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進武
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本文對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問題分析,指出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問題是問答教學過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過度濫用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降低。提出了改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對策,具體是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改進語文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實踐,切實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xiàn)
閱讀教學中,要想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情,就必須遵循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理解文章。然而,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總是以自我為課堂的核心,提出問題打斷學生對文章的思考,總是使用標準答案來給學生講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就使學生成為被灌輸?shù)墓ぞ摺?/p>
2.閱讀教學形式單一
大部分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開展,只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運用“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對學生的閱讀技巧有所提高,也不能夠總結(jié)閱讀模塊的問題。語文教師就是連接學生與文章的橋梁,只有通過教師的有效傳輸,才能使學生充分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總是按標準答案講解,永遠只停留在最低層面上的閱讀教學,大大抑制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3.閱讀教學缺乏情感培養(yǎng)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不能夠有效地去引導學生,不能讓學生能夠?qū)φn文深入理解,不能使學生仔細品味文章的精髓,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尤其是教師不能夠科學地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和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一般只是注重學生怎樣對文章中的字詞進行解釋和分析,以及如何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等。如果長時間進行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不僅會對課本中的文章失去感情共鳴,更是會逐漸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舉例來說,教師在教授一篇小說時,如果直接分析這篇小說的主體、研究這篇小說的結(jié)構(gòu),而不去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應用何種方式進行表達和寫作。久而久之,會讓學生感覺到這樣的閱讀教學枯燥無味,從而提不起學生語文的興趣,對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會越來越困難。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以提高,十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關(guān)閉了學生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大門。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就很難積累語文知識,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也就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說、聽、寫的習慣;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只有學生在充足的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將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就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2.轉(zhuǎn)變教學思想,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達到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只有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得以體現(xiàn),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要地位,提高教學效率。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并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系統(tǒng)要素,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便取得發(fā)展。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主動閱讀和思考。而教師只是起到示范和引導的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技巧和能力的掌握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對于教材中的課文或者是課外的閱讀素材,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更多更好地發(fā)揮,使學生的閱讀水平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3.優(yōu)化教學設(shè)計,實施梯度性教學
筆者認為,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應當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shè)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實施梯度性的教學模式。梯度性教學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從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認知水平出發(fā),將閱讀教學劃分為認讀和解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認讀部分而言,該階段的教學目標使教師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使學生總體上把握住文本材料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該部分難度層次較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討論交流自行解決。而對于解讀環(huán)節(jié)部分教學,教師在確保學生準確掌握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還要理解文本所運用的表達技巧、表現(xiàn)手法等。
4.通過實踐,切實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
如何真正做到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而不只是在課堂教學中的“問答”模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師生在教學中不斷探討、不斷改進,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找尋最完善的方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平等的態(tài)度。學生雖然還處于求知求學的階段,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任由教師擺布的木偶。因此,教師更應該扮演好的角色應是引導者,引導學生與文本溝通,讓學生理解、思考文本中的內(nèi)容,多方位、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而自己則要當好“橋梁”。教師要做好引導者,而不是駕馭者,這便需要教師對學生和文本擁有一個平等的態(tài)度。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者,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真正起到了作用,方能切實的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而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則需要教師與學生通過閱讀教學的實踐,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反思與歸納方法,不斷尋找更多的好方法,真正做好引導工作,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三、結(jié)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重視起來,在深入分析新課標的要求后,根據(jù)每個班級的學生特點,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探索和完善,切實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2]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1.
[3]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