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練習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從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選取發(fā)生在孩子身邊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如生活中的購物問題;如組織學生游玩活動或乘車等問題。例如,為了在實踐中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我組織了這樣一次教學活動。課題是:為老師新買的一套房子地面裝修出謀獻策,要求是既美觀又省錢實惠。各小組開始測量各室地面的長、寬,求出面積,并開始做市場調查。最后,各種方案各自的適用性盡顯其中:第一種方案是鋪地板術(冬暖夏涼,檔次高,牢固美觀)只需資金70×100=7000(元),不貴;第二種方案是可選用價廉一些的普通地板木,只需一半資金:70×50=3500(元)(考慮到我買房子經濟緊張);第三種方案是廚房飯廳選用花崗巖,客廳、臥室等選用板木,只需資金:10×50+60×100=6500(元),既經濟又適于搞衛(wèi)生。
我在講二次函數時,正好那天是我們這兒的集市,很多同學放學后都會到集市上買些東西。于是我就用了去集市買桔子為例。“放學后我們去買桔子,假設1.2元一斤桔子,所花錢數y與買桔子的斤數x之間的關系式是什么?它是個什么函數?”“花50元錢買桔子,所買桔子斤數y和桔子單價x之間的關系式是什么?它是個什么函數?”接著用“桔子現在的價格是1.2元一斤,經過兩次漲價到y(tǒng)元,那么桔子價格y和增長率x之間是什么關系?”用這三個例子復習了前面所學過的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
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中“成功的喜悅”,激勵和增強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學生剛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時,并不一定有明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往往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步步獲得成功,嘗到了甜頭,親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形成或增強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才會出現“越學越愛學”的局面,從而對數學發(fā)生濃厚興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不要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學生,要給學生留有余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如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就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學去找尋解題方法,讓學生感到我也能成功。另外還要合理設計教學難度,使學生能夠通過努力而解決題目,難度過低,不具挑戰(zhàn)性,沒有興趣;難度過高,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也會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所以我們老師要時時關注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對于差的學生,我們要降低標準,讓學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正值青少年時代,好奇心強,喜新喜奇,討厭千篇一律、單調刻板的灌輸式教學。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數學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都蘊含著學生資源的廣闊空間,須找準每節(jié)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切入點”,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要注重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快樂,促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學習。要根據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制造數學懸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四、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到“數學美”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學定理的和諧美、數學推理的嚴謹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學家構思的創(chuàng)新美,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從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為例,通常的教學模式是就圓柱論圓柱,就公式論公式,而對于如油桶、牙杯、油瓶、熱水瓶等,“為什么都做成圓柱體”這一簡單卻不為人十分注意的生活現象卻很少去思考。讓學生明白在同樣容積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積一樣,那么側面積所需材料以圓柱狀的最省。這項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激起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明確解題方向。同時,我對學生不同角度解決問題所設計的方案都給予表揚,并肯定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深刻性和廣闊性,審美的情趣性和藝術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再次得到充分的激發(fā)。
五、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學習情感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概念、理論、方法等產生的種種態(tài)度和心理體驗。如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時,會感到滿意、愉快和歡樂;學習失敗時,會引起痛苦、恐懼和憎恨;遇到新奇的問題、結論或方法會產驚訝和欣喜;對單調重復的內容和作業(yè),則會感到厭煩和乏味等。學習情感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直接的影響,愉快積極的情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和增強學習效果;痛苦消極的情感,會對學習起阻礙作用和削弱學習的效果。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和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能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把學習當作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一種任務和負擔,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數學新課程的今天,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它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發(fā)現的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南龍哲(1964-5-24),男,吉林省琿春市,琿春市第五中學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