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瑩
談《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選集》“編”與“譯”的意義
眾所周知,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是歌劇的故鄉(xiāng)。歌劇自1600年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之后,經(jīng)過幾百年發(fā)展傳承至今已成為全世界人類共同的寶貴藝術遺產(chǎn)。歌劇表演是聲樂表演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此外,為音樂會、音樂沙龍所常見的藝術歌曲演唱是聲樂表演藝術的另一重要表現(xiàn)形式。意大利不僅擁有歌劇這一藝術瑰寶,同時也擁有大量旋律優(yōu)美的藝術歌曲。歐洲的歌唱家們在獨唱音樂會中一般將歌劇選段只是作為音樂會的返場曲目來演唱,而絕大部分曲目都是適于音樂會演唱的藝術歌曲。拿坡里民歌也屬于藝術歌曲的范疇。繼筆者的意大利訪學成果之一、由筆者編譯的《意大利室內(nèi)樂歌曲集1-3》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5年之后,筆者近期編譯的“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選集”已經(jīng)通過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選題,將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無論從聲樂教學實踐還是理論研究范疇,編譯“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選集”都具有重要意義。
說到“美聲唱法”(BEL CANTO)大家一般馬上會聯(lián)想到意大利歌曲,而提起意大利歌曲,最廣為流傳,為國人耳熟能詳?shù)木褪且浴段业奶枴贰吨貧w蘇蓮托》《負心人》為代表的拿坡里民歌。拿坡里(意大利文:Napoli),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這座城市最知名的符號就是“拿坡里民歌”,甚至很多國人正是因為拿坡里民歌才知道意大利有一座城市叫“拿坡里”。拿坡里人生性開朗,充滿活力,善于歌唱,拿坡里的民歌傳遍世界。拿坡里民歌起源于13世紀,在19世紀30年代作為當時的流行音樂被大量創(chuàng)作并被廣為傳唱,拿坡里民歌事實上可以說是當時的流行通俗歌曲。今天的很多音樂評論家都把它當作現(xiàn)代流行歌曲的鼻祖。許多大歌唱家都喜歡在音樂會上演唱拿坡里民歌,這不僅是因為它們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地域特點,同時它們又屬于藝術歌曲的范疇,不僅能表達出細膩的情感,而且從專業(yè)技巧角度上來看演唱拿坡里民歌難度不是很大,對聲音技術的要求不是很高,具有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
藝術歌曲的學習與演唱對于聲樂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歌劇演唱是意大利美聲唱法(Bel Canto)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為此,學習這門藝術的人往往以演唱大量歌劇唱段為學習目的,在入門時學習了一些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之后,即開始大量歌劇唱段的學習與演唱。從聲樂教學的角度來講,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方法不僅不會通過歌劇唱段的學習使演唱的人迅速地掌握發(fā)聲技術,而且很有可能在沒有完全掌握發(fā)聲技巧的情況下過早演唱戲劇性強且歌唱難度大的歌劇唱段因而損害學生嬌嫩的聲帶從而影響今后的歌唱生涯。歌劇唱段的學習與演唱需要在已經(jīng)掌握并可以熟練運用聲音技術之后才能進入歌劇演唱領域的學習。在發(fā)聲技巧的學習過程中,藝術歌曲的學習與演唱是聲樂教學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藝術歌曲,以它特有的“室內(nèi)樂”的演唱特點,不需要使用戲劇性的聲音力量,是聲樂教學中訓練聲音極好的教材。藝術歌曲的學習與演唱不僅具有學術意義,同時更具有實用價值。相對于耗資巨大的歌劇,目前國內(nèi)更常見的是以音樂會形式出現(xiàn)的聲樂藝術表演形式。所謂的藝術歌曲,它們的起源可以說就是為音樂會、音樂沙龍而創(chuàng)作的,因此是作為音樂會演唱曲目的極佳之選。如果說歌劇如洶涌澎湃的大海,通過龐大的交響樂隊及合唱、燈光舞美相交織的戲劇效果帶給觀眾激情的碰撞,那么藝術歌曲的演繹則如淙淙的泉水,清新雋永,高雅脫俗,使聽者耳目一新。拿坡里民歌的旋律大多優(yōu)美動聽,非常適合演唱者在音樂會上演唱,尤其是做返場保留曲目,優(yōu)美的旋律非常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得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編譯歌曲集,實在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選編、翻譯,而在翻譯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難真是難以一言以蔽之。這套《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選集》,譯的意義更重于編。第一步“編”的工作,首先要在意大利浩如煙海的拿坡里民歌作品中逐一篩選,在“編”完之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譯”,這就不只需要“編”所要求的對歌曲、音樂的了解,更需要對意大利語的熟練掌握、對意大利人文歷史、風俗習慣的了解,還需要深厚的漢語語言文字功底。作為工作在聲樂教學第一線的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的專業(yè)教師,筆者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了解哪些歌曲適合作為教學曲目、音樂會演出曲目用于學生學習、演唱,從本書“編”的角度具有權威性、全面性,但為了將“譯”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筆者下了很多功夫,付出很多艱辛。
《意大利拿坡里民歌精選集》的翻譯工作首先將拿坡里方言的現(xiàn)代意大利語原文翻譯成中文,在樂譜中不體現(xiàn)翻譯,要演唱原文,將翻譯的文字附于每首歌譜之后。每首歌詞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拿坡里方言即歌詞原文,第二部分為拿坡里方言的現(xiàn)代意大利語譯文,第三部分為筆者對現(xiàn)代意大利語譯文進行中文句對句的翻譯。對于學習聲樂的人,最痛苦的莫過于演唱外國作品時不知唱的是什么、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唱者往往只根據(jù)音樂線條想象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而不是在真正理解了歌曲所要表達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情達意”是聲樂表演的最高境界,歌者演唱歌曲,表現(xiàn)聲音只是演唱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正確表現(xiàn)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而不只是賣弄聲音,那么弄懂每個句子是很重要而且必要的。了解每句歌詞的中文意思,是唱者正確表達歌曲必要的手段。意大利語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語言,對于沒有系統(tǒng)意大利語學習經(jīng)歷、沒有掌握意大利語語法規(guī)律的人,很多單詞在意大利語的字典中根本無法查找,因為意大利語單詞會有性、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過了的單詞形態(tài)并不出現(xiàn)在意大利語詞典中。只有真正學習過意大利語,掌握了語法規(guī)律,才有可能了解怎樣查意大利語字典,但現(xiàn)階段讓所有學聲樂的人接受系統(tǒng)的意大利語培訓在現(xiàn)階段因為師資及學生的時間、能力等種種因素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書對于廣大的聲樂愛好者,及聲樂學子來說具有一定價值,同時從聲音訓練的角度,這也是一部很好的教材,為廣大的聲樂愛好者、歌唱演員、聲樂學子,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拿坡里民歌樂譜,擴大了音樂會可選擇的演唱曲目。
拿坡里民歌的學習與演唱具有學術意義與價值。國內(nèi)的聲樂教學有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學生的基礎還沒有打好,就開始演唱大量的歌劇詠嘆調(diào)。學生急,個別的老師也急,仿佛學習西洋唱法必須要唱好歌劇詠嘆調(diào),急著盡可能早地在音樂會上演唱歌劇中最輝煌最華麗的唱段,如果在音樂會中沒有歌劇詠嘆調(diào)就不是成功的音樂會,不演唱歌劇詠嘆調(diào)就是沒有學習好專業(yè),其實這是聲樂學習的一個誤區(qū)。而編譯出版旋律優(yōu)美、易于傳唱的意大利拿坡里民歌對于廣大音樂學院、藝術院校的師生不僅擴大了曲目范圍,同時也彌補了國內(nèi)出版界五線譜版拿坡里民歌編譯與出版的空白。
通過介紹拿坡里民歌作品,使更多的有關專家學者可以從更多的側(cè)面、角度研究意大利的歌曲及作曲家。有助于促進歌曲作曲技法的研究與發(fā)展;促進對意大利歌曲發(fā)展的研究。
可以說拿坡里民歌一直為廣大音樂學習者所喜愛。但是,對于從事聲樂演唱與教學的老師、音樂院校聲樂專業(yè)的學生、及廣大聲樂愛好者,可以用來學習、演唱的拿坡里民歌數(shù)量實在有限,因為國內(nèi)的拿坡里民歌樂譜少之又少,國內(nèi)可見的僅有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由尚家驤老師編譯的《意大利歌曲集》中的第三部分有15首拿坡里民歌及由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由郁志欣編譯的簡譜版《拿波里歌曲集錦》。對于眾多從事、學習美聲唱法的音樂院校師生、專業(yè)院團的歌唱演員,定期不定期地舉辦學術音樂會、觀摩音樂會、匯報音樂會等,屬于藝術歌曲范疇的拿坡里民歌是非常好的音樂會演唱曲目。因為相對于歌劇詠嘆調(diào)藝術歌曲、尤其是拿坡里民歌短小精煉,旋律性更強,易于引起觀眾共鳴。拿坡里民歌對于廣大中國人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淖髌?。這些作品都是歐洲的歌唱家們在音樂會中經(jīng)常演唱的曲目,不但旋律優(yōu)美,而且具有很強的聲音表現(xiàn)力。但是,很多優(yōu)秀的拿坡里民歌在國內(nèi)根本找不到樂譜、資料。作為一名聲樂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樂譜、教材對于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將旋律優(yōu)美、適合歌唱,尤其是適于音樂會演唱的拿坡里民歌編譯成歌曲集是一件很有實踐意義的事情。
綜上所述,此書的出版無疑會對我國的聲樂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不只有助于更多優(yōu)秀的拿坡里民歌流傳于世,擴大了國內(nèi)聲樂教學、音樂會演出的曲目范圍,同時也為研究拿坡里歌曲創(chuàng)作的專家學者提供寶貴的理論資料。同時,因為拿坡里民歌旋律優(yōu)美、通俗易懂的特點,適于在音樂會中演唱,對于廣大音樂、藝術院校聲樂專業(yè)師生、專業(yè)院團歌唱演員,這套歌曲集都具有學習、收藏價值。
拿坡里民歌 意大利歌曲 室內(nèi)樂 美聲唱法 音樂會 樂譜
梁瑩(1978 ——)女,沈陽音樂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霍 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