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獻玲
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四種層次
——觀《裝在套子里的人》同課異構有感
□孟獻玲
基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層次的理解,將語文課堂有效性由高到低分為“可意”課堂、“可過”課堂、“可忍”課堂、“不可忍”課堂,并以《裝在套子里的人》相關課例作出解說。
有效性;“可意”課堂
張中行說,世間婚姻不出四種:可意婚姻、可過婚姻、可忍婚姻、不可忍婚姻。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它是把婚姻當成兩個人的事。同理,教學也是兼顧教師和學生的感受的事,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老師的感覺良好。那么我姑且將語文課堂有效性由高到低分為“可意”課堂、“可過”課堂、“可忍”課堂、“不可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以有效為終點,而是以有效為基點,追求高效,力爭長效;反對無效,不滿低效,杜絕“負效”。
“不可忍”課堂就是師生互不滿意,感情已經(jīng)徹底破裂,老師看學生不順眼了,學生覺得和老師在一起就是煎熬??上攵?,學生已對這門學科討厭,甚至毀損他們的學習興趣,打壓學習積極性。它的教學效度不增反減,是為負效。作為老師不得不對自我課堂進行診斷。
“可忍”課堂就是不很滿意,但仍處于能夠忍受的程度。之所以要忍,我想至少有以下兩種原因:一是我是他們的語文課老師,也是他們的班主任,他們?nèi)源嬉环菥匆猓欢抢蠋煹恼n堂尚有回旋和提升的空間。我反思自己,我在上《裝在套子里的人》這課,只能是“可忍”課堂。我只是在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難詞語,同時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之后,再按照由人物外表逐步深入認識其可憎的內(nèi)心的思路講解。學生在荒誕的漫畫式人物感知中有收獲,但熱鬧有余,能力提升不高。再讓學生讀類似小說,還是不知從何下手,是為低效。
“可過”課堂就是學生不十分滿意,雖有一些“不可意”,但課堂氛圍有滋有味。它不是婚姻中的湊合。它是教學良性循環(huán),增長教學效度的關鍵點。胡慧敏老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以對別里克夫臨終前的采訪為切入點展開,學生興致高漲,積極參與,在學生活動中不時有思維的火花四濺。受她啟發(fā),我想這課可用“怪”字歸納概讀文本。方案如下: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別里科夫的性格特點,你會選擇課本中的哪一個字?抓住“他也真怪”的怪字,以“怪”為切入點,讓學生分析歸納別里科夫“怪”在何處?另外也可用“可”字組詞研讀文本。方案如下:讀了《裝在套子里的人》,你覺得別理科夫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幾個“可”字詞語來表達,并說明你選擇的理由。學生自由發(fā)言:可憐、可笑、可悲、可恨、可嘆……最能概括其性格的有:可笑,可恨,可悲……打造“可過”課堂,以追求高效為目的。
“可意”就是稱心如意?!翱梢狻闭n堂即是長效課堂。教師熱愛課堂,學生享受課堂。以李麗老師的課為例,她將教學目標定位為兩個。一個是顯性的知識目標:把握別里科夫的形象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一個是深層的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思考小說主題聯(lián)系實際擴展其豐富的內(nèi)涵。這恰是文本的兩翼。她不搞浮夸表演,而是有條不紊地讓學生完成了初識套中人——了解套中人——品評套中人——審視套中人的四個有機環(huán)節(jié)。這種課堂是符合語文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的,它習得重于學得,素養(yǎng)重于能力,積累重于方法。正如葉圣陶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有持久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得當?shù)膶W習方法,高漲的學習信心,這是不是教學發(fā)揮了長效?
[1]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系安徽師大文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安徽潁上縣一中教師)
[責編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