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奏折農(nóng)業(yè)詞語札記——以《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為例

      2015-02-20 08:15:04楊繼光
      關(guān)鍵詞:奏折清代

      引用格式:楊繼光.清代奏折農(nóng)業(yè)詞語札記——以《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2015(4):117-123.

      Citationformat:YANGJi-guang.NotesonQingDynastyMemorialsAgricultureWords:TakingQing Dynasty Memorials Compilation-Agriculture EnvironmentforExample[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2015(4):117-123.

      清代奏折農(nóng)業(yè)詞語札記——以《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為例

      楊繼光

      (閩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清代奏折中有較多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的詞語,而現(xiàn)有大中型辭書均失載。通過運(yùn)用歸納法、系聯(lián)法、參證方言法、文例求義法等訓(xùn)詁學(xué)、詞匯學(xué)方法,考釋《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中一些詞語的意義,從而為清代農(nóng)業(yè)史、社會史等相關(guān)研究提供參考,同時彌補(bǔ)大中型漢語辭書的缺失。

      關(guān)鍵詞:清代;奏折;詞語考釋;辭書編纂

      收稿日期:2014-09-0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清代涉臺奏折詞匯研究”(14YJC740099);福建省社會科學(xué)

      作者簡介:楊繼光(1978—),男,江西新干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漢語詞匯學(xué)、訓(xùn)詁學(xué)、文獻(xiàn)學(xué)。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4.020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章編號:1674-8425(2015)04-0117-07

      NotesonQingDynastyMemorialsAgricultureWords:

      TakingQing Dynasty Memorials Compilation-Agriculture

      EnvironmentforExample

      YANGJi-guang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inn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ords in the Qing memorials on agriculture and the existing medium-sized dictionaries are losing carriers. Through the use of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methods such as induction, system link, participation certificates of dialect law and seeking meanings from text cases and lexicology method, we made textual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of some of the words in Qing Dynasty Memorials Compilation-Agriculture Environmen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reference research such as agricultural history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pensates for the lack of large and medium Chinese dictionaries.

      Keywords:QingDynasty;memorial;wordstextual;lexicography

      清代檔案是指現(xiàn)存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nèi),包括原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清軍機(jī)處方略館大庫檔案、清史館大庫檔案、宮中各處檔案,以及清代宮外各衙門和一些私人所存的檔案,其總藏量有1000多萬冊。王國維曾高度評價清代檔案的價值:“自漢以來,中國學(xué)問上之最大發(fā)見有三:一為孔子壁中書;二為汲冢書。三則今之殷虛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處之漢晉木簡、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寫本書卷、內(nèi)閣大庫之元明以來書籍檔冊。此四者之一已足當(dāng)孔壁、汲冢所出。而各地零星發(fā)見之金石書籍,于學(xué)術(shù)有大關(guān)系者,尚不與焉。故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fā)見時代。自來未有能比者也。”[1]清代檔案對清代農(nóng)業(yè)史研究也具有重要史料價值,這一點(diǎn)已為學(xué)術(shù)界所認(rèn)識和重視。有鑒于此,中國科學(xué)院地理科學(xué)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從10萬多件有關(guān)清代氣象以及與氣象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奏報文件中,篩選摘錄出與各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概況有關(guān)的記載70多萬字,聯(lián)合編纂成《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2]一書。其內(nèi)容包括清代政府在農(nóng)業(yè)方面的政策、制度,各地屯田、墾荒、耕作及農(nóng)作物品種、種植、禾苗生長情況、農(nóng)業(yè)自然災(zāi)害和防治情況等,比較系統(tǒng)全面。該書對研究清代農(nóng)業(yè)、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及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的學(xué)者來說必不可少。惟經(jīng)筆者仔細(xì)研讀,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不少與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詞語或義項,現(xiàn)有大中型漢語辭書失載,勢必會對該書價值的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障礙。所以筆者不揣谫陋,擬參照其他清代奏折及明清史料筆記,對其中一些辭書失收詞語進(jìn)行考釋。不當(dāng)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寫作本文時,每條詞語均參考了《漢語大詞典》《漢語方言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辭源》《辭?!贰督鷿h語大詞典》《白話小說語言詞典》《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辭典》《〈漢語大詞典〉商補(bǔ)》等大中型權(quán)威漢語辭書及相關(guān)著作。為節(jié)省篇幅,出自《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中的語例直接在正文中標(biāo)注具體奏折出處和頁碼,不再標(biāo)注書名,出自其他文獻(xiàn)的例句一律只在正文中標(biāo)注書名。

      一、泡秕(附:度粒、瘦秕)

      《吉林將軍景淳十一月初一日(11月24日)奏》:“三姓地方,本年禾稼正值度粒之際,疊次被雹,及至收成,又值雨水連綿,未得旸曬,以致籽粒泡秕不實(shí),收成僅四分有余,收成歉薄?!?頁497)《吉林將軍富明阿等八月十八日(10月3日)奏》:“琿春二麥被水沖淹,籽粒泡秕,收成僅止三分?!?頁517)《吉林將軍銘安、吉林副都統(tǒng)玉亮十一月初八日(12月1日)奏》:“三姓地方旗民所種大田,當(dāng)春種之時未雨亢旱,入秋秀穗揚(yáng)花之際又復(fù)未得透雨,籽粒泡秕,收成將及四分?!?頁537)

      案:“泡秕”一詞,義為“糧食顆粒因中空、不飽滿而顯得松軟”?!芭荨睘榉窖栽~,有一義為“虛而松軟”。清梁同書《直語補(bǔ)證·泡》:“凡物虛大謂之泡。”張?zhí)煲怼断囊箟簟罚骸八龐寢屩淮┲患o身背心,短褲也繃得緊緊的,那坯胖身子就泡得像個魚膘?!薄妒斋@》1984年第3期:“雯雯以前不吃肥肉,可現(xiàn)在連肥得起泡的肉都吃了。”“秕”字本義為“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稌ぶ衮持a》:“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泵餍旃鈫ⅰ掇r(nóng)政全書》卷十一:“大扺立夏后,夜雨多,便損麥。蓋麥花夜吐,雨多花損,故麥粒浮秕也?!睋?jù)此,則“泡秕”為同義并列復(fù)合詞。“泡秕”的原因,有亢旱缺水、霪雨沖淹、風(fēng)吹霜凍等。同樣的意思,本書中有時又換用“不實(shí)”“未實(shí)”“空癟”“成空”等詞來表示。例如,《吉林將軍銘安等十一月二十日(12月29日)奏》:“寧古塔、三姓二處旗民所種大田,因種完起長之際,致遭蟲食,迨至立秋拔節(jié)秀穗之時,未得透雨亢旱,間被風(fēng)折,子粒泡秕,收成四分余;琿春地方旗丁所種大田,當(dāng)于入秋揚(yáng)花秀穗時未雨亢旱,秸結(jié)穗小,子粒未實(shí),收獲將及四分?!?頁545)《吉林將軍長順等十二月十三日(1889年1月14日)奏》:“三姓旗民所種大田正當(dāng)拔節(jié)秀穗成熟時,霪雨連綿,未得旸曬,又遭暴雨冰雹,洼地多被淹傷,以致穗小,籽粒泡秕,收成將及四分;伯都訥廳屬北下坎佃民承種納租地畝……亦因秋雨連綿,未得旸曬,籽??瞻T,收成不及四分;敦化縣所屬□鎮(zhèn)等各鄉(xiāng)佃民承種納租地畝……(禾苗)大半凍壞,籽粒成空,收成一、二、三分不等?!?頁559)較為奇怪的是,“泡秕”一詞在本書中共出現(xiàn)12次,且皆出現(xiàn)在歷任吉林將軍或吉林副都統(tǒng)的奏折中。上舉諸漢語辭書及《東北方言詞典》《簡明東北方言詞典》《哈爾濱方言詞典》等東北方言辭書都失收該詞。

      “度?!币辉~,義為“糧食作物開始結(jié)實(shí)”。該詞用例目前只查到此一例,但筆者家鄉(xiāng)江西新干方言中猶用此詞?!岸取庇小罢Q生;生育”義,《楚辭·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鼻謇顫O《蜃中樓·惑王》:“我若替他度個龍種出來,將來的王后就該是我做了?!惫省岸攘!奔础凹Z食長出顆?!?。

      與“泡秕”義近的還有“瘦粃”一詞?!都謱④娿懓病⒓指倍冀y(tǒng)玉亮十一月二十三日(12月27日)奏》:“阿勒楚喀、拉林二處旗民所種大田因夏秋連雨,籽粒瘦粃,收成四分余。”(頁535)“粃”為“秕”的異體字[3]198?!笆莼z”義為“糧食顆粒個兒小且中空?!?/p>

      二、雷鳴(附:雷公田、靠天收、雷鳴山田、雷鳴山地、雷鳴梯田、雷鳴高田、雷鳴田畝、望天田、雷響田)

      《云貴總督張允隨、云南巡撫圖爾炳阿四月初三日(5月18日)奏》:“(滇省)民夷地畝多系依山傍麓開挖成田,形如梯磴,自播種、播秧以至收獲全賴雨澤長養(yǎng),故有雷鳴之號?!?頁108)《云貴總督愛必達(dá)二月初九日(3月9日)奏》:“云南跬步皆山,不通舟楫,田號雷鳴,民無積蓄,一遇荒歉,米價騰貴。”(頁152)

      案:上例中“雷鳴”一詞,義為“指無水源,僅靠自然降水耕作的高處田地”。蓋因下雨時往往先有雷聲轟鳴,故以此指下雨,進(jìn)而又轉(zhuǎn)指無水源、僅靠天降雨水灌溉耕作的高處田地。此義在本書中又用“雷公田”“靠天收”“雷鳴山田”“雷鳴山地”“雷鳴高田”等詞表示,且都僅出現(xiàn)在西南地區(qū)(主要是云南)地方長官的奏折中,蓋為當(dāng)時西南地區(qū)(主要是云南)方言詞?!对颇涎矒釓堅孰S八月二十六日(9月20日)奏》:“滇省……雷鳴山田必待雨水透足之后播種者,尚有三分之一正在揚(yáng)花,往后天氣晴和,九月底方能收獲?!?頁14)《云南總督慶復(fù)六月十五日(7月27日)奏》:“滇省……附近省城高下田疇,目睹青蔥遍野,禾苗十分茂盛。即雷鳴山地莫不遍灑燕麥、荍、黍、雜糧?!?頁56)《署理云南總督云南巡撫張允隨八月初六日(9月15日)奏》:“滇省……自后霖雨時降,不特平原水田處處充足,即雷鳴高田亦灌注不竭?!?頁59)《云南巡撫張允隨八月二十六日(9月20日)奏》:“滇省田畝低洼少而高阜多,其雷鳴梯田不能歲歲俱栽稻谷,每遇雨少之年種植雜糧?!?頁105)《四川總督黃廷桂八月二十二日(10月8日)奏》:“川省惟成都府屬溫、崇、郫、灌、成、華、新、漢等處州縣沃野平衍,又有都江大堰足資灌溉,其他別屬大抵山地居多,平陽鮮少,并有田在山巔名曰雷公田,又曰靠天收,全賴陂塘渠堰蓄泄得宜,方可有秋?!?頁141)《貴州巡撫定長六月三十日(8月7日)奏》:“黔省跬步皆山,陂塘稀少,向來春夏雨多,方于農(nóng)田有益。今歲夏雨充足,各屬俱稱最高山名望天田向種雜糧者今亦栽稻,長發(fā)茂盛?!?頁149)《云南布政使錢度九月十五日(10月18日)奏》:“滇省地鮮平壤,田之高下不一,山麓之田非甘霖大沛水能栽種稻禾,是以雷鳴田畝每年收多歉薄。”(頁223)

      《漢語大詞典》收錄“望天田”一詞,釋為“指無水源,僅靠自然降水耕作的田”,甚是,但舉例皆為當(dāng)代漢語例,偏晚。其余詞條,上舉漢語辭書皆失收。但《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與上列詞同義的另一個詞“雷響田”,釋為“〈名〉無水源靠下雨才可栽種的田地;山田。西南官話”,所舉方言點(diǎn)為云南昆明、昭通、永勝、大理、保山、曲靖、蒙自[4]6458?!袄醉憽奔础袄坐Q”,故可從“雷響田”的詞義推知“雷鳴”與其同義。以上西南方言詞,《昭通方言疏證》皆未收[5]。

      三、兩造(附:一造)

      《護(hù)理廣東巡撫布政使讬庸正月二十二日(3月5日)奏》:“廣東地方每年早晚兩造收獲禾稻之后,所有一切雜糧等物,各州縣民人各隨土性之宜,勤力耕作?!?頁79)《廣東瓊州鎮(zhèn)總兵黃有才二月十七日(3月27日)奏》:“農(nóng)民耕作每歲有早晚兩造之分,春初布種插苗,至四五月間收獲者為早稻。夏末秋初栽插禾苗,至九十月間收成者為晚稻?!薄稄V東巡撫鶴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9日)奏》:“粵東地氣較暖,高低田畝種植兩造者居多?!?148頁)

      案:上例中“兩造”義為“稻谷一年成熟兩季”。上舉諸工具書于此詞條下只收其常見義“指訴訟的雙方,原告和被告”,而皆失收此義。但《漢語大詞典》收了與其密切相關(guān)的詞條“一造”,其中一義為“粵中謂稻一熟曰一造”,但僅注明見清鈕琇《觚?!ふZ字之異》,而未舉具體語例。由此可以補(bǔ)充“兩造”的義項。

      順及:“一造”一詞的“粵中謂稻一熟”義,本書中語例經(jīng)見?!稄V西右江鎮(zhèn)總兵畢暎十月初六日(11月21日)奏》:“思恩、鎮(zhèn)安、泗城三府地方山多田少,土民止種晚稻一造?!?頁77)《兩廣總督班第等五月十六日(6月17日)奏》:“查粵東通省地方高低燥濕不同,有宜種早、晚禾稻兩次者,有宜種春麥一造、秋禾一造者?!?頁128)《兩廣總督蘇昌七月十五日(8月12日奏)》:“西省晚禾止種一造,久已插蒔完畢?!?頁217)

      四、平減(附:減平)

      《廣西提督譚行義六月十五日(7月27日)奏》:“粵西旱地瘠薄,不產(chǎn)二麥,全藉早禾豐稔,庶春夏之間米價平減。……各府州縣早禾現(xiàn)在陸續(xù)收獲,頗屬豐稔,收成分?jǐn)?shù)俱在八分以上至九分不等。各處米價照常平減?!?頁56)《浙江處州鎮(zhèn)總兵黃正元八月初十日(9月26日)奏》:“米糧價值,舊歲每倉石一兩七八錢至二兩不等,今年七月早稻登場之后,每倉石一兩四錢,甚為平減?!?頁140)《浙江學(xué)政朱士彥十二月初二日(1828年1月18日)奏》:“溫郡早稻雖已成熟,因受旱不能堅實(shí)。秋后糧價尚未平減?!?頁427)

      案:“平減”一詞,義為“(糧食價格)平穩(wěn)低廉”。他書奏折中用例如《巡臺御史赫碩色、夏之芳恭報臺灣雨水情形米谷價值折》:“臺郡麥已收獲,雨水及時,米價平減,朕懷曷勝慰悅!”《巡臺御史舒輅奏折:江蘇浙江等處瑞雪及閩省雨水價值糧價》:“今歲雨水沾足,現(xiàn)在米價較之上年愈見平減,地方寧謐?!薄堆才_御史楊二酉奏折:閩浙直隸等地方雨水米價》:“再由水口起程,經(jīng)上游之建、延等府俱雨水調(diào)勻,米價平減?!逼渌墨I(xiàn)中用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一:“米既漸漸輻輳,價自漸漸平減,這個道理也是極容易明白的?!薄肚迨犯濉肪?06:“臣愚以為盡興西北之水田,辟東南之荒地,則米價自然平減?!?/p>

      又作“減平”,《巡視臺灣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諾穆布等十一月初十日(12月10日)奏》:“今歲雨水沾足,各項豐收,民間囤積充滿,通郡米價減平,誠數(shù)年來未有之豐象?!?頁72)諸漢語辭書并《清史稿辭典》[6]皆未收此二詞。

      五、牽算(附:均勻牽計、勻算)

      《云南總督慶復(fù)九月十八日(10月20日)奏》:“茲據(jù)各屬陸續(xù)詳報前來,約計早熟者俱有十分收成,晚刈者十分至八九分不等,牽算歉薄之處,總在九分以上?!?頁31)《福建巡撫鐘音二月二十一日(4月2日)奏》:“惟山田稻僅一收,其余洋田、埭田皆有早晚兩收,各屬肥磽牽算一收者十分之三,兩收者十分之七?!?頁144)《調(diào)任云南按察使徐嗣曾九月二十四日(11月2日)奏》:“滇省地方本年夏秋以來雨旸時若,各屬秋成牽算均在九分以外?!?頁277)《江西巡撫秦承恩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奏》:“所有江西七十九廳州縣內(nèi)收成九分者五十廳州縣,八分者二十九廳州縣,通省牽算晚稻收成總共八分有余?!?頁348)

      案:“牽算”一詞,義為“扯平;均勻計算”。他處語例唯見清末佚名《西巡回鑾始末》卷5:“至進(jìn)口貨增至切實(shí)值百抽五,諸國現(xiàn)允可行,惟須二端:一、將現(xiàn)在照沽價抽收進(jìn)口各稅,凡能改者,皆當(dāng)速改,按件抽稅幾何。定辦改稅以前三年各貨價值牽算。”同上:“至進(jìn)口貨稅增至切實(shí)值百抽五,諸國現(xiàn)允可行,惟須二端:一、將現(xiàn)在照估價抽收進(jìn)口各稅,凡能改者,皆當(dāng)急速改為按件抽稅幾何。改辦一層,如后作為估算貨價之基,應(yīng)以一千八百九十七、八、九年三年卸貨時各貨牽算價值,乃開除進(jìn)口稅及雜貨總數(shù)之市價。其未改以前,各該算仍照估價征收?!?/p>

      又作“均勻牽計”?!渡綎|巡撫陳慶偕九月二十四日(10月28日)奏》:“本年東省夏秋之間雨旸時若,早、晚秋禾均形暢茂。雖低洼之處間有被淹、被蟲之處,就各屬闔境村莊均勻牽計,俱屬中稔。”(頁477)《山東巡撫陳士杰九月二十五日(10月25日)奏》:“除黃水漫淹州縣不計外,其余秋禾收成通省均勻牽計約有五分余?!?頁546)

      又作“勻算”?!逗毖矒釓埲粽痖c四月十二日(6月2日)奏》:“如以一兩五錢一石之米價買麥可得一石三斗有余,是食用價值雖有多寡不同,而勻算仍復(fù)相等?!?頁136)《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武隆阿五月二十九日(7月11日)奏》:“據(jù)各廳縣報早收分?jǐn)?shù),全郡一廳三縣通計勻算早稻收成實(shí)有八分?!?頁361)他處語例目前唯見《清史稿》卷123:“嘉慶四年,命停各省鹽政中秋節(jié)貢物。五年,以云南課額常虧,從巡撫初彭齡言,改為灶煎灶賣,民運(yùn)民銷。其法無論商民,皆許領(lǐng)票。運(yùn)鹽不拘何井,銷鹽不拘何地,完課后聽其所之。就諸井見煎實(shí)數(shù),將定額勻算攤征,有余作為溢課,盡征盡解?!?/p>

      以上三詞,辭書均失載?!栋自捫≌f語言詞典》收有其同義詞“勻扯”,釋為“扯平;平均計算”。例舉《醒世姻緣傳》卷41:“這幾年,學(xué)生送的束脩,進(jìn)了學(xué)送的謝禮,與人扛幫作證、受賄講和、攙奪經(jīng)紀(jì)、詐騙拿訛,勻扯來,那一日沒有兩數(shù)銀子進(jìn)門?!盵7]1927

      六、疏消(附:消疏、涸出、涸復(fù))

      《湖廣總督訥爾經(jīng)額、“湖北巡撫楊懌曾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奏》:湖北省被水成災(zāi)較重之漢川……等七縣各稟復(fù),被淹田畝現(xiàn)在設(shè)法疏消,其中涸出較早及漸次涸退者尚可補(bǔ)種春麥,而未涸之處補(bǔ)種均已失時?!?頁438)《護(hù)理江蘇巡撫郭柏英八月二十一日(9月29日)奏》:“本年入夏以來,江南、江北雨水較多,低洼田地間被水淹,各屬趕緊設(shè)法疏消?!?頁513)《安徽巡撫王之春七月二十九日(9月11日)奏》:“濱淮傍湖低洼處所亦多被淹,飭將積水設(shè)法疏消,乘時補(bǔ)種雜糧,以資民時?!?頁588)

      案:“疏消”一詞,義為“疏導(dǎo)消泄積水;排干積水”?!肚迨犯濉分写嗽~共8見,如《清史稿》卷129:“三十六年,浚海州之薔薇、王家口、下坊口、王家溝四河。以直隸被水,命侍郎袁守侗、德成分往各處督率疏消?!薄肚迨犯濉肪?09:“上以江南宿虹、靈璧,河南永城、夏邑,皆有積水,命侍郎裘曰修會諸督撫籌度疏消?!薄肚迨犯濉肪?60:“嘉慶元年,南河豐汛河溢,基田赴工襄治,遷布政使。命回山東,疏消漫水,撫恤災(zāi)民。”以上辭書皆失收此詞。

      三是中小河流洪水頻發(fā),山洪災(zāi)害嚴(yán)重。全年因局部強(qiáng)降雨引發(f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zāi)害造成的人員死亡占洪澇死亡總?cè)藬?shù)七成。7月份四川都江堰100年一遇強(qiáng)降雨引發(fā)特大型高位山體滑坡。8月中旬遼寧暴雨導(dǎo)致渾河上游發(fā)生超歷史紀(jì)錄特大洪水。

      又作“消疏”?!逗涎矒釀嬃露?7月27日)奏》:“并據(jù)安鄉(xiāng)、華容、澧州、湘陰、沅江五州縣稟報,均因河湖水漲,低田間被淹浸,督飭消疏積水,乘時補(bǔ)種,以期有秋?!?頁514)《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大詞典》《白話小說語言詞典》雖收有該詞,但皆失收該詞此義項,當(dāng)補(bǔ)。

      本書中還有與上列兩詞義近的“涸出”一詞,義為“排干積水使耕地露出”。《江蘇巡撫陳弘謀十一月初四日(12月14日)奏》:“江南地方自八月至十月均屬晴霽,在被災(zāi)之淮、徐、海、揚(yáng)等處積水可以漸次涸出?!?頁162)《云南巡撫劉秉恬八月二十六日(10月12日)奏》:“除被淹原額糧田疏通水利全行涸出,仍照舊額完納毋庸再行升科外,通共開墾成熟民田地一萬一千六百五十五畝五分七厘。”(頁292)《刑部右侍郎文孚十二月初一日(12月27日)奏》:“惟東昌以南莘縣、朝城等處,因秋雨較多,低洼地畝間有歉收之區(qū),其涸出之地,已經(jīng)隨時趕種秋麥?!?頁396)《清史稿》中此詞共27見,例不贅舉。

      又有“涸復(fù)”,義為“排干積水使耕地恢復(fù)”?!栋不昭矒嶂飓暿辉鲁跞?12月5日)奏》:“十月內(nèi)晴多雨少,江潮退落,所有懷寧、桐城等州縣衛(wèi)被淹地畝俱已涸復(fù),現(xiàn)皆翻犁種麥?!?頁324)《安徽巡撫姚祖同十月二十八日(12月15日)奏》:“又宿州等州縣濱臨湖河洼地前經(jīng)被淹,此時尚未全行涸復(fù)?!?頁401)《河南巡撫英桂九月二十九日(11月8日)奏》:“現(xiàn)在連日晴朗,積水可期涸復(fù),農(nóng)事滌場,二麥均已播種?!?頁487)《清史稿》中此詞共5見,例不贅舉。

      七、大汛

      《河?xùn)|河道總督張師載八月二十一日(9月22日)奏》:“臣往來兩岸巡防大汛,留心察看。本年因黃水并未出槽,即河灘地畝俱得豐收?!?頁170)《山東巡撫阿爾泰六月十三日(7月14日)奏》:“其洼地以北即系麻大湖,如遇伏秋大汛,湖水泛漲,漫入田中為慮?!?頁203)《荊州將軍蘇勒芳阿等六月十六日(7月11日)奏》:“所有鑲黃、鑲白、鑲紅、鑲藍(lán)等旗廠地均屬閑曠,雖坐落沿江一帶,每逢大汛易致淹漫,然地勢高下不一,有可以樹藝麥?zhǔn)w者,有可以布種蘆葦者。”(頁443)

      案:“大汛”一詞,義為“江海規(guī)律性的強(qiáng)烈漲水現(xiàn)象”。明清筆記及史料中此詞經(jīng)見,如《松窗夢語》卷3:“故防海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以時多東北風(fēng),以九十月為小汛,時亦有東北風(fēng)也?!薄断藤e錄》“日本”條:“來寇多在清明、重陽之后,時多東北風(fēng),久而不變。故防寇者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過此則不利于行矣。”《廣東新語》卷4:“廣州潮,以朔日長,至初四而消;以望日長,至十八而消,謂之水頭;以初四消至十四,以十八消至廿九、三十,謂之水尾。春夏水頭盛于晝,秋冬盛于夜。春夏水頭大,秋冬小。故防倭者,自清明前三日,至大暑前一日,謂之春汛。春汛為大,以水頭故,言大汛也。自霜降前一日,至小寒前一日,謂之冬汛。冬汛為小,以水尾故,言小汛也?!薄肚迨犯濉肪?26:“先是上念豫工連歲漫溢,堤防外無宣泄之路,欲就勢建減水壩,俾大汛時有所分泄,下阿桂及河、撫諸臣勘議?!薄肚迨犯濉分写嗽~共22見。

      上舉各漢語辭書及方言詞典皆未收“大汛”,但《漢語大詞典》收有“小汛”一詞,釋義如下:“江海規(guī)律性的輕微漲水現(xiàn)象。明彭韶《征鹽圖》詩:‘小汛風(fēng)日好,大汛潮汐平。’清夏之盛《鹽貴謠》:‘秋冬雨綿綿,多在月下弦。小汛不足官盆煎,遑冀獵鹵贍一年,市得斤鹽值百錢?!嘤靡灾^事物呈規(guī)律性的消長現(xiàn)象。如魚汛有大汛、小汛。”據(jù)“小汛”的釋義,再排比以上語例,便可得出“大汛”的詞義。

      八、夏禾(附:中禾、早禾、早秋、晚秋)

      中國社會自進(jìn)入階級社會起就以農(nóng)業(yè)為主要產(chǎn)業(yè),最重要的農(nóng)作物是所謂五谷,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各地對谷物就有多種不同的稱呼,這些不同的稱呼有的是因?yàn)榉窖栽斐傻?,主要反映的是五谷成熟的不同時期。

      有“夏禾”?!妒痍兾鞑颊箮浤钭嫠脑率湃?6月2日)奏》:“陜省地方全賴夏禾成熟……農(nóng)家祖?zhèn)饔腥锊患耙幌闹f,蓋云三年秋禾之熟不及一歲夏禾之豐也?!?頁51)《陜西巡撫鐘音閏六月十一日(8月3日)奏》:“延、榆、綏、鄜四府州屬夏禾成熟較遲,現(xiàn)因被旱歉收?!?頁184)《陜甘總督倭什布十月十六日(12月6日)奏》:“甘省皋蘭等三十五廳州縣本年夏禾被旱之處均經(jīng)續(xù)得雨澤,改種晚秋?!?頁350)

      案:“夏禾”一詞,上舉漢語辭書及各種方言詞典均失收。但《漢語大詞典》收有與其屬于同一個語義場的“秋禾”一詞,釋為“秋熟的谷物”,舉例如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彼翁K軾《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運(yùn)用排比歸納法、系聯(lián)同類詞法,可知“夏禾”義為“夏季成熟的谷物”。

      有“中禾”?!墩憬幹萱?zhèn)總兵韓正國十月十五日(11月10日)奏》:“金華府屬七縣內(nèi)義烏一縣向不種植中晚二禾,其余金華、武義、浦江、東陽、永康、湯溪六縣皆不種中禾,惟種晚禾?!?頁318)《安徽巡撫廣厚六月十七日(7月18日)奏》:“安慶等十三府州所屬五月上中下三旬先后正屆禾苗長發(fā)之候,連次得雨,早禾漸次吐穗,中禾栽插齊全,晚禾亦陸續(xù)播種?!?頁364)《安徽巡撫王植九月十三日(10月21日)奏》:“安慶等十三府州所屬各州縣,中禾業(yè)經(jīng)刈獲,晚禾均已成熟,將次收割?!?頁469)

      案:“中禾”一詞,各辭書均失載。但《漢語大詞典》收有與其屬于同一個語義場的“晚禾”“早稻”“中稻”“晚稻”“晚谷”等詞。運(yùn)用排比歸納法和系聯(lián)同類詞法,即可得出“中禾”一詞,義為“同中稻。水稻的一種類型。全生育期120-150天。對光照長短的反應(yīng)與早稻相近,但插秧期和成熟期比早稻稍晚”。較為奇怪的是,據(jù)筆者統(tǒng)計,本書中“中禾”一詞共出現(xiàn)12次,但有11次是出現(xiàn)在歷任安徽巡撫的奏折中,另一例出自浙江處州鎮(zhèn)總兵韓正國奏折中。但相關(guān)方言辭書及著作如《徽州方言探秘》《績溪方言詞典》《金華方言詞典》《杭州方言詞典》《寧波方言詞典》《上海方言詞典》《蘇州方言詞典》《溫州方言詞典》皆未收錄此詞。

      另外,清代奏折中有“早禾”一詞,義為“同早稻。稻的一種。有插秧期早或生長期短、成熟早的特點(diǎn)”。《漢語大詞典》《辭源》《辭?!返任词沾嗽~,但《漢語方言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

      清代奏折中有“早秋”一詞,義為“初秋成熟的農(nóng)作物”。上舉辭書中惟《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有此義?!稘h語大詞典》收有“早秋”,僅列一義“初秋”,未及此義。當(dāng)補(bǔ)。

      清代奏折中有“晚秋”一詞,義為 “深秋成熟的農(nóng)作物”。上舉辭書中惟《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有此義?!稘h語大詞典》收有“晚秋”,僅列一義“秋季的末期。指農(nóng)歷九月”,未及此義。當(dāng)補(bǔ)。

      九、發(fā)蛟(附:起蛟、蛟泛)

      《署福州將軍鄧廷相閏七月初十日(9月2日)奏》:“臺灣府稟報,彰化縣地方七月初二、三日狂風(fēng)大雨,生番內(nèi)山發(fā)蛟,水勢陡涌,平地水深數(shù)尺。”(頁106)《護(hù)理兩江總督樊增祥六月初十日(7月26日)奏》:“宜興、荊溪、溧陽一帶五月中旬大雨滂沱,湖河并漲,溧陽縣之戴埠同時發(fā)蛟,建筑下注,荊溪適當(dāng)其沖,波及金壇、宜興,間有圩岸沖損,田廬淹沒者?!?頁612)

      案:“發(fā)蛟”一詞,義為“發(fā)洪水”。蓋因蛟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常居深淵,能發(fā)洪水[8]893,故以其代指洪水。以上辭書皆失收“發(fā)蛟”。但《漢語大詞典》收有與其同屬一個義類的同素詞“蛟水”,釋為“洪水。古人以為蛟所發(fā),故稱”。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死生有命》:“詢知上游五里之??跒运赴l(fā),是日舟過巴斗灘者,無不覆溺?!薄队贡Q筆記·述異·蛟龍利害懸殊》:“誠伯又逢黔人談及蛟水,則為之色變。”[8]893又收“蛟患”,釋為“指水災(zāi)”。僅舉一例,清章季真《〈文史通義〉跋三》:“在楚南永順幕,罹蛟患,是書幸得之泥沙中。”[8]894

      又作“起蛟”?!墩憬矒崂钯|(zhì)穎八月初六日(9月4日奏)》:“據(jù)諸暨縣稟稱,七月十六、七等日風(fēng)雨甚大,雷電交作。南鄉(xiāng)之溪山及東鄉(xiāng)之塢山等處忽然起蛟,山水驟發(fā),低洼田地多被淹浸。”(頁280)《云南總督王文韶、云南巡撫譚鈞培十一月二十三日(1891年1月3日)奏》:“本年初夏亢旱,入秋以后又復(fù)陰雨連綿,以致昆明、晉寧……等十五廳州縣均各有被水之處,淹壞田畝,沖倒房屋。太和、保山、劍川等三州縣亦因起蛟水漲,淹沒田房人畜?!?頁563)《清史稿》卷40:“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沒田廬,淹斃人畜無算?!?/p>

      又作“蛟泛”。《云南總督崧蕃、云南巡撫裕祥十一月十六日(12月9日)奏》:“賓川州屬之江外各村蛟泛為災(zāi),沖沒田廬,淹斃人口?!?頁577)《云南巡撫李經(jīng)羲六月二十三日(8月7日)奏》:“滇省五月份據(jù)各屬陸續(xù)具報雨澤沾足,高下田畝一律栽插,蔬菜亦皆暢茂,惟黑鹽井于是月二十一日因龍溝河蛟泛,附近民、灶各房屋以及井口均被沖刷?!?頁587)

      以上近30條新詞新義,大多產(chǎn)生于清代,只有“平減”“大汛”產(chǎn)生于明代后期,但多數(shù)詞條大中型漢語辭書均失收。由此可見,考釋清代奏折中的新詞新義,不僅對于漢語辭書編纂和漢語詞匯學(xué)研究大有幫助,還可為清代農(nóng)業(yè)史、社會史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xiàn):

      [1]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fā)見之學(xué)問[M].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2008:65.

      [2]中國科學(xué)院地理科學(xué)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代奏折匯編——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3]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第9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

      [4]許寶華,[日]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6]孫文良,董守義.清史稿辭典[M].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7]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8]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第8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

      (責(zé)任編輯魏艷君)

      猜你喜歡
      奏折清代
      奏折的產(chǎn)生,原來是為了保密
      黨員文摘(2023年16期)2023-08-31 13:50:32
      庭院吉?dú)庾院畏?一份紫禁城庭院門位相度奏折的圖解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58
      清代奏折解讀
      論如何鼓勵自己認(rèn)真學(xué)習(xí)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dá)慕”概況
      永遠(yuǎn)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習(xí)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6:40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甘孜| 梁山县| 荆州市| 闻喜县| 方山县| 蒙山县| 若羌县| 朝阳区| 沧州市| 泰来县| 东平县| 沧州市| 永安市| 婺源县| 莆田市| 宣化县| 额敏县| 登封市| 垣曲县| 田林县| 阿拉善盟| 洪洞县| 礼泉县| 枣庄市| 长春市| 塘沽区| 华蓥市| 武威市| 阿城市| 丁青县| 清镇市| 石河子市| 平定县| 岫岩| 英山县| 共和县| 岫岩| 长顺县| 双辽市| 林西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