訪, 其中序貫組4例, 四聯(lián)組3例, 最終有效病例137例, 失訪率為4.8%。
2.2 除根成功率 序貫組治療結(jié)束4周后, 排除失訪和退出的患者, 共計68例患者復查13C-尿素酶呼氣試驗, 其中陰性患者63例, 陽性患者5例。按ITT分析, 初治序貫療法根除率為86.3%(63/73)。按PP分析, 序貫療法根除率為92.6%(63/68)。
含鉍劑四聯(lián)組治療后, 共69例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返回復查13C-呼氣試驗, 陰性患者53例, 陽性患者16例。按ITT分析, 初治序貫療法根除率為72.6% (53/73)。按PP分析, 序貫療法根除率為76.8%(53/69)。兩組治療方案Hp根除率PP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17, P=0.0101<0.05), 按ITT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5, P=0.0405<0.05)。
2.3 不良反應和依從性 序貫治療組中7例患者出現(xiàn)一種或多種輕度不良反應, 包括頭暈(1例)、惡心(3例)、口苦(1例)、腹瀉(2例)。四聯(lián)組中6例出現(xiàn)輕度不良反應, 包括惡心(3例)、腹瀉(2例)、輕度頭痛(1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以上不良反應除2例患者自行停藥退出外, 余患者均可耐受, 不影響治療, 未給予停藥及特殊處理,服藥期間或療程結(jié)束停藥后自行消失。
患者服藥的依從性較好, 序貫治療組68例患者中,63例患者問卷回答未遺漏劑量,4例患者漏服次數(shù)<2次,1例患者漏服次數(shù)≥3次。四聯(lián)治療組69例患者中62人回答未遺漏劑量,5例患者漏服次數(shù)<2次,2例患者漏服次數(shù)≥3次。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經(jīng)典治療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的逐年耐藥, Hp根除治療的失敗率也在逐漸上升, 喹諾酮類藥物在近年逐漸受到重視, 多項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可安全、有效地初次和補救治療Hp感染[1]。序貫療法即前5 d使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阿莫西林, 后5 d使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 序貫療法優(yōu)于三聯(lián)療法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阿莫西林能夠破壞Hp細胞壁, 增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進入細胞, 從而增加藥物的療效有關[2], 因此10 d序貫療法中前半個療程的阿莫西林能夠預防隨后應用的克拉霉素的耐藥。本研究中的改良序貫療法采用莫西沙星替代耐藥率相對較高的克拉霉素, 結(jié)果顯示在意向性人群(ITT)中獲得了86.3%的根除率, 完成治療分析(PP)為92.6%。顯著高于傳統(tǒng)三聯(lián)方案, 并優(yōu)于標準含鉍四聯(lián)方案, 顯示出較好的根除效果。但同時也應注意到, 即使作者采用了含莫西沙星的改良, 這一結(jié)果僅和近期國外傳統(tǒng)序貫治療的結(jié)果接近[3], 考慮可能與西方人群患者對咪唑類抗生素的耐藥率低有關。氟喹諾酮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在對甲硝唑和克拉霉素雙重耐藥患者中有很好的效果。改良方案中莫西沙星替代克拉霉素更加適合我國國情, 提高了首治的根除率。
[1]Cheon JH, Kim N, Lee DH, et al. Efficacy of moxifloxacin-based triple therapy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Helicobacter,2006,11(1):46-51.
[2]Yan X, Zhou L, Song Z,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adults compared with triple therapy in Chian: a multiple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elicobacter,2011,16(suppl1):87.
[3]Vaira D, ZulloA, Vakil N,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triple-drug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2007,146(8):556-5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88
2015-03-02]
271608 山東省肥城市礦務局醫(yī)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