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智
(新疆農業(yè)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蒲智
(新疆農業(yè)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結合新疆農業(yè)大學當前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和教學過程中所發(fā)現的問題,分別從分級教學、教學內容改進、教師隊伍培訓以及轉變教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如何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通過引入MOOC絡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以項目任務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增加了Python、C和Java的教學內容,加強“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網絡教學;計算思維
計算機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通用工具,在現今信息大發(fā)展的時代里,已經在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需要一批具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必須適應這一新的要求。近些年來,高校中不斷發(fā)展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成為計算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大學畢業(yè)生質量和水平的一個重要衡量尺度之一,就是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強弱。因此,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必須擁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
當代大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可以提高計算機素質,從而為在未來的職場中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專業(yè)實際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近些年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不但在內容和結構上發(fā)生了新的變化,而且授課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決定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國內各高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主要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處理本專業(yè)領域中的問題是計算機教學的基本目標。培養(yǎng)大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網絡的協(xié)同能力和信息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1]。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第一步是強化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第二步則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并處理問題的思維及能力,以及理解計算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2]?;诖四康?,高校計算機教師就需要對現今的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對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措施,積極改革教學方式,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從而形成更加科學并更具效力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些年來,隨著迅猛發(fā)展的計算機技術,以及不斷提高的計算機知識普及程度,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
1、教學內容不能緊密結合各個專業(yè)
隨著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社會各領域工作的發(fā)展越來越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撐。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學生要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各專業(yè)領域,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同專業(yè)方向使得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方向也是各有不同的,相應的教學內容也就應面向各個專業(yè)有所區(qū)分。但目前新疆地區(qū)的多數高校在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基本都采取統(tǒng)一的教材、大綱、課時、課件及考評的方式,過于強調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卻對各個專業(yè)的各自的特色不予注重。與此同時,學生所學專業(yè)中所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則與課堂講授的內容嚴重脫節(jié)。此外,計算機基礎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過于完整和系統(tǒng)化,面面俱到。由于所教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多是計算機基本概念、理論以及術語的大量堆砌,面向各個專業(yè)的具體的實際應用案例卻相對缺乏,這使得很多學生認為計算機課程內容太廣泛,枯燥無味,在本專業(yè)無實際應用價值,從而產生畏難厭學情緒。而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評價僅僅是通過考試即可,學生考試可以得到較高的成績,但在實際應用中則出現了“高分低能”現象,更不知道如何在專業(yè)利用所學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2、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參差不齊
隨著我國基礎義務教育中信息化技術課程的普及,信息技術課程進入了各地中小學的課堂,這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由于新疆地域遼闊,各地區(qū)經濟文化水平差異較大,使得各地中學的計算機知識普及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是大學新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操作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各高校所采用的教學組織方式多是傳統(tǒng)的按專業(yè)分班教學,這樣就會造成在同一教學進度下,部分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內容,可以跟上課程,甚至超前,而有的學生則因為教師講解進度過快出現而不理解的情況。這種現象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高,影響了教學效果。
3、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甚至教師,對信息社會對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以及計算機在本專業(yè)領域的應用情況及需求認識十分不足,在學校將本專業(yè)的學習作為重點,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則不是重心。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在教學內容上將知識的系統(tǒng)與廣度加以側重,但是隨著快速發(fā)展和普及的計算機知識,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在隨之不斷地更新變化,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變得越來越多,難度也逐步加大,一味的灌輸眾多的概念,會使學生覺得課程內容過于廣泛和空洞,從而有無所適從之感。在很多高校中,大多數學生都將計算機看做一種工具,認為只要會操作和使用就足夠了,因而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予重視,通過機械地死記硬背課本的內容以應對考試,這造成了很多學生缺乏實際的綜合引用的能力;此外,大多數學生則認為計算機是一門理論課程,不是一種必須掌握的工具,因而重理論,輕實踐,沒有在技能學習和實際應用方面來堅強自己計算機應用能力。
4、教學內容滯后
以往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知識、W INDOWS操作系統(tǒng)、Office辦公組件,以及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等。由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有所差異,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就會因為對課程教學內容已經掌握而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但他們所渴求的針對本專業(yè)的深入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則安排的較少甚至沒有。而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實驗教學中所教授的多是一些驗證性實驗,而貼近專業(yè)的綜合性的實驗項目卻十分缺乏。此外,實踐教學都是要求學生按實驗指導進行簡單的驗證試驗,學生參照指導書就能完成試驗。由于沒有較有難度的綜合試驗,學生認為完成試驗要求即可,大多缺乏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動力,而將時間花費在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造成了學習效率低下。
5、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方式不能與時俱進
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其基本目標就是傳授書本知識。由于理論教學多是一堆知識的堆砌,而且理論與實踐教學時分開實行的,課堂的理論知識不能再課堂上立即進行驗證,使得學生普遍感到課堂教學內容龐雜枯燥,厭學現象較為嚴重;而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由于缺乏目的性,不知道具體要鍛煉什么技能,因而不能認真做練習,而是將時間耗費在玩游戲、上網聊天上。雖然各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邊講解邊演示。但是,由于許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一味的聽講,而不能立即將理論轉變成實踐操作,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當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完全利用多媒體課件形式進行課程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教學需求。
1、改進教學內容
以往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主要教授基本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漢字輸入法、操作系統(tǒng)、Office辦公軟件、網絡t基礎等內容。隨著各地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該部分內容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內容中的比例應逐漸減少,而能培養(yǎng)計算思維的相關課程的內容應逐步增加。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tǒng)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的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3]。為實現教學內容緊跟信息化技術發(fā)展的腳步的要求,以及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的目標,我校已于2013年秋季開始全面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其中一級教學內容由原來的Windows XP+ Office 2003升級為Windows 7+Office 2010。而二級教學內容則由Visual Foxpro數據庫改為Java和C程序設計。同時在2014年秋季,一級教學內容升級為Python程序設計,以加強“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加強師資培養(yǎng)
高校的計算機教師作為計算機知識的傳播者,應該緊跟不斷變化的計算機技術,對于教材的使用要靈活把握,盡力不要傳授過多的陳舊知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高校計算機教師應不斷接受新思想,不斷轉換觀念,及時學習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術。在日常的專業(yè)學習中,要經常廣泛地查閱和學習新知識,努力從總結有價值的東西,并及時的添加到相關知識點上。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教師應根據實際需要去舊增新,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我校已于2012及2013年期間,參照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連續(xù)對計算機授課教師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培訓,而在2014年春季,全體計算機教師又參加了美國萊斯大學的Python課程的網上課程的學習。通過這幾次的培訓,進一步加強了教師教學素養(yǎng),拓寬了教師的眼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3、改進教學手段
結合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的優(yōu)勢,采用網絡教學,將課程資源置于網上,供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從以“教”為中心的轉變?yōu)橐浴皩W”為中心。我校已于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在Python程序設計課程中采用MOOC教學模式,在校園網上,建立Python教學網站,以二維游戲設計為內容,將Python的基礎知識點分為9個大模塊,每周1個模塊,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再分為幾個知識點,制成教學錄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學完課程并完成2個小測驗,以及一個小項目,并在規(guī)定期限前,提交作業(y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當前,在大學所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將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而且是要不斷深入開展的工作,很多后續(xù)工作還要陸續(xù)展開。在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開展過程中,還需積極以教研課題帶動和促進課程建設,不斷地完善教學內容,在分級教學以及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多下工夫,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賦予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新的內涵,高校則要不斷發(fā)掘這些新的內涵,積極順應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趨勢,不斷開發(fā)網絡課程的內容與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互動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在現已存在的課程設置條件下,還必須要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地去組織和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逐步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
[1]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14.
[2]陳國良,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01):9-13.
[3]朱亞宗.論計算思維:計算思維的科學定位、基本原理及創(chuàng)新路徑[J].計算機科學,2009,(4):53-55.
Educational Reform of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Xinjiang
Pu Zhi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2)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and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in college as well as issues found in teaching process,how to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from these aspects of grade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improvement,teachers training and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By introducing MOOC network teaching mode,teaching content is decomposed in the manner of teaching project tasks,and adds Python, C and Java teaching content,the cultiv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is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city.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online teach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
G642
A[文獻標識碼]1674-6198(2015)03-0065-03
2015-03-14
蒲智(1975-),男,甘肅天水人,新疆農業(yè)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空間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