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與實施為背景,探討其意義和不足,并就如何構(gòu)建和完善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研讀,結(jié)合相關知名學者對于這個問題的分析,認識到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存在著諸如實施方面的和其本身存在的缺陷。針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出的完善性意見,主要是從行政程序和監(jiān)督兩個方面,以期保護公民的權(quán)益。
【關鍵詞】信息公開;公民權(quán)益;監(jiān)督;行政程序
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應予公開的信息的范圍的嚴格限制
條例拒絕規(guī)定“ 信息公開是原則、 不公開是例外 ” 這一政府信息公開的理所應當具有的原則,如果不規(guī)定這樣的原則,政府就可以利用所有的模糊性語言拒絕公開公眾所希望看到的信息,那些公眾有權(quán)利獲得的信息。對保密機關確認為國家秘密的確認行為,也根本沒有任何的司法審查的途徑。這其中的邏輯后果就是,某項信息是否屬于國家秘密,完全系之于國家保密機關的主觀判斷,而公眾處在完全弱勢地位。政府信息公開還必須服從《保密法 》 以外的所謂其他保密規(guī)范的節(jié)制。
(二)對申請獲得政府信息所設置的高門檻
為什么要公開政府信息,為什么要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我認為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價值追求在于強化民主政治,因此應該盡可能地將政府信息公之于大眾,對有權(quán)申請獲得政府信息的資格限制也應該盡可能放寬,即除了涉及到為隱私權(quán)法的特別范圍外,所有的民眾都有權(quán)利申請獲得政府信息,另外通過申請方式獲得政府信息的途徑應該盡可能簡捷,如果涉及到收費,費用也應該盡可能低廉。在美國《情報自由法 》 頒布四十多年之后,我國制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對申請政府公開信息設置的門檻之高簡直讓人望洋興嘆。
(三)主動公開監(jiān)督機制的形同虛設
各級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上存在哪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呢?我認為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政府“主動公開”不主動。比如,公眾關心的“三公”消費信息、征地、拆遷補償條件和標準,還有一些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收費信息等,凡是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眾關心的,本來都應該主動公開。
二、對完善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思考
正如一句法律至真之語所言:“沒有救濟就沒有權(quán)利”,因此,法律救濟是政府信息公開完整制度中所關鍵且必不可少的一個的制度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救濟制度,不依法賦予公民相應的行政和司法救濟權(quán)利,《條例》最終就不可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實施。但是,由于目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救濟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因而我們在此提出一些相應的意見建議。
(一)將申訴程序前置
介于《條例》第33條第一款的限制,行政復議救濟途徑在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一些案件中出現(xiàn)了適用難、適用程序繁的狀況,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反而阻礙了條例的適用,為了緩解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頻率,我們認為不妨可以借鑒國外的申訴、復議程序前置的做法,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把行政救濟作為司法救濟的前置程序,并且是強制性的,當行政相對人不服行政機關關于信息公開與否的決定時,必須首先選擇申訴或者復議程序,只有當申訴或復議程序不能獲得理想結(jié)果后然后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法院的負擔,而且隨著申訴機制作用的發(fā)揮,可以逐步代替行政復議機制。
(二)建立有效的政府信息公開監(jiān)督和評價體系
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是確保行政信息能夠全面、真實、及時公開的前提。沒有監(jiān)督,使制度規(guī)定再好也無濟于事。筆者認為,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具體監(jiān)督方法可以設立并公開政務監(jiān)督、投訴和舉報電話,同時在各級機構(gòu)辦公所在地的顯著位置設立投訴、舉報箱并定期開啟,方便有關各方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提出意見。為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監(jiān)督,可以從行政管理相對人以及有關管理部門、社會團體、組織等單位中選聘若干名特約監(jiān)察員,對政務公開情況進行監(jiān)督,及時反饋。在接(收)到投訴、舉報意見后,法制部門應當立即進行調(diào)查核實。對署名的投訴、舉報,在接到投訴或舉報之日起一定時間內(nèi)向投訴、舉報人作出回復。對確屬違反政務公開工作有關規(guī)定的,應及時責令有關部門予以糾正;對于有利于改進工作的良好建議,應積極采納并研究、采取改進措施。各級政府機構(gòu)在認真受理投訴、舉報的同時,應當采取走訪行政相對人、召集行政相對人參加座談會、發(fā)放調(diào)查表等多種有效形式。同時,應當積極保護投訴、舉報人以及意見、建議提出人的合法權(quán)益,嚴格為有關投訴、舉報和反映意見的單位和人員保守秘密,對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刁難控告檢舉人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應嚴格進行查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制度需要人來執(zhí)行,關鍵還要提高監(jiān)督機關工作人員的素質(zhì),提高工作責任性。
參考文獻
[1] 張明杰.開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2] 趙麗,胡旭光.行政信息公開的理論意蘊和實踐意義[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學報,2007(3).
[3] 王名揚.美國行政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4] 劉飛宇,王叢虎.多維視角下的行政信息公開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 應松年,陳天本.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4).
[6] 李廣宇著.政府信息公開訴訟一一理念、方法與案例[M].法律出版社,2009.
[7] 楊海坤,黃學賢.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化一一從比較法的角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9.
[8] 莫于川.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釋義[M].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作者簡介:汪宇龍(1988- ),安徽安慶人,安徽大學2012級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