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陽 (大連大學 116000)
淺析中西鋼琴作品中的“水”意象
——以朱踐耳《流水》和拉威爾《水之嬉戲》為例
張冬陽 (大連大學 116000)
對意象的正確賞析是鋼琴演奏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演奏者把握作品靈魂的關(guān)鍵。本文通過賞析朱踐耳的《流水》和拉威爾《水之嬉戲》中的“水”意象,以尋求對鋼琴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最終在鋼琴演繹中融會貫通。
“水”意象 鋼琴音樂;流水;水之嬉戲
從古至今,描繪有關(guān)“水”題材的藝術(shù)作品層出不窮。在中西音樂的長河里,更是不乏通過“水”這一意象來抒情達意的作品。例如大型管弦樂作品有:斯美塔拉《沃爾塔瓦河》、雷斯庇基《羅馬的噴泉》及德彪西的《大?!罚T盾《水樂》等。獨奏鋼琴作品中有如:中國的陳培勛的《平湖秋月》、崔世光的《瀏陽河》和《山泉》、朱踐耳的《流水》,西方則有:德彪西《水中倒影》、李斯特《埃斯特莊園的噴泉》、拉威爾《水之嬉戲》和《水妖》等。下面將以朱踐耳《流水》和拉威爾《水之嬉戲》為例,來領(lǐng)悟中西兩位作曲家在鋼琴音樂領(lǐng)域所展現(xiàn)的“水樂”。
(一)朱踐耳簡介及其創(chuàng)作思想
朱踐耳,原名:朱榮實。生于天津,在上海長大。自幼習樂,1955年,朱踐耳留學于蘇聯(lián)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巴拉薩年教授的學生。《第二號“流水”》就是這個時期里寫下的?;貒螅郧趭^寫作,在很多重要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都留下了偉績。他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曲十部及其它體裁的交響樂作品十余部。因作品具其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他被列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的《世界音樂名人錄》、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
朱踐耳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源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音樂,正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音樂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他有了豐富的感想力和對事物更為深刻的認知。他的音樂作品中運用了各種中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手法,同時與西洋技巧完美融合于一體,展現(xiàn)出了一種新的意境和思想,“兼容并蓄,立足超越”是朱踐耳先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合一法”則作為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所謂“‘合一’,他認為只要扎根中國,無論是何種音樂、何種藝術(shù)皆可以拿來用。
(二)朱踐耳《流水》
1.《流水》總慨
在蘇聯(lián)留學期間,朱踐耳第一次接受到了正規(guī)的音樂教育,這使得他在作曲技術(shù)等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缎蚯枺骸傲魉薄肪蛣?chuàng)作于此時,它和《序曲一號:“告訴你……”》堪稱“姊妹篇”?!读魉返闹髡{(diào)音樂來自被稱為云南“調(diào)子”的民歌《小河淌水》,此曲源自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是當?shù)叵喈斨拿窀柚??!缎『犹仕啡缫环舢?,描繪出了在皎潔月光下,萬籟俱靜,只有山下小河潺潺的流水聲,畫面如仙境一般美麗。美麗喜人的阿妹望月抒懷,觸景生情,想起了阿哥,那份一往情深伴著她那亮麗柔美的歌兒飄向遠方,飄去了阿哥哥所在的地方。其節(jié)奏較為自由,旋律變化起伏,動聽悅耳,被西方人稱為“東方小夜曲”。
2.《流水》之“水”意象
《流水》以中國傳統(tǒng)五聲羽調(diào)式為調(diào)式基礎(chǔ),帶再現(xiàn)的單三為結(jié)構(gòu)基礎(chǔ),全曲以水作為最大的背景,對水進行了各種形態(tài)的描繪,達到了“情水交融”,的境地,仿佛把人們帶到了一幅水鄉(xiāng)畫卷之中。
樂譜開始,1-4小節(jié),右手呈現(xiàn)出的是美妙如歌的《小河淌水》的主題,左手織體為連續(xù)的琶音,形象的表現(xiàn)出了水的流動性。同時,織體有對古琴的模仿,音韻獨特,空靈蒼穹,古樸典雅,更具有中國的“韻”味 。右手不時出現(xiàn)的倚音,似人聲歌唱,更是水的靈動,激蕩人心。左手的琶音與右手的旋律連為一個整體,描繪出了連綿不斷的流水和蕩漾人心的波紋。是含蓄,是內(nèi)心。
樂譜9-12小節(jié),樂曲進入第一變奏,左手的短琶音分解織體繼續(xù)著溪水的流淌,優(yōu)美地流動著,不斷延續(xù)。左手的高八度琶音則像是一朵朵激蕩的浪花兒,翻滾著前行。是情,是味。
樂譜21-22小節(jié),右手主題旋律進行了又一次的變奏,左手的短琶音繼續(xù)著溪流的潺潺奔進,流動著,流動著……右手三連附點音和三連跳音的使用,似乎改變了此處的音樂基調(diào),像內(nèi)心的呼喚,水如人般的思緒。是幽婉,是深邃。
續(xù)后音樂,右手變?yōu)橹娇楏w,力度一點一點的加強,音區(qū)上升,織體豐富,預示著溪流即將匯入大海。新的水意象出現(xiàn),十六分音符的連續(xù)運用,使人們感覺到海水洶涌澎湃,具有象征著沖破一切阻力,不可抵擋之勢。是雄偉,是大氣。
主題再現(xiàn)61-66,色彩性的和弦在使用,畫面變得更加豐富,迷人。水有了顏色,五彩斑斕,那是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創(chuàng)景。流水聲在減弱中遠去,是縷縷不絕,是疏闊,是空靈。水面恢復了平靜,大自然又沉浸在這靜謐中。
(一)拉威爾簡介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拉威爾(Maurice Ravel),20世紀初期法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配器大師,是續(xù)德彪西以后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創(chuàng)作了各式體裁的作品,鋼琴方面的創(chuàng)作是拉威爾對印象主義音樂最全面的闡釋。他喜歡舒曼、肖邦、李斯特的音樂,在精神上和李斯特很是具有相似性。他從各處尋找靈感,研究印度、日本、吉普賽、西班牙的音樂,最終將其融為他自己的音樂語言。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首鋼琴作品,著名的有:《為已故額小公主而寫的帕凡舞曲》《水之嬉戲》、鋼琴套曲《鏡子》、鋼琴二重奏《鵝媽媽》《庫普蘭的墳墓》。
拉威爾擅長于運用各民族音樂素材,大膽地探索和追求新的和聲效果,善于在“死胡同的盡頭找到通向美麗的新田野的敞開著的大門”。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德彪西革命思想的重大影響,喜愛波特萊爾.馬拉美的詩歌和愛倫·坡的作品。一戰(zhàn)后,他的寫作轉(zhuǎn)向了更為樸素和嚴謹?shù)募挤?,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話說,他的節(jié)奏像“瑞士的鐘表匠”一樣精確。特別是在他的后期創(chuàng)作中,盡管表象類似德彪西,但實際則更是傾向于“新古典主義樂派”,一個與德彪西主義完全背道而馳的樂派。拉威爾追求樂思的自由表現(xiàn),但又受固于古典形式的種種,作品華麗且輝煌。
(二)拉威爾《水之嬉戲》
1.《水之嬉戲》總慨
《水之嬉戲》創(chuàng)作于1901年,當時的拉威爾26歲,這是他題獻給恩師弗雷的作品。拉威爾曾在“阿帕謝”團體每周藝術(shù)活動的聚會上,首次對外介紹了《水之嬉戲》。該作品受到了李斯特《在泉邊》和《伊斯特別墅的噴泉》的影響,具有高超的技法,在古典主義規(guī)則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運用印象派技法創(chuàng)作的一幅充滿無窮變幻色彩活的音樂油畫。該作品通過和聲和音響激起人們的感官映像,更多的運用了一些短小的音樂動機的組合來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奇幻的意境。他把法國高雅音樂發(fā)展到了極致,這首作品也成為了用印象派技法描繪“水”意境的第一首杰作。如波裔法籍鋼琴家拉多·佩勒穆泰所說:“這一作品的出現(xiàn),把鋼琴這一樂器的表演技術(shù)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許多世界頂級的鋼琴家都曾演繹過此經(jīng)典作品。該曲被稱為“液體的詩歌”。
2.《水之嬉戲》之“水”意象
樂譜3-6小節(jié),分解和弦流動著,左手是古典樂中不常用的空五度音程在進行。沒有清晰的旋律線條出現(xiàn),從第4小節(jié)開始,三十二分音符及六十四分音符的組合出現(xiàn),使得此處的鏈接過渡自然,增強了水的流動性和色彩性。使得樂曲一開始就給人呈現(xiàn)出一種似有似無的音響色彩與感受。這是色彩,是神奇的效果。
樂譜19-20小節(jié),右手以二度音型出現(xiàn),左手主題以高八度加強八度和弦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河神嬉戲流水的畫面。水花濺起,是娛,是樂。
樂譜38-50小節(jié),從38小節(jié)開始 ,由2對4、3對8到6對8(如下譜例第1小節(jié)),增大了音樂的緊張度和動力性,音響強度在上升,速度在加快,右手小拇指把隱藏在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中的旋律線勾勒了出來,46、47小節(jié)(如下譜例第2、3小節(jié)),半音化的和聲效果以及減七和弦的應用使得音樂變得緊張和尖銳,情緒不斷的攀升,將全曲推高潮。力度由p—mp—f—ff—fff,經(jīng)過一組和弦的震音,通過刮奏音由高至低,如同匯聚的溪流成為江河后到懸崖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那氣勢磅礴的瀑布一瀉千里,水花綻開。其后,流水又由fff—p—pp,回于平靜,是技巧,是和聲,是空間感。
樂譜67-69小節(jié),運用了分層復合和弦,表現(xiàn)出的是當清泉、溪流匯集在高山上縱流而下濺出的碎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彩斑斕的景象。是細膩精致,是晶瑩剔透。
最后三小節(jié),全曲進入尾聲,色彩變淡,但沒有減慢或者分解和弦的出現(xiàn),拉威爾的尾聲是需要用色彩的變化才能感知到的。感知水的各種音響效果,感知水的各種聲音,水各種的形狀。水是美妙的音樂,是奇幻的效果。
意象,“一種一剎那間表現(xiàn)出的理性與感性的集合體”(英國龐德在《詩刊》上發(fā)表綱領(lǐng)時聲稱)。它是作為人與世界的一種特殊的聯(lián)系,是一種無功利性、集具體形象和情感于一體的關(guān)系狀態(tài)。它以具體和抽象、理性和感性、主觀和客觀、追求真理和背離真理為特質(zhì),作為具體形象的一種心理感應。
對于作品意象的正確賞析是鋼琴演奏中最具靈魂的東西,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雖然中國的鋼琴音樂藝術(shù)源于西方,但由于中西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步伐、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形態(tài),而音樂又根源于此,所以鋼琴藝術(shù)的發(fā)展也不盡相同。分析朱踐耳的《流水》和拉威爾的《水之嬉戲》中的“水”意象,便可知中國的“水”意象重含蓄、內(nèi)心;重情和味、愛幽婉、深邃;喜雄偉、大氣;自古便有韓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且疏闊與空靈。由此我們便可感知到中國鋼琴作品的“遠、虛、淡、靜”。西方之“水”則重于色彩的變換和神奇的感受;重娛與樂;由無盡變幻的和聲色彩構(gòu)成空間感;它們細膩精致、晶瑩剔透,它們要達到的是奇幻和美妙的音樂。但中西鋼琴音樂發(fā)展的差異實則并不對立,反而正是這種差異性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鋼琴音樂。同時我們也可以感知到中西鋼琴作品中的“水”意象也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比如:模糊的意境感、片段的章感、獨特的個人審美表達等等。認識作品的審美異同,對于一個演奏者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也是最基礎(chǔ)的,法國科學家布封曾說“風格即人”,所以更大的程度上,我們需要在演奏前充分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和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這樣才可能真正表現(xiàn)好作品。
張冬陽,大連大學鋼琴演奏與教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