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超聲影像與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王雪蓮
目的 探討超聲影像與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的180例肝纖維化患者資料,分別采取超聲影像與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觀察診斷肝纖維化的相符率。結果 無明顯變化的肝回聲相符率為65.9%;肝實質回聲增粗相符率為64.2%;肝回聲增粗明顯相符率為20.8%;肝臟彌散性損傷相符率為95.5%;早期肝硬化相符率為60.0%。結論 在臨床中可將超聲影像診斷作為肝纖維化檢測的一種常用方法。
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肝纖維化;超聲影像
慢性肝病在臨床中主要采用肝穿刺活檢進行,但由于該方法具有一定創(chuàng)口,因此易產(chǎn)生并發(fā)癥。有關學者結合國家頒布的診斷標準[1],研究替代肝活檢無創(chuàng)、安全的臨床診斷肝纖維化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取得一定進展,超聲影像診斷則是其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本文收治180例肝纖維化患者分別接受超聲影像與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180例肝纖維化患者資料,其中男143例,女37例;年齡18~58歲,平均(34.1±2.1)歲。1.2 方法 180例患者均依次接受超聲影像及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
1.2.1 超聲影像檢查 采用具有5 MHz頻率的腹部凸陣探頭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儀,患者需空腹12 h,取仰臥位,待患者呼吸平穩(wěn)后,依次從腹部正中下肝左葉向右移至右側4~8肋間,對肝、膽、脾進行常規(guī)檢查[2]。采用側動探頭對肝右葉、尾葉及第 1肝門分別進行顯示,直至將探頭移到右肋下向上斜斷面對第2肝門進行顯示。
1.2.2 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 選擇患者體內(nèi)距離肝內(nèi)大血管較遠的肝右葉,對皮膚進針點、進深及角度進行標測。皮膚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時要求患者屏住呼吸。采用 18G組織活檢槍進行快速穿刺,將長7~17 mm圓柱狀肝組織抽出,放置于含有10%甲醛的試管內(nèi)進行固定,送至病理檢查室。采用石蠟進行常規(guī)包埋,采用HE和網(wǎng)狀纖維進行染色[3]。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相符率。
1.3 診斷標準 肝臟病理組織檢查結合患者肝纖維化程度,根據(j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標準分為S0~S4級,正常為S0級;匯管區(qū)呈現(xiàn)擴大纖維化,纖維化局限在肝竇周及小葉內(nèi)的為 S1級;匯管區(qū)周圍呈現(xiàn)纖維化,形成纖維間隔,保留小葉結構的為 S2級;纖維間隔呈現(xiàn)紊亂的小葉結構且無硬化為S3級,早期肝硬化為S4級。
2.1 超聲影像診斷 180例患者中,44例無明顯變化的肝回聲,S0級,占24.4%;95例肝實質回聲增粗,S1級,占 52.8%;11例肝回聲增粗明顯,S3級,占6.1%;21例肝臟呈現(xiàn)彌漫性損傷,S4級,占11.7%;9例呈現(xiàn)早期肝硬化,S4級,占5.0%。
2.2 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 180例患者中,29例無明顯變化的肝回聲,S0級,占16.1%;61例肝實質回聲增粗,S1級,占33.9%;53例肝回聲增粗明顯,S3級,占 29.4%;22例肝臟呈現(xiàn)彌散性損傷,S4級,占 12.2%;15例呈現(xiàn)早期肝硬化,S4級,占8.3%
2.3 相符率情況 無明顯變化的肝回聲相符率為65.9%;肝實質回聲增粗相符率為64.2%;肝回聲增粗明顯相符率為20.8%;肝臟彌散性損傷相符率為95.5%;早期肝硬化相符率為60.0%。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臨床診斷慢性肝炎、肝纖維化中超聲影像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主要通過對肝臟表面狀況的詳細觀察,與彩色多譜勒檢查結果相結合,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肝纖維化異常的病理學改變能夠得到較準確的反映。在臨床實踐中,肝包膜發(fā)展為增粗明顯或呈細短線狀,復檢實質內(nèi)呈無法歸類的直徑不超過1 cm的異?;芈暯Y節(jié),雖然門靜脈沒有增寬,脾不大,但仍成為對慢性肝病發(fā)展為肝硬化監(jiān)測的一個最有價值的指標[4]。
本研究結果中,超聲影像檢查與肝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相符率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由于不同程度肝纖維化的超聲檢查結果各不相同而產(chǎn)生。其原因主要在于肝組織活檢標本存在差異;生物組織學超聲特征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呈現(xiàn)復雜影像,對診斷肝纖維化程度具有一定難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時,會掩蓋肝纖維化影像改變;與形成肝纖維化具有不同模式。
綜上所述,超聲影像檢查是臨床診斷肝纖維化的一種較好方法。
[1] 王寶恩.當前肝纖維化研究若干動向[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 16(2):20-23.
[2] 張文勝.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性診斷模型的建立[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8(1):18-22.
[3] 胡義揚.基于肝組織病理動態(tài)變化情況探討血清學指標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19(4):55-57.
[4] 曾民德,陸倫根,茅益民.肝纖維化的診斷方法及評估[J].肝臟, 2010,7(2):41-42.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and Liver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
Wang Xuelia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and liver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Method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180 cases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data,take the ultrasound image and liver biopsy were observed,coincidence rate of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Result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iver echo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65.9%;echo of liver parenchyma and thickening of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64.2%; liver echo thickened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20.8%;the liver showed diffuse injury consistent rate is 95.5%;the coincidence rate is 60.0% showing early cirrhosis.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ultrasound imaging can be used as a common method of detecting liver fibrosis.
Liver puncture biopsy;Liver fibrosis;Ultrasound imaging
R445.1
A
1673-5846(2015)04-0186-02
黑龍江七臺河市婦幼保健院,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王雪蓮,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超聲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