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時政話語中隱喻英譯的意識形態(tài)操控

      2015-02-28 11:06:38□余
      現(xiàn)代語文 2015年21期
      關鍵詞:隱喻話語概念

      □余 超 唐 韌

      時政話語中隱喻英譯的意識形態(tài)操控

      □余超唐韌

      沒有隱喻的政治就像沒有水的魚,隱喻在政治話語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為研究框架,對近年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美國國情咨文進行對比分析,考察概念隱喻在兩種語料中各自的使用情況和主要概念隱喻使用的異同之處,以此揭示隱喻背后隱藏的深層意識形態(tài)差異,并重點探討在意識形態(tài)操控下,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隱喻英譯的具體策略。

      概念隱喻時政話語意識形態(tài)翻譯策略

      一、引言

      隱喻研究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指出:“隱喻字是把屬于別的事物的字,借來作隱喻,或借‘屬’作‘種’,或借‘種’作‘屬’,或借‘種’作‘種’,或借用類比字?!保ˋristotle,羅念生譯,1986:47)而柏拉圖則認為,隱喻屬于花言巧語,至多是修飾性語言,只適用于表達感情;政治辯論、科學論述不宜使用隱喻。(林書武,1997:12)盡管兩位哲學巨匠對隱喻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但無一例外都是從修辭層面對隱喻展開研究。直到20世紀80年代,語言學家Lakoff和Johnson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傳統(tǒng)觀點,提出概念隱喻理論,實現(xiàn)了隱喻研究的認知轉向,為隱喻研究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隱喻的實質(zhì)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感受某一類事物(Lakoff&Johnson,1980:5),即人們往往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有形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了解新生的、無形的、抽象的概念,運用不同概念之間互相關聯(lián)的特點來進行認知。相對詩歌、小說等文體,時政話語態(tài)度嚴謹,用語正式規(guī)范,普通民眾理解接受起來會有一定難度,而隱喻的運用使抽象的政治思想概念化、具體化,使復雜的政治事件簡單化、明確化,從而使整個政治語篇立體生動、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更易引起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共鳴。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美國國情咨文均是國家領導人每年度發(fā)表的具有總結性和導向性的工作報告。一方面對過去一年國家的各項事務和工作成果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另一方面又對政府未來將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作前瞻性的闡釋,集中反映兩國政府各自的執(zhí)政理念和政治價值觀,是兩黨集體智慧的發(fā)揮和體現(xiàn),受到民眾的高度關注。本文選取以上兩種政治文獻作為語料,權威性毋庸置疑;又因其各自的語言、文體和結構特點一脈相承,窺一斑而見全貌,也因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兩種語料中主要概念隱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差異,并具體研究在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下,譯者在翻譯漢語時政語篇時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二、概念隱喻及其意識形態(tài)性

      從修辭學到語義學,從語用學到認知科學,隱喻研究經(jīng)歷了一系列漫長的發(fā)展歷程。繼亞里士多德提出“對比論”之后,又出現(xiàn)了“替代論”和“相互作用”理論,此后Richards和Black對此進行了擴充(肖莉,2010:31)。直至1980年,美國認知語言學家Lakoff和Johnson合著出版《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We LiveBy),可堪稱隱喻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將國內(nèi)外學者的隱喻研究推向了頂峰。在此書中,他們提出概念隱喻(ConceptualMetaphor)這一理論,即一個概念以隱喻的方式結構而成,與概念相應的活動也以隱喻的方式結構而成,且表達這個概念和活動的語言也以隱喻的方式構造而成(胡壯麟,2004:45)。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修辭方法,更是人類的認知機制和思維方式,是我們認識世界、闡述世界的重要手段。隱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思想和行動中無時不有,我們賴以思想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是隱喻的。概念隱喻是指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tǒng)映射(mapping)。所謂映射,可以想象成將B屏幕上豐富的影像(包括通常所說的特征或復雜的形象)投射到A屏幕上(王寅,李弘,2003:8)。其中,具體的概念域被稱為源域(sourcedomain),而抽象的概念域就是目標域(targetdomain)。源域和目標域是隱喻的兩個組成部分,目標域通過源域得以理解。例如,在“時間就是金錢”這個概念隱喻中,“時間”是目標域,“金錢”是源域,“金錢”對于我們來說是具體的、已知的或比較熟悉的概念,而“時間”則是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較生疏的概念。通過將“金錢”寶貴這一具體特點映射到“時間”這個概念上,我們能夠因此獲得確切的理解和感受:時間去而不返,不可復得,需要倍加珍惜。

      隱喻具有意識形態(tài)負荷(Scott&Katz,1996:64)。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框架,控制著其他社會認知,包括知識、意見、態(tài)度甚或偏見在內(nèi)的社會表征的形成、轉化和應用(vanDigk,2008:34)。所謂意識形態(tài),是指某一階級、政黨、職業(yè)內(nèi)的人(通常是知識分子)對世界和社會的系統(tǒng)的看法和見解,它是某一國家或集體里流行的信念,潛藏在其政治行為或思想風格中;哲學、政治、藝術、審美、宗教、倫理道德等是它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nèi)的一整套或有系統(tǒng)的社會文化信念和價值觀也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辭海》,1997:56-61)。一種文化中最基本的價值觀必須和這一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即隱喻結構相一致。我們的價值觀并非是獨立的,必須形成和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概念系統(tǒng)相一致的體系(Lakoff&Johnson,1980:22)。概念隱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會形成特定的獨具特色的隱喻,隱喻的使用基于文化、語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當然更受使用主體意識形態(tài)的選擇和支配。隱喻的使用與選擇與隱喻主體的認知模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隱喻主體控制著始源域與目的域的相似點,而始源域與目的域之間沒有客觀的相似性,只有經(jīng)驗的相似性(vanDigk,2008:52)。在政治領域,隱喻被比作人的血管,向政治輸送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yǎng)和血液(林寶珠,2009:242),政治家們借助隱喻可將晦澀難懂、嚴肅隱秘的政治概念和政策措施變得更加具體和明晰,既傳達了其欲傳達的信息、政治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又不至使受眾不明所以,甚至是產(chǎn)生抵觸心理,可謂一舉兩得??傊?,隱喻可以幫助政治家們對現(xiàn)實進行重組,創(chuàng)建一個隱喻性的現(xiàn)實,從而影響人們的思維,重塑人們的態(tài)度,框定人們的觀點和意識形態(tài),改變?nèi)藗兊男袆印#ㄙR夢依,2014:17)

      三、英漢政治話語中典型概念隱喻的比較分析

      在Fairclough批評話語分析的“三維分析模式”基礎之上,Charteris-Black(2004:69)概括總結出批評隱喻分析的三個步驟,即隱喻識別、隱喻描述和隱喻闡釋。借鑒此步驟模式,筆者通過仔細閱讀兩種語料,對其中概念隱喻的使用情況有了深入透徹的了解。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美國國情咨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使用最廣泛的概念隱喻主要有旅行隱喻、戰(zhàn)爭隱喻、建筑隱喻、機器隱喻、有機體隱喻、水流隱喻等。其中,兩種語料又分別擁有比較典型、特色鮮明的概念隱喻類型,如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的圓圈隱喻和家庭隱喻,美國國情咨文中出現(xiàn)的競賽隱喻和宗教隱喻。下文中,筆者將選取兩種語料中共同的和獨有的概念隱喻類型進行重點分析(例子中標有下劃線的部分是隱喻表達),探求意識形態(tài)在概念隱喻的選取和運用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一)旅途隱喻

      Lakoff把“旅程”定義為“某種長期而有目的的活動”,即人們沿著一條路徑向目的地出發(fā)的路程(Lakoff,1993:202-251)。想到旅程,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春花爛漫或是冰雪紛飛的美好情景,以及旅途上所遇到的新奇有趣的事物,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不能忽略的是,一路上不可能總是平坦大道,總會有泥濘與荊棘,所以,我們還要有不畏艱險的勇氣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例(1)中,目標域是“現(xiàn)代化建設”;例(2)中,目標域是“individualachievement”,源域“旅途”的諸多特點一一映射到兩個不同的目標域上,可以看出兩國各自的意志與心態(tài)。

      (1)統(tǒng)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準備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建設,加快全面建設現(xiàn)代后勤步伐,加強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fā)展。

      (2)Sometimeswestumble;wemakemistakes;wegetfrustratedordiscouraged.Butformorethan twohundredyears,wehaveputthosethingsaside andplacedourcollectiveshouldertothewheel ofprogress-tocreateandbuildandexpandthe possibilitiesofindividualachievement.

      (二)戰(zhàn)爭隱喻

      戰(zhàn)爭隱喻一直是政客的鐘愛,如Howe所說:如果政治不得不被刻畫成無情與危險,演講者們就不得不求助戰(zhàn)爭隱喻了。戰(zhàn)爭隱喻的選擇暗示了政治家們對某一特定社會事件的本質(zhì)與難度的評估,旨在激勵人民為完成政治目標要積極參加并作出犧牲(胡家英,李海艷,2013:47)。戰(zhàn)爭有進有退、有攻有守、有輸有贏,要想獲勝,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策略。例(3)和例(4)分別從“戰(zhàn)略”“edge(戰(zhàn)線)”出發(fā),將“開放”和“創(chuàng)新”隱喻為“戰(zhàn)爭”,鼓勵人民能置身于戰(zhàn)爭搬的緊張、殘酷的氛圍中,只有努力拼搏,不屈服、不放棄,在“開放”和“創(chuàng)新”中取得勝利、獨占鰲頭,才有生還的希望。

      (3)我們將繼續(xù)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

      (4)Weknowthatthenationthatgoesallinoninnovationtodaywillowntheglobaleconomy tomorrow.ThisisanedgeAmericacannotsurrender.

      (三)宗教隱喻

      宗教隱喻是英語語料中特有的概念隱喻之一?!罢渭词亲诮獭钡碾[喻運用得較為普遍,一則是有關宗教的內(nèi)容和宗旨已經(jīng)深入廣大民眾的骨髓,民眾對于和宗教相關的政治政策能夠自覺接納,產(chǎn)生共鳴;二則是宗教故事和教義給人以啟迪,讓人充滿信心。約98%的美國人信奉基督教,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不僅塑造著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還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多數(shù)美國人都以《圣經(jīng)》中的教條作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和處世準則,他們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美國是山巔之城,俯瞰一切。例(5)和例(6)中“God-given”“betterpositioned”的運用就體現(xiàn)了政治家們利用宗教對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從而達到其政治目的。

      (5)Wemustalldoourparttomakesureour God-givenrightsareprotectedhereathome.

      (6)Afterfiveyearsofgritanddeterminedeffort,theUnitedStatesisbetter-positionedfor the21stcenturythananyothernationonEarth.

      (四)家庭隱喻

      家庭隱喻雖然不是漢語政治話語中特有的概念隱喻,但是所占比重卻要比英語語料中大很多,而且是一種能深刻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隱喻。究其原因,家庭倫理觀念是中國主流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家庭觀念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團圓、和諧、幸福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賴是每個人對家庭生活的渴望,也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例(7)中,“一家親”“同胞”和“家園”隱喻的運用,表明了大陸人民對臺灣人民的骨肉親情和對家人早日團聚的期盼。

      (7)我們將全面貫徹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維護骨肉情誼,凝聚同胞心力,為建設中華民族美好家園、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貢獻力量。

      四、時政話語中隱喻英譯的策略

      翻譯活動很難避免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和操控。翻譯作為一種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行為,其實質(zhì)是向一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輸入異域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王東風,2003:16-23)。時政話語作為一國之喉舌,思維縝密、行文正式,既要表達出一國的政治策略和精神風貌,又要符合目的語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及受眾的心理接受能力,如果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將會毀壞國家形象,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隱喻是時政話語中有力的認知工具,政治家們以其激起民眾情感,在民眾心中構建意識形態(tài),以期最終達到預期的政治目的。隱喻本身即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這種意識形態(tài)隨時都在影響或左右著譯者的思維或行文,甚至連譯者呼吸的空氣都有可能被某種莫名的或無形的(意識形態(tài))力量所操控(Bassnett&Levefere,1990:13)。源語中隱喻的選擇和使用體現(xiàn)了政治家們想要傳達的信息和意識形態(tài),譯者在適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有必要采取恰當?shù)姆g方法,使其中的信息和意識形態(tài)盡可能地得到展現(xiàn),這也是譯文優(yōu)秀與否的關鍵所在。

      Newmark(2001:113)曾指出:“隱喻翻譯是一切語言翻譯的縮影,因為隱喻翻譯給譯者呈現(xiàn)出多種選擇方式:要么傳遞其意義,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對其進行修改,要么對其意義和形象進行完美的結合,林林總總,而這一切又與語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與隱喻的文內(nèi)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隱喻翻譯絕不簡單,所要考慮的因素錯綜復雜,如語境、文化、文體風格等,當然還有意識形態(tài)。結合前人關于隱喻翻譯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中國譯者對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翻譯實踐,本文總結了意識形態(tài)操控下,時政話語中隱喻翻譯常用的幾種策略方法:一是對于英漢語言中均普遍常見的、且不會對目的語讀者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到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利益、形象聲譽和國際關系和諧穩(wěn)定的概念隱喻,可以作保留處理,采取直譯法,進行對等翻譯。二是對于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內(nèi)涵濃郁的概念隱喻,如果直譯可能會與目的語讀者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產(chǎn)生沖突,此時,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的方針路線和政策走向,譯者需要順應譯入語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選取合適的概念隱喻來替換掉原文中的概念隱喻。三是對于漢語時政話語中引經(jīng)據(jù)典、極度夸張或隱晦的隱喻表達,因與英語重實證、思維嚴謹?shù)谋磉_方式格格不入,翻譯時可省略,平鋪直敘即可。

      (一)保留概念隱喻,采取直譯法

      當漢語隱喻能夠在英語中找到完全對等的表達時,可以采取直譯法。隱喻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和認知,由于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所經(jīng)受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大體相同,盡管語言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人類邏輯思維的相對一致性使得他們語言表達的邏輯也具有相對的一致性。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正是由于邏輯思維的相對一致性,在用語言對客觀世界及其認識加以描述時,語言的基本形式也就具有了相對一致性。因此,不同的語言進行轉換時,就會出現(xiàn)不同語言間對同一隱喻表達中的意象的契合(劉宓慶,2003:86)。此時,概念隱喻的保留留住了源語中隱喻的民族和文化色彩,有助于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和主旨,使得政治政策更易廣泛傳播和接受。

      如例(8)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隱喻為“國際環(huán)境是建筑”,一座穩(wěn)定堅固的建筑,地基與承重墻是關鍵,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要建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必須解決全球性的熱點問題,這在不同民族人們的認知中是一致的,因此該隱喻可以直譯為“constructive”。

      (8)原文: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事務,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和熱點問題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切實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譯文:Asaresponsiblepower,Chinawill actively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multilateral affairs,playaconstructiveroleinresolving globalandhotspotissues,earnestlysafeguard internationalfairnessandjustice,andworktomake theinternationalordermorejustandequitable.

      (二)替換概念隱喻,采取意譯法

      功能對等中的最高值是指目的語文本的讀者能夠以與源語文本的讀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賞譯文(Nida,2003:87)。譯者所關注的這種對等并不是源語信息和譯語信息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一種動態(tài)關系,是指在接受語中用最貼切的自然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以求得譯語中的信息接受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與源語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程度基本相同。雖然人類的日常生活體驗和認知基本相同,邏輯思維也具有相對一致性,但是漢語中有些隱喻的語言結構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風俗習慣、組織結構、歷史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審美習慣有相異的地方,反映在概念隱喻上,就是對同一事物產(chǎn)生了不同的隱喻表達形式。此時,譯者要尋求的就不再是語義的對等,而要注重文化的交流與意識形態(tài)的傳遞。因此,轉換喻體采取意譯法,使用目的語讀者熟悉的隱喻形象,譯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例(9)中,“魚水情誼”“堅如磐石”是漢語中獨具文化特色和內(nèi)涵的隱喻表達,主要形容軍政軍民之間極其密切的關系,如果直譯,讀者反而會產(chǎn)生困惑或錯誤的聯(lián)想。

      (9)原文:各級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魚水情誼,使軍政軍民團結堅如磐石。

      譯文:Governmentsatalllevelsshouldcontinue toconcernthemselveswithandsupportstrengthening nationaldefenseandthearmedforces,forgecloser tiesbetweenthepeopleandthearmy,andbuild unbreakableunitybetweenthegovernmentandthe armedforcesandbetweenthepeopleandthearmed forces.

      (三)省略概念隱喻,采取加注或解釋的方法

      如果漢語概念隱喻在英語中既不能找到完全對等的表達,又不可以替換成英語中意義相似或相同的概念隱喻時,我們可以省略此隱喻,采取加注或解釋的翻譯方法。特別是一些涉及歷史事件、文學典故,或來源于經(jīng)典著作等體現(xiàn)文化心理個性的隱喻,在目的語中會出現(xiàn)語義空缺。目的語讀者沒有類似的體驗及認知,缺乏相應的背景圖式,此時,硬譯或死譯會造成讀者的誤讀或無法解讀。尤其是時政話語中的此類隱喻,譯者為了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和交流,反而要舍棄漢語語言特色和民族特征,通過加注或解釋的方法,幫助讀者正確解讀隱喻的含義。如例(10)中的“四兩撥千斤”原是武術技法術語,屬于道家哲學,此處則指政府投資對于社會建設、國家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在目的語讀者看來不免有夸大其詞的嫌疑,譯者直接省略了這一概念隱喻,轉而只解釋其表面顯化的含義,其中蘊含的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也就不用費力斟酌了。又如例(11)中“緊緊圍繞”這一圓圈隱喻,反映了中國強調(diào)個人和集體并重,并優(yōu)先考慮集體人權的政治傾向。而美國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每每都要高喊自由、民主、平等的口號,他們認為人權只能是個體,強調(diào)以個人為中心。為避免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進一步加劇,譯文中可省略此隱喻。

      (10)原文:投資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nóng)業(yè)、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jié)能環(huán)保、社會事業(yè)等領域,發(fā)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譯文:Investmentwillbemainlyinvested ingovernment-subsidizedhousing,agriculture,majorwaterconservancyprojects,railwaysinthe centralandwesternregions,energy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ocialprograms.Wehope thatsuchgovernmentinvestmentwillattractmore investmentintheseareasfromothersources.

      (11)原文: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

      譯文:Thisyear,withtheParty'sgoalof strengtheningthearmedforcesunderthenew conditionsinmind,wewillcomprehensivelyenhance therevolutionarynatureoftheChinesearmed forces.

      五、結語

      通過對英漢時政話語中典型概念隱喻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在概念隱喻的選取和使用上,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如旅途和戰(zhàn)爭隱喻;也有各自的偏好,如家庭和宗教隱喻。相似是因為人類共享宇宙環(huán)境,有著十分接近的歷史演變過程、心理架構;而各自的偏好則是因為時代發(fā)展過程中,英漢語言使用者出現(xiàn)了價值觀念、審美觀念、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偏差。總而言之,其根源均在于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紤]到歷史、信仰、社會認知、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固有差異,在翻譯漢語時政話語時,我們要特別注意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性。鑒于此,本文著重分析了三種隱喻英譯處理方法:保留概念隱喻,采取直譯法;替換概念隱喻,采取意譯法;省略概念隱喻,采取加注或解釋的方法。在保證時政話語中隱喻翻譯準確貼切的前提下,盡量向譯文讀者傳達出原文的神韻與風采。

      [1]Charteris-Black,J.CorpusApproachestoCritical MetaphorAnalysis[M].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04:6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5.

      [3]Lakoff,G.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InA.Ortony(eds.),MetaphorandThought[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3:202-251.

      [4]Scott,M.J.&KatzA.N.Metaphor:Implicationsand Applications[M].NewJersey:LawrenceErlbaumAssociations Publishers,1996:64.

      [5]Peter,N.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13.

      [6]Nida,E.Languageand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3:87.

      [7]vanDigk,T.A.DiscourseandPower[M].London:Palgrave Macmilla,2008:34-52.

      [8]賀夢依.政治隱喻中的意識形態(tài)[J].當代外語研究,2014,(9):22.

      [9]胡家英,李海艷.從批評隱喻分析視角淺析政治演講中的概念隱喻[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47.

      [10]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5.

      [11]林寶珠.從認知視角解構政治演講中的意識形態(tài)操控[J].外國語言文學,2009,(4):242.

      [12]林書武.國外隱喻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1):12.

      [13]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增訂本)[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86.

      [14]王寅,李弘.中西隱喻對比及隱喻工作機制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8.

      [15]肖莉.政治隱喻的語境意義[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31.

      [15]亞里士多德,羅念生譯.詩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47.

      (余超唐韌浙江寧波寧波大學外語學院315211)

      猜你喜歡
      隱喻話語概念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密山市| 庆阳市| 普兰县| 延津县| 娱乐| 右玉县| 大足县| 连平县| 秦安县| 鄂托克旗| 西宁市| 宜兰市| 大丰市| 江陵县| 涞源县| 阿坝县| 温州市| 娄烦县| 昌黎县| 嵊州市| 漳州市| 连山| 西充县| 乌兰浩特市| 高碑店市| 浦北县| 霍山县| 互助| 柳河县| 台中县| 东方市| 砚山县| 鸡东县| 建平县| 陕西省| 文水县| 濉溪县| 烟台市| 桃园市| 南充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