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華(貴州省威寧縣爐山鎮(zhèn)新豐小學)
?
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率
★鄧英華
(貴州省威寧縣爐山鎮(zhèn)新豐小學)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關(guān)系到學生未來長大成人后的心理問題、價值觀問題、社會責任感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來幫助小學生樹立起一個好的情感觀念。這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會,做到科學制定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基本目標,并從實際出發(fā),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可以促進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進步。目前,初中和高中學生中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學時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做的不到位所致?,F(xiàn)在,很多的初中和高中學生開始違反學校規(guī)定,叛逆行為比比皆是。這一現(xiàn)狀要求我們盡快改進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小的時候就建立起正常和諧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生硬地講授,學生在臺下無休止地記筆記,然后在學期末期參加期末考試。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課程不斷壓縮,甚至是直接擅自取締。這樣周而復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本沒有閑暇思考自己品德等問題。這樣的教學無論是在書本知識教育,還是在心理問題教育上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所以,現(xiàn)在初中和高中學生頻繁出現(xiàn)叛逆問題,并逐漸嚴重。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xiàn)狀逼迫我們不得不改變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只有改變,才有可能使我們祖國的花朵健康的成長。由此,我們必須實行新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式,將道德教育和情操教育融入到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之中,使課堂變得寓教于樂,充滿生機。很多人認為改變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很困難,目前的現(xiàn)狀是無從下手,其實不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的教育體系經(jīng)歷了許多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素質(zhì)教育改革。素質(zhì)教育改革可以說是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改革的先驅(qū),它已經(jīng)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改革做了很多的鋪墊,我們現(xiàn)在其實是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改革,其難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但也不會輕松。所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改革這條路上, 我們要重視敵人,也要有足夠的信心。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變得十分棘手。但是經(jīng)過長期研究和考證,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變。希望以下幾點建議能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能有所幫助。
(一)科學制定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的制定可以為后來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改革提供強大的動力,也可以在改革過程中不斷糾正過失和偏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從情感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問題出發(fā),進行科學制定。在教學過程中, 學生的情感其實是個隱性的東西,教師并不容易察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融入到一般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健康的情感世界。
此外,為了科學制定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基本目標,教師在教育學生之前,有必要逐個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幫助學生制定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對于個別特殊的學生,如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學生,結(jié)交了不好的朋友的學生,或者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叛逆等不積極情緒的學生,教師還要進行特殊的教導。教師要在不傷害他們的情況下,認真對待他們,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從實際出發(fā),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其實,這樣的脫離實際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沒什么用處的,有時候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改變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迫在眉睫。我認為,在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好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教學。即根據(jù)書本上的一個小點開始講授,慢慢地將這個點結(jié)合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個事件和人物上,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更為有趣,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也會覺得更有意思。
與此同時,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討論。這些討論可以圍繞一些道德問題展開,如舉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或是家喻戶曉的事情,讓學生根據(jù)本堂課的知識和自己的認知基礎進行討論,教師在旁邊觀察他們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還可以幫助學生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觀念,提高預防心理問題。
(三)鼓勵家長積極配合
學校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場所,但是,單單依靠學校來教育學生也是不夠的。作為小學品德的教育課程,教師可以細心指導和教育,但是,卻不能時時刻刻跟著學生進行教育。學生一天里,一半的時間在學校里,教師可以教育他。而另一半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這個時候,學生的教育重任就移交給了家長。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 家長也必須參與其中,積極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努力教導他們。家長還要將自己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即時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
在上課期間,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些方面有需要糾正的地方,也要立即聯(lián)系學生家長,叮囑家長在日程生活中糾正學生的情感觀念。這樣的雙管齊下, 比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更為有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王志芬.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8).
[2]劉桂梅.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J].學周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