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語言的最佳時期,低年級則是發(fā)展語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加強說話訓練,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說話能力和良好的說話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苯虒W中要教會學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主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由于低年級學生受識字不足、詞匯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影響,常常出現(xiàn)“心中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的情況,針對此情況,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說話資源,進行說話訓練;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說話語境;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一、在觀察事物中,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發(fā)展語言
我們認為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大量的感性認識都是通過觀察而獲得的。因此,我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觀察實物、觀察周圍事物、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等。如一年級進行一兩句話的練習,從最簡單的話要變得越來越豐富。
在觀察中,我們重視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如看圖說話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整個畫面,從全圖入手,弄清圖畫中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最后再把圖中的內(nèi)容,完整的說出來。
二、在課堂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發(fā)展語言
在口語訓練課中,我們不僅讓學生用眼睛觀察,還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因此,在口語表達訓練中,我們有根據(jù)訓練的需要,讓學生用某些學具拼插或搭擺一些模型,然后再讓他們說出來自己做的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想像,讓學生拼插或搭擺出最喜歡的模型。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開動了腦筋,展開了想像。經(jīng)過學生們的精心設計,學具竟然變成了各種圖形或建筑。教室里成了一個大千世界,學生自然也說的興趣盎然。滔滔不絕了。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是有“序”的,我們的教學也應該“循序漸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最簡單的造句開始。造句是貫穿于各個年級,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卦~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造句也是同寫作一樣,要善于造的豐富多彩些,如:“緊張”一詞造句,先指導學生弄清“緊張”一詞的意思: 精神處于高度準備狀態(tài),興奮不安:激烈或緊迫。使人精神緊張:供應不足,難于應付。有的學生根據(jù)這三個意思造了三個不同的句子;第一次登臺,免不了有些緊張:比賽進入了緊張階段;又到了播種季節(jié),種子供應非常緊張。這樣即使學生不單造出了這個詞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式,還讓他們通過理解詞義又造出了其他的句式。造句訓練除去運用理解詞義造出不同的句式以外,還可以讓學生用反問句、疑問句、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等多種形式去造句。通過這些方法不僅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訓練和提高。為寫好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又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學語文教學其基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讀書,在讀書中學習知識,在讀書中積累知識,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薄伴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备鶕?jù)這一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具體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可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寫作訓練。而對于低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讀書,更能讓學生積累語言,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文字優(yōu)美,淺顯易懂,是落實大綱要求的極佳載體?,F(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具備包括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將這一目標落實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各種辦法,讓學生在讀中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教學實踐證明: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成績的關鍵。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學習中最活躍也是最現(xiàn)實的東西。無論多么科學、合理的教學載體,或多么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果學生根本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話。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年齡特征的原因,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各種辦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應該只埋頭教書,不管學生的反應,必須研究學生的學,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興趣學習,這樣對于提高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是至關重要的。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的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若講弊病,充其量將使學校里種種的教科書與教師的教育全然無效,終身不會有完整的思想和濃厚的感情。”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除了重視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客觀條件外,還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完整性和連貫性。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一原則。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作者簡介:白小敏(1978-4-28),女,吉林前郭,小學語文,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蒙古族實驗小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