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王鵬飛 程 敏 王天龍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yī)院,476600)
厭食癥是小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2011年3月~2014年9月,筆者采用中藥顆粒自擬積疳散治療小兒厭食癥50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50例均取自門診病例,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確診為厭食癥。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12歲,其中1~3歲19例,4~6歲17例,7~12歲14例;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年。
本組采用自擬積疳散配方顆粒(廣東一方制藥廠生產(chǎn)中藥配方顆粒)?;舅幬镫u內(nèi)金、太子參、炒白術(shù)、炒山藥、白茯苓各3g,砂仁、枳實、檳榔、青皮、炮穿山甲、鱉甲各2g,三棱、莪術(shù)各1g。用法:將一劑藥中的每一小袋配方顆粒分別剪開,倒入杯中。先加少量開水濕潤,攪拌。再倒入100~150mL沸水。用勺子攪拌顆粒溶解。藥液放溫,分早、晚兩次服用。14d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療法。
療效標準。痊愈:治療1個療程癥狀消失,飲食如常,玩耍、睡眠、大小便均無異常、體重增加;好轉(zhuǎn):癥狀改善2/3以上,飲食、睡眠、玩耍狀況顯著改善;無效:飲食、睡眠、玩耍等狀況無改善,或改善不顯著。
結(jié)果:50例中痊愈28例,占56%;好轉(zhuǎn)20例,占40%,無效2例,占4%??傆行?6%。
患者某,男,6歲,2013年2月3日就診?;颊邊捠场⒏姑?、噯氣時作,噯腐吞酸,手心發(fā)熱,面黃肌瘦,精神不振,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滑。診斷為小兒厭食癥。按上法治療半月后諸癥明顯好轉(zhuǎn)。繼服1個月,體重增加,面色紅潤,食、睡、玩耍均如常。隨訪1年未復(fù)發(fā)。
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癥。發(fā)病原因多與脾胃有關(guān),是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失常的一種表現(xiàn),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脾胃虛弱,或緣于傷食。尤其是當今社會,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逐步改善,部分家長缺乏科學喂養(yǎng)知識,亂給零食及營養(yǎng)品,損傷脾胃,運化失衡,化源虧耗,積滯久留而造成厭食癥。故采用攻補兼施之法,方以自擬積疳散配方顆粒加減:太子參、白術(shù)、炒山藥、白茯苓、砂仁補脾益氣;三棱、莪術(shù)、炮穿山甲、鱉甲消積祛瘀散結(jié);雞內(nèi)金、青皮消食化滯。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胃、消積導滯之功。中藥顆粒系采用現(xiàn)代高科技技術(shù)提取濃縮而成的單味顆粒,其性味、功能與原生藥一致,有不需煎煮,直接沖服,療效確切,衛(wèi)生安全之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