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植賢 馮兆海 孫翠翠
(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學校 蛟河市 132513)
好校長更在于任賢使能
解植賢 馮兆海 孫翠翠
(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學校 蛟河市 132513)
好校長固望才能出眾,但更在于任賢使能。
任賢使能 自知明辨 知人善任
校長的奉獻精神、管理才能、智識水平等固然重要,但是,好校長更在于任賢使能。
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未聞滿腹經綸而創(chuàng)千秋偉業(yè),由亂世梟雄而為帝王,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任賢使能。他就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保?]可謂能自知明辨、任人唯賢。成吉思汗英明果敢,識字不會多,卻豐功赫赫,也在于任人唯賢:耶律楚材的經天緯地,木華黎的勇略沉毅,曾射傷他的哲別的驍勇……都為之所用。英明君主、政治家、企業(yè)家的成就非凡,都在于任賢使能。必欲“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保ㄌ啤の赫鳌吨G太宗十思疏》)既如此,那么,一個好校長要打造名校品牌,又有何例外呢?
成功之所以成功,更在于敢用強于己者;而失敗之所以失敗,也在于逞一人之智,但畢竟智慧有限。
一個校長,怎么可能樣樣皆通?即使博學多才,也不可能事必親躬或能找到全才之人任用。因此,就是任賢、用人所長而各盡其能。
據《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孝文皇帝曾問右丞相周勃說:“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眴枺骸疤煜乱粴q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卻已汗出沾背,愧不能對。但問到左丞相陳平,即對答如流:“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鄙显唬骸岸髡吆问乱玻俊贝鹪唬骸霸紫嗾?,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毙⑽牡勰朔Q善。就是說,作為丞相,不能逞一人之智。在于幫助帝王舉薦任賢,人各有所長,要各盡其才、各有所用、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右丞相非常慚愧,出來責怪陳平說:“您平時怎么不教我答對!”陳平笑了,說:“在這個位置,卻不知擔當的責任嗎?再說了,陛下若問長安城盜賊的數目,您也要勉強回答嗎?”于是周勃自知遠不及陳平。不久,推病請免相,文帝用陳平一人擔當丞相了。這正是“鮑叔牙難能為相,蕭何未見舞槍,韓信長于用兵……晏嬰身短舌辯如槍……”任賢使能,就在于用其所長。
帝王與丞相都一樣,不必事事親為,任人而已。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魏延曾請兵“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碧扔闷溆?,出奇兵,或不至有憂勞成疾、病死軍中之嘆呢。第一,事事親躬,怎堪重負;第二,兵固險道也,更在于出奇制勝;第三,魏延亦嘗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雖矜高卻勇猛過人,蜀雖以攻為守,為早日興漢,倘用之,不過五千兵,或能奏功。以孔明之賢,鞠躬盡瘁而出師未捷,足令后人感嘆。
當然,用人得宜則興,而用非其人乃至嫉賢妒能則敗。龐涓就因嫉妒而敗亡,楊廣也因嫉賢妒能而眾叛親離,身死國滅。三國時代,還有一個袁紹,也可為一時人杰,并四州,擁并數十萬,謀臣猛將如云,卻躊躇滿志,不能用謀士良策,殺田豐,走許攸,謀臣內斗,以致兵敗官渡。而曹操則識人善任,真心對待才俊英雄,且各盡其用。用良謀則言聽計從,用驍勇則惜之如命。于是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等輩盡其智,典韋、許褚、張遼、徐晃、張郃、曹洪、夏侯之屬效其勇;用張繡不計私仇,納王粲不念初恨……那么,官渡之必勝,就自在情理之中了。而一時間天下歸心,逐鹿中原,望風歸附,事所必然。劉備曾無立足之地,但亦思賢若渴,總攬英雄,于是得臥龍鳳雛、五虎上將,建立蜀漢基業(yè)。
天下因尊賢重仕而治,國以任賢使能而興。周用姜尚,齊尊管仲、晏嬰,漢重張良、蕭何與陳平,蜀推諸葛,唐有房、杜、魏征,宋趙普,明劉基……皆此類也。即國家的治亂興亡,更在于得人,在于對人才的態(tài)度。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yè),一所學校,能用人者興,否者衰敗,同于一理。
蔡元培,毛澤東曾稱贊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他就能夠兼容并包、知人善任,一時間北大人才濟濟。
巴羅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講座的首任教授。他發(fā)現(xiàn)牛頓并要到身邊當助手。經指導培養(yǎng),四年后,看到他在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新理論研究等方面正在超過自己,萬分高興,毅然讓賢,推薦他當上了教授。這又是伯樂胸襟。
《禮記·中庸》曰:“為政在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發(fā)展教育,關鍵在于尊賢使能。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也在于尊賢容眾,充分調動各級管理者和教職員工的士氣與積極性。
我們的校長,尤其是主要從事基礎教育的校長,未必理論水平、專業(yè)素質都高人一等,倘以獨斷專行為魄力,以剛愎自用為果決,或自恃己能不能屈己納諫而奮其私智,抑或嫉賢妒能,容不得人過于己,不能樂見其成,那么,項羽、袁紹、隋煬帝、李密、都是前世之鑒。離心離德,不能形成團隊合力,即便有諸葛在世,也會心力交瘁。但倘能思賢若渴,德才兼具者為我所用,使各有所差、各司其職,自己則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那么,他就一定是有管理智慧的校長。他會樂見屬下的成長與發(fā)展,甘為人梯,“有服務意識、公仆情懷。一切為了學生,‘俯首甘為孺子牛 ’;一心為教師服務,一心為了學校的發(fā)展;果斷而講民主,有威信而沒有官僚作風,有原則而善于變通,能屈能伸,能協(xié)調溝通、任賢使能”,[2]即可共成事功。何況,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任賢使能就是國家振興、企業(yè)做大、學校辦好的根本。
[1]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M]
[2]馮兆?!じ邍堋じ哏の覀兤诖男iL[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4:32