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子讀書法》論略

      2015-02-12 17:16:27王連君
      圖書館學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理會點校義理

      王連君

      (大連圖書館,遼寧大連116012)

      《朱子讀書法》論略

      王連君

      (大連圖書館,遼寧大連116012)

      從朱子閱讀方法的哲學基礎、體系建構、實踐性3個維度,系統(tǒng)論述了《朱子讀書法》的現(xiàn)實意義。建設閱讀社會、推廣全民閱讀,《朱子讀書法》可資借鑒。

      朱熹讀書方法

      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是宋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創(chuàng)辦書院、講學傳道、著書立說,弘揚儒學,彪炳千秋?!吨熳幼x書法》是輯錄其讀書、治學、踐行的語錄體著作,內容豐富,實踐性強,語出精當,構建了一整套系統(tǒng)、完備的閱讀方法論體系,是研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建設閱讀社會、開展閱讀方法研究可資借鑒的寶貴財富。

      1 哲學基礎

      在中國哲學思想發(fā)展過程中,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學的集大成者,自宋至清影響中國700年,被尊稱為朱子。其認為宇宙本體是太極。太極的根本“只是一個‘理’字”。所謂靜即太極之體,動即太極之用。大千世界“物物有一太極,人人有一太極”?!凹霸谌耍瑒t又各自有一個理”;朱子強調心為“志帥”,因為“人只一心。識得此心,使無走作,雖不加防閑,此心常在”,“人惟有一心是主,要常常喚醒”,可見其重要。且“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圣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心在,群妄自然退卻”,“心若不存,一身便無所宰”,如同“才出門,便千歧萬轍,若不降伏得,做什么人”?萬事皆“須心有主張,始得”。對于人類精神個體活動——閱讀,朱子力倡“心讀”,認為:“人之為學,固是欲得之于心,體之于身”,而“本心陷溺之久,義理浸灌未透,且宜讀書窮理。常不間斷,則物欲之心自不能勝,而本心之物義理自安且固矣”,只有“人常讀書,庶幾可以管攝此心,使之長存”。閱讀時,只有“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朱子深知閱讀對修身養(yǎng)性之大用,希冀通過閱讀“存天理,滅人欲”,其用意之深,在當下尤其具有啟示意義。如何“心讀”?朱子認為首當“定心”?!拔从行牟欢ǘM學者。人心萬事之主,走東走西,如何了得”。所謂“定心”,即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因為面對大千世界,受欲望誘惑,心難把捉?!敖袂乙x書須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鏡。暗鏡如何照物?”為此,朱子親授“定心”之法:“只是刷凈了那心后去看,若不曉得,又且放下,待他意思好時,又將來看?!薄岸ㄐ摹敝?,貴在立志?!傲⒅静欢ǎ绾巫x書?”次當“靜心”?!绊氺o著心,寬著意思,沉潛反覆,將久,自會曉得去。”甚至要“關了門,閉了戶,把斷了四路頭,此正讀書時也”,達到“只知觀書,都不知有四邊,方始有味”的境界?!办o心”之益在于,“于靜處收拾教那意思在里,然后虛心去看,則其義理未必有不明者也”,相反“若心雜然昏亂,自無頭當,卻學從那頭去?又何處是收功處?”“靜心”之法,可“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三當“專心”。所謂“心須常令有所主”,“做功課若不專一,東看西看,則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讀書,須是要身心都入在這一段里面,更不問外面有何事,方見得一段道理出。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如何卻說個‘仁在其中’?蓋自家能常常存得此心,莫教走作,則理自然在其中?!痹陂喿x過程中,朱子認為:“讀書須是專一。讀這一句,且理會這一句;讀這一章,且理會這一章。須是見得此一章徹了方可看別章,未要思量別章別句”。朱子批評那些心不在焉者“多緣心不在,故不見道理。圣賢言語本自分曉,只略略加意,自見得。若是專心,豈有不見”。朱子強調閱讀要腳踏實地,要“理會一件,便精這一件”,“須要入在里面,猛滾一番。要透徹,方能得脫離”。四當“放心”。閱讀本身要從容不迫,“力量既充,自然應接從容”,方有成效。“求放心,乃是求這物”,“學者須是求放心,然后適得此性之善”。“放心”的最高境界是“卻似釋老入定一般。但彼到此便死了;吾輩卻要此心主宰得定,方賴此做事業(yè),所以不同也”。要想“求放心”,應“不可落于偏僻,須是周匝??吹盟耐ò诉_,無些窒礙,方有進益”。

      2 閱讀方法體系構建

      在長期的讀書治學過程中,朱子積累了豐富的閱讀經驗,尤其是對如何研讀傳統(tǒng)文化經、史、子、集,歸納總結了一系列豐富、具體的閱讀方法。

      2.1熟讀精思

      古人閱讀重誦讀,甚至要能背誦。通過閱讀者視覺、聽覺的再創(chuàng)造,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之目的。對此,朱子認為:“蓋古人無本,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某之始學,也如是爾,更無別法”。朱子強調“書只貴讀,讀多自然曉。今即思量得,寫在紙上的,也不濟事,終非我有,只貴乎讀這個不知如何,自然心與氣合,舒暢發(fā)越,自是記得牢?!倍摇翱v饒熟看過,心里思量過,也不如讀。讀來讀去,少間曉不得的,自然曉得;已曉得者,越有滋味。若是讀不熟,都沒這般滋味”。朱子認為讀要落實一個“熟”字,“書須熟讀。讀十遍時,與讀一遍時終別;讀百遍時,與讀十遍又不同也”。“凡人若讀十遍不會,則讀二十遍;又不會,則讀三十遍至五十遍,必有見到處。五十遍瞑然不曉,便是氣質不好。今人未嘗讀十遍,便道不可曉”,“先讀十數(shù)過,已得文意四五分;然后看解,又得三二;又讀正文,又得一二分”。可見熟讀之功。其法可以“小作課程,大施功力。如會讀得二百字,只讀一百字,卻于百字中猛施功夫,理會仔細,讀誦教熟。如此,不會記性人自記得,無識性人也理會得”且“只看一個冊(子),每日只讀一段,方始是自家的。若看此又看彼,雖從眼邊過得一遍,終是不熟”。這樣真切而具體的教誨可謂誨人不倦。朱子倡導“不可以記數(shù),數(shù)足則止矣”的誦讀之法,指出“今人所以讀書茍簡者,緣書皆有印本多了”,實則是惰性使然;在熟讀基礎上,朱子認為閱讀且要精思?!白x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意。若讀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讀,縱使曉得終是臬兀不安。一似請得人來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終不屬自家使喚。若讀的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某舊枯記文字不得,后來只是讀。今之者,皆讀之功?!痹谧x與思的關系上,須“讀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讀一遍。讀誦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轉。若只是口里讀,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記不仔細”。

      2.2約博適度

      朱子認為閱讀“不可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版,且看半版,將那精力來更看前半版,兩邊如此,方看得熟。直看得古人意思出,方好”,作為如同“向縣州郡納稅,數(shù)萬鈔總作一結。忽錯其數(shù),更無推尋處。其后某官立法,三十鈔作一結”的經驗之談,其主張“少看熟讀,反復體驗,不必想象計獲”,反對貪多,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其總結自己的讀書三法:“少看熟讀,一也;不要鉆研立說,但要反復體驗,二也;埋頭理會,不要求效,三也。”把少看熟讀置于首要,反對“學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觀書”,直言“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力戒“不可都滾去,如人一日只吃得三碗飯,不可將十數(shù)日飯都一起吃了。一日只看得幾段,做得多少功夫,亦有限,不可滾去都要了”。朱子主張閱讀數(shù)量的約與博,須因人而宜,“大抵為學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余,須用無書不讀,無不究竟其義。若年齒向晚,卻須擇要用功,讀一書便覺后來難得功夫再去理會;須沉潛玩索,窮極至處可也”。針對大多學者喜博,而常病不精,力陳泛濫百書,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諸書,則涉獵諸篇亦得其精;以我觀書,則處處得益,以書博我,則釋卷而茫然。對“喜博”“持約”給予了矯正,可謂切中肯綮。朱子認為處理好約與博的關系,是為閱讀之“大本”。落實到經史子集經典閱讀上,其給出的方子是:“其初甚約,中間一節(jié)甚廣大,到末梢有約。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故必先觀《論》《孟》《大學》《中庸》以考圣賢之意;讀史以考存亡治亂之跡;讀諸子百家以見其駁雜之病。其節(jié)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近日學者多喜縱約,而不于博求之。不知不求于博何以考驗其約。”

      2.3虛心涵泳

      所謂“虛心”即“以意逆志”。朱子反對“牽率古人言語,如作自家意中來”,認為“凡看書,須虛心看,不要先立說??匆欢斡辛讼侣淞?,然后再看一段。須如人受詞訟,聽其說盡,然后方可決斷”,這是因為傳統(tǒng)經典中“圣人言語,皆天理自然,本坦易明白在那里。只被人不虛心去看,只管外面捉摸。及看不得,便將自己身上一般意思說出,把作圣人意思”,而“大抵義理,須是且虛心隨他本文正義看”方得。如果不是這樣,“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說,殊害事。蓋既不得正理,又枉費心力。不若虛心靜看,即涵養(yǎng)、窮索之功,一舉而兩得之也”,此為閱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不二法門。如何解決閱讀過程中“難處”“眾說雜亂”,對前者,朱子主張“且虛心搜討意思。有時有思繹的事,卻去無思量處得”;對后者“且要虛心,逐一說看去,看得一說,卻又看一說??磥砜慈?,是非長短,皆自分明”。所謂涵泳,且看《辭海》的解釋?!昂?,是“沉浸”;“泳”,乃自如游于水中。朱子主張“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因為涵泳可使狹窄者廣大,頹惰者振作。涵泳的前提是“湛然凝定的去看”。其過程須經“熟讀”“窮究”“心精”方能化蝶?!白x書之法,先要熟讀。須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吹檬橇宋纯杀阏f道是,更須反覆玩味”,“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了。須是細嚼教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為知味”;“讀書,須是窮究道理徹底。如人之食,嚼得爛,方可咽下,然后有補”?!白x書,須放寬著心,道理自會出來。若憂愁迫切,道理終無緣出來”,“讀書看義理,須是胸次放開,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責效。才責效,便有憂愁的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結聚一餅子不散。今且放置閑事,不要閑思量。只專心去玩味義理,便會心精;心精,便會熟”。朱子了然“凡人看文字,初看時尚要走作,道理尚見得未定,猶沒奈他何。到看得定時,方入規(guī)矩,又只是在印版上面說相似,都不活。不活,則受用不得。須是玩味反覆,到得熟后,方始會活,方始會動,方有的用處。若只恁生記去,這道理便死了”之病,開出了“涵養(yǎng)本原,且將已熟的義理玩味,待其浹洽,然后去看書。(義理)便自知”,“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這個卻是一身總會處”良方,可謂用心良苦。

      2.4立本取道

      朱子認為“為學須是先立大本”。因為“人之本心不明,一如睡人都昏了,不知有此身。須是喚醒,方知”??梢姟傲⒈尽迸c“明心”之因果關系?!白x書以觀圣賢之意;因圣賢之意,以觀自然之理”,此為“立本”。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浩如煙海,“立本”效果如何,全在循序漸進、提綱挈領,方能綱舉目張。朱子認為,“必先觀《論》《孟》《大學》《中庸》以考圣賢之意;讀史,以考存亡治亂之跡;讀諸子百家,以見其駁雜之病。其節(jié)目自有次序,不可逾越”,此乃“立本”之階。就讀史而言應“先讀《史記》及《左氏》,卻看《西漢》《東漢》及《三國志》。次看《通鑒》”。不僅于此,朱子認為“凡讀書,且須從一條正路直去”,“看書不由直路,只管枝蔓,便于本意不親切”,對具體諸經應牢牢把握“《易》有個陰陽,《詩》有個邪正,《書》有個治亂,皆一直路徑,可見別無峣崎”;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凡觀史書,只有個是與不。觀其是,求其不是;觀其不是,求其是,然后便見得義理”。

      2.5格物通貫

      所謂“格物”,是儒家的哲學命題,意即物窮理,糾正偏頗。朱子認為,“讀書是格物一事”。認為“讀書而講究其義理,判別其是非,臨事即此理”。既是格物,朱子認為:一須“用功”“用力”。二須“仔細”。因“圣人言語如千花,遠望都見好。須端的真見好處,始得。須著力仔細看。功夫只在仔細看上,別無術”,“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讀書,自有個捷徑法,便是誤人的深坑也?!薄笆ト搜哉Z皆枝枝相對,葉葉相當,不知怎生排得恁地整齊。今人只是心粗,不仔細窮究。若仔細窮究來,皆字字有著落?!奔幢闶恰皽毓省?,也須仔細,“雖是舊曾看過,重溫也須仔細。每日可看兩三段。不是于那疑處看,正須于那無疑處看,蓋功夫都在那上也”,“讀書不精深,也只是不曾專一仔細”;“貫通”是閱讀之靶,也是踐行之基。對此,朱子認為:“讀書,須是知貫通處,東邊西邊,都觸著這關捩子,方得”,“大凡看書,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會,仍參諸解、傳,說教通透,使大道理與自家心相肯方得。讀書要自家浹洽透徹?!敝v論是“貫通”重要環(huán)節(jié),“講論一篇書,須是理會得透。把這一篇書與自家滾作一片,方是。去了本子,都在心中,皆說得去,方好”,甚至可以“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另外,把握好閱讀的“大本大原”“大綱大目”“諸事理會”“解釋文意”“文勢語脈”“周遍憑正”等統(tǒng)要之點,尤其“須是看著他那縫罅處,方尋得道理透徹。若不見得縫罅處無由入得。看見縫罅時,脈絡自開”皆為閱讀之大要,不可廢也。

      3 《朱子讀書法》的實踐性

      閱讀要與自己的生活真切體悟緊密相連,通過切己體察,身體力行,這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朱子讀書法》核心要義。誠如朱子所說:“讀書須是虛心切己。虛心,方能得圣賢意;切己,則圣賢之言不為虛說”,“某要得人只就讀書上體認義理”,“讀書,須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長”,“學問,就自家身己上切要處理會方是,那讀書已是第二義”。針對社會時弊,朱子強調:“今讀書緊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功夫處是如何。如用藥治病,須看這病是如何發(fā),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藥材,何者幾兩,何者幾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笨梢姟扒屑骸敝斣谧鋈?;體察,一方面是體驗,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反求諸身,恰當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內心關系?!白x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學者當以圣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須是曉然無疑,積日既久,當自有見”。如何把握其關鍵環(huán)節(jié)?朱子認為:“如世上一等人說道不須就書冊上理會,此固是不得。然一向只就書冊上理會,不曾體認著自家身己,也不濟事。如說仁義禮智,曾認得自家如何是仁?自家如何是義?如何是禮?如何是智?須是著身己體認得。如讀‘學而時習之’,自家曾如何學?自家曾如何習?‘不亦說乎’!曾見得如何是說?須恁地認,始得。若只逐段解過去,解得了便休,也不濟事。如世上一等說話,謂不消得讀書,不消理會,別自有個覺處,有個悟處,這個是不得。若只恁地讀書,只恁地理會,又何益!”

      朱子反對功利、教條,盛贊古人閱讀“求道”精神。云:“古人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作何用?今人不去這上理會道理,皆以涉獵該博為能,所以有道學、俗學之別?!蔽致犝卟幻?,因提案上藥囊起,形象地說:“如合藥,便要治病,終不成合在此看。如此,于病何補!文字浩瀚,難看,亦難記。將已曉得的體在身上,卻是自家易曉易做的事。解經已是不得已,若只就注解上說,將來何濟!如畫那人一般,畫的卻識那人。別人不識,須因這畫去求那人,始得。今便以畫喚做那人,不得”,痛斥功利化、教條者,“學須做自家底看,便見切己。今人讀書,只要科舉用;已及第,則為雜文用;其高者,則為古文用,皆做外面看”,以及那些刻意“讀書推類反求,固不害為切己,但卻又添了一重事”者,力倡知行合一,“學者有所聞,須便行,始得。若得一書,須便讀便思便行,豈可又安排停待而后下手!且如得一片紙,便來一片紙上道理行之,可也”,期冀通過“修身”,達到“齊家”“平天下”。

      縱觀《朱子讀書法》,其內容之豐富,認識之深刻,語言之通俗,形象之生動,其可為我們建設閱讀社會、開展閱讀方法研究提供很多借鑒。

      [1]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一·理氣上·太極天地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九十四·周子之書·太極圖[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十二·學六·持守[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十一·學五·讀書法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十一·學六·持守[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十·學五·讀書法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第八·學二·總論為學之方[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王連君男,1961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G255.1

      (2015-09-12;責編:徐向東。)

      猜你喜歡
      理會點校義理
      古籍文獻點校成果的著作權問題研究
      道兼體用的整全之道:呂祖謙義理之學新論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30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價值取向與義理轉換
      當代陜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16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公共理性與整全義理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4
      明 鏡
      明鏡
      王船山《周易內傳發(fā)例》義理演析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07
      清代臺灣研究資料整理的新成果:評劉榮平、江卉點?!饵S鶴齡集》
      別再騷擾我!
      好孩子畫報(2013年2期)2013-04-17 00:38:52
      潮安县| 互助| 耒阳市| 吉安市| 南丰县| 曲水县| 措美县| 霞浦县| 龙州县| 始兴县| 兴义市| 阜康市| 吉水县| 长垣县| 牙克石市| 崇信县| 阿拉善左旗| 保亭| 台南市| 武清区| 贵德县| 台湾省| 敖汉旗| 饶河县| 佛山市| 渝中区| 如皋市| 东阳市| 牟定县| 博罗县| 绥芬河市| 乡宁县| 临邑县| 大关县| 张北县| 金坛市| 滦南县| 固安县| 新蔡县| 晋宁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