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衛(wèi)鈺
(新疆職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英語疑問句與禮貌策略探析
連衛(wèi)鈺
(新疆職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運用布朗和萊文森的“面子管理”禮貌理論,通過分析英語新聞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訪談中“提問”這一言語行為,探討了主持人在訪談期間運用的英語疑問句與禮貌策略的關(guān)系及其主要作用。
禮貌策略;英語新聞訪談,英語疑問句
英語疑問句是英語訪談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雖然形式并不復雜但卻承擔著重要的語用功能。訪談中,英語疑問句一般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問題,而且是表達訪談主持人的不同意圖。本文的研究著眼于把疑問句作為積極禮貌策略或消極禮貌策略,進而分析在英語訪談中,疑問句的不同語用功能及其如何照顧到訪談對象的積極面子或消極面子。本文以布朗和萊文森 (1987) 的“面子管理”禮貌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框架,通過分析中央電視臺英語新聞訪談《對話》節(jié)目主持人訪談中提問這一言語行為(語料來自于《精英對話Highlights of Dialogue》央視國際頻道知名主持人楊銳訪談精選),探討了主持人在訪談期間運用的英語疑問句與禮貌策略的關(guān)系及其主要作用。
布朗和萊文森(1978,1987)提出的“面子管理”禮貌理論涵蓋了面子(face) 、威脅面子行為(facethreatening acts , 簡稱FTA) 和禮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 這三個方面的基本概念。面子指一個個體在公眾中的自我形象,被看作是社會交往中交際雙方彼此都知道對方渴望滿足的要求或希望(布朗和萊文森,1987:62),它又被劃分為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積極面子是指希望自己的言論思想和行動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贊同;消極面子是指希望個人的自由不受別人的妨礙或侵犯。布朗和萊文森認為,許多言語行為本質(zhì)上是威脅面子的,講究禮貌就是要減輕某些交際行為給面子帶來威脅的意圖表達。面子威脅行為就是對受話人個體形象構(gòu)成一定威脅的言語行為。為了使言語交際活動達到預期效果,使這種威脅面子行為的侵害程度盡可能降低,人們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也就是采用禮貌策略。布朗和萊文森把禮貌策略分為五個等級:一是赤裸裸地實施面子威脅,不采取補救措施;二是消極面子禮貌策略;三是積極面子禮貌策略;四是非公開地實施的語用策略;五是不實施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其中,積極禮貌策略包括以“接近為基礎(chǔ)的”15種次策略,發(fā)話人表明自己與受話人之間有某些共同之處;消極禮貌策略包括以“回避為基礎(chǔ)的”10種次策略,發(fā)話人表明尊重受話人,不愿干預受話人的行動自由。在“面子管理”禮貌理論的框架下,我們把重點放在研究通過間接語言方式達到交際目的的語用策略上。在英語新聞訪談這一特定語境下,疑問句作為禮貌策略的一種實現(xiàn)形式,減輕面子威脅行為并且照顧到聽話人的積極或消極面子。
在《對話》節(jié)目中,為了實現(xiàn)訪談這一中心任務,英語新聞訪談采用的是先問后答的言語模式。訪談中的提問主要是從訪談對象處最大限度地尋求相關(guān)信息,從而使觀眾從觀看新聞訪談中受益?!秾υ挕饭?jié)目中提問主要使用的疑問句類別包括: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和反意疑問句。下文主要研究訪談主持人如何運用禮貌策略向訪談對象提問。
(一)規(guī)約性間接表達(Being conventionally Indirect)
在大部分英語語境下,挽救面子的行為通常是利用消極禮貌策略來實施的,而且消極禮貌策略更多存在于正規(guī)的語用場合。消極禮貌策略的作用就在于盡可能地減少威脅面子的行為在不可避免的場合中可能發(fā)生的特定強加性質(zhì)的行為(布朗和萊文森,1987:129)?!罢f話者”(Speakers)將是最大限度消極禮貌策略的使用者,我們可以直觀地從下列句子中得出禮貌請求從最大到最小的順序(布朗和列文森,1987:142),如表1所示:
在《對話》節(jié)目中,訪談主持人面臨著需求矛盾:一方面希望繼續(xù)進行采訪(直接實施威脅面子行為:從訪談對象處尋求信息);另一方面希望能夠讓訪談對象感覺“置身事外”(保全訪談對象的消極面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規(guī)約性間接語用策略來解決這一矛盾。以這種方式,訪談提問可以繼續(xù)進行,同時訪談主持人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愿望去采訪(間接地使用語言達到表達同樣意思的目的)。 “規(guī)約性間接策略解決了各種需求之間的沖突,部分地達到了兩者的目的”(布朗和萊文森,1987:132)。正如表1中的“Would you have any objections to my borrowing your car for a while?” 這個例子那樣,說話者利用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與其功能的不一致性實施了規(guī)約性間接語用策略。盡管語言拐彎抹角,我們依然可以理解這個話語的規(guī)約性隱含意義。當說話者面臨著意欲通過間接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卻又沒有公開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就可以實施規(guī)約性間接語用策略,在這樣做的時候話語可能是公開的,或者赤裸裸的,然而說話者卻可以非公開的、間接表達相同的會話隱含意義。(劉森林,2007:141)
《對話》節(jié)目訪談主持人實施規(guī)約性間接語用策略,向訪談對象提問主要運用了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兩種模式,如表2和表3所示:
如表2所示,《對話》節(jié)目訪談主持人提問所用的一般疑問句大部分以“May, Can, Could”這樣的情態(tài)動詞開頭。這表明訪談主持人為了滿足訪談對象的面子需求,提問時通過實施規(guī)約性間接語用策略來努力保全訪談對象的“面子”。
特殊疑問句里也使用了情態(tài)動詞。然而,如表3所示,“Do you think”這個短語頻繁被用于特殊疑問句里?!癉o you think”短語的使用避免迅速而且直接進入話題,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尋求信息帶來的“面子”傷害。這種用法傳達出如下信息:訪談對象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訪談對象對消極面子的需求。
(二)選擇疑問句作為禮貌策略(Alternative Questions as Politeness Strategies)
選擇疑問句給訪談對象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既包括可選的列表建議,也包括完全不同的明確選擇項。它們可以被用來作為言語交往中的消極禮貌策略。如下例:
Example 1 (page 42):
YR: As an ABC, or “American Born Chinese”, do you regard yourself more as a Chinese or an American?
PC: I regarded myself as a Chinese American,which I think …
在上述語境下,主持人的提問會傷害訪談對象的面子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對話》節(jié)目訪談主持人沒有直接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訪談對象,而是采用選擇疑問句作為消極禮貌策略來詢問訪談對象的觀點。盡管訪談對象沒有從選擇疑問句的選項中選擇回答,但是他仍然可以感到他的獨立性得到了尊重,消極面子得到了保全。因此,訪談主持人采用選擇疑問句來提問,使“面子威脅行為”得到減輕。
(三)反意疑問句作為禮貌策略(Tag Questions as Politeness Strategies)
反意疑問句有利于促進訪談者之間建立親切和非正式的關(guān)系。它創(chuàng)造的一種溫馨、和諧氣氛使得訪談者們覺得他們雙方都是同一個團隊里的成員。這種團結(jié)和伙伴關(guān)系的感覺滿足了訪談者積極面子的需求,從而減輕了交談過程中的“面子威脅行為”。因此,反意疑問句經(jīng)常作為積極禮貌策略而被采用。
1.尋求一致(Seeking Agreement)。在交流意見的過程中,反意疑問句常被用來詢問訪談對象的態(tài)度。這種言語行為讓訪談對象感到他不是孤立的,而且他的觀點是被人期望了解的。如下例:
Example 2 (page 125):
SJ: … I have been doing journalistic work for seventeen years.
YR: But the job is physically very tough, isn’t it?
SJ: A more justified answer is that it is both a physically challenging and a mentally challenging job…
在這個例子中,訪談主持人使用一個反意疑問句 “…, isn’t it?” 來尋求和訪談對象的一致意見,請訪談對象表達他自己的態(tài)度以及給予訪談對象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因此,反意疑問句維護了訪談對象的積極面子,起到了作為一種積極禮貌策略的作用。
2.表達不確定性(Expressing Uncertainty)。反意疑問句往往用來推測訪談對象的信息或者是確認來自訪談對象的信息。在這種語境下,反意疑問句也是作為一種積極禮貌策略。如下例:
Example 3 (page 45):
YR: And the work on the website is largely homebased, isn’t it?
PC: Yes, it is. I would say this is a family affair…
這種類型的反意疑問句表達出真正希望了解訪談對象信息的需求。訪談主持人期望訪談對象能夠給予直接的回答。此時,反意疑問句的運用表現(xiàn)出訪談雙方之間建立了立場相近的平等伙伴關(guān)系。
3.引出話題(Eliciting topics)。反意疑問句還被用于邀請訪談對象進入到一個新的話題。我們注意到,《對話》節(jié)目為了確保訪談互動的暢通,訪談主持人會使用反意疑問句來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的訪談氣氛。 如下例:
Example 4 (page 38):
YR: You’re a painter, right? An artist?
LL: Yes, I enjoyed painting…
訪談主持人這里使用反意疑問句,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信息溝通,也是為了引入到一個新的話題來增進與訪談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滿足訪談對象的積極面子需求。
4.給予呼應(Providing Echoes)。有時,訪談對象已經(jīng)表達過他的觀點,訪談主持人仍然會使用呼應式反意疑問句。表面上看,似乎他在詢問訪談對象的觀點,事實上在這種語境下,訪談主持人是通過給予訪談對象言語上的呼應來增強與訪談對象的友好關(guān)系。如下例:
Example 5 (page210) :
PM: No. I did not have a normal childhood. There’s no way I could have.
YR: That’s a price you have to pay, right?
PM: Yes, You can’t have a totally normal childhood…
在此例中,訪談主持人用一句評論話語加上呼應式反意疑問句來表明他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他對正在進行話題的評價向訪談對象表達了他的關(guān)注。由此可見,呼應式反意疑問句是一種積極禮貌策略,用來滿足訪談對象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認可的積極面子的需求。
筆者在布朗和萊文森 (1987) 的“面子管理”禮貌理論框架下,分析了英語疑問句與禮貌策略的關(guān)系及作用。在英語新聞訪談這一特定語境下,疑問句作為禮貌策略的一種實現(xiàn)形式,減輕了訪談主持人對受訪者的面子威脅行為,并且滿足了訪談對象的積極或消極面子需求。通過對英語新聞訪談節(jié)目《對話》的語料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如果把使用疑問句看作一種禮貌的意圖,在不同語境下,這些意圖會表達不同的語用功能,這些功能可以被認為是實現(xiàn)了積極禮貌策略或消極禮貌策略。
[1] Brown, P., & Levinson, S. C.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 N.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p. 56-289).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Brown, P. & Levinson, S.C.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盛亦來,江和平.精英對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 劉森林.語用策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On English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LIAN Wei-yu
(Foreign Languages Collage,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Based on Brown & Levinson’s “Face management” politeness theory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viewer’s speech action, “questioning”, in the English news interview.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as well as English questions’ roles as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trategies; English news interview; English question
H 314.3
A
1009-9549(2015)01-0028-03
2014-09-02
連衛(wèi)鈺 (1975- ),女,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