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君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吉林 遼源 136200)
品管圈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趙汝君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吉林 遼源 136200)
目的 將品管圈活動應用臨床護理中,有效地調動臨床護士工作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方法 2013年3月起制定“品管圈”計劃,4月開展的臨床護理品管圈活動,對全體護士進行分批相關知識培訓,科室的護士長、圈長和骨干采取單獨小圈培訓,各科室開展組織圈會,護理部對品管圈的護理工作進行綜合評價。結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統(tǒng)計護理人員工作主動積極,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中相互配合團隊合作意識增強,護患關系和諧,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以及護士的職業(yè)滿意度都顯著提高,全年護理無重大差錯事故發(fā)生。結論 品管圈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應用于臨床,能充分調動護士個體的工作積極性,增加護士的責任心和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促進護士間的協(xié)作交流,護士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現護理服務過程中護患零距離交流,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
品管圈;應用;護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性醫(yī)院醫(yī)療技術水平也隨著更加快速發(fā)展,加上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我們護理工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現場或工作相互關聯區(qū)域的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便提高護理質量?,F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工作方法運用于各級護理人員[1],具體方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3年3月起制定“品管圈”計劃,4月開展的臨床護理品管圈活動,全體護士579名,參加科室21個,組織成立圈會50個,共兩期,每期開展半年,相關知識培訓全員5次,科室的護士長、圈長和骨干采取單獨小圈培訓4次,各科室開展組織圈會,護理部對品管圈進行綜合評價,參加全省、市測評2次。
1.2具體方法
1.2.1品管圈的組成、范圍及職責:護理管理中根據同一部門或工作性質相關聯、同一班次之原則,組成品管圈,成立品管圈組織,對品管圈主題進行確定,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措施[2],每期品管圈活動,明確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活動,確定圈名、圈徽、圈成員組成,大家以投票方式設立圈名、圈徽。人員:科室本著自愿參與的原則,圈長一名(由科室的臨床護士擔任),記錄員一名(護士),輔導員一名(要求主管護師以上),圈員7~8人(要求護師4人,護士3~4人)。
建圈名如“手拉手圈”,主題選定后,設立科室的圈徽草圖,大家研究確立后定稿,擬定當前活動主題、活動計劃、目標、解析、對策、實施、效果評價、改進幾大步驟從臨床護理各層面進行。
1.2.2發(fā)揮各效能:圈長組織圈員學習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特點及應用實施的具體情況,每周召開兩次圈會組織大家溝通交流分析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記錄員做好資料匯總,收集保管,護士長根據發(fā)現的問題及對策進行評價,聽取大家意見,護士長要支持圈會活動,并指導品質圈開展活動,參與圈會,每月進行成果討論,質量分析,全過程都要根據發(fā)現的問題持續(xù)性質量改進,品管圈活動讓基層護士的意見和建議自由的發(fā)表并提出解決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全院護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護理管理從被動變?yōu)橹鲃?,為整體護理深入發(fā)展提供了質量保證[3]。
品管圈實施前組織全科學習,包括非品管圈成員,使全科人員了解具體實施方法和進展程度,實施階段要做到全科積極參與,特別是年輕護士要積極獻計獻策,學習查找資料,探討實施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鍛煉護士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圈外護士也要積極配合,關注品管圈活動實施進展情況,增加科室凝聚力。
1.2.3評估:護理部制定調查表不定期測評并及時反饋,護士長每月質量督查,收集資料,進行分級護理、基礎護理、危重患者護理質量檢查。統(tǒng)計患者及家屬意見簿信息計算滿意率,向患者、家屬、醫(yī)師、護士及相關人員評估品管圈活動的效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統(tǒng)計護理人員工作主動積極,工作的效率提高,特別是年輕護士有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工作中相互配合團隊合作意識增強,護士對職業(yè)滿意度由85%上升到99%,護患關系更加和諧,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由87%上升至96。5%,全年護理無重大差錯事故發(fā)生,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xù)不斷地推行護理管理及改善自我的圈會,從尊重人性出發(fā),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提高護理質量,使員工自動自發(fā)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4]。護士在基層工作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患者的需求,提出意見和解決方法,更好地提高患者就醫(yī)的滿意度。
品管圈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應用于臨床,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使每一位護士都主動成為患者的責任護士,強化了護士群體交流與協(xié)作,易于建立團結的護士群體,良好護患關系及醫(yī)護合作關系是提高醫(yī)療護理水平,消除疾病,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保證[5],充分調動基層護理人員的潛能,使護士能夠按自己的工作方式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提高工作積極性,增加了護理隊伍的職業(yè)滿意度。
品管圈的實施促進圈成員從護理各個層面對患者負責,避免責任制護理將患者的安全責任到一位護士,患者有時只相信自己的責任護士,其他護士不愿意插手,護士間無交流或交流少,品管圈工作的開展,患者感到服務群體圈員都在關心自己,彌補了一些單一不足的缺陷,增加了患者的安全系數,有利于增加護士群體相互探討交流,解決患者身心問題的經驗,品管圈是解決住院患者需求,持續(xù)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6],使護理工作更加細致、深入的開展,減少了醫(yī)院的管理成本,護理團隊在品管圈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21個科室共組織圈會50個,每半年評比總結,其中“飛翔圈” 、“手拉手圈”、“愛心圈”“助苗圈”在省市評比中先后獲得一、二、三等獎及最佳圈徽獎。本次品管圈的開展,能有效地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增加護士的責任心和促進護士間的交流協(xié)作,加大了護理管理措施的力度,培養(yǎng)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解決問題能力,增加護士溝通協(xié)調能力、責任心和自信心,護士在工作中積極性及管理意識和方法增加,品管圈項目在護理人員中開展具有顯著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積極性[7]。
品管圈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QC小組實現護理服務過程中護患零距離交流,營造工作場所愉快的氣氛,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科室圈會共收到錦旗9面,表揚信32封,圈員受到患者提名表揚43人,護士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品管圈活動應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胡軍,漢瑞娟,朱鑫華,等.品管圈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6(1):124-126
[2] 許珍星.“品管圈”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28):404.
[3] 謝煒堅,鐘華蓀.護理部推行品質圈活動的初中與成效[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0):41-42.
[4] 王玉瓊,郭秀靜,雷岸江,等.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1):1945-1946.
[5] 楊曉莉,呂海燕,李曙光.醫(yī)生和護士對醫(yī)護合作所持態(tài)度的對比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66-469.
[6] 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 22(4C):1103-1104.
[7] 劉蓮鳳.“品管圈”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373.
R473
B
1671-8194(2015)33-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