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南社“格律派”詞①

      2015-02-13 02:33:35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南社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南社詞光氣騰躍,而為世沉埋者久矣!即便在“南學”日趨熱火的總體背景下*拙作《20世紀舊體詩詞研究的回望與前瞻》有所敘述,參見:馬大勇.20世紀舊體詩詞研究的回望與前瞻[J].文學評論,2011(6):209-215.,南社詞研究之冷寂也一直未有大的改觀,有關詞史著論或置而不談,或一筆帶過,至數(shù)年前汪夢川博士《南社詞人研究》長篇論文出,始補填其空白,而可耕耘之余地尚多,值得學界傾心關注。比如,如何對籠統(tǒng)的“南社詞”進行群體劃分就成為必須面對的大問題。汪夢川著眼于社會身份,將南社詞人區(qū)界為政壇詞人、學者詞人、名士詞人三大群體,再向下劃分小類,如“政壇詞人”下分政要、烈士、南社領袖三小類,“學者詞人”下分詞學名家、其他國學名家、科學家三小類,“名士詞人”下分耆舊詞人、鴛鴦蝴蝶派詞人、藝壇詞人三小類。若再加單列一節(jié)的“女性詞人”,則汪氏將南社詞人分為十個左右子群體。

      如此區(qū)界自有其清晰簡便之好處,而亦有難以回避之缺欠。即:若干造詣頗深、極具特色的詞人——如龐樹柏、傅尃、蔡守、胡懷琛等——因其外部身份不甚明確而難以歸類,從而遭致漫漶遺忘。能否從詞本位出發(fā),尋找一條更理想的區(qū)界途徑呢?陳水云的《南社論詞之兩派及其詞學史意義》可為我們提供相當?shù)膯⒁?。陳文以為,南社論詞大致存在兩種傾向:一是以柳亞子為代表的反常州派,一是以龐樹柏為代表的常州派追隨者。前者是南社內(nèi)部的“革命派”,后者是南社內(nèi)部的“保守派”。前者推崇北宋的渾厚豪健詞風,后者標榜雕琢醇雅詞風*陳水云.南社論詞之兩派及其詞學史意義[J].文與哲,2005(7).。這一描述當然是基于詞體自身特質的,在陳文的啟發(fā)之下,且考慮到詞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同一性,竊以為南社詞人可大略分為“情志”、“格律”與“情格兼重”三“派”*汪夢川論文中其實也注意及此,其第四章《南社詞人之交游管窺》“小結”部分有相關論述。。

      必須說明,所謂“派”,首先非嚴格意義之指稱,實乃創(chuàng)作理論傾向略近之歸屬性稱謂;其次,“派”乃就其主導傾向而言,并非絕對?!扒橹九伞贝蠹s相當于論詞的反常州派,較推崇渾厚豪健詞風,更側重情志/情感功能的發(fā)抒,雖不廢聲律,而不過求其深細,故歸類時首先考慮情感迸發(fā)的烈度。如黃人各體兼長,但也應歸入此“派”;“格律派”大約相當于論詞之常州派追隨者,標榜雕琢醇雅詞風,雖亦不廢情志,而于格律則尤其措意。如龐樹柏情志畢露,但還是歸入此“派”;“情格兼重派”則在兩者間看不出太明顯的差異,大致取其折中平衡而已。如此劃界固然根據(jù)詞人的個人表述和有關史實之記載,而亦結合了一定的閱讀感受作出綜合判斷。其缺欠或較汪夢川先生之劃界法尤明顯,爭議也必不少,縛于才力心力,只能暫且如此處置,以俟高明。

      準于上述理路,則情志派之代表詞人可舉出黃人、柳亞子、高旭、高燮、林庚白、傅尃、李叔同、王鐘麒、胡懷琛、葉楚傖等,并加之“南社舊頭領”金天羽;格律派之代表詞人可舉出龐樹柏、邵瑞彭、陳匪石、葉玉森、蔡守、壽璽、易孺、陸嶠南、胡先骕等;情格兼重者則以吳眉孫、王蘊章、姚鹓鶵、張素、俞鍔、陶牧、胡穎之、沈宗畸、潘飛聲、楊錫章、徐珂等為代表。以下僅簡述格律一派。

      一、“簫愁劍恨滿詞箋”*潘飛聲.龐檗子屬題玉琤琮館填詞圖[M]//說劍堂集:卷二.民國刻本.:龐樹柏

      南宋正統(tǒng),瓣香彊邨 南社詞壇諸俊彥其實大多別有擅場,但以詞為馀事爾。專以詞名者,龐樹柏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家,也是南社詞壇一大名家。這位特抱傷心、別有幽懷的早逝才人,其享壽在納蘭性德、黃仲則之間,而才情亦可相匹配,足可獨提“格律派”一師旅。樹柏(1884~1916)字檗子,號芑庵,別署龍禪、劍門病俠、墨淚詞人*檗子號墨淚詞人,參見:左鵬軍.近代傳奇作家作品考辨五題[J].文學遺產(chǎn),2001(1):98-103+144.等,常熟人,江蘇師范學堂肄業(yè),與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人同發(fā)起南社,為首次雅集十七人之一,并任《叢刻》詞部編輯。武昌起義時,檗子自上海圣約翰大學教授任上離職,趕回常熟策動響應,遭遇豪紳圍攻,幾罹不測。“二次革命”起,響應反袁斗爭,遭通緝而逃亡上海。其《避難舟中看月》詩即作于此際:“寂寂荒江晚,蕭蕭秋氣清。扁舟今夜夢,雙淚故鄉(xiāng)情。月缺山河影,風多草木聲。干戈何日已,漂泊任吾生”。從此仿信陵君故例,不問政事,以酒色自遣求死,未幾遘疾而歿。著作《龍禪室詩》之外,有《玉琤琮館詞》一卷,民國五年排印《龐檗子遺集》本,為朱祖謀刪定,存詞不多,難窺全貌。《湘心詞》一卷、《袞香詞》一卷稿本,不經(jīng)見。常見者乃《南社詞集》,載其詞135首,足資把握。

      龐樹柏是堅決的“南宋正統(tǒng)派”,祈向在白石夢窗。這一點,論者幾乎眾口一辭,別無異說。如高旭在《清平樂·題龐檗子填詞圖》中稱:“刻羽移商誰與抗,白石風流無恙”,已點明其宗法所在。錢仲聯(lián)先生《近百年詞壇點將錄》點檗子為“地暗星錦豹子楊林”,評語中說得更清楚:“瓣香彊邨,為南社詞流眉目”、“趨向南宋,得白石之警秀”?!赌仙缫鲏c將錄》則以“天究星沒遮攔穆弘”許之,稱賞其“白石之瘦,樊榭之妍”。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柳亞子《南社紀略》中的詳盡載述:

      在清末的時候,本來是盛行北宋詩和南宋詞的。我卻偏偏要獨持異議,以為論詩應該宗法三唐,論詞是應當宗法五代和北宋的。人家崇拜南宋的詞,尤其是崇拜吳夢窗,我實在不服氣。我說,講到南宋的詞家,除了李清照是女子外,論男的只有辛幼安是可兒。夢窗七寶樓臺,拆下來不成片段,何足道哉!這句話不要緊,卻惹惱了龐檗子和蔡哲夫。檗子是詞學專家,南宋的正統(tǒng)派,哲夫卻夾七夾八地喜歡發(fā)表他自己的主張,于是,他們便和我們爭論起來。一方面,助我張目的,只有朱梁任,可是事情不湊巧,我是患口吃癥者,梁任也有同病,兩個人期期艾艾,自然爭他們不過,我急得大哭起來,罵他們欺負我,檗子急忙道歉,事情才算告一段落。*柳亞子.南社紀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4.

      對于這段南社最早的文學紛爭,龐樹柏有《己酉十月朔,南社第一次雅集于虎溪張公祠,到者凡一十七人》長歌以紀之,句云:“高譚再伸逸興飛,指掌今古探義微。觥船爭瀉吟箋擘,眾客酬酢一客欷。”詩自然不及文之細膩,然“一客欷”之生動也非文章能及。從上可見,龐檗子的趨南宋、宗夢窗絕非泛泛一說,而是具有極強自覺性的理論選擇。無疑,這與其“瓣香彊邨”是有莫大關系的。

      彊邨與檗子詞學交游可考之最早者在宣統(tǒng)元年(1909),此年彊邨屢辭特詔,來往于上海、蘇州兩地。龐樹柏初見彊邨在本年閏二月,自述云:“謁漚尹師于吳門聽楓閣。甫接顏范,備承獎誘,并出所刻《夢窗四稿》、《半塘詞定稿》及自著《彊邨詞》三種見貽。嗣以拙稿就正,師則繩檢不少貸,余今日之得,稍知倚聲途徑者,皆師之力也”*龐樹柏.袌香簃詩詞叢話[N].民國日報,1916-10-1.轉引自:陳水云.南社論詞之兩派及其詞學史意義[J].文與哲,2005(7).,徑以“師”稱之。稍后,鄭文焯以瑞香花贈彊邨,彊邨賦《玉燭新》以報,并寄檗子,檗子乃依原韻奉和*何泳霖.朱彊邨先生年譜及其詩詞系年[M].華學:第九、十輯: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23-1024.檗子詞見:柳亞子.南社詞集:第二冊[M].上海:開華書局,1936:364.。自今存檗子詞看,此前已有和白石、清真韻者多篇,很對彊邨的路數(shù),故這次“奉和”更是弟子向老師以作品致敬與皈依的重要信號。至本年冬的虎丘雅集,柳亞子大不滿于南宋詞及夢窗,檗子自然會鳴鼓攻之,捍衛(wèi)南宋正統(tǒng)與彊邨家法。

      其后數(shù)年,龐朱二人交往行跡無多。壬癸之際(1912~1913),檗子有《轉應曲·效彊邨作》三首,又多篇詠梅蘭芳者,恐亦不無彊邨影響*有關梅蘭芳者可得四首,詞牌分別為《暗香》、《金菊對芙蓉》、《眼兒媚》、《絳都春》,參見:柳亞子.南社詞集:第二冊[M].上海:開華書局,1936:390-392.彊邨為“梅黨”,民國筆記多能言之。。迨檗子逝世前一年,舂音詞社成立,彊邨任社長,則師弟二人又開始一個雅集唱和的密集期。檗子至少參與了舂音詞社前5次雅集中的4次*《南社詞集》所載檗子詞,《花犯·櫻花》為舂音首次社課,《眉嫵·詠河東君妝鏡拓本》為第二次社課,《瑞龍吟·徐園舂音詞社雅集用清真韻》應為第四次社課,《燭影搖紅·唐花》為第五次社課。,而旋即下世。檗子歿后,彊邨為這位詞弟子刪定《玉琤琮館詞》,并題《荔枝香近》一首,不僅回顧了“倚扇翻襟歡事”,也對其“黃檗吟心”與“瑯玕字”予以佳評。至“夢語重泉底”、“細雨棠梨,花發(fā)馬塍無地”等語,更寄予真摯的懷念,從而為這段交游畫上句號。

      以上考察龐、朱交游,目的為落實“瓣香彊邨”之判語,并凸顯檗子詞學之眉目。那么就可以得出結論:龐檗子乃是南社中接承彊邨職志、峭立詞苑的一員驍將。自此辨認檗子詞風,則其嚴守格律、本色當行之特點不難體會得。單看這一組詞調(diào)、詞題即可有直觀感受:《瑞龍吟·和清真韻,即自題填詞圖后》、《霓裳中序第一·中秋前一夕……用白石道人譜》、《惜紅衣·讀王半塘庚子秋詞感賦,用石帚韻》、《鶯啼序·壬子三月劫后過吳閶感賦,步夢窗韻》、《霜花腴·秋晚泛棹楓橋,和夢窗自度曲韻》、《西子妝·西湖春泛,和夢窗韻》、《生查子·過秋社偶題,用夢窗秋社韻》、《八聲甘州·送柳亞子還吳江,用耆卿韻》、《意難忘·梅魂難返……因步清真韻,依四聲譜此》、《蘭陵王·送龍尾移官武昌,步清真韻》、《滿路花·匪石見示感春之作,步清真韻賦此酬之》、《秋宵吟·莼農(nóng)招飲,即席有作,踵和白石自度腔,協(xié)四聲》、《一萼紅·近效樊樊山紅梅禁體……再用玉田生紅梅詞原調(diào)倚此,索病鶴丈和》、《暗香·贈梅蘭芳,和白石道人韻》、《霜葉飛·挽沈職公母夫人趙節(jié)孝,用夢窗韻》、《尾犯·乙卯除夕,用夢窗韻》、《燭影搖紅·元夜微有月,以閨人臥病未出,和夢窗韻記之》。

      自以上不憚煩之抄錄可見,檗子用清真、白石、夢窗三家韻特多,其中又屢次有協(xié)四聲、依原譜之說明。此為方千里、楊澤民、陳允平等人《和清真詞》作法,后世不乏詬病者,當然更為柳亞子等情志一派所不喜,而檗子仍亦步亦趨,足見其篤志好古的“正統(tǒng)”氣味,能得到彊邨老人的“獎誘”、“繩檢”,絕非偶然事。

      然而需要注意,不失跬步的“正統(tǒng)”中也自有特具于檗子的藝術個性,從而可以令我們將他與他所模擬的古人區(qū)分開來。簡而言之,檗子詞別有一種疏快爽朗之致,即便是調(diào)遣了不少密麗幽澀的意象,仍能顯得不那么隱晦生僻。如《惜紅衣·讀王半塘庚子秋詞感賦,用石帚韻》:

      畫角吹塵,狂花卷日,俊游無力。獨上高樓,千山暮云碧。歌離吊遠,空老卻、京華詞客。凄寂。腸斷楚蘭,問夫君消息。 秋風九陌,落葉哀蟬,深宮亂蕪藉。霓旌翠輦,去國指西北。往事怕談天寶,多少鬢絲經(jīng)歷。剩墨華和淚,難辨舊時顏色。

      這里仍多“美人芳草”的比興寄托思路,如“畫角吹塵,狂花卷日”、“腸斷楚蘭,問夫君消息”等皆是,但“獨上”二句、“歌離”二句已經(jīng)很能揭示《秋詞》志意。至于下片“深宮”、“西北”、“天寶”等字樣,則栩栩然將“庚子國變”諸事涵納其中。情調(diào)哀戚,而用筆一氣直下,略無停滯,較之《秋詞》以及彊邨老人的某些作品都明朗得多。

      再如《霜花腴·秋晚泛棹楓橋,和夢窗自度曲韻》:

      鏡波暈碧,愛載秋重來,自照釵冠。棹為山移,笛因花駐,年芳解惜尤難。五湖路寬,莫翠眉、顰斷尊前。又斜陽、散了歌塵,隔溪遙度晚鐘寒。 應憶聽鶯尋柳,早銷魂換得,病葉涼蟬。畫燭留香,題裙分淚,閑情且記云箋。漫催返船,待喚將、新月娟娟。有鷗邊,數(shù)點漁燈,掛篷同倚看。

      “秋泛”是流連光景的常題,又是和夢窗自度曲韻,很容易寫得空枵密澀。而檗子能在“鏡波暈碧”、“載秋重來”、“隔溪遙度晚鐘寒”等逼肖夢窗的字法中時時點綴以“棹為山移,笛因花駐”、“又斜陽、散了歌塵”等蕭散句式,以疏導其氣,頓挫其勢,從而令全篇顯得沉厚但并不滯澀,很見工力。再如《鶯啼序·壬子三月劫后過吳閶感賦,步夢窗韻》中,在長篇鋪敘中雜入“回首前塵,酒醒夢冷”、“換了凄涼,半溪煙雨”、“負盡流光,幾度徘徊,罷歌休舞”等字句,便令劫后心緒呼之欲出。這一點疏密相濟的手法頗近乎晚年的彊邨,說“瓣香彊邨”,此節(jié)也不應忽略。

      至若全以疏朗單行者亦不在少數(shù),且多精彩。如《朝中措·舟行水郭,見堤柳數(shù)株搖落可憐,觸緒縈懷,悄然歌此》:

      一聲離笛下寒塘,煙水自茫茫。只有棲鴉幾點,無端銷盡斜陽。 長堤繡轂,畫樓紅袖,多少思量。還記那時殘月*原刻“那時”作“那是”,徑改。,何堪今夜嚴霜。

      又如《鷓鴣天·秋日游莫愁湖》:

      漫向青溪問舊游,殘荷零落滿湖頭。馀香剩粉無人管,菱芡分來一派秋。 驚節(jié)序,嘆沉浮,西風王粲獨登樓。數(shù)行煙柳斜陽外,如此江山怎莫愁。

      皆舉重若輕,與雕琢一派大異其趣。長調(diào)此類也多,姑舉《八聲甘州·為徐寄塵女士題西泠悲秋圖》一首:

      又風風、雨雨斷腸天,不知幾回腸。有殘山一角,明湖十里,做盡滄桑。誰唱泠泠楚些,歸夢隔瀟湘。往事何堪說,愁與波長。 難得題碑人在*原刻“題碎”,以意改。秋瑾墓碑為吳芝瑛題。,儘重摩斯碣,添種垂楊。俠骨深深埋處,猶覺土花香。剩千年、青燐碧血,算紅顏、終是好收場。爭知我,看秋光了,還哭秋娘。

      寄塵為徐自華(1873~1935)字,以安葬秋瑾遺體聞名天下之俠女,詩人,亦南社同人。本篇既寫圖,亦寫實;既寫寄塵,又處處關合秋瑾,是情動于衷、不能自已之作。所謂技法宗派,至此全退踞其次。談檗子詞,不特為表出這一點自然是不全面的。

      情根深種,劍氣崢嶸 有必要接上文繼續(xù)談檗子詞情根深種、劍氣崢嶸的一面,這是歷來為論者所忽略而又特能抉中其詞心者。前文已說過,言“格律”未必廢“情志”,故定位檗子為“格律派”一大家,并不妨害我們分析其情韻志意。事實上,檗子作為民主先驅,既不匱豪情勝慨,也絕不乏深情遠韻。其《滿江紅·觀演落花夢即贈無忌優(yōu)游并示楚傖》云:“地老天荒,還剩得、情之一字”、“問此中、春水底干卿,情而已”?!赌钆珛伞ご毫鴦鲇^演不如歸即贈絳士》云:“情根一點,忽無端惹出,恨苗愁葉”,可見意旨未離“情”字。能被許為“南社詞流眉目”,徒講格律是不夠的,恐怕這才是更深層的緣由。陳聲聰《論近代詞絕句》云:“劍膽琴心秋浩蕩,小詞能作玉琤琮”*轉引自:劉夢芙.二十世紀中華詞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8:244.,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評》有“玉琤琮與龍禪室,一例崢嶸劍氣騰”之評*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202.,皆以“劍膽”、“劍氣”論其詞,頗具只眼,其實也是著眼于“情”字。

      不妨就從《賀新郎·鈍劍屬題花間說劍圖》談起:

      收拾狂名起。儘無聊、從頭領略,銷魂滋味定公詞: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漫說封侯前度夢,豈是平生初意。只未減、看花英氣?;蹣I(yè)三生都懺盡,算恩仇、了了應能記。好珍重,劍華紫。 黃金綠鬢飄蕭矣。最傷心、被人認作、燕邯俠子。銀燭清尊奇句在,醉后歌宜變徴君近示詩,有“醉后歌宜變徴聲”之句。忍學取、吹香嚼蕊。且把東風亡國恨,寄相思、并入傷心淚。淚紅泫,畫圖里。

      高旭《花間說劍圖》頗著名于時,題詠者不少,而龐樹柏這一首可稱翹楚。詞中“銷魂滋味”、“看花英氣”、“劍華紫”、“吹香嚼蕊”等語或隱或顯,皆關合“花”、“劍”二字,而寄意尤在“狂名”、“慧業(yè)”、“恩仇”、“變徴”、“亡國”、“傷心”等處,所謂“平生初意”也。這就如俊鶻掠岸,將高旭心跡攫拏而出,最得題圖之本意。單以本篇而論,正是高、柳家數(shù),而筆力橫絕處又為高、柳所不及。因而,只看見龐、柳“議論相左,論詞尤不合”還不夠*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話:條八九[M].濟南:齊魯書社,1986.,他們之間塤篪應答的另一面理應受到更多關注。

      持此手眼當可發(fā)現(xiàn),以“金管玉簫凄愴”著稱的檗子詞中確乎不乏劍光騰躍之處*高旭.清平樂·題龐檗子填詞圖[M]//郭長海,金菊貞.高旭集:卷十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321.。《百字令·鄧秋枚雞鳴風雨樓圖》中的“孤劍頻看,寒檠獨對,猶有飛揚意”,《金縷曲·沈職公歸娶賦此寄之》的“急記銷魂真箇事,燈下梨渦重認。有劍氣、珠光相映”,《滿江紅·觀演落花夢》中的“知我尚馀三尺劍,報君惟有千行淚”,孤獨之劍、銷魂之劍、不平之劍,無不令人過目難忘?!端{(diào)歌頭·和鶴公夜夢登黃鶴樓韻》作于辛亥肇國時,與“鶴公”原作同為“開國詞史”之“高唱”*錢仲聯(lián).南社吟壇點將錄[M]//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錢仲聯(lián)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729.?!苞Q公”乃金鶴翔,號病鶴,亦南社中人,為檗子同鄉(xiāng)前輩。錢仲聯(lián)《南社吟壇點將錄》稱其“和易近人,詩詞并茂”,并引原唱云:“秋冷洞庭水,月斷楚江山。一樓千古奇絕,人去月光寒。鵑血峨嵋啼盡,雁信衡陽愈緊,歌響遏云天。舊夢盡拋卻,乘醉倚危欄。 敝袍客,烽煙路,甚流連。乾坤旋轉誰手,聽唱大刀環(huán)。高會簪裾先散,孤艇蓑綸難理,何地是寬閑。長笛激風起,與爾共蕭然?!贝_乎甚為凌厲多慨,相形之下,檗子和作毫無遜色:

      喝起漢時月,還照舊江山。不知今夕何夕,同舞劍華寒。難得牙旗玉帳,據(jù)此上游形勝,警燧尚連天。騎鶴會飛去,云外一憑闌。 茫???,樓閣下,水光連。漫歌崔顥題句,重譜大刀環(huán)。為想西風破帽,與子談兵呼酒,何日此身閑?回首夢游事,雙鬢怕蒼然。

      句中無“劍”字而有森然劍氣者當推其《水調(diào)歌頭·三十自述》:

      識字始憂患,臣壯不如人。年華忽忽三十,佇苦復停辛。生早東坡五日,才欠東阿八斗,噉餅悔名存。行樂及時耳,紅燭且開樽。 一尊酒,還自壽,曲翻新。窮愁吾本為命,何用送窮文。無分南山射虎,好向南山種豆,了此劫馀身。白眼看人世,滾滾走黃塵。

      檗子三十,正值“二次革命”之年,也即避通緝走上海時。以劫余身看人間世,作者是極其失望的。壯不如人,窮愁為命,其所張揚的“噉餅悔名存”固然是文人身段,“行樂及時耳”當然也只是反語。詞中檗子所浮現(xiàn)的是彈劍悲歌的主體形象,若考慮到他三年后即棄世的因素,則這柄窮途末路之劍不啻為其短暫一生凝定了鮮明的剪影。

      二、附談蔡守、葉玉森、壽璽、易孺

      蔡守亦為南社首次雅集十七君之一,更是那次詞學論爭中站在龐樹柏一邊“夾七夾八地喜歡發(fā)表他自己的主張”者,故此節(jié)所附諸君應首談此人。

      蔡守(1879~1941),原名詢,別名有守,字哲夫、成城*取義《詩經(jīng)·大雅·瞻》:“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語,故妻名張傾城,亦善詩畫。,詩文常自署寒瓊,廣東順德人,曾參加國學保存會和國學商總會,并參與《國粹學報》撰稿。詩文之外亦擅丹青,淵雅雋逸,時有“騷壇盟主”之譽。入民國屢丁困厄,憂患流離,以杜濬茶村自況,時人以為確當*黃賓虹以為“方之茶村,古今一轍”,參見:鄭逸梅.南社叢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03.??箲?zhàn)起,避難當涂白纻山,逝于南京。小妻談溶溶為之編次詩詞遺稿,醵資刊行*蔡守娶談溶溶,以玉鴛鴦盛諸珊瑚盒中作文定,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句意,便稱談月色。月色擅畫,尤擅梅花,晚有《畫梅乞米圖》,可見艱辛。出處同上。。

      蔡哲夫在南社中地位甚微妙,與柳亞子關系也很復雜。前文曾引柳氏杰作《金縷曲·哲夫作枯筆山水一小幀見贈,為訂交》一篇,可見彼時二人情誼尚篤厚。至虎丘雅集之爭結局,柳氏《紀略》中含蓄地說:“檗子急忙道歉,事情才算告一段落”,未言蔡氏,可見“夾七夾八”的蔡哲夫是倔強到底的,自此也埋下了兩人嫌隙的種子,且愈演愈烈。據(jù)哲夫自述,己酉、庚戌之間(1909~1910),亞子以朱少屏為會計員,哲夫曾致信譏刺,柳氏回信怒罵,從而二人不通聲問*見蔡守《答高燮書》,其致柳亞子信中稱“朱氏精通蕃書,才堪大用,足下屈為記室,毋乃不可乎?且只聞昔有蠻語參軍,而南社安用蠻語記室乎?”轉引自:楊天石,王學莊.南社史長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517.按:朱氏為會計員,亦掌印行刊物、聯(lián)絡宣傳,有“圣手書生”之目,故蔡氏以“記室”稱之。。至1917年“朱柳公案”起*此為南社史一大轉折。柳亞子批評聞宥、朱梁任、成舍我等贊賞“同光體”,朱、成起而辯駁,遂至愈演愈烈。柳亞子登啟事驅逐朱、成出南社,引起各方激辯,南社為此大傷元氣?;仡櫞耸聲r柳亞子說:“這是我平生所很追悔而苦于懺贖無從的事情”,“追求南社沒落的原因,一方面果然由于這一次的內(nèi)訌”,參見:柳亞子.我和朱鴛雛的公案[M]//南社紀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49-154.,哲夫以廣東分社主任名義亟起發(fā)難,在《中華新報》多次發(fā)表意見,不承認柳亞子南社主任資格,推舉高燮等為主任,甚至致書成舍我,要求代為搜集資料,準備出版《柳氏叛社記》,“庶乎柳氏罪惡,得大彰于天下”*見《南社史長編》1917年部分。。鬧到如此地步,兩人實已談不上“交情”二字了。柳氏后來有關回憶文章中,對此皆一筆帶過,內(nèi)心想法,不得而知,對蔡守似無原宥之意。上述事實的發(fā)生原因固然繁雜,而兩人文學觀——包括詞學觀——的差異絕不能漠視。

      事實上,從創(chuàng)作實踐看來,蔡哲夫踐履“南宋正統(tǒng)”較之龐檗子更加純粹,也更加極端。這一方面表現(xiàn)為詞中僻冷之調(diào)特多,如《馬家春慢》、《鳳鸞雙舞》、《五福降中天》*蔡氏小序云此與《齊天樂》別名不同,見徐本立《詞律拾遺》卷三。、《怨秋曲》、《西湖月》、《向湖邊》、《憑闌人》、《黃鶴洞仙》、《皂羅特髻》、《木笪》等,皆宋代難得一見者,而集中多至數(shù)十。至于《山居好》、《有何不可》兩調(diào)出自道曲*蔡氏小序,兩調(diào)分別出自宋山隱道士龔大明與月溪道士貝守一。,似非詞牌,而亦津津樂道,擬而和之,可見好奇之至。另一方面,無論常見詞調(diào)抑或僻調(diào),也多不用名家韻,而擇罕為人知之小家,如《長相思》用宋宮人章麗真,《望江南》用宋宮人金德淑,《訴衷情》用宋楊妹子,《花心動》用宋諸葛章妻蟾英等皆是。凡此雖亦有功詞學,不可厚非,但這般炫學逞博,性情被湮沒者也太多了。其詞罕見動人之處,原因蓋在此??射浺簧郧逅摹稇浗稀ゎ}釋白丁畫蘭》,既存其畫人本色,又當羯鼓以解穢:

      三兩筆,香草寫孤衷。惹得板橋勞夢想,閉門噀水補天工。吹霧墨花溶見《板橋集》。

      無寸土,種入畫圖中。凄絕靈根何處托,憶翁心事一般同。哀怨寄無窮亦不畫根,與鄭所南同。

      葉玉森(1880~1933),字葒漁,號中冷,江蘇鎮(zhèn)江人。《庚子秋詞》接受部分曾談到的葉玉森以宋育仁高足身份向彊邨老人執(zhí)弟子禮,與檗子雁行,故應附此略說其詞全貌。葉中泠詞受彊邨影響甚巨,前文所引《春冰詞》之外,還可于其集中讀到相當數(shù)量的《水龍吟·唐花和漚尹春蟄吟韻》、《摸魚子·冬筍和漚尹》等詠物作品,皆可為確證。然而即便以此種筆路,葉氏還是寫出了不少大題目和大意義。如《玉山枕》:

      驟雨新霽,海天色、和秋洗。屐聲替瀑,竿絲響電,樓上斜陽,婀娜愁倚。楓初櫻老眼中山,畫不出、笑紅啼翠。憶江鄉(xiāng)云樹,南郊舊吟邊,問秋聲誰繼? 招魂神社凌霄起,扃哀史,籠悲氣。銹槍插綠,殘旗卷白,酸淚都珠,韻語難綺。越宮薪膽未應忘,忍坐待、劍花凋廢。且歸來、訴與瑤琴,把愁腸、共哀弦重理。

      本篇作于1909~1911留日期間,前有小序:“雨后登九段坂尋秋,因至靖國神社,入觀甲午庚子兩役掠取之戰(zhàn)利品,函淚而出,乃成此詞,用淮海韻?!睙o論序或詞皆有悲憤之氣盈溢字里行間。“越宮薪膽”數(shù)語今日讀之,猶能警頑立懦,可稱上品。同時作于東瀛者尚有《春風裊娜·東京市上見漢海馬蒲桃鏡一面,蓋庚子之役掠自大內(nèi)者,賦此寫恨》,與上詞相仿。至如《疏影·品川秋柳》以及別東京、抵長崎時所作《念奴嬌》三首,摹寫異國風情,也有筆端生花之妙。此種凄婉筆致中,《木蘭花慢·清明日薄晴不溫,申之夜雨,時秀夫、醰園次第北上,黯然賦此,離緒紛如》一首搖曳多情,最稱合作:

      子規(guī)啼不住,寒食了,又清明。早杏靨銷紅,梨渦減素,寂寞簾旌。青春去如逝水,幸眼前、猶未綠陰成。潦草六朝夢境,飄蓬二月江城。 流鶯已自牽情,況客里,送人行。便商量花略,安排酒陣,難破愁兵。黃昏柳綿飛上,看天涯、能有幾分晴。偏是一宵苦雨,做成萬種秋聲。

      論定葉氏詞尤需注意那些“雄勁瑰瑋,氣勢恢宏,允多奇境”之作*嚴迪昌《近代詞鈔》葉玉森小傳。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詞壇點將錄》評語。?!锻稀匪氖酌餮浴靶г破疖幵~體”,對句如“結臂雙飛紅線影,低頭一拜白虹光”、“指點銀瓶粗索酒,背懸氈笠冷看星”、“旁若無人羞狗盜,汝誠知我愛龍泉”、“血刃頭顱雙下酒,白衣涕淚一歌風”,皆大有精光。又如《桃源憶故人》:“雨丸飛獵天山下,絲控桃花驄馬。風勁角弓鳴也,片片荒云罅。 煙迷列堠邊笳啞,波卷龍沙如赭。畫戟玉關雙亞,船漏酣千斝。”沈軼劉、富壽蓀《清詞菁華》予以高度評價:“刺西疆不靖,邊備廢馳,戍軍窳敗,醉獵召亡,只一結寫盡,語短心長,非杞人之言。”確乎如是。

      此外,葉氏游覽懷古詞亦擅勝場,南社詞苑,罕有抗手。宣統(tǒng)二年(1910),江蘇巡撫程德全與布政使陸鐘琦重修寒山寺,葉氏佞佛*葉氏精通佛理,安徽各縣知事任上所作佛寺聯(lián)語頗傳人口。如念佛堂聯(lián)“據(jù)座然香,有如見佛;合目數(shù)息,便是修真”。九華山低嶺庵聯(lián):“借一蒲團,請我佛向低處說法;擎九蓮瓣,問世人從那里尋根”。,遂策蹇獨往,歸成《水調(diào)歌頭》四首以書感。其四云:

      一唱再三嘆,吾亦欲寒山??涨嘧员С?,心上涌高寒。且飽竹筒菜滓,且著樺冠木屐,且去訪豐干。休矣勿饒舌,吾已了人間。 人間世,譬蓬戶,那能關。佛呼獅子狂吼,法海激哀湍。影里群魔攫肉,眼底眾生在獄,吾抱忍忘癏。二圣作么語,與汝鐵肩擔。

      以詩詞闡揚佛道理趣者大多理勝于辭,難以寓目。本篇則情致浩蕩,絕無蔬筍氣。上片即特地點出“心上高寒”,換頭處以頂針句實際否定“了人間”之可能,借佛家義理之外殼抒發(fā)“影里群魔攫肉,眼底眾生在獄,吾抱忍忘癏”的赤誠情懷。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者,“鐵肩擔”三字足可了之。如此言佛,可謂道著要害,令人肅然生敬意。

      葉氏集中以《金縷曲》一調(diào)分詠烏江、亞父城、魯妃廟、當利口、張籍宅、牛渚、雞籠山、天門山、香泉、陋室等名勝,江山文藻,異彩紛披,應當不無陳維崧《滿江紅·汴京懷古》十首的影響,而成就也堪繼武陳氏杰作*陳詞作于康熙八年(1669),內(nèi)含夷門、樊樓、官渡、博浪城、廣武山等,為陳氏懷古詞之代表作。。其襟抱學養(yǎng)性情俱佳者當推《牛渚》一篇,讀此可見無論以才以情,葉中泠皆遠過蔡哲夫,是足以與龐檗子把臂入林、相視而笑的:

      著個扁舟小。畫西風、一灣牛渚,醉楓紅老。我亦涼人能高詠,只恐癡龍偷笑??肇摯恕⑻烨嘣吗?。謾道謝將軍不見,便謫仙、才調(diào)江頭少。收拾起,袖中稿。 眼前小事糊涂好。瞰沈沈、幽靈窟宅,寓言縹緲。一自行人燃犀燭,下有朱冠翠葆。竟兒戲、翻成不了。察見泉魚終招禍,嘆人間、魍魎如何照。思往事,惜溫嶠。

      葉玉森才技多端,治印嗜秦漢之法,是“印壇上用甲骨文刻章開先河者之一”*孫洵.民國篆刻藝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

      壽璽、易孺亦名印人,詞宗彊邨略同龐、葉等,故連類簡談之。

      壽璽(1885~1949*一說1950。),字石工,號印丐、印侯、玨庵等,浙江紹興人。其父壽懷鑒,字鏡吾,即“三味書屋”中教導魯迅之蒙師。石工少嗜金石碑版,后移居北京,得孫雄推介,聲名鵲起。著有《墨史》、《重玄瑣記》、《玨庵印存》等,《玨庵詞》二卷為彊邨親手點定,上卷名《枯桐怨語》,下卷名《消息詞》。石工詞力學夢窗,務求僻澀,故得彊邨“火傳四明”之評語,當然碎密之弊也難免*施議對.當代詞綜:壽璽小傳[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其《西河·燕臺懷古用清真韻》、《綠意·丁巳閏月……》等作算是能見性情的,諸如“坐閱興廢何世。便長虹、短筑蕭蕭,凄對西北浮云、饃黏里”、“由來世味商量遍,但省憶、菰青莼碧”之類句子皆深沉耐人尋思。《霜花腴·題彊邨翁詞第三卷手稿》是有關詞史之作,詞也頗真摯,堆砌味少:

      敗箋怨疊,付酒人黃壚,喚笛江城。倦侶吟邊,冷漚塵外,吳天唳雁聲聲。水樓賦情。泫淚波、回燭秋檠。盡蟬嫣、細字釭花,馬塍花事了西泠。 凄絕故園心眼,更河山故國,幾換新晴。詭說荊榛,王風蔓草,襟期占斷平生?;饌魉拿?。蠹古香、燕客飄零。背斜陽、罷唱霜腴,柳陰啼晚鶯。

      易孺(1874~1941),原名廷憙,字季復,號大廠,又號韋齋,其余別署甚多,廣東鶴山人。早年肄業(yè)廣雅書院,從梁鼎芬、朱一新治樸學。后留學日本,辛亥后歷任暨南大學、國立音樂院等校教職。工書畫篆刻,治印專攻古璽,有盛譽。著有《大廠畫集》、《韋齋曲譜》、《大廠詞稿》、《和玉田詞》等。易大廠“填詞務為生澀,愛取周、吳諸僻調(diào)一一依其四聲虛實而強填之,用心至苦,自謂‘百澀詞心不要通’云”*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M].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2014。,“澀”名遠過壽璽,陳運彰《大廠詞序言》批評得較為激烈:“夫以四聲清濁以求填詞,其說甚辯,吾知其無當而不能非之。翁乃益之以比合虛實,不恤律協(xié)言謬之譏……果協(xié)于律耶?恐亦未能自必也。”*轉引自:劉夢芙.二十世紀中華詞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8:238.對此,陳聲聰、陳永正、劉夢芙諸家有較正面評價。劉夢芙在承認其詞“大多蹇澀難解”的前提下稱道:“其獨行之志堅,其冥索之功猛,足為藝林修業(yè)之楷范,功效如何,則又一事也?!?劉夢芙.二十世紀中華詞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8:239.如龍榆生所云,大廠晚年《和玉田詞》“漸趨疏雋”。錄《小重山》一首,可以覘之:

      驚起寒蘆雁陣浮,魚糧無著處,不禁秋。蕭條蓬梗泥清游,和夢斷,誰報橘千頭。 往事怕回眸,瀟瀟風雨夜,泛輕舟。老來詩思落滄洲,那可問,遐想里湖鷗。

      三、“嵐浮空翠合,霜肅老秋橫”:“格律詞”雙璧之陳匪石

      南社成員從事學術而有大成者頗多,以詞學名世者當推吳梅、汪東、陳匪石、邵瑞彭幾位。吳、汪二氏論詞不特主格律,別有置放,此處先論陳、邵兩位。

      寥廓此天地,目送夕陽遲。暮笳哀怨吹徹,楊柳又絲絲。待剪吳淞秋水,還覓蘇臺斷夢,何處彩云飛。瞠目一無語,春老鷓鴣啼。 傷春句,懷人什,寫心悲。堂前三兩新燕,門巷戀烏衣。頻看征衫顏色,怕被風塵緇化,翻道不如歸。聽徹琤瑽玉,忍淚和新詞。

      這首《依韻和檗子并題其玉琤瑽館詞集》作于民國二年癸丑(1913),時陳匪石剛剛自檳榔嶼歸國,龐樹柏賦詞相勞,遂有此酬贈并題集之作。十余年后,陳氏終改定此篇,而檗子已下世久矣。所以詞的下片幾乎重新寫過:“星辰夜,山河影,為誰悲。隔年乳燕門巷,猶自認烏衣。歧路天涯愁滿,別淚花間彈盡,難得醉中歸。出海云霞曙,盈耳早春詞。”*陳匪石.倦鶴近體樂府:卷一[M]//陳匪石先生遺稿.劉夢芙,校.合肥:黃山書社,2012:47.二人情誼深摯,自此篇已可覘見,不必繁舉*陳氏刊于《南社詞集》之作計102首,其中與檗子相關者不下10首之多。。職此聲氣相通之故,雖陳氏乃民國學人詞之重鎮(zhèn),詞學成就非南社時期可限,還是在龐檗子后接談之。

      陳匪石(1883*生年另有1884之說,參見:劉夢芙.陳匪石先生詩詞綜論[M]//陳匪石先生遺稿.劉夢芙,校.合肥:黃山書社,2012.~1959),名世宜,字小樹,號倦鶴,以“匪石”之筆名行世*陳氏民國初任記者時撰文反袁,遭通緝得免,時取《詩·邙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之意為筆名,以示堅決之意。,南京人。早年肄業(yè)尊經(jīng)書院,從山長張仲炘學詞。1906年赴日修習法律,入同盟會,歸國后任江蘇法政學堂教員。時朱祖謀任學堂監(jiān)督,匪石執(zhí)弟子禮,頗得指授。辛亥后,赴檳榔嶼任《光華日報》記者,回國后在上海、北京從事新聞工作多年,并兼任上海中國公學、持志大學、北京中國大學、華北大學等校教授,授詞學、文字學、秦漢諸子等課,曾整理《淮南子》、《論衡》,頗精審。后入政界,任職農(nóng)商、工商、實業(yè)各部,與喬大壯同事,為忘年交。抗戰(zhàn)勝利后復就任中央大學、重慶私立南林學院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

      陳氏最著聲詞壇之作厥惟《宋詞舉》與《聲執(zhí)》。《宋詞舉》共選兩宋詞人12家,以逆溯法編次,別見心裁。先舉張炎以迄辛棄疾等南宋六家,后舉周邦彥以迄晏幾道等北宋6家,凡說詞53首,唐圭璋先生許為“自來選詞者,無舉詞詳析之例,有之自匪石先生始”、“透徹無倫”*唐圭璋.宋詞舉后記[M]//陳匪石.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書僅數(shù)萬言,而自1927年初稿成至1947年正式出版,竟歷時20年,可見態(tài)度之嚴謹、功力之深湛?!堵晥?zhí)》為專論,上卷論格律聲韻,下卷論詞選詞集,“審音定律,究委窮源”*向迪琮評語,轉引自:鐘振振.陳匪石先生傳略[M]//陳匪石.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另如《舊時月色齋詞譚》及論詞雜著多篇亦為學界推重。

      自《宋詞舉》與《聲執(zhí)》不難看出,陳匪石對于常州家法是有著比較深切的認同的。《聲執(zhí)》云:“託體風騷,一掃纖艷靡曼之習,而詞體始尊。清季詞風上追天水,實啟于此?!边@是對張惠言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之說的高度評價,很能代表其總體態(tài)度。在此框架下,他又自出己意,對常州派不甚在意的姜夔大加贊肯?!端卧~舉》中選姜詞八首,與周邦彥同為數(shù)量最多者?!杜f時月色齋詞譚》中更明確批評周濟《宋四家詞選》“降白石為稼軒附庸”的作法:“白石之所不可及者,在純以氣勝。子輿氏所謂‘浩然’者,白石之詞足以當之,而瘦硬通神,為他人屐齒所不到……白石在兩宋中固當獨樹一幟,非可為他人附庸也?!?陳匪石.宋詞舉:附錄[M].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215.

      對姜夔——也包括對周邦彥——的推崇直接傳遞出兩個信號:第一,陳氏論詞以“微婉典博、濃麗深厚”為至境,而對于蘇辛 “豪情逸氣”一派則敬而遠之,以為“不可學,學之則易流于粗”*皆見《舊時月色齋詞譚》(陳匪石.舊時月色齋詞譚[M]//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按:陳匪石對東坡的態(tài)度頗為微妙,《聲執(zhí)》卷上答仇埰問“詞境”曾有“高處立,寬處行”之說,并以為“此種境界白石夢窗詞中往往可見,而東坡為尤多”,這里他推許東坡的顯然不是那種“豪情逸氣”境界,但在自家創(chuàng)作上又不能不受到一定影響,詳見后文。。因而《宋詞舉》中選東坡《水龍吟》“楊花”、《卜算子》“定慧院作”二首,選稼軒《祝英臺近》“寶釵分”、《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菩薩蠻》“郁孤臺下”4首,可見其宗旨。第二,論詞崇周、姜自然導向陳匪石對格律的特殊關注與研究,以《聲執(zhí)》為核心的詞律研究也確實深邃精微,卓然成家。劉夢芙總結《聲執(zhí)》的有關內(nèi)容為5點,頗簡要:(1)詞非詩余,而是和聲以實字填之。(2)詞律原指音律,后人以平仄言律,蓋因詞樂之失傳,不得已而為之。(3)辨析詩韻與詞韻之別,詞之用韻宜用孔廣森《詩聲分例》之法,“夾協(xié)”、“短韻”應遵守。(4)四聲不可紊,某人創(chuàng)調(diào),其四聲即應依某人。(5)詞之句讀不必標點,但注明韻葉,以示節(jié)拍所在*劉夢芙.陳匪石先生詩詞綜論[M]//陳匪石先生遺稿.劉夢芙,校.合肥:黃山書社,2012:40-41.。這兩點既是陳氏論詞之核心,顯示出其精研格律,“一聲一字陰陽平仄之間,考之唯恐不至,辨之唯恐不精”的祈向所在*鐘泰語,轉引自:鐘振振.陳匪石先生傳略[M]//陳匪石.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238.,而其詞創(chuàng)作也是總體上與之同步交融呼應的。

      陳匪石作詞頗多,而推敲特慎,去取極嚴。至1948年,始徇老友于右任及弟子輩所請,以部分詞作油印數(shù)十本征求意見,即今所見《倦鶴近體樂府》5卷。后增《續(xù)集》1卷,大抵收建國后至1954年所作,加上《南社叢刻》所刊詞未收入此6卷者,計可得300余首而已。其早年所作筆致駿快,生氣盎然。如《滿江紅·題落花夢贈優(yōu)游》:

      無量恩仇,天下事,從何說起。都付與、水心詞筆,水云涕淚。三徑落紅春去了,千年化碧魂歸未。驀騰騰、一夢幾時醒,鵑聲里。 吹玉笛,梅花墜;磨寶劍,桃花洗。倩江河淘盡,粉融脂膩。戟折沙沉亡國恨,??菔癄€傷心史。任悲歌、吹斷奈何天,情不死。

      優(yōu)游,即汪仲賢,為近代戲劇先驅之一?!堵浠▔簟穭t為南社葉楚傖所撰雜劇,情節(jié)繁雜,情感悲壯,富戲劇張力。陳匪石這一首詞不糾葛于個人“無量恩仇”,而著眼于“亡國恨”、“傷心史”的家國悲歌,“情不死”之心志正與其“匪石”筆名相映照,是很地道的南社聲口。其他諸如前引《水調(diào)歌頭》、《金縷曲·讀小說不可思議偶作》、《摸魚兒·重九》等皆有“縱橫跌宕”、“自然渾脫”之致*陳匪石評陳維崧語,見:陳匪石.舊時月色齋詞譚[M]//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讀《摸魚兒》:

      嘆秋風、者般容易,一年一度重九。滄桑人世煙云幻,三徑黃花依舊。還剩有。那帶病枯蟬,幾個嘶殘柳。柔腸轉又。在百尺臺荒,千峰樹禿,風雨滿城后。 登臨處,一片悲笳疊奏,西風險被吹瘦。驚寒夢與聲俱斷,北雁南來時候。休送酒。聽郭索聲聲,閑卻持螯手。愁絲織就。況念遠傷高,牛山竟夕,紅淚染楓透。

      對于《滿江紅》、《摸魚兒》的這種筆路,陳氏并不認可,用他自己的話說,或者屬于“意境氣格涉于鄙倍卑淺”一類*陳匪石.倦鶴近體樂府自記[M]//陳匪石先生遺稿.劉夢芙,校.合肥:黃山書社,2012:110.,因而晚年定稿,芟除殆盡,只保留了近乎清真、夢窗的深婉之作。其中《甘州·舍弟仲由于役幽燕,道經(jīng)上海,信宿而別》最富真情,為早期杰作:

      正瀟瀟、暮雨作新秋,西風動江城。對當窗明燭,匡床碎語,濁醑深擎。別緒絲絲未理,津鼓促征程。簾外飛鴻過,寒陣初驚。 姜被當年重認,渺故園一角,夢委荒荊。問天涯投老,蹤跡幾回并。望長安、浮云千態(tài),幻海波、愁蔽晚山青。傷高淚,勸須臾忍,休灑新亭。

      詞開篇自柳永而來,后文則深沉內(nèi)斂,合白石、夢窗于一手。格律之嚴,亦已具平生氣象。由此辨認,匪石詞品可以其《臨江仙·次韻答孤桐》中“嵐浮空翠合,霜肅老秋橫”二語形容之。近乎白石野云孤飛、夢窗情味幽渺處可謂“空”,沉郁凝重、格律謹嚴處可謂“肅”。二語并觀,似去其詞神貌不遠。不妨先看《霜葉飛·岳麓山愛晚亭和夢窗同白匋》:

      晚來情緒云涯外,飄風悲撼千樹。亂鴉衰柳大江東,殘夢孤篷雨。送一夕、南飛瘁羽,回頭疑見紅桑古。聽怨瑟湘靈,冷淚濕征衣,暗換客中緇素。 何意翠麓停車,丹楓照眼,二月花艷同賦。忍寒無限后凋心,對酒丁寧語。挽白日、長條萬縷,流波還洗煙塵去。訪舊游,吟筇健,五岳天齊,畫屏開處。

      此篇作于1937年秋,時匪石隨政府機構南遷,暫住長沙。上片“悲撼千樹”、“亂鴉衰柳”、“殘夢孤篷雨”、“瘁羽”、“紅桑古”云云盡抒山河破碎、蒼茫獨立之感,以景見情,筆力重大。下片在“丹楓照眼”的暫時明朗中托出“忍寒無限后凋心”的堅貞心志,以及“流波還洗煙塵去”的祈愿,遂將上片蕭瑟心緒轉為雄健壯闊的想象,很得老杜“洗甲兵”之神韻。詞中用上去及入聲處全依夢窗原作,一字不茍,更見邃深工力,可謂兼有“霜肅”與“空翠”特質的上佳之作。此外如《浪淘沙慢·和清真》、《花犯·櫻花》、《惜黃花慢·述庵和夢窗賦菊見懷卻報》等大量詞作均可為代表,足當“安章宅句,磬折鈴圓”之評*陳匪石.舊時月色齋詞譚[M]//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劉夢芙《陳匪石先生詩詞綜論》為一一拈出,分析其結構聲韻甚精到*陳匪石.陳匪石先生遺稿[M].劉夢芙,校.合肥:黃山書社,2012:32-33,42-43.。此類舉不勝舉,姑不贅說。

      如此重聲律,跬步不失,自也難免弊病。如其夫子自道:“拙詞之病,一曰欠深厚?;蛎菜苹啬c蕩氣,而讀兩三回則覺意境不稱;或乏煙水迷離之致,而比興之誼失,淺露之譏來。一曰少變化……有千篇一律之嘆?!?陳匪石.舊時月色齋論詞雜著:致邵次公書[M]//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228.此語當然有自謙成分,但作為堅守四聲之“傷氣”流弊的自我檢討也夠深刻的了。那么論陳氏詞尤需關注其氣韻貫通、“以意為主,務求其達”*陳匪石.聲執(zhí)[M]//宋詞舉:附錄.鐘振振,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87.的那部分。如1939年所作《水龍吟·吳瞿安挽詞》:

      酒邊惻惻吞聲,瘴云萬疊埋憂地。低垂白首,浮湘斷夢,沼吳殘淚。不見江南,杏花春雨,先生歸只。但相期早日,中原北定,丁寧囑,蒸嘗事。 金馬碧雞遙指,玉龍哀、斜陽紅里。平生仿佛,評量月露,咀含宮徵。慘綠年華,冷紅亭館,昔游余幾。郁人間百感,高歌風洞,又當前是。

      瞿安即吳梅,1939年病逝于云南大姚。作為多年情誼深篤的老友,自不能免白首低垂、“酒邊惻惻吞聲”的飲泣與“慘綠年華,冷紅亭館”的諸多回憶,然而身當國難,那一種“相期早日,中原北定”的赤誠又何嘗須臾忘懷?如吳氏所作《風洞山傳奇》的悲壯慷慨,今又正當其時!這一首挽詞全自胸臆流出,不見結撰痕跡,正是追琢之極近乎自然的感人篇章?!杜R江仙·檢舊稿感念》二首亦是不假雕琢之作,其二較挺拔,“山河新舊恨,一笛正當樓”之句頗有名,然不及第一首自然:

      孤負天街風月好,豆花紅上衰燈。隔簾有意慰伶俜。九霄新雁影,四壁亂蛩聲。 往日歡娛今日夢,管弦何處春城。堆床散帙任縱橫。酒悲還突起,秋病總無名。

      本篇作于1944年,詞人年逾花甲,而“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涯尚未結束。檢點舊稿之際,往日歡娛,今日夢幻,自然兜上心頭。上片結二句高曠而兼蕭颯,直逼出煞拍“酒悲”十字,自然袒露出憂生憂世的復雜襟懷。老辣而能歸于平淡、真稱得起“霜肅老秋橫”的還有《鷓鴣天·賃廡南岡,為故友鄭仲期所筑,撫中庭卉木,憶曩昔唱酬,余懷愴然矣》:

      投老無家又卜居,竹頭木屑劫灰余。定巢猶是頻來燕,將子真成暫止烏。 宵斗酒,晝呼盧,十年前事感黃壚。中庭翠柏渾無恙,徑尺陰成且讀書。

      自此際所作很能透露出陳匪石晚年漸近平易老健的創(chuàng)作傾向?!毒膪Q近體樂府續(xù)集》中《沁園春·高閣臨江》一首詞題即云:“元人詞疏快雅潔平博,力求自然……偶效其作”,此篇與《醉蓬萊·記人生樂事》、《風入松·四時芳序》、《水龍吟·閉門羈緒》、《金縷曲·青鬢還余幾》、《念奴嬌·夢醒莊蝶》等皆在原有風格基礎上“力求自然”,新變之跡象宛然可見。而晚年別調(diào)最可推《水調(diào)歌頭·香山詩曰: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今年上巳索居止酒,為下轉語,并以自壽》一首:

      記得白公語,七十欠三年。十千一斗酤我,休惜杖頭錢。遍地春聲歌舞,滿眼斜陽煙草,思發(fā)牡丹前。曲水自今古,風日為誰妍。 住為佳,聊復爾,愛云山。浩歌未已花外,新月一鉤懸。最好平安傳語,道是陰晴有準,萬里下吳船。但愿人難老,不羨酒中仙。

      匪石《宋詞舉》定稿不取東坡“豪情逸氣”的“明月幾時有”一首,而數(shù)年后自作仍近東坡氣味。以此作結,誠也是意趣頗悠長的。

      四、“便立盡、門外斜陽,又暗驚、晚來疏雨”:邵瑞彭

      同列彊邨門墻、與陳世宜交好的邵瑞彭亦是民國著名的詞學教授,雖未見詞學論著流傳,亦無有大成就的詞學傳人為之表彰遺澤,詞作成就則似能駕陳氏而上之。瑞彭(1887~1937)*此據(jù)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參見:袁道沖.事略[M]//卞孝萱,唐文權.民國人物碑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另據(jù)韋緒智《一代詞人的悲歌——邵次公先生晚年在汴軼事》引次公弟子武慕姚所記,可知次公卒于1937年12月2日,此說可信,參見:馮克力.老照片:第42輯[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116.陳世宜《挽邵次公》稱其卒于“丁丑十二月四日”,則公歷當入1938年,或系傳聞有誤。字次公,浙江淳安人,早年就讀浙江省立優(yōu)級師范學堂,加入同盟會,入民國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以首揭曹錕賄選真相名噪天下。同時任北京大學、民國大學、中國學院、河南大學等校教授,授詞學頗多。又精齊詩、《淮南子》、古歷算學等,所作甚宏富,而刊印行世者寥寥。詞有《揚荷集》4卷,刻于1930年,凡360余首;《山禽余響》1卷,為和元好問《鷓鴣天》45首,刻于1936年,施蟄存先生刊之《詞學》第四輯。再加載之《南社叢刻》者190首,并詞稿若干,去其重復者,存詞總數(shù)亦當不下500首,可謂豐美。次公結末,一般文獻均記作“窮愁以終”,語焉不詳。韋緒智《一代詞人的悲歌——邵次公先生晚年在汴軼事》對此抉發(fā)頗詳盡。其文先引次公弟子武慕姚云:“先生糜于孽緣,竟招不潔,遂致不為常人所諒,困頓而死。推其所為,實暮年性情變易所致”。所謂“糜于孽緣”,武夫人劉淑文所述較為詳盡:

      在邵次公的弟子之中,有一位女弟子叫李愛燦,字澄波……兩人由相互欣賞最終發(fā)展到相戀同居。這在邵次公講,自是名士風流,物議弗恤??稍诜饨ㄒ庾R根深蒂固的開封城,不啻是一件人皆不齒的丑聞,“遂致不為常人所諒”,親朋好友與其疏遠,就連對其無不敬仰的弟子們也與其劃清界限,不敢再登其門……李澄波已婚,邵次公與其有染后,就通過關系給其丈夫介紹個經(jīng)常出差在外的工作,這樣一來二人便可經(jīng)常約會……終有一天東窗事發(fā),李的丈夫曾當眾羞辱并摑了次公兩記耳光。身為社會名流的邵次公自覺顏面丟盡,人言可畏,自此深居簡出,性情變易,不久便纏綿病榻、郁郁而終。

      邵次公早年力揭曹錕賄選事,豪概英發(fā)。晚歲閱歷滄桑,乃以情事困頓窮愁,僅中壽而逝世。其最負盛名的《綺羅香·晚過神武門,殘荷欲盡,秋意可憐》中有 “便立盡、門外斜陽,又暗驚、晚來疏雨”之詞句,不啻為此終局之讖語也,讀者于此當發(fā)一浩嘆。

      論次公詞,前賢若夏敬觀、沈軼劉、富壽蓀、陳聲聰、錢仲聯(lián)等眾口一辭,皆謂其宗尚清真*《二十世紀中華詞選》集評。參見:劉夢芙.二十世紀中華詞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8.。諸公所未說明者,邵氏專尚清真大抵在中年以后,其早歲所作載于《南社叢刻》者其實取徑以南唐北宋為主,風情駘蕩,筆路疏雋,小令尤其出色當行。如《采桑子》:“傾城一顧憐秋去,露粉飄殘。軟玉波寬,水殿聞簫獨惘然。 嬌蟾依舊珊珊影,茶夢成煙。今夕何年,珠箔銀燈特地寒”,情懷近乎大小晏而較生新。再如《蝶戀花》與《定風波》:

      紅玉輕寒春睡美,夢里吳宮,何止三千里。一桁楊花吹欲起,離心直渡清江水。 莫唱凄涼何滿子,怕有人兒,聽了相思死。好事今生長已矣,月華天半開還未。

      未必情禪怕入魔,天花吹下曼陀羅。昨夜星辰今夜雨,何苦,累伊含睇畫雙蛾。 料理明珠三百琲,不抵,鮫人滄海泣珠多。枕破紅綃風不起,已矣,今生休唱定風波。

      其“怕有人兒,聽了相思死”、“未必情禪怕入魔……今生休唱定風波”等句無不刻骨銘心,情深一往。至《浣溪沙》“小小微波隔畫簾,纖纖月子是初三。些些殘醉夜懨懨。 豈有京塵驚倦客,只教日日殢春酣。人間何地不江南”一篇,散句單行,而疊字運用自然入妙,才人“性靈”味道十足,因而同社陸嶠南題其詞卷《步蟾宮》詞有“幺弦一撥一回腸”、“喚錦瑟、漫歌紅豆”之句。這些作品完全可以說明,次公為詞并非主要自清真入手,早期作品追步清真者也并不顯得突出。其集中明標“用美成韻”者始于癸丑(1913)九月之《西河·金粉地》一首,蓋因此際重至金陵,發(fā)思古之幽情,乃有此作。其后一二年所作之《滿庭芳·析津旅次》言情明朗新巧,若“不是斜陽戀柳,怕殘柳、難系斜陽”之妙句多秦少游婉約氣味,也并不近周清真之渾厚。那么大體可以判斷,邵氏“宗清真”詞學傾向之確立始于1915年后加入舂音詞社時期,也即與彊邨明確師弟關系之時期。

      舂音詞社首集題為“櫻花”,調(diào)限《花犯》,為周邦彥自度曲?!稉P荷集》卷一有此調(diào)此題二首,分別以“罨層樓、明霞弄曉,盈盈最多麗”和“把瓊茅、通明暗禱,蠻芳散如霧”開篇,其后又有《戚氏·再賦櫻花》之作。自此以后,次公長調(diào)詞明顯增多,諸如《渡江云》、《西平樂》、《瑞龍吟》、《掃地花》、《夜飛鵲》、《過秦樓》、《徵招》、《看花回》、《側犯》、《雙頭蓮》、《解蹀躞》、《早梅芳近》、《鎖陽臺》等標志性的清真詞調(diào)頻密出現(xiàn),不僅皈依清真宗風的跡象極為顯豁,諸多佳作都深入堂奧,逼肖《片玉》而能不乏自家神韻。如作于丁巳(1917)的《渡江云·將還京師,舂音社諸公置酒為別,莼農(nóng)詞先成,予繼聲焉》:

      叢燈搖海氣,酒樓倦客,未醉已顏酡。舊情經(jīng)亂減,悵望新亭,舉目見銅駝。盈盈曼睩,聽鼓瑟、凄絕湘娥。憑仗伊、遏云繁響,慷慨起悲歌。 蹉跎。松江潮退,茂苑煙平,渺鴟夷一舸?;陦糁?、蘭成垂老,無奈秋何。明蟾照夜圓如昨,換幾劫、殘影山河。珍重意,長安故國塵多。

      所謂“將還京師”,當即是獲選眾議員之行。清社已屋,而亂象正顯?!皳Q幾劫、殘影山河”的感喟正為遺民輩與激進派所共有。不久后所作的《西平樂·河北感春和美成》有云:“凝望江南塞北,怊悵事,處處總堪嗟。”《過秦樓》有云:“懷陵操絕,梁父吟空,塌地冷塵千變……但危亭倚罷,愁凝江湖病眼。”《芳草渡·天津逆旅阻兵和美成》有云:“頻睹。滿天堠火,亂繞弓高城畔路……擁暗葉,看起魚龍夜舞?!蹦切┏镣瓷n涼的心緒都是一脈相通的。詞追步美成,而一種“慷慨起悲歌”的亂世情懷又為周氏所無,故雖重格律而并不拘墟偏隘,此乃學古正途,也是邵次公之為優(yōu)秀詞人的奧妙所在。沈軼劉、富壽蓀《清詞菁華》說邵氏“致力周邦彥,而所作未受域限,郁勃遒屈處自具面目”,陳聲聰亦云其“綺麗之中氣機疏蕩”,都是具眼之論。

      至如浸淫多年后,已經(jīng)镕剪入化境,所作尤其“筆力雄健,藻彩豐贍”*夏敬觀《忍古樓詞話》評語。參見:夏敬觀.忍古樓詞話[M].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六年.,置之《片玉集》亦當為妙品。如名作《西河·十八年前,曾和美成金陵懷古,今再為之》:

      征戰(zhàn)地,繁華事去難記。臨春殿闕委蒿萊,夜潮怒起。數(shù)聲鐵笛響秋風,哀歌人在云際。

      露臺上,和淚倚,鹿盧古井繩系。降幡又出石頭城,夢沈故壘。送他六代好江山,秦淮依舊煙水。 蜃樓過眼散霧市,訪龍蟠、羞認閭里。袖手夕陽時世,共齊梁四百,僧房閑對,零落丹楓霜天里。

      自前文所提及癸丑(1913)所作《西河》,可知本篇作于1931年。昔時風華正茂,雖也有“與滿天病蝶哀蟬閑話”的“一片傷心”,畢竟還是少年聲口,缺乏“數(shù)聲鐵笛響秋風,哀歌人在云際”、“送他六代好江山,秦淮依舊煙水”的中年沉郁感。類此懷古之作為邵瑞彭很擅場的一類題材,《木蘭花慢·鄴城懷古》作于晚年中州時期,夏敬觀所謂“體格又稍變……蓋托體高,乃無所不可”者,其實是能含咀清真后脫身而出的又一佳作:

      渡黃河北去,鞭不起,古漳流。想萬里風煙,三更燈火,殘霸中州。封侯壯心在否,聽西陵、歌舞使人愁。高樹閑棲烏鵲,空階長臥貔貅。 平疇落日下荒丘,慷慨看吳鉤。問傾淚移盤,沈沙折戟,誰記恩仇?;仡^漢家宮闕,勝鴛鴦、瓦冷雉媒秋。欲喚南來王粲,為君重賦登樓。

      鄴城懷古,最易聯(lián)想起三國史事,而“封侯壯心在否,聽西陵、歌舞使人愁”、“問傾淚移盤,沈沙折戟,誰記恩仇”云云也不無對當下的關切,詞鋒甚冷峻。詞中熔鑄“烏鵲”、“沈沙折戟”、“王粲”等典故的自然無跡還是得力清真為多,但全篇雄渾峭拔的骨力明顯更近張于湖、辛稼軒一脈。又如《南鄉(xiāng)子·夢斷水云鄉(xiāng)》句云:“憶起別來滄海事,茫茫,無雨無風夜更長。”《浣溪沙·夜過盧龍》其一之下片云:“此地從來稱崄阻,人間何處有英雄。青山西走水流東?!薄赌咎m花慢·塞北秋興》結句云:“烽火甘泉未息,引弓直射天狼?!薄厄嚿较肪湓疲骸叭A年百感,撲面無因避。人定夜三更,卷重簾、蒼茫對此?!敝T詞氣韻蒼勁混茫,皆能仿佛《鄴城懷古》。這又一次提示我們,單純以“宗尚清真”論定邵瑞彭實在不免局縛,那些“未受域限,郁勃遒屈處”或者更應該成為我們關心的特質。今人青羊《芭蕉詞話》有一段話論邵瑞彭較細膩,足資辨識:“近人得清真者,吾推淳安邵瑞彭。邵詞豐瞻綿密,清健渾厚,有攝魂摹影之術,出清真而不淤滯,尚性靈不囿于一家,寄托深沉,感慨極大……得陳氏‘沉郁’之旨為多?!?青羊.芭蕉詞話:卷二:六十八[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d5c110100oivf.html.的確,“尚性靈不囿于一家”的“沉郁”感是邵氏詞最主要的審美特質,技法雖主要自清真出,而才性并非清真所能限?!赌咎m花慢·彊邨師挽詞》可為典范:

      倚欄桿望遠,亂山外,暮云橫。訝海水禁寒,江關促夢,凄感平生。泠泠楚歌舊譜,把商弦、彈絕更誰聽。過眼完人有數(shù),到頭天意無憑。 嚴城鼓角夜三更,孤月此心明。話別殿春雷,空林夏雪,一例吞聲。騎鯨歸來甚日,又要離、冢畔草青青。忍對瓊樓玉宇,重招河岳英靈。

      彊邨老人之逝世為當世,也為百年詞壇一件大事,悼念之作連篇累牘,而邵瑞彭“過眼完人有數(shù),到頭天意無憑”斷為其中最精悍而低回喟嘆、富于感情者。《浣溪沙·榆生得顧太清東海漁歌卷二孤本,亡友諸貞壯鈔本也。因憶昔年讀書醇邸,花時吟賞,屢興雍門之感。靈芬觸手,益難為懷,賦短拍寄榆生》二首既感念“閨房間氣”,又追憶與諸宗元“讀書醇邸”的“雍門之感”,一筆雙寫,筆意幽深,確乎“靈芬觸手”。姑引第二首:

      喬木平泉已就荒,一春煙雨困丁香。當年間氣在閨房。 過眼青山銷粉黛,誰家玉笛唱伊涼。阻風中酒事尋常。

      由此可以論及,短調(diào)組章是邵瑞彭詞作中極引人矚目的菁華所在。僅以《揚荷集》為例,集中即有《踏莎行·疑雨疑云》4首、《浣溪沙·三月飛花》6首、《南鄉(xiāng)子·繞郭起秋煙》2首、《玉樓春·十二玉樓》6首、《玉樓春·行云不合》10首、《菩薩蠻·盤龍鏡里》22首、《鷓鴣天·扶荔宮前》5首、《采桑子·鯉魚風起》4首,這數(shù)十首短調(diào)組詞感情容量巨大,字句極盡精美,足以奠定邵次公的重要詞史地位。而乙亥(1935)仲秋所作《山禽余響》“託煙水之迷離,哀眾芳之蕪穢;答清商之幽唳,振山禽之余響”*《山禽余響》自記。,以《鷓鴣天》調(diào)填組詞多達45首,惝恍變怪,不可方物,豈僅足冠生平,置之千年詞史,亦絕罕覯??勺x其中數(shù)首:

      夢里山光畫不成,江頭帆鬣認難明。曾教柳色藏蘇小,好把梅花賺廣平。 才膽怯,又心驚,誰家人與月雙清。枕邊每少明朝事,愁聽蛤蟆打六更。(十五)

      甲帳珠簾入望新,排云樓閣四無鄰。陌頭草色思公子,井底桃花贈美人。 天倚杵,海揚塵,滄江得意置閑身。莫愁艇子無消息,枉聽鶯啼過一春。(二十)

      暮暮朝朝玉樹花,好憑妝鏡駐韶華。楚天風雨聞啼鴂,越國江山起怒蛙。 憐織女,嘆匏瓜,陌頭銅狄兩咨嗟。黃金鑄盡英雄淚,別樣傷心古押衙。(二八)

      桐柏西南第幾峰,遙看太室有無中。羽人燒鼎烹黃獨,玉女吹簫步碧空。 春浩蕩,夜朦朧,年光催近試燈風。雙鳧飛去猶堪訝,莫放真龍怖葉公。(四四)

      這一組詞托古寫今,意旨搖蕩,本事大都難以確考。然而在綺情(“陌頭草色思公子,井底桃花贈美人”)、游仙(“羽人燒鼎烹黃獨,玉女吹簫步碧空”)等七彩紛披的外衣底下,詞人內(nèi)心對于人間世異樣的憂憤失望歷歷可見。小詞字字精悍,如鑄生鐵,是難得的劍芒伸縮、耀人眼目之上品。雖偶有近俗之語,大醇小疵,不足為病,而壽璽居然評為“和遺山而不能,得些許腳汗氣,其弊在堆砌、饾饤、直率、俗濫,柳三變之病無一不全,而佳處絕無也……晚年之才盡竟如此耶”*《山禽余響》跋尾,轉引自:汪夢川.南社詞人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07:179.,何無目之若此!《蝶戀花》一組詞專以纏綿悱惻勝,當為晚年那段“糜于孽緣”的情事而作,且讀兩首:

      十二樓前生碧草,珠箔當門,團扇迎風小。趙瑟秦箏彈未了,洞房一夜烏啼曉。 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錦字無憑南雁杳,美人家在長干道。

      冉冉中原歌舞地,迭鼓垂燈,夾道車如水。把酒勸君須著意,人生難得花前醉。 看遍千門桃與李,牽動游人,隔岸拋蓮子。一路秋蟲啼未已,汝南遙夜雞聲起。

      “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如此深情綿渺,足以追陪納蘭。值得一說的是,錢仲聯(lián)《近百年詞壇點將錄》特別點出“一路秋蟲”二句,以為“知人論世者所當知”,有皮里陽秋之意。以邵瑞彭之絕詣,該《錄》僅予“地空星小霸王周通”的較次位置,似乎暗示著錢先生對邵氏晚年隱情是有所知且也特意影射的*錢先生《南社吟壇點將錄》點邵氏為“天威星雙鞭呼延灼”,位置甚高。。

      五、附談陸嶠南、胡先骕

      生平事跡均不甚詳?shù)年憤吓c邵瑞彭題贈倡和頻多,故附邵氏后簡說。嶠南字更存,號俠飛,別署玄同居士、都嶠山人,廣西容縣人,民國十三年(1924)后曾參與南社湘集。陸氏在《南社叢刻》有詞69首,以數(shù)量論屬重要作者。其中頗有性靈之作,如《浣溪沙》:“一陣東風一陣寒,一重簾幕一重山。一春好夢怎生還。 偶檢鳳釵排梵字,暗將鸞管印連環(huán)。肯教人背一燈閑。”筆致輕靈之極。陸氏亦頗重格律,每在字下注平仄變音,用僻調(diào)也不少,而多能寫得較流麗可觀,甚見才調(diào)。如《多麗·濁吾別余十年,近客瓊島,辱書存問,拈此答之》上片云:

      鬢先驚,十年一覺初醒。恁啼到、津橋杜宇,茂陵身世飄零。漫登樓、夕陽片片,更聞笛、秋雨聲聲。卜盡金錢,書殘銀字,向誰容與訴衷情。自留滯、江關羈旅,長劍未曾鳴??遮A得、王郎斫地,抑塞填膺。

      再自陳、邵二位后附談彊邨擁躉胡先骕。先骕(1894~1968)字步曾,號懺庵,江西新建人。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植物學博士學位。歸國后歷任職東南大學等高校,國立中正大學首任校長,當選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胡氏為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共發(fā)現(xiàn)一個新科、六個新屬和百數(shù)十個新種,尤以發(fā)布“活化石”水杉新種贏得世界聲譽。入共和國后,因在《植物分類學簡編》一書中批駁蘇聯(lián)專家李森科“小麥變黑麥”論而被認定為“政治問題”,未獲評學部委員,論著遭禁*參見:靜生.水仙不死[EB/OL].大江網(wǎng).。文革中再遭迫害,含憤去世。

      相比于享譽世界的植物學研究,甚至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胡先骕深厚的文學造詣都較易為人忽略。他所擔任主將的“學衡派”更是一直遭定讞為反動的舊文化的主陣營之一,在20世紀文化史上聲名狼藉,因而作為“文人”的胡先骕形象早已被湮沒在歷史風塵中。實際上,身為西方科技主義潮流打造成的自然科學大師,同時又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奔喪者”與“守靈人”*胡適語。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胡適很尖刻地說:“這個‘古文死了兩千年’的訃文出去之后……不久,就有人號啕痛哭了……有些從外國奔喪回來,雖然素同死者沒有太大交情,但他們聽見哭聲,也忍不住跟著哭一場,聽見罵聲,也忍不住跟著罵一場。所以這種罵聲至今還不曾完全停止?!眳⒁?胡適,周作人.論中國近世文學[M].???海南出版社,1994:93.,這種奇異的角色錯位本身就是文化史研究富有魅力的課題。更何況,胡先骕以白壁德新人文主義思想認同傳統(tǒng)儒學的人文精神,其中西會通的思路也足以構成一種非常值得注意的文化觀照視角*以沈衛(wèi)威《回眸“學衡派”》為代表,學界近年對此已有一些出色的研究。。

      以文學改良為例,胡先骕名作《中國文學改良論》是針對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發(fā)言的。他特別說:“(不佞)與胡適之君之意見多所符合,獨不敢為魯莽滅裂之舉,而以白話推倒文言耳”。在列舉文言的諸多優(yōu)勝處以后,他亮出自己“白話不能全代文言”、“欲創(chuàng)造新文學,必浸淫于古籍,盡得其精華,而遺其糟粕,乃能應時勢之所趨”的觀點*張大為.胡先骕文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1,5.。在《評嘗試集》一文中,胡先骕更是發(fā)出冷靜宏大的聲音:“詩之功用,在能表現(xiàn)美感與情韻,初不在文言白話之別。白話之能表現(xiàn)美感與情韻,固可用之作詩;茍文言亦有此功用,則亦萬無屏棄之理?!?原載《學衡》第一期、第二期,見:張大為.胡先骕文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42.這些說法無疑具有對文化激進主義有益的糾偏修正作用,現(xiàn)今已不必遽然加以“反動”一類惡謚而亟需“重估”其積極價值,并值得我們滿懷尊敬地傾聽了*胡先骕文學觀點詳見張大為《胡先骕與古典詩》、《胡先骕文存》附錄。。

      作為重要的文學批評家,胡先骕的詞學觀亦較為開放,不專主一家門戶,能見異量之美。其論趙熙、文廷式、王鵬運、周岸登之詞,皆有精警客觀的好評*評趙熙、文廷式、王鵬運文均見《胡先骕文存》,為周岸登所作序文見《蜀雅》。參見:閔定慶.胡先骕佚文《蜀雅序》考釋——兼論胡先骕詞學觀念的文化守成主義傾向[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4):53-60.,而一瓣心香最系彊邨也是不爭的事實。前文論彊邨詞嘗征引過胡氏《評朱古微彊邨樂府》中“六百年來,清響久歇,得彊邨詞視逾瑰寶……許為有清一代之冠”的崇高評價*張大為.胡先骕文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138.。《評胡適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一文亦明確表示:“彊邨詞適得夢窗之長,而無夢窗七寶樓臺拆下不成片段之病。其風骨之遒上,清詞中當推巨擘。友人王易嘗謂有清一代之詞人前有一朱,后有一朱。前朱為竹垞,后朱為彊邨,非過譽也。”*張大為.胡先骕文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207-208.皆是作為彊邨擁躉的鐵證。此外,1961年胡先骕致函龍榆生時也有回憶:“少年時亦曾追隨周癸叔、王簡庵學為倚聲,由彊邨上溯夢窗,終以不耐聲律束縛而舍去?!?轉引自:張大為.胡先骕的晚年詩詞[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d57800100j8ql.html.可見其填詞深受彊邨影響。

      現(xiàn)存《懺庵詞》收錄81首,大多作于南社時期。其早期作品多關乎詞史,如讀半塘詞、讀二窗詞、吊鄭文焯等皆甚有神采。《天香》寫海仙花、《聲聲慢》寫金合歡、《齊天樂》寫?zhàn)愞ɑǖ入m是詠物之常軌,出乎植物學者之手,亦不嫌鋪敘,別有風味,雖時有近彊邨筆意處而工力遠遜。晚年作頗率易,《水調(diào)歌頭》“天問”、“登珠穆朗瑪峰”二首均無大意思,而頗有名,恐怕是因其科學家身份而期望值有所降低的緣故。總體而言,胡氏才分并不表現(xiàn)于填詞,《懺庵詞》成就不高也是意料中事。

      猜你喜歡
      南社
      《南社先賢交往錄》
      紅巖春秋(2023年12期)2024-01-14 01:49:51
      南社的歷史與新生
      文化學刊(2022年3期)2022-12-07 09:55:41
      茶山鎮(zhèn)南社古村一隅
      嶺南音樂(2021年4期)2021-12-10 15:59:09
      近百件南社詩箋入藏復旦大學圖書館
      藏書報(2021年19期)2021-05-30 10:48:04
      嶺南多古韻 南社為翹楚
      旅游世界(2020年6期)2020-07-20 06:37:19
      南社
      檢察風云(2019年11期)2019-06-10 09:07:42
      慷慨論交廿七年——論南社領袖陳去病與蘇曼殊的交往
      東莞茶山鎮(zhèn)南社村
      嶺南文史(2016年4期)2017-01-07 09:12:00
      鄭逸梅吐槽《南社湘集》
      文存閱刊(2016年5期)2016-03-17 03:08:21
      胡懷琛與南社關系之考論
      鲁山县| 汉沽区| 灵寿县| 武夷山市| 隆林| 高州市| 盈江县| 阳信县| 江津市| 曲水县| 延长县| 嘉峪关市| 山阴县| 珲春市| 石狮市| 万载县| 临邑县| 商城县| 竹山县| 宁陵县| 云和县| 龙口市| 建始县| 瑞安市| 大安市| 贵德县| 江津市| 顺平县| 佛坪县| 平顶山市| 福贡县| 科技| 大石桥市| 灵川县| 德保县| 西吉县| 宁河县| 黄冈市| 周口市| 潜江市|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