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人們經(jīng)??吹揭粋€10歲男童出現(xiàn)在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課堂上。他神色淡定地落座后,便掏出筆記本和筆,瞪"/>
時事引讀>>
2015年10月,人們經(jīng)常看到一個10歲男童出現(xiàn)在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課堂上。他神色淡定地落座后,便掏出筆記本和筆,瞪著大眼睛聆聽。線性代數(shù)、大學物理、宏觀經(jīng)濟學、飛機安全性設計以及外語課都被他“亂入”。原來他已暫停了小學課程專門到大學來旁聽。對此,有人認為“這種閑逛式的學習,有點走馬觀花、浪費時間,現(xiàn)在的課程,即使聽懂了,意義也不大”;有人則認為“碰到像這樣真正的聰明人,你讓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反復溫習,其實是種摧殘”;而孩子的母親表示,來大學旁聽是孩子的選擇,她尊重他的興趣。
素材聚焦 獲學校特批,脫離“正規(guī)軍”蹭課
這位10歲男童在小學四年級時就已經(jīng)學到初中課程了,即便不按部就班地上學,在學校參加考試時也能考出好成績。2012年,他獲得學校特批,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去其他學校聽課。2014年10月起,他經(jīng)常在南航培優(yōu)班(南航的精英學院)蹭聽飛機系統(tǒng)和飛行原理課,課上,即使教授用英語講飛行專業(yè)術語,他也能記下來。2015年10月,不再滿足于蹭聽飛行課的他還經(jīng)常到南大仙林校區(qū)去旁聽計算機課程,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能用C++設計一些小病毒程序。
素材鏈接 少年班牛人輩出
我們或許無法斷定這位10歲男童是否為“神童”,但他的“早慧”不容置疑。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中科大早在1978年就專門為這樣早慧的少年設立了少年班。37年來,對于少年班模式的爭議時有發(fā)生,但不予置否的是,中科大少年班確實牛人輩出: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2015年9月跟隨習近平訪美的百度總裁張亞勤,到發(fā)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征天、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目前,超過70%的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nèi)外經(jīng)濟、IT、金融、制造等領域,其中1/3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考場仿真試題】對于10歲男童的旁聽式求學,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微評論。
【范文示例】對于南京10歲男童的旁聽式求學方式,有人反對,有人支持,不一而足。其實,不同的人接受學習的方式不一樣,天賦、智商、興趣等也不盡相同,學無定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對于一個小學時就能學到中學課程的孩子來說,旁聽式求學或許更有利于他探索知識。
其他適用話題 學無定法;尊重興趣;開發(fā)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