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部民族地區(q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構建

      2015-02-14 17:35:32□何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長效機制培育價值觀

      □何 林

      (玉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西部民族地區(q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構建

      □何 林

      (玉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是促進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統(tǒng)一,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需要。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構建長效機制要堅持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培育與踐行;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相結合的原則。

      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機制;構建

      一、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意義

      (一)是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促進西部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精神因素對物質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由于地域、歷史和社會等種種原因,西部民族地區(qū)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社會發(fā)展的相對遲緩,要實現西部民族地區(qū)的跨越式發(fā)展,除了需要國家的扶持、民族群眾自力更生之外,也需要有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在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能夠在西部民族地區(qū)樹立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匹配的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公民價值準則,凝聚改革的力量,夯實全面深化改革和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民族地區(qū)社會改革的頂層設計、決策部署和長遠發(fā)展提供最終價值依托和良好輿論氛圍;幫助民族群眾直面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現實,克服溫飽即安、故步自封和“等、靠、要”的思想觀念;充分調動民族群眾求進步的主動性、謀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性和促繁榮的迫切性;增強民族群眾的自主意識、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激發(fā)他們自強不息、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勇氣,把整體的價值導向轉化為個體的自覺行動。

      (二)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西部民族地區(qū)大多位于在邊遠和邊疆地區(qū),長期以來都是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安全和統(tǒng)一的前沿陣地。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安定團結和民族關系的和睦和諧不僅關系到民族地區(qū)各族人民群眾的福祉,更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維護西部民族地區(qū)長治久安,關鍵是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鞏固民族團結。在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有利于民族地區(qū)結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特點整合和引領民族群眾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在包容多樣性中增進共識,在尊重差異中擴大認同,找到各族人民在價值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形成民族群眾面向未來、共同奮斗的理想信念、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取向;有利于在民族地區(qū)超越地域、血緣、語言、習俗、階層的差異,以共同的價值追求統(tǒng)籌協(xié)調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社會成員之間思想上的分歧和隔閡、利益上的沖突和糾紛,更好地化解基層矛盾,維護好、發(fā)展好平等互助、團結奮進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降低和杜絕民族分裂的危險;有利于民族群眾抵御西方腐朽價值觀的滲透和民族分裂思想的侵蝕,增強政治鑒別力和免疫力,把社會的主流價值導向變成自己的自覺行為,避免因認識差異引發(fā)的社會動蕩,為保障國家安全和統(tǒng)一構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線。

      (三)是西部民族地區(qū)整合民族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內在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西部民族地區(qū)的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并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高度的價值凝練和直接的價值表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在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宣傳、保護與開發(fā)民族地區(qū)多樣的民族文化,豐富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在合理妥善保護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把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多元統(tǒng)一的文化價值觀,從最高層次實現少數民族的文化整合,確保民族文化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另一方面能夠使民族文化在民族與世界、傳統(tǒng)與現代、現實與未來的時空維度高度契結,拓展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力,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以自尊、自信、自強的文化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面臨的問題

      (一)經濟發(fā)展的滯后性與不平衡性同時并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上層建筑要依靠經濟基礎來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決定了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經濟發(fā)展問題。發(fā)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民族地區(qū)困難和問題的關鍵,民族地區(qū)各族群眾都有強烈的發(fā)展愿望,希望盡快繁榮經濟,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質量。然而,由于地理環(huán)境限制、社會現實條件制約和歷史局限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區(qū)生產和生活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市場開發(fā)條件差,經濟相對滯后,貧困人口比例較大,自我發(fā)展能力不強,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與中東部、沿海地區(qū)相比較,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發(fā)展水平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這種現象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必然會導致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干部和群眾產生不滿情緒和心理失衡,進而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困難,這不僅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影響和傳播,也容易為境內外敵對勢力挑起矛盾、制造事端提供借口。

      (二)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互相交織

      西部民族地區(qū)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分布,諸多民族交錯居住,構成一個多民族共生、多宗教并存的社會環(huán)境。一方面,民族關系是民族地區(qū)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和最重要的政治關系。生存地域環(huán)境的限制使西部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群眾的民族意識較強,容易形成民族的封閉性和排他性;民族特點的差異和民族利益訴求的碰撞也容易造成民族偏見、民族隔閡乃至民族矛盾。民族問題因其具有政治性、敏感性和觸發(fā)性等特點,如果引導不好或處理不當,必然會激化民族情緒,使民族意識發(fā)展為狹隘的、極端的泛民族主義,離散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合力和引導力。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區(qū)又是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qū),民族群眾的宗教信仰具有長期性、廣泛性、民族性、國際性和復雜性等特征,或同一個民族信仰多種宗教,或多個民族信仰同一種宗教,宗教已經滲透到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在西部民族地區(qū)宗教問題往往與民族問題互相滲透交織,很難嚴格劃清兩者的界限。宗教本身也是一種價值觀,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為一種現實的政治勢力和社會力量作用于民族關系,這就為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弱化民族認同、離間民族情感,挑撥民族矛盾、破壞民族團結達到分裂國家的目的提供了土壤。

      (三)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整合取舍的問題

      西部民族地區(qū)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生存環(huán)境相對閉塞,社會化程度不高,傳統(tǒng)文化觀念積淀深厚但相對封閉,一些偏遠地區(qū)甚至還保留著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tài)。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滯后性使得不少陳規(guī)陋習和愚昧、頹廢、落后的思想文化意識還影響和禁錮著人們的思維,妨礙著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現代意識形成;西部地區(qū)民族文化具有多樣性、差異性和排他性并存的特點,也會造成各個民族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知和踐行上的差別,容易帶來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和排斥,甚至引發(fā)民族矛盾和民族問題。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區(qū)又是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侵蝕和國際文化競爭的前沿陣地,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上的優(yōu)勢,通過各種途徑大肆向民族群眾兜售各種西方社會思潮,企圖通過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滲透,實現其“和平演變”的戰(zhàn)略圖謀。因此,如何在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鞏固主流文化和主流價值在西部民族地區(qū)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抵御腐朽文化的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利益就成為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

      (四)提高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問題

      西部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相對落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文盲率較高,民族群眾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整體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加上一些基層地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上不同程度地存著形式主義現象,針對性、實效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強,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色彩和官方色彩過濃,本土化、通俗化和大眾化不足,不少民族群眾受其文化水平的限制,難以很快理解和接受,加之有些宣傳過于空泛,沒有與人們的思想困惑、實際生活和利益需求相結合,難以深入人心。其次,一些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缺乏,在輿論導向上存在著一定的低俗化、娛樂化、庸俗化和功利化傾向,偏離了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輿論引導方向,致使崇高價值被解構和消解。最后,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網絡以其開放性、隱匿性、即時性、平等性和虛擬性等特點倍受人們的青睞,網絡應用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人們甄別和篩選網絡信息的難度,降低了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的權威性和可控性,一些不良信息極大地破壞著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傳播鏈條,沖擊著現實世界的價值標準。因此,如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創(chuàng)新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的新模式,也是一項繞不開的課題。

      三、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要堅持的原則

      (一)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根據這個原理,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實現西部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性互動。首先,夯實經濟基礎。物質基礎是影響人們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先決條件,解決民族地區(qū)困難和問題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是生產力的發(fā)展。因此,西部民族地區(qū)要抓住發(fā)展這個第一要務,銳意改革,不斷提高民族地區(qū)的自我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能力;充分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民族優(yōu)勢產業(yè)和特色產業(yè),拓展民族地區(qū)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推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全面提高民族地區(qū)經濟的競爭力和整體素質,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其次,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教育在價值觀傳遞上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民族群眾的素質決定著對核心價值觀的正確理解、認同、內化和踐行,西部民族地區(qū)要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師福利待遇;要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辦學機制和教育模式,激發(fā)教育活力;健全完善政策法規(guī),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維護教育公平性,為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提供智力支持。最后,繁榮民族文化。豐富的文化形式是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重要物質載體。要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力度,傳承好各地區(qū)特有的民族先進文化;要加大民族地區(q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文化創(chuàng)新機制,扶持民族地區(qū)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要實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戰(zhàn)略,把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各種文化活動和精神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當中,堅持以文化育人。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fā)展,實現民族群眾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充裕,才能為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相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價值體現,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和精髓。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要在堅持主導價值和指導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尋求共識,引導多元文化和多種價值觀與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相適應、相融合,實現主導性和多樣性、先進性和層次性、統(tǒng)一性與廣泛性要求的有機結合。首先,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發(fā)揮其教育、導向、批判和整合功能,引導民族群眾樹立符合社會主義總體規(guī)范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實現對多樣文化和多元思潮的整合與引領,通過維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來強化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鑄牢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價值支撐和精神支柱。其次,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系統(tǒng)中的一元主導地位并不排斥多元與多樣并存。尊重差異、善于包容是現代先進價值觀的特質。要尊重人們價值觀念和思想活動的選擇性、差別性和多樣性,承認民族文化差異性的存在及其特殊作用,充分挖掘和弘揚其有利于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資源;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權利,辯證分析、合理揚棄和積極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使其既能與現代文明相協(xié)調又不割裂歷史文化的連續(xù)性,既體現時代性又保持民族性。最后,要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保證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同時也要大力宣傳科學精神和科學世界觀;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規(guī)范宗教活動,嚴厲打擊打著宗教旗號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發(fā)掘宗教教義的積極因素,限制其不良影響,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保證民族宗教健康發(fā)展。

      (三)培育與踐行相結合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理論和實踐雙向互動轉化的過程。遵循“實踐——認識——實踐” 不斷循環(huán)深化的基本規(guī)律,培育是踐行的基礎,注重增強人們的認知與認同;踐行是培育的歸宿,并在踐行過程中檢驗和促進培育。因此,西部民族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既要用科學的方式方法積極培育,又要通過合理規(guī)范來促進踐行,使培育和踐行能夠前后相繼、相輔相成。一方面,加強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在理念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民族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鼓勵和支持他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在對象上,要以黨政干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為等社會群體為重點,并通過他們帶領和影響更多的群眾;在內容上,要貼近民族群眾的生活實際,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習慣,做到真實可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形式上,要結合不同民族語言、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習俗,做到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且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渠道上,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媒體、新興媒體以及各種文化活動等有效載體,多管齊下,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地拓展宣傳陣地,唱響主旋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制度承載著價值、傳遞著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要求變行動、由觀念成習慣需要通過制度設計、機制構建和規(guī)范遵循等硬約束來保障。要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借助法律和紀律的權威和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要建立健全領導、投入、運行、監(jiān)督、評估和獎懲等有效機制,形成各方齊抓共管,各人自覺踐行的良好局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成為民族群眾的日常生活理念和生活習慣,實現核心價值觀要求與道德規(guī)范要求的良性互動。

      (四)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相結合

      民族認同是成員對所屬民族群體具有的穩(wěn)定的依附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注重的是個體在語言、地域、血統(tǒng)、宗教、習俗的共同性;國家認同是個人和民族對自己所屬國家身份的自我確認,強調的是政治合法性和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在多民族國家,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民族認同是切入點,國家認同是落腳點,兩者相互依存,共同建構民族國家的認同基礎。另一方面,民族認同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認同, 國家認同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認同,兩者的差異性會引發(fā)矛盾和沖突,甚至危害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統(tǒng)一。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和諧發(fā)展是國家核心利益之所在,也是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重要任務。因此,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從基本政治制度的層面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要提高民族群眾的現代公民素養(yǎng),樹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理念,突顯中華民族的價值特性,增強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聚合力;要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發(fā)揮文化的紐帶作用,以中華民族的精神來引領和塑造各民族族群的族性,夯實認同整合的思想文化基礎;要在民族地區(qū)加強“三個離不開”和“四個認同”的宣傳教育,提高民族群眾應對“三股勢力”分裂滲透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推動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只有在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將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有效統(tǒng)一起來,為西部民族地區(qū)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筑牢思想政治基礎。 ■

      [1]王學儉,李東坡.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原則、路徑和機制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3):80-84.

      [2]何銀玲,崔岷,馬忠蓮,張磊.民族地區(qū)實施“文化強區(qū)戰(zhàn)略”的首要任務——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長效機制的建構[J].寧夏黨校學報,2012(4):5-8.

      [3]粟迎春.民族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探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33-39.

      [4]劉佳.論少數民族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J].職大學報,2014(5):53-58.

      【責任編輯 謝明俊】

      Western Ethnic Area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HE Lin
      (School of Marxism,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Ethnic minority areas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unity, and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Facing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building long-term mechanism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oth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existence of a leadership and multi-dimensional,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e identity.

      western ethnic area; Sociatist core values; Mechanism; construction

      D64

      A

      1004-4671(2015)04-0067-05

      2015-04-02

      本文是2014年廣西高?!包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專項課題(DSBD14YB15)的階段性成果。

      何林(1975~),男,漢族,廣西玉林人,玉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區(qū)社會轉型與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歡
      長效機制培育價值觀
      構建長效機制推進掃黑除惡治理常態(tài)化
      公民與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10
      關于構建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思考與探索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建立三大長效機制 保障礦井長治久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為資源下沉建長效機制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宁海县| 达州市| 大邑县| 定安县| 靖安县| 鱼台县| 酒泉市| 买车| 云浮市| 苍梧县| 桑植县| 昌黎县| 遂川县| 澄迈县| 三台县| 桃园县| 吉安市| 南投市| 雅江县| 红桥区| 临沂市| 林芝县| 连城县| 高雄县| 布拖县| 云林县| 延川县| 枣庄市| 临沧市| 洛隆县| 炉霍县| 台江县| 东丰县| 辽源市| 台东市| 和田县| 龙游县| 长宁县| 宽甸| 拉萨市|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