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之道視閾下探究當代大學精神

      2015-02-25 02:48:53馬如喬李海明
      文教資料 2015年30期
      關鍵詞:親民道德修養(yǎng)個體

      馬如喬 李海明

      (1齊魯工業(yè)大學 輕工學部;2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大學》之道視閾下探究當代大學精神

      馬如喬1李海明2

      (1齊魯工業(yè)大學 輕工學部;2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250000)

      《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成書于秦統(tǒng)一全國后不久,是我國古代高等教育的經(jīng)典著作?!洞髮W》關于教育領域的闡述包括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價值等內(nèi)容,這些思想在我國古代教育哲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從最初的大學之道審視我國現(xiàn)行的大學教育,可以揭露我國大學教育的不足,促使當今大學教育回歸最初的價值追求,最終實現(xiàn)當代大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大學》三綱領八條目大學精神

      《大學》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大學》所追求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決定了它為歷代朝野所推崇。重溫《大學》經(jīng)典,有選擇地按照大學之道治校、教學對于當下國內(nèi)高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簡介

      《大學》依據(jù)孔、孟的“仁政”思想編寫而成,匯集了儒家辦教育的主要觀點,分“經(jīng)”一章和“傳”十章,“經(jīng)”是主要觀點,“傳”是對觀點的解釋?!洞髮W》包括教學的原則、修身的途徑、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則等內(nèi)容,其中“大學之道”是《大學》篇的精髓,指明了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途徑,為歷朝歷代大學教育的興辦提供了參考。

      當下理論界關于“大學”的解釋有兩種:第一種解釋是指“大人”之學,在《論語》中出現(xiàn)過“大人”這一用法,是指具有高尚道德修養(yǎng)的當官的人,由此可知“大人”之學即培養(yǎng)在政治和哲理方面具有廣博學識的人才的學問。朱熹曾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保?]第二種解釋是指“古代的大學教育”,按照年齡的劃分,古人在十五歲后進入大學接受“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現(xiàn)今第一種的解釋更普遍,即大學關注的是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性的踐行。盡管古人的“大學”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但是“大學”的本質是相通的,即通過教育使學生踐行德性、變化氣質,最終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

      當今中國大學仿效歐美大學的分科建制,對滿足入學條件的學生進行中等后教育?,F(xiàn)行的大學教育與古時候的大學教育具有對應性但是缺少等同性,所謂對應性是指不論古今,大學在形式上都是學生在知識和年齡達到一定水平后而接受的另一學段的教育,所謂非等同性是指古今大學在入學的年齡和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等方面并不是完全相同。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大學教育都必須包括對科學的探索和對人文的關懷,既要重視人的生物性存在,又要關注人的文化存在。

      二、大學之道的綱領

      大學之道的綱領即是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原則,《大學》開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就明確說明了大學的原則是“立德”、“親民”和“至善”。大學之道的三綱領并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一種依次遞進的關系?!爸褂谥辽啤痹谌V領中起到統(tǒng)領性的作用,其中“明明德”是一個內(nèi)圣的過程,而“親民”是一個外王的過程,把三者放在一起就說明:一個人如果要達到道德上的最高境界,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德性,同時也要親愛別人,幫助別人達到最高的境界。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理,如果我們的教育始終貫穿并踐行這一原則,那么我們的教育最終可以到達至善的境界。

      在“明明德”中,第一個“明”是動詞,是復明、彰明的意思,“明德”是人本身的善性和善德,與孟子說的“良心”同意。由此可知,《大學》篇具有先驗哲學的色彩,強調(diào)人性善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鬃拥摹靶韵嘟?、習相遠”、孟子的“惻隱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明德”?!懊鞯隆笔侨祟惿鷣砭哂械模呛筇煊械娜说摹懊鞯隆睍弧翱蛪m所閉”,所以教育的作用是“明”,使“明德”彰顯?!洞髮W》把性善論作為教育的預設和信念,這樣既為人的可教育性奠定了基礎,又維護了人類的尊嚴。

      “親民”中的“親”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釋作“新”,即去舊圖新、去惡從善的意思,朱熹在對“親民”的解釋時說:“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2]“親”的第二種意思是指“愛”的意思,“親民”就是要親愛人民,當自己道德修養(yǎng)達到一定程度時,要投向人間,投向群體??鬃又v的“修己以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道德教育不僅是提高個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還應該幫助他人,親愛他人。關于“親民”的這兩種解釋都強調(diào)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強調(diào)大學要幫助學生不斷革新民心、去惡從善,教育學生在自身取得較高的道德成就后把這種成就推向他人,親愛他人。

      “至善”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超越的過程,也是大學教育的最高目標。個體在實現(xiàn)“至善”的過程中要具備自強不息的精神,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古代的大學教育通過個體的德性與天下人的義利達到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至善”的目標。由此可知,大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多的是一個人文化的過程,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和人倫之道。

      總之,三綱領提供的道德原則是:一定要注重加強道德主體自身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愛人精神和厚德載物的品質,最后通過擴充人們的善性達到至善的道德境界。

      三、大學之道的條目

      大學之道的八條目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條目是達到“至善”的具體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明明德”的具體方法,是修身的具體途徑。關于這四個條目的關系,在《大學》中就有明確的表述:“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誠意,意誠而后心正?!彼^的“格物”是窮理、正物的意思,《大學》所說的“格物”就是要求人人理清倫理要素、匡正倫理關系,與孔子的“正名”相通。通過“格物”便會“致知”,因為個體在“格物”的過程中必然包括對道德倫理知識的認知,并進而喚起內(nèi)在深處的良知。王陽明曾說:“真知必行,不行不為真知?!惫蔬@里的“良知”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德認知,而是指具有“知行合一”特性的道德知識。我們一般習慣把“格物致知”放在一起,進一步強調(diào)在道德教育中知行統(tǒng)一重要性,那么古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呢?古時候的儒雅君子注重的是德性的培養(yǎng)和內(nèi)心的陶冶,因此,“誠意正心”是古人自身道德修養(yǎng)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格物致知”的目的所在?!罢\意”就是說人要摒棄外物私欲的干擾,忠誠于自己的善良本性。只有忠于自己的意念、摒棄內(nèi)心私欲的遮蔽,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的統(tǒng)一,同時通過踐行知行統(tǒng)一進一步追求“誠意”?!罢摹本褪嵌苏约旱男乃?,保持內(nèi)心的理性,使內(nèi)心不受私欲和物欲的蒙蔽,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傊案裎镏轮睆娬{(diào)的是從外在提升個體的道德修養(yǎng),而“誠意正心”注重的是提升個體的心靈境界,通過從外到內(nèi)的道德修養(yǎng)途徑最終使個體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慎獨”。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個體內(nèi)圣的過程,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個體道德外王的過程。古人追求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種兼善天下的道德境界,把道德、善性從個體擴大到社會,從而實現(xiàn)以德治國的政治理想。古人從“家”這個小單位出發(fā),把德擴大到“天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古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倫理血緣關系型社會,一方面“家即是最小國、國就是最小家”,通過家族家庭關系的處理就可以把握一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齊家”到“治國”再到“平天下”的道德踐行,個體就會把對家族和家庭的愛擴大到全國,達到兼善天下的目的?!褒R家”是指要把家庭的關系處理好、使家人和睦,中國的道德基礎是孝悌,個體尊敬長輩、友善兄弟的過程其實就是踐行道德過程?!爸螄本褪蔷褪前寻顕卫沓晒?,國是家的擴大化,通過安定家族以后,個體實際上就已經(jīng)掌握治理國家的要理,因為“齊家”和“治國”具有同樣的邏輯,這樣就把家族中的宗法治理與國家中政治統(tǒng)治結合在一起。在和平年代,以德治國是人們所強烈渴望的,所以把治家的邏輯來治國也是當時人們最容易接受的?!捌教煜隆本屯瑢O中山所說的“天下大同”的社會一樣的,“平天下”就是要求個體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下人,視天下為一家,實現(xiàn)個體道德向社會倫理的轉化。

      總之,八條目具體闡述了修身的途徑,并把家族的道德擴大到了社會倫理體系,培養(yǎng)了大批的君子和賢士,加強了封建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維持了封建社會的穩(wěn)定。

      四、《大學》視閾下大學精神的缺失

      《大學》是古代教育的經(jīng)典著作,突出了教育修身養(yǎng)性、愛人親民的道德功能。因此,從大學的三綱領和八條目可以看出大學精神就是仁愛,強調(diào)仁愛是一切學問的本源。當國人正在為高等教育在辦學數(shù)量和辦學規(guī)模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歡呼不已時,高等教育的質量卻成為令人關注的問題。國家需要什么養(yǎng)的人才及怎樣培養(yǎng)這樣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始終避不開的問題,研讀《大學》經(jīng)典,從最原始的辦教育的初衷看當下高等教育,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教育的問題表現(xiàn)如下:

      (一)現(xiàn)代一些大學多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立德的重要性。

      《大學》在人性的問題上以性善作為預設,強調(diào)“明明德”的重要性。這樣就把道德的可教性及大學教育的首要內(nèi)容說明了,即大學的首要任務是道德教育,追求人類的善性。大學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幫助人實現(xiàn)“內(nèi)圣”,所謂的“圣”就是“仁且智”這兩個方面,與孟子的“良能”、“良知”相對應。儒家重視仁愛的重要性,強調(diào)教育要培養(yǎng)人的 “仁愛之心”,這并不是說仁愛就是一切學問,而是一切學問的根源。由此可知,大學強調(diào)“明明德”并不是要否定科學文化知識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是為科學知識尋找更好的根基。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人見識到了國外的發(fā)達程度,于是學者們在總結國外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的發(fā)展出路:就是要大力發(fā)展教育,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教育,培養(yǎng)大批科學家。當然,中國很需要這種形而下的知識,而且現(xiàn)代大學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大學在很大程度上就變成一個知識傳授場所。我國有些高校依靠科研成果受到世界的矚目,但是為什么還是無法躋身世界一流名校的行列?原因在于許多世界名校不僅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它們很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的提升,當然,這種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是以其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還有,我們的校園文化一般很少涉及心理、普法等領域,很少看見大規(guī)模的道德教育宣傳活動,減少了學生在監(jiān)督的情況下道德踐行的機會。

      市場經(jīng)濟帶來了很多機遇和挑戰(zhàn)。現(xiàn)代大學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大學和知識容易商品化。就上課來說,有些學生認為上學就是拿錢來買老師的知識,有一節(jié)課不上很正常,因為頂多是白白拿一節(jié)課的錢打了水漂,這也許正是有些學生逃課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大學以傳授知識為主,忽略學生德性教育,就會把部分學生推向社會,做一些超出學生范圍的行為。這時,大學就變成出產(chǎn)“填鴨”和“社會團體”的場所。因此,現(xiàn)代大學一定要把“立德”教育這塊短板補長,把培養(yǎng)“圣人”作為大學教育的根本追求。

      (二)現(xiàn)代一些大學工具化趨勢嚴重,忽略對“良心”的喚起。

      《大學》的第二個教育宗旨是教人“愛人親民”,培養(yǎng)學生的博愛情懷,注重對學生“主權”的尊重。

      主權體現(xiàn)了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王”,一個人只有在對國家、對集體盡到自己改進的義務后,這個人才算達到了“外王”。

      “今日,大學之最流行的形象不是‘象牙塔’,而是‘服務站’了。社會要什么,大學就給什么;政府要什么,大學就給什么;市場要什么,大學就給什么。大學不知不覺地社會化了、政治化了、市場化了”[3]P62。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當今一些大學在目標上的迷失,在一定程度上淪為社會的工具。大學在為社會生產(chǎn)著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工人、政治家等,卻忽略了大學自身靈魂的塑造。通讀《大學》篇,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大學培養(yǎng)的不是科學家,而應該是社會的合格公民,當今大學缺少的正是“通過喚起對良能的良知而確立起良心”的教育。在儒家的視域下,“良能”就是天然的愛的能力,“良知”就是對“良能”的意識,“良心”就是德性的本體。德性的本體就是愛,大學教育要教人“愛人親民”。

      當代大學生工具化趨勢有所加劇,一些大學滿足于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生存的人,而放棄追求“成人”的無限目的。他們忙于批量化地生產(chǎn)“社會人”忽略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用這樣的邏輯思考當下一些大學生沒有感恩意識、缺少愛人的意識就會覺得不足為怪。學生在這種教育下失去了主體性、找不到人生的價值,降低了對人生意義追問的動機,最終沉迷于物質的享受和欲望的滿足。試想一個連自己都負不起責任的大學生,怎么能負起一個民族的責任?一個都不知道如何愛的人怎么會愛國家?

      所以,現(xiàn)代大學應該崛起,從大學之道的精神反思自身,找到大學自身的靈魂。

      [1]朱熹.四書集注.

      [2]朱熹.四書集注·大學.

      [3]王銀娥.“大學精神”的理性反思與大學教育目的的深度澄明——從現(xiàn)代性社會與現(xiàn)代公民的德性人格生成的角度[J].唐都學刊,2006,22(6):61-65.

      猜你喜歡
      親民道德修養(yǎng)個體
      最親民的海王 靜態(tài)體驗瑪莎拉蒂Grecale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6:00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價值與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4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親民之官 以廉為基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廉價親民黑鳥單車BB10 GPS碼表評測
      中國自行車(2017年1期)2017-04-16 02:54:07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中的應用
      “貴族”大櫻桃如何這般“親民”
      加強醫(yī)院政工干部道德修養(yǎng)的思考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8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阿拉善左旗| 鹿邑县| 枝江市| 内江市| 宁化县| 定襄县| 青浦区| 丰镇市| 禄劝| 阿克苏市| 东源县| 渑池县| 绍兴县| 北宁市| 兴城市| 南投县| 公主岭市| 富川| 赣榆县| 柯坪县| 苏尼特右旗| 呼玛县| 申扎县| 河间市| 连平县| 内乡县| 新平| 琼海市| 黑河市| 仁怀市| 琼结县| 临漳县| 普宁市| 敦煌市| 巴楚县| 荔浦县| 永仁县| 海南省| 兰西县| 昌都县|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