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形象危機主要集中在五大領域:‘貪,即貪腐;‘瀆,即失職瀆職;‘色,包括性丑聞和強奸;‘假,指火箭提拔、造假造謠等;‘枉指暴力執(zhí)法、作風粗暴等等。”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在其主編的《形象危機應對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中,用數據為官員繪出了“形象危機地圖”。
該書收錄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發(fā)生的2074個形象危機典型案例,根據統(tǒng)計歸納,在2013~2014年度,官員總體的“形象危機度”為78.24%,“表明官員形象面臨的問題十分嚴峻”。
統(tǒng)計顯示,基層官員是官員形象危機的最高危群體,占“案例庫”中形象危機官員總數的72.16%,準官員群體,主要指醫(yī)生、教師等,為次危群體,所占比例為16.48%。
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yī)院領導、村干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干部,城管獲差評最多。報告稱,城管屬于執(zhí)法類官員,執(zhí)法不當往往造成惡劣影響。
不過,唐鈞說,十八大是官員形象的一個分水嶺,“2013年官員的情況要比2012年好很多。目前查出來的官員大量都是八項規(guī)定以前犯錯的,十八大以來新犯錯的問題官員目前還比較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