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龍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通過反思、總結(jié)、提升,去尋找更好、更適合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讓枯燥的識字變成趣味識字。真正讓學生由“學會”到會“會學”,更好地為他們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打下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
關(guān)鍵詞:趣味;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28-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新課程標準還要求兒童“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怎樣才能讓學生輕松快樂識字,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呢?老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教給學生多樣的精彩的識字方法,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戲的快樂,思維創(chuàng)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促使識字效率的提高。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钡湍昙墝W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采用直觀的教具,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lǐng)悟字詞的意思。
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目前,存在于教學實踐中的識字方法很多,比如圖示法、演示法、表演法、繪畫法、游戲法、故事法、猜謎法、編順口溜法、比較法、聯(lián)想法等。但是,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切忌生搬硬套,方法的運用應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目的,不流于形式。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
新興的多媒體技術(shù)綜合了視聽與計算機的優(yōu)勢,可以將圖文、聲音和視頻并用,產(chǎn)生活潑、生動的效果。經(jīng)過證明,在識字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tài)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鮮活生動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激發(fā)學生探尋知識的強烈愿望。我曾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如下課件:1、美麗的九寨溝風光圖片;2、配以《琵琶語》的音樂;3、在風景圖片上打出生詞,生字用紅色顯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興趣盎然,引起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
四、拓寬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作為母語教育,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空間識字,不僅是識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化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我們應該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都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交流之后,還可采取模擬、創(chuàng)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我愛我家”、“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游”、“逛家電商場”等等識字活動。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必將使學生跨入更大的識字樂園,也必將在這個廣闊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發(fā)現(xiàn)。
總之,識字教學千萬不要枯燥無味地反復重復“橫豎撇捺折”,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會更好。通過上面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教學方法,漢字在每個學生的心中已變成一個個有趣的謎語。趣味性的識字教學,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蕩著孩子們充滿靈性的創(chuàng)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識字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作為我們在一線的教師,要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通過反思、總結(jié)、提升,去尋找更好、更適合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讓枯燥的識字變成趣味識字。真正讓學生由“學會”到會“會學”,更好地為他們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打下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