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
福建泉州,有著多元的魅力使你一再前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喻為“萬國宗教博物館”……昔日的榮光與厚重的歷史積淀,讓這座“火紅”之稱的文化名城亮點比比皆是。
從北京到福建泉州,要坐12個小時的動車,而從北到南變化的不只是氣溫,還有著漸漸溫婉靜古的氣息。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蔽娜诉@樣描述這座流淌著古漢語活化石——閩南語的歷史名城。在宋代,泉州為東方第一大港,同時為宋元時期世界四大港口之一;在元代,各國商貿(mào)在此往來頻繁,白天車馬川流不息,夜里滿城燈火輝煌,也正因此,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把它作為“光明之城”向歐洲重點推薦。
紅色,是泉州人精神圖騰的顏色。刺桐樹、鳳凰樹、木棉樹在泉州四處可見,它們的花皆為紅色。泉州的市花刺桐花顏色火紅,五代時,泉州節(jié)度使留從效在擴建泉州城廓時,曾環(huán)城遍植刺桐。而后,泉州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更以“刺桐城”的別稱馳名于歐洲、非洲和中東諸國。
與蒼茫大海為鄰的泉州人,在各個不同的節(jié)日里也把紅色的印跡烙在民俗食品碗糕、龜籽、籽、玉飯之上。紅色,是泉州人內(nèi)心熱情的顏色。在那一片土地,傳唱著一首“愛拼才會贏”的歌曲,同樣散發(fā)著火紅的熾熱之情。
走入泉州古城區(qū),紅磚建筑構(gòu)成的城市天際線盡收眼底。紅磚紅瓦,是泉州民居的特點,它像生生不息的血液,從歷史深處流淌而來,與泉州無數(shù)古老街巷里齊整的石板路一起構(gòu)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走入其間,一步步似踏在一節(jié)節(jié)古老的琴鍵上,而周邊的紅磚、紅瓦、白石建筑則似歲月定格的舞姿。靜逸、安詳與動態(tài)結(jié)合,別致韻味漫布,點點滴滴活色生香。
在千年時間里,泉州匯聚了起源于世界各地的宗教,名寺古剎眾多。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等至今在它身上仍然擁有著眾多信眾和數(shù)目可觀的寺觀教堂。僅泉州市區(qū),就曾出現(xiàn)過500座以上寺、廟、觀,泉州市區(qū)之外更有著數(shù)千上萬座。因此泉州又素有“宗教勝地”之稱,也被世人廣泛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作為閩南文明發(fā)源地的泉州,這里民間曲藝發(fā)達,它擁有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木偶戲等中國特色劇種,且是戲神雷海清的出生地。在歷史名人方面,它誕生過李贄、歐陽詹、鄭成功、俞大猷、何朝宗等。在人文風情方面,它有著著名的漁女——服飾奇特勤勞樸實的惠安女與因其特色打扮而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埔女。
今天的泉州,是一座火紅的城市,有火紅的溫暖,也有千年遺風的沉厚,悠閑與雋永充溢在大街小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