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軒
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山東 威海264200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法律的社會功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變化,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增設了危險駕駛罪。新增設的這一罪名是在我國當前機動車普及率不斷提升、公民遵守公共交通規(guī)則意識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出臺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律的不斷與時俱進,更好地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的特點。本文以指導性案例32號為例,分析社會學解釋方法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適用。
在指導性案例32號中,關于犯罪嫌疑人張某某、金某犯有危險駕駛罪中“追逐競駛”行為認定的時候,文義解釋得到了明顯的運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構成危險駕駛罪。關于“追逐競駛”的解釋是認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該刑事犯罪的關鍵之處。在本案中,法院運用了文義解釋認為“追逐競駛”行為的構成需要以下三個方面的要件:(一)行為人應出于競技、追求刺激、斗氣或其他目的;該要件的限定排除了因個人其他原因而超速行駛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從文義上確定了該罪名首先要具有上述目的。(二)行為人須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在這里文義解釋的運用集中體現(xiàn)在“追逐競駛”的“競”字上,要求必須具有競爭的意味而非單個人的超速駕駛行為。(三)違反法律規(guī)定,在道路上快速追趕行駛;該要件首先明確了行為必須具有違法性,同時限定了罪名成立的空間范圍即“道路上”。通過以上三個要件對“追逐競駛”進行的文義解釋明確了追逐競駛在條文中所應有的內涵,結合本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可以認定其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中的“追逐競駛”。
社會學解釋與文義解釋的關聯(lián)在于,解釋者首先需要對待解釋的法律條文做出文義解釋,然后預測每一種合理的文義解釋的所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根據主流社會意識形態(tài)衡量并選擇最優(yōu)的解釋結果。②本案中,法院所做出的文義解釋,也是建立在解釋的社會效果和社會影響的權衡之下而做出的正確解釋。
依據《刑法》關于危險駕駛罪的規(guī)定,除“追逐競駛”外,“情節(jié)惡劣”是另一個需要法律解釋來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社會學解釋通過社會效果的預測和目的的衡量解讀所要適用的法律規(guī)范,③在社會學解釋方法下,何為危險駕駛罪的“情節(jié)惡劣”?法院認為:“情節(jié)惡劣”的認定應從其“追逐競駛”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危害程度、造成的危害后果等方面,綜合分析其對道路交通秩序、不特定多人生命、財產安全威脅的程度是否“惡劣”。結合本案張某某、金某在“追逐競駛”行為前后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認定其行為達到了“情節(jié)惡劣”的程度。④認定其行為屬于“情節(jié)惡劣”具有以下社會學意義上的考量:(一)有利于達到減少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犯罪的社會效果;通過本案的判決,明確了危險駕駛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懲處,提醒機動車駕駛人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珍愛生命,遵守法律,構建和諧的道路交通安全環(huán)境。(二)反映了該條文的立法目的;危險駕駛罪法律條文在2011年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增設,其設立的目的在于規(guī)范我國日益嚴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切實保障包括機動車駕駛人在內所有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文義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具有優(yōu)先性,社會學解釋方法同樣應該得到重視,在文義解釋存在多種解釋的可能時,社會學解釋的恰當運用對于司法實踐中正確衡量法的價值,建立公正的司法審判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在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金某具有自首情節(jié),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可以從輕處罰。從輕處罰的規(guī)定從社會學解釋的視角觀察之,具有對犯罪嫌疑人再犯的可能性的考量,當嫌疑人再犯的可能性比較小甚至不可能的時候,法律沒有必要對此行為進行過于嚴厲的懲罰,因為社會危害性已經減小甚至不存在。法院的判決中對于二位嫌疑人從輕處罰的決定,也恰恰是法院經過對社會效果的預測和目的的衡量后做出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處罰決定,體現(xiàn)了我國刑法預防犯罪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危險駕駛罪“入刑”是社會法律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從社會學解釋視角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32號的相關裁判內容,有利于我國各級法院更深入的理解該條法律條文產生的背景及其社會意義,對于正確指導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做出公正的判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 注 釋 ]
①杜宴林.法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253.
②杜宴林.法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253.
③張軍.法理學[M].北京: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2014:217.
④具體裁判理由參見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指導性案例第32號相關規(guī)定,此處不贅.
[1]杜宴林.法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253.
[2]張軍.法理學[M].北京: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2014:217.
[3]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高其才.法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