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空間元素在中國古典詩歌解讀中的運用

      2015-02-28 02:06:30陶和洋
      現(xiàn)代語文 2015年32期
      關(guān)鍵詞:思念李白詩人

      ◎陶和洋

      ?

      談空間元素在中國古典詩歌解讀中的運用

      ◎陶和洋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外在的宇宙和人的心靈是息息相通契合無間的,這一點鮮明地體現(xiàn)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詩歌中的月露風(fēng)霜、園亭草樹都會關(guān)涉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悲喜憂樂。對某種空間特征的關(guān)注會體現(xiàn)出特定情感,所以考察詩歌中的空間特點是把握作品情感的有效手段。下面筆者分類對此作些探討。

      一、變與不變

      人的活動經(jīng)常會使自己的空間位置發(fā)生變化。當(dāng)這種變化影響到人與人的關(guān)系或者說人的處境時,空間就會成為詩人關(guān)注的重要對象。從人與空間的相對關(guān)系來說,筆者又把這種情況分為地未變而人已變和地變?nèi)艘嘧儍煞N類型。

      (一)地未變而人已變

      這種類型指的是地點仍是舊地而人事已非。憶舊、懷舊之作中常有這種情形。如趙嘏《江樓懷舊》:

      獨立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

      同是這座江樓,去年與友人(或是情人)一同登臨望月,而今日卻只有自己獨自登樓,心中不免感覺凄涼。這類詩作經(jīng)常會借助相似的情景來表現(xiàn)時間的輪回之感,在時間輪回中突出物是人非。

      地未變而人已變的情形在詠史懷古之類的詩作中也很常見。這類詩作都會抓住一個不變的地點,但是時間變,景物變,人事更大變,而且人事的變化往往不是一時之聚散,而是家國盛衰之類的大變化。通常的思路是用某個地點引發(fā)今昔對比,在對比中表達作者對歷史乃至現(xiàn)實的評判、感慨或期望。如李白《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勾踐破吳而歸,得意非凡,這是昔日的榮華;而今宮殿頹圮,只?;牟葺螺拢瑫r有鳥雀出沒。面對此等昔盛今衰的大變化,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在懷古中表露出了諷今之意:希望當(dāng)今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沉迷于享樂,勵精圖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詩題只說“越中”,沒有提到具體的地點,但是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詩人應(yīng)該是面對越國宮殿的故址而產(chǎn)生感慨的。劉禹錫的《烏衣巷》則明確點出了地點,朱雀橋仍在,烏衣巷猶存,而來往和居住的人已經(jīng)大不一樣了,今昔對比鮮明,顯示了盛衰榮枯的歷史巨變。

      (二)地變?nèi)艘嘧?/p>

      這是以人物(一般就是作者)作為考察的對象,展示其因所處空間的轉(zhuǎn)換而產(chǎn)生的情感變化,當(dāng)然,這里的空間轉(zhuǎn)換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行路或身體運動,而是離鄉(xiāng)、去國等情形。這些情形能夠帶來親人、朋友之間的別離、阻隔,因而會由此產(chǎn)生相思相憶。離鄉(xiāng)的原因有很多,如拜師、訪友、求官、出使、出征、被貶等等不一而足。在古代交通困難的條件下,這些行為所帶來的阻隔往往是長期的,所引起的眷戀思念之情也是揮之不去的。當(dāng)沿途的景物不斷地提醒游子故鄉(xiāng)正遠去時,詩人心中的難舍和凄愴也會不斷地加深。如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這是李白出蜀時的作品。群山漸退,平原在眼,江面上景色奇幻多變。剛出蜀的李白對這一切感到無比新奇和喜悅,但是離鄉(xiāng)漸遠,他不禁涌起思鄉(xiāng)之情。眼前的江水是流經(jīng)自己故鄉(xiāng)而來的,就好像把他一路送來依依難舍一樣。作者不明言思鄉(xiāng),而是借江水寫心情,更顯得情意無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中的心情則更為沉重: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作者的離鄉(xiāng)是因為被貶,這一人生的大挫折加重了詩人內(nèi)心的鄉(xiāng)思離愁。大庾嶺往南,是連大雁也不會去的地方。詩人對這一空間上的變化極其敏感,覺得自己是被貶到荒僻的天涯來了。詩的尾聯(lián)暗用晉人陸凱“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詩意,表達了悲切的思鄉(xiāng)之情。此處作者想象來日回望故鄉(xiāng)的方向,能看見嶺上的梅花。“應(yīng)見”一詞帶有渴望之意,而不僅僅是一般情理上的推測。

      以上列舉的兩首詩中的地點都是行進中的“變”,其實大凡思念故鄉(xiāng)的詩作不管詩人是否處在行進之中,都具有地點上的變,因為客居之地相對故鄉(xiāng)來說,是一個絕對的“變”。這個絕對的“變”總會讓詩人孤獨、彷徨。

      二、大與小

      在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曠遠、寥廓的空間,相對而言,人總是小的。“小”的人對于“大”的空間的感受方式是有變化的。從這些變化來看,空間與人的大小對比關(guān)系所體現(xiàn)的意義有三個方面值得注意:(一)以空間的廣大襯托出作者與大自然的相融無間,突出作者的無限愉悅;(二)以空間的廣大展示作者志向遠大,體現(xiàn)作者的壯志豪情;(三)以空間的廣大反襯作者個人的渺小,從而烘托其內(nèi)心的思念、孤寂等感受。

      (一)廣大空間襯托作者與自然相融無間

      這種情形在山水田園詩作中很常見。這類詩作空間上的廣大烘托出作者面對大好自然景色體會到的暢快、閑適,顯示出拋卻世俗雜念后的純凈和透明。如王維《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野望”這個題目就是縱目遠眺之意,詩中出現(xiàn)的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極為開闊的畫面。時間為剛晴之時,空氣純凈,“極目無氛垢”,其實,這不正是因為作者拋卻俗務(wù)之后感到內(nèi)心純凈無染嗎!山水田園詩作中多取遠景,一方面是由于景物描寫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廣大的空間能夠更好地展示作者心胸的空闊。

      (二)廣闊空間展示作者的豪情壯志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由眼前廣闊的赤壁江山圖浮想聯(lián)翩,想到周瑜當(dāng)年年紀(jì)輕輕就建立起一番豐功偉業(yè),表達出無限仰慕艷羨之情。觀江山,想英雄,其底色難道不正是作者的勃勃躍動的雄心嗎?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都與此類似。從思路上來看,這類詩歌都是由望遠而聯(lián)想到歷史畫面(此畫面或為古人之事或為親歷之事),在歷史事件的敘寫中抒發(fā)自己的豪情。

      (三)寥闊空間反襯作者內(nèi)心的抑郁

      人生多有失意時。失意是個寬泛的說法,其中包括仕途挫折、去國懷鄉(xiāng)、別親離友等等多種不同的情形。詩人身當(dāng)此境,無人為伴,無人可以慰藉,只好把自己的孤寂傾訴于茫茫廣宇。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從內(nèi)心深處爆發(fā)出來的呼喊,喊出了詩人建功立業(yè)之愿不能實現(xiàn)的悲憤,也喊出了千百年來的志士共同的失路之悲,真切動人,毫不矯飾。作者把自己放在悠悠天地之間,放在歷史的洪流中來考察,天地悠悠的背景上,展現(xiàn)的是怎樣一種無邊的孤獨啊。再比如杜甫的《登高》,用“風(fēng)急天高”、“無邊落木”、“不盡長江”勾畫出廣闊高遠的空間,相比之下,獨立于高臺之上的詩人顯得那樣得孤獨。烈烈秋風(fēng)之中,詩人想到了自己漂泊無依的苦狀,想到了國家動蕩不息的慘景,不禁悲從中來。這悲傷如長江之“不盡”,如落木之“無邊”,充塞于天地之間。

      寫離別相思的詩作中常突出空間的廣闊之感,因為這空間隔開雙方,激發(fā)著相思,相思之苦隨著空間的增大而增強。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明月”、“長河”既點出清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同時也在渲染環(huán)境的空闊。結(jié)尾一聯(lián)把這種空闊之感進一步推進:此去洛陽,山隔水阻,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聚。一個巨大的空間將橫亙在兩個人之間,日后的遠隔加深著眼前別離的悲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寫目送友人乘舟遠去,最后“惟見長江天際流”,空闊的江邊,詩人獨立遠望的形象是那樣鮮明。

      寫別后相思的如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望盡天涯路”突出的是空間的廣大,與此相對的是獨立高樓之上的遠望之人。這遠望之人應(yīng)該是個年輕的女子,在丈夫或者情人遠去之后,滿心思念著對方。廣大的空間襯托出遠望之人的孤獨。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創(chuàng)設(shè)廣闊空間的手段往往是登高,于是高樓就成了產(chǎn)生廣闊空間的重要憑借,上得高樓,才能望到遠處,因此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高樓往往跟相思、孤獨聯(lián)系在一起。除了高樓,很多能夠用于登高的事物諸如高臺、城頭、山峰、寺塔等也經(jīng)常派上用場。

      三、通與隔

      “通”即相通,指的是空間上的暢行無礙;“隔”即相隔,指的是空間上的難以跨越。空間上的相通與相隔體現(xiàn)了人與人的關(guān)系及人的處境,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情感特征。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是相隔,所表現(xiàn)的多半是相思、無奈之類的愁緒。

      李商隱說“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說“無多路”,看起來路是不遠的,但仍然很難跨越,所以才會有詩中的落寞愁緒。晏殊《蝶戀花》中說:“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敝魅斯珮O目而望,視線只能盡于地平線,再遠就看不到了。這里的路就很遠了,跨越之難可想而知,只剩無窮的思念之情。歐陽修的“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和李商隱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都是寫距離之遠的著名例子,都用襯托手法寫出思念對象太遠,所突出的都是相思之深。

      另有一種看似相通而其實相隔的寫法。這種寫法可以謝莊的“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為鼻祖,后來的張九齡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和蘇軾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中秋》)走的都是這條路子。這種寫法中,思念雙方中間隔著很遠的距離,但是因為明月在天,雙方都覺得有明月作為思念的寄托之物,彼此的距離仿佛就一下拉近了。當(dāng)然這種拉近只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而已,張若虛用“此時相望不相聞”(《春江花月夜》)準(zhǔn)確地道出了此類情形中思念者的焦灼和無奈。

      空間上的暢行無礙所對應(yīng)的一般是心情的暢快。如李白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輕舟飛渡,表達的正是遇赦歸來的欣喜。孟郊《登科后》中說:“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馬蹄輕快,那馬上坐著的讀書人沉浸在登科之后的無比興奮中。如果聯(lián)系詩的前兩句“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對詩中的興奮就能體會得更深了。多年苦讀,一朝得中,實現(xiàn)了人生的大理想,心中得意可想而知。老杜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對空間上的暢行無礙也有極為精彩的描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辈贿^這只是杜甫的美好愿望,其中體現(xiàn)出的聽到官軍收復(fù)失地的暢快心情令人感動。

      古典詩歌中,寫實際相通者并不多。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是寫虛幻的相通,是以夢來變現(xiàn)空間上的相通。夢是古典詩歌中重要的“道具”。夢消泯了空間上的距離,使詩中人物驟然相見,所表現(xiàn)的是強烈的渴望和銘心刻骨的思念。蘇軾在《江城子》中,寫自己“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千里還鄉(xiāng),只在一瞬,與妻子相見,千般滋味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夢境雖美終是虛幻,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對亡妻無盡的憶念。

      古代交通條件落后,相隔遙遠之人,見上一面本就困難,或又因為人事羈絆,見面之日往往不可確定,那就只有把相見托諸夢境。因為思念,就能“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岑參《春夢》);因為思念,就“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迫不及待地要到夢中相會;孟浩然說“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夏日南亭懷辛大》),也是因為想念故人又不得相見,只好麻煩夢神了。至于李白說“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則是說夢也不能到達了,此處李白借相思嘆志不得伸,志士之抑郁寫得沉重。

      自然的空間是外在于詩人的,是不變的,而詩人能關(guān)注到空間哪個方面的特點,這是跟詩人的情感直接有關(guān)的。由前述可見,詩歌中的空間特點與詩人(或主人公)的情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著規(guī)律性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關(guān)注空間特點,不失為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所說的三種情形,是從三個不同角度來歸納空間特點的,具體到某一首詩,可能兼具不同角度的特點。至于從哪個角度解說比較方便,則要視情況而定了。

      (陶和洋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xué) 210008)

      猜你喜歡
      思念李白詩人
      曬娃還要看詩人
      思念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44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詩人貓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長,寂寞那么涼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花垣县| 柳河县| 宣城市| 同德县| 紫云| 绥芬河市| 洞口县| 赣榆县| 陆河县| 会宁县| 含山县| 连州市| 遂溪县| 乌鲁木齐市| 无锡市| 海安县| 土默特右旗| 开平市| 江永县| 昌都县| 西盟| 石阡县| 通化市| 和林格尔县| 佛山市| 牡丹江市| 民勤县| 富民县| 南宁市| 图们市| 乌海市| 洛宁县| 建德市| 吴旗县| 盐边县| 商城县| 吕梁市| 泸西县| 南陵县| 黄龙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